试验安全知识仅供参考资料_第1页
试验安全知识仅供参考资料_第2页
试验安全知识仅供参考资料_第3页
试验安全知识仅供参考资料_第4页
试验安全知识仅供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知识练习题1. 回流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烧瓶容量的: (标准答案: B ) 3A. 1/2 B. 2/3C. 3/4 D. 4/52. 离心操作时,为防液体溢出,离心管中样品装量不能超过离心管体积的多少? (标准答案: A )2A2/3 B. 1/3C. 1/2 D. 3/4D. 以上都是3. 应如何简单辨认有味的化学药品? (标准答案: C )A. 用鼻子对着瓶口去辨认气味 B. 用舌头品尝试剂C. 将瓶口远离鼻子,用手在瓶口上方扇动,稍闻其味即可D. 取出一点,用鼻子对着闻4. 用剩的活泼金属残渣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标准答案: B )A. 连同溶剂一起作为废液处理B. 在氮气保护

2、下,缓慢滴加乙醇,进行搅拌使所有金属反应完毕后,整体 作为废液处理C. 将金属取出暴露在空气中使其氧化完全D. 以上都对5. 实验室冰箱和超低温冰箱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标准答案: D )A. 定期除霜、清理,清理后要对内表面进行消毒B. 储存的所有容器,应当标明物品名称、储存日期和储存者姓名C. 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溶液,冰箱门上 应注明这一点D. 可以在冰箱内冷冻食品和水6. 实验完成后,废弃物及废液应如何处置? (标准答案: B )A. 倒入水槽中 B. 分类收集后,送中转站暂存,然 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C. 倒入垃圾桶中 D. 任意弃置7.用过的废洗液应

3、如何处理?标准答案:A.可直接倒入下水道B.B )作为废液交相关部门统一处理C.8.AC9.A可以用来洗厕所 领取剧毒物品时,必须: 双人领用 ( 其中一人必须是实验室的教师 双人领用 ( 两人都是实验室的学生 ) 剧毒物品使用完或残存物处理完的空瓶,应: 随生活垃圾丢弃D.随意处置标准答案:B 单人领用标准答案: B )B 交回学校后勤技术物资服务中心交回学校保卫处10. 当有汞(水银) A. 用水擦C溅失时,应如何处理现场B.? (标准答案: D ) 用拖把拖C. 扫干净后倒入垃圾桶D.收集水银,用硫磺粉盖上并统一处理11. 黄磷自燃应如何扑救:A. 用高压水枪C. 用雾状水灭火或用泥土覆

4、盖标准答案:B.D.)用高压灭火器以上都对12. 强碱烧伤处理错误的是:A. 立即用稀盐酸冲洗标准答案:B.A )立即用 1%2%的醋酸冲洗C.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D.先进行应急处理,再去医院处理13. 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 (灼)伤,错误的处理方法是: (标准答案: C ) A. 浅表的小面积灼伤,以冷水冲洗 15至 30 分钟至散热止痛B. 以生理食盐水擦拭(勿以药膏、牙膏、酱油涂抹或以纱布盖住)C. 若有水泡可自行刺破D. 大面积的灼伤,应紧急送至医院14. 为了防止在开启或关闭玻璃容器时发生危险,下列哪一种瓶塞不适 宜作为盛放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玻璃容器的瓶塞? (标准答案: B )A.

5、软木塞 B. 磨口玻璃塞 C. 胶皮塞D. 橡胶塞15. 眼睛被化学品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标准答案: B )A. 点眼药膏 B. 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C.马上到医院看急诊16. 当不慎把大量浓硫酸滴在皮肤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标准答 案: D )A. 用酒精棉球擦 B. 不作处理,马上去医院C. 用碱液中和后,用水冲洗 D. 以吸水性强的纸或布吸去 后,再用水冲洗17. 当不慎把少量浓硫酸滴在皮肤上 ( 在皮肤上没形成挂液 )时,正确的 处理方法是: (标准答案: D )A. 用酒精棉球擦 B. 不作处理,马上去医院C. 用碱液中和后,用水冲洗 D. 用水直接冲洗

6、不作处理,马上去医院 用碱液中和后,用水冲洗18. 一般无机酸、碱液和稀硫酸不慎滴在皮肤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标准答案: C )A. 用酒精棉球擦B.C. 用水直接冲洗D.19. 不具有强酸性和强腐蚀性的物质是: (标准答案: B )A. 氢氟酸 B. 碳酸 稀硝酸20. 易燃类液体的特点是:C. 稀硫酸 D.标准答案: D )(燃点问题 )A. 闪点在 25以下的液体,闪点越低, 越易燃烧B.极易挥发成气体C. 遇明火即燃烧D.以上都半致死量 LD50代表什么意义? (标导致一半受试动物死亡的C. 导致一半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D.导致全部受试动物死亡的21. 危险化学品的毒害包括: (标

7、准答案: D )A. 皮肤腐蚀性 / 刺激性,眼损伤 /眼刺激B. 急性中毒致死,器官或呼吸系统损伤,生殖细胞突变性,致癌性C. 水环境危害性 , 放射性危害D. 以上都是22. 危险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表述中, 准答案: B )A. 致死量 B.浓度23. 表示危险化学品的急性毒性的 LD50的单位是什么?(标准答案: A )A. mg/kg B. g/kg C. mL/kg D. ug/kg24. 下列那一项不是发生爆炸的基本因素? (标准答案: C )A . 温度 B. 压力 C. 湿度 D. 着火源25. 下面哪些物质彼此混合时,不容易引起火灾? (标准答案: B )A. 活性炭与硝酸铵B

8、. 金属钾、钠和煤油C. 磷化氢、硅化氢、烷基金属、白磷等物质与空气接触D. 可燃性物质(木材、织物等)与浓硫酸26. 2,4- 二硝基苯甲醚、萘、二硝基萘等可升华固体药品燃烧应如何进行灭火: (标准答案: D )A. 用灭火器灭火B. 火灭后还要不断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雾水C. 用水灭火,并不断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雾水至可燃物完全冷却D. 以上都是C. 放在通风橱内放在密闭的柜子中27. 遇水发生剧烈反应 , 容易产生爆炸或燃烧的化学品是 : (标准答案: C )A. K、Na、Mg、Ca、Li 、 AlH3、电石B.K、Na、Ca、Li 、AlHMgO、电石C. K、Na、Ca、Li

9、、AlH3、电石D.K、Na、Mg、Li 、AlH电石28.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应如何存放?(标准答案:A )A. 放在防爆冰箱里B.和其它试剂混放D.29. 不需要放在密封的干燥器内的药品是: (标准答案: D ) A. 过硫酸盐 B. 五氧化二磷C. 三氯化磷 D. 盐酸30. 不需在棕色瓶中或用黑纸包裹,置于低温阴凉处的药品是: (标准 答案: C )A. 卤化银 B. 浓硝酸 C. 汞 D. 过氧 化氢31. 以下哪种物质不会灼伤皮肤? (标准答案: D )A. 强碱、强酸 B. 强氧化剂 C. 溴D. KBr 、NaBr 水溶液32. 氮氧化物主要伤害人体的: (标准答案: B )A.

10、 眼、上呼吸道B. 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肺泡C. 皮肤 D. 消化道33. 关于存储化学品说法 错误的是: (标准答案: C )A. 化学危险物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相互之间保持安全距离B. 遇火、遇潮容易燃烧、 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 不得在露天、 潮湿、漏雨或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C. 受阳光照射易燃烧、易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和桶装、罐装 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密闭地点存放D. 防护和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 存放标准答案: C )储存于通风、阴凉、干燥远离明火及热源,防止太34. 关于存放自燃性试剂说法错误的是:A. 单独储存 B.

11、处C. 存放于试剂架上 D. 阳直射35. 氢氟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危害性,皮肤接触氢氟酸后可出现疼痛及 灼伤,随时间疼痛渐剧,皮肤下组织被破坏,这种破坏会传播到骨骼。 下面哪个说法是 错误的? (标准答案: A )A.稀的氢氟酸危害性很低,不会产生严重烧伤B. 氢氟酸蒸气溶于眼球内的液体中会对人的视力造成永久损害C. 使用氢氟酸一定要戴防护手套,注意不要接触氢氟酸蒸汽D. 工作结束后要注意用水冲洗手套、器皿等,不能有任何残余留下36. 化学药品库中的一般药品应如何分类? (标准答案: B )A. 按生产日期分类 B. 按有机、无机两大类,有 机试剂再细分类存放C. 随意摆放D. 按购置日期分类

12、37. 混和或相互接触时,不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着火、爆炸的是: (标准 答案: B )A. KMnO4和浓硫酸B. CCl 4 和碱金属C. 硝铵和酸D. 浓 HNO4 和胺类38. 混和或相互接触时,不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着火、爆炸的是: (标准 答案: D )A. (亚、次)氯酸盐和酸 B. CrO3和可燃物C. KMnO4和可燃物D. CCl 4 和碱金属39活泼金属应存放在何处?(标准答案:C )A.密封容器中并放入冰箱B.密封容器中并放入干燥器C.泡在煤油里密封避光保存D.密封容器中并放入密闭柜子内40领取及存放化学药品时,以下说法 错误的是: (标准答案: D )A. 确认容器上标示的中

13、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B. 学习并清楚化学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C. 化学药品应分类存放。C. 煤油中标准答案: B )B. 苯、甲醛、甲苯、丙 苯、丙酮、甲苯、甲D. 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可以存放于同一药品柜中41. 氯气急性中毒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不会 引起什么症状? (标准答案: C )A. 中、重度昏迷 B.支气管哮喘C. 慢性支气管炎 D. 严重窒息42. 钠,钾等碱金属须贮存于:(标准答案: C )A. 水中 B. 酒精中D. 暴露在空气中43. 以下药品按毒性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 甲醛、苯、苯乙烯、丙酮酮C. 甲苯、甲醛、苯、丙酮

14、D.醛44. 闪点越低,越容易燃烧。闪点在 4以上的溶剂是: (标准答案: A )闪点又叫闪燃点, 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初次发生闪光 时的温度。各种油品的闪点可通过标准仪器测定。 闪点温度比着火点温度低些 。 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时的温度。可在测定闪点后继续在同一标准仪器中测定。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性的大小,对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A. 甲醇、乙醇、乙腈 B. 乙酸乙酯、乙酸甲酯C. 乙醚、石油醚 D. 汽油、丙酮、苯45. 实验人员都要注意防止被实验设备

15、产生的 X 射线照射,下列能够产 生 X 射线的仪器是: (标准答案: A )A. X 射线衍射仪B. 721 分光光度计C. 液相色谱 D. 气相色谱46.为了安全,须贮存于煤油中的金属是:(标准答案:A )A. 钠B. 铝 C. 铁D.钙47.下列不属于 易燃液体的是: (标准答案:A )A. 5%稀硫酸B. 乙醇 C. 苯D.二硫化碳48.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标准答案: D )A. 丙酮、乙醇都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易燃性,二者都不能在任何有明火的地 方使用B. 丙酮会对肝脏和大脑造成损害,因此避免吸入丙酮气体C. 强酸强碱等不能与身体接触D. 弱酸弱碱在使用中可以与身体接触49.下列关于

16、混合物的描述 错误的是: (标准答案:D )A.三氧化铬的硫酸溶液与有机物混合,可能爆炸 B.硝酸氨与活性炭混合可能燃烧C.高氯酸与金属盐混合可能爆炸D. 高氯酸与盐酸混合可能爆炸50.下列何者是会发生爆炸的物质?(标准答案: B )A.氧化锌 B. 三硝基甲苯 C.四氯化碳 D.氧化铁51.下列何种物质贮存于空气中易发生爆炸? (标准答案:A )A.苯乙烯 B. 对二甲苯 C.苯 D.甲苯52. 下列哪种物质与乙醇混溶时易发生爆炸? (标准答案: C )A. 盐酸 B. 乙醚 C. 高氯酸 D. 丙酮53. 不是 实验室常用于皮肤或普通实验器械的消毒液为? (标准答案: A ) 漂白粉是氢氧

17、化钙、 氯化钙 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 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Ca(ClO)2 ,有效氯含量为 30%-38%。乙醇 等作用而游离 出从氯化塔排漂白粉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味,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光、热、水和分解。漂白粉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随后逐渐褪色而变白。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次氯酸, 遇稀盐酸则产生大量的 氧气 。 化学方程式为: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出的尾气,用液碱吸收后生成 次氯酸钠 ,废气然后放空。A0.2%-1% 漂白粉溶液B 70%乙醇0.2%-0.5%的洗必泰54. 下列试剂哪个不用放在棕色瓶内保藏

18、?C.2%碘酊D.A. 硫酸亚铁 B. 高锰酸钾C.标准答案:亚硫酸钠D.硫酸钠55. 下列物质无毒的是: (标准答案: C 硫化氢A. 乙二醇 B.)C. 乙醇D.甲醛56. 下列物质应避免与水接触以免发生危险的是:A. 氯化钠 B.氯化钙标准答案:C. 四氢化铝D.硫酸钙57. 下列物质不属于剧毒物的是:A. 碘甲烷、丙腈C. 五氯苯酚、铊B.标准答案: D )氯乙酸、丙烯醛D. 硫酸钡58. 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是:标准答案: D )A. 汽油、易燃液体B.放射性物品;D. 氯化钾C. 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剧毒药品和感染性物品59. 下面哪组溶剂 不属 易燃类液体? (标准答案: B

19、 )A.甲醇、乙醇B. 四氯化碳、乙酸C.乙酸丁酯、石油醚D.丙酮、甲苯60.下面所列试剂不用分开保存的是:(标准答案:D )A.乙醚与高氯酸B. 苯与过氧化氢C.丙酮与硝基化合物D.浓硫酸与盐酸61. 一般将闪点在 25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是极 易挥发的液体。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易燃化学试剂? (标准答案: C )A. 乙醚 B. 苯 C. 甘油 丙三醇 无色澄明黏稠液 体 分子式: C3H8O3 D. 汽油62. 金属钾、钠、锂、钙、电石等固体化学试剂,遇水即可发生激烈反 应,并放出大量热, 也可产生爆炸, 它们应如何存放: (标准答案: B )A. 直接放在试剂瓶中保存B.

20、 浸没在煤油中保存(容器不得渗漏),附近不得有盐酸、硝酸等散发酸 雾的物质存在C. 用纸密封包裹存放D. 放在铁盒子里63. 以下几种气体中,无毒的气体为:(标准答案:A)A. 氧气 B.一氧化碳C. 硫化氢D.氰化氢64. 以下几种气体中,有毒的气体为:(标准答案:C)A. 氧气 B.氮气C. 氯气D.二氧化碳65. 以下几种气体中,最毒的气体为:(标准答案:B)A. 氯气 B光气( COC2L)C. 二氧化硫D.三氧化硫66. 以下哪种酸具有强腐蚀性, 使用时须做必要防护: (标准答案: A )A. 硝酸 B. 硼酸 C. 稀醋酸D.67. 以下药品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标准答案

21、: D ) A. 过氧化物 B. 高氯酸盐 C. 乙炔铜 以上都是68. 以下药品中, 可以 与水直接接触的是: (标准答案: C )A. 金属钠、钾 B. 电石 C. 白磷 D. 金属氢化物69. 以下液体中,投入金属钠 最可能 发火燃烧的是: (标准答案: C ) A. 无水乙醇 B. 苯 C. 水 D.汽油70. 有些固体化学试剂接触空气即能发生强烈氧化作用,如黄磷,应如 何保存: (标准答案: A )A. 要保存在水中 与空气隔绝 B. 放在试剂瓶中保存 C. 用纸包裹存放D. 放在盒子中71. 减压蒸馏时应用下列哪一种器皿作为接收瓶和反应瓶? (标准答案:B )A. 薄壁试管B. 锥

22、形瓶、圆底烧瓶 C. 平底烧瓶72. 强氧化剂与有机物、镁粉、铝粉、锌粉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以下 哪种物质是安全的? (标准答案: C )A. H 2O2B. NH4NO3C. K 2SO4D.高氯酸及其盐73. 苯属于高毒类化学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 D ) A. 短期接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B. 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C.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是致癌物质D. 以上都是74. 丙酮属于低毒类化学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 D )A. 它的闪点只有 - 18,具有高度易燃性。B. 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并对黏膜有刺

23、激作用。C. 它的沸点只有 56,极易挥发 ;D. 以上都对75. 以下药品毒性无序排序的是:(标准答案: ACD)A. 甲醛、苯、苯乙烯、丙酮 B. 苯、甲醛、甲苯、丙 酮C. 甲苯、甲醛、苯、丙酮 D. 苯、丙酮、甲苯、甲 醛76. 氯气急性中毒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会引起什 么症状?(标准答案: ABD)A. 中、重度昏迷 B. 支气管哮喘 C. 慢性支 气管炎 D. 严重窒息77. 混和或相互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着火、爆炸的是:(标准答 案: ABC )A. (亚、次)氯酸盐和酸B. CrO 3和可燃物C. KMnO4和可燃物D. CCl4 和碱金属78. 混和时会

24、生成高敏感、不稳定或者具有爆炸性物质的是:(标准答 案: BCD)A. 醚和醇类 B. 烯烃和空气 C. 氯酸盐和铵盐D. 亚硝酸盐和铵盐79. 关于存储化学品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 ABD )A. 化学危险物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相互之间保持安全距离B. 遇火、遇潮容易燃烧、 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 不得在露天、 潮湿、漏雨或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C. 受阳光照射易燃烧、易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和桶装、罐装 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密闭地点存放D. 防护和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 存放80. 遇水发生剧烈反应 , 不会产生爆炸或燃烧的化学品

25、是 : (标准答案: ABD)A. K、Na、Mg、Ca、Li 、AlH3、电石B. K、Na、Ca、Li 、AlH3、MgO、电石C. K、Na、Ca、Li 、 AlH3、电石D. K、Na、Mg、Li 、AlH3、电石81. 下面哪些物质彼此混合时,可能引起火灾?(标准答案: ACD)A. 活性炭与硝酸铵B. 金属钾、钠和煤油C. 磷化氢、硅化氢、烷基金属、白磷等物质与空气接触D. 可燃性物质(木材、织物等)与浓硫酸82. 为了防止在开启或关闭玻璃容器时发生危险,下列哪一种瓶塞适宜 作为盛放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玻璃容器的瓶塞?标准答案: ACD )A. 软木塞 B. 磨口玻璃塞 C. 胶皮

26、塞D. 橡胶塞实验室安全知识点1. 习惯一定不能用嘴吸 .有些人说 : 我知道这个是水 ! 尽管这样, 你知道这 些水的含量和洁净程度吗 ?你知道存放这些水的容器的洁净程度吗 ?就算在 家也不能随便这样操作 , 有人喜欢用嘴来吸煤油或者汽油 .2. 闻气体要挥气入鼻 , 别看一个小小的操作 ,曾经听说有人因为闻了一口 Cl2 进了医院 .3. 实验室内禁止吃东西 ,喝饮料. 曾经有人因为一边看显微镜一边吃东西 , 把旁边的试剂喝了进去 ,尽管及时洗胃也免不了残疾 . 也同样禁止使用实验 室内的试剂当成 食品及添加剂 , 比如:NaCl 或者蒸馏水 . 因为你不知道 NaCl内的纯度以及杂质 ,

27、 蒸馏水也同样如此 ,切记!4. 刷瓶子,一定要里外都刷,省得你后来再花时间去找那点脏东西究竟是 里面的还是外面的。5. 实验室不能穿钉了铁掌的皮鞋,因为会摩擦起电6. 所用样品多或者是有的样品以后还要用的时候,一定要贴上标签,既使 你记忆力好得不得了也要帖,否则一旦忘记 , 可能花原来几倍的时间去想那 是什么东东7. 任何实验失败后 , 都不要慌忙的把反应物乱倒 ,也许过些时候等你清醒 , 会后悔刚才的冲动8. 做实验, 一定要真实记录数据 ,随便乱些甚至篡改数据 , 都会给你自己带 来麻烦.9. 做实验最好戴一个玻璃镜片眼睛 , 防止溶剂和腐蚀物质溅到眼睛 , 树脂镜 片更是容易被腐蚀 .

28、10. 永远把你的实验台面保持干净 , 不但是为了让你得到很好的结果 , 更是 为了你自己的心情11. 实验前一定要再想想你做什么 ,做好实验预习绝不是一句空话 , 否则思 路一乱容易做错 , 容易出事故 .12. 严禁疲劳作业13. 加热试管一定不能集中加热 ,试管口不得对准人 , 严防液体过热而冲料 .14. 严禁所有的有机溶剂在烧瓶内直火加热 ,这是最危险的 , 如果有溶剂外 露或者瓶底破裂 , 旁边的操作人员非常危险 .15. 氯仿,四氯化碳 , 甲醇以及苯等高危溶剂 ,或者盐酸等强刺激性气体使用 时候注意排气通风 .16. 酸式滴定管禁止使用碱性物质 ,否则将腐蚀磨沙玻璃部分以及管壁

29、造成 不能密闭漏水以及体积不准确 ; 碱式滴定管严禁使用强氧化试剂比如高锰 酸钾重铬酸钾 . 如果是中性物质 ,尽量用碱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容易操 作).17. 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 , 注意使用安全 ,如果不小心滴在身上 , 要使用水 清洗,然后用碳酸氢钠液洗涤 ,不要因为浓度很低而忽视 , 因为随着水份的 蒸发,硫酸的浓度增高 , 而会使得原来的洗硫酸同样变成浓硫酸 .18. 减压蒸馏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操作 ,记住, 减压蒸馏时 ,人不得靠近反应装 置, 必须戴上防护用具比如护目镜 .因为减压蒸馏取决于设备好坏 , 玻璃容 器的细小瑕疵在减压时候将受到外在大气压力的压迫 , 如果有一条裂缝

30、 , 将 使得整个玻璃器皿爆裂而击伤实验人员 .19. 在进行任何的溶剂回流操作都不要忘记加入沸石 ( 当然如果本身有固体 粉末原料 , 可以当作沸石 ), 反应中如果忘记加入沸石 , 在液体很热的时候也 禁止加入 ! 否则此时加入沸石会激发液体的本身过热能量 , 造成液体冲料 , 最高可以达到几米 , 过热的溶剂会到处喷洒 ,如果是有毒溶剂更是不堪设 想.20. 所有有机的废液都要放入废液缸 ,禁止倒入下水道 , 造成环境污染 .所有 的高浓度无机废液 , 包括酸碱以及所有的有毒废液 , 比如砷试剂都严禁倒入 下水道.21. 实验的所有操作 ,都要先学习老师的标准 , 然后进行自己操作 ,常

31、常看到 有学生连滴管都不知道如何拿 ,滴定管(尤其是碱式滴定管 )如何进行滴加 .22. 乙醚做实验的时候 ,要注意排风和防火 实验的所有操作 , 其实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不要认为实验是不重要的 , 恰 恰相反, 实验有些时候比理论更加的重要 .虽然中学阶段实验可能并不是能 帮助你考入大学 , 可是实验在化学的知识体系中是不可忽视的 . 一个很简单 的操作比如酸碱滴定的终点滴定 ,1/2 滴及 1/4 滴的掌握 , 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人化学的基本素质 . 如果是投身于化学事业 ,则基本的化学操作也是项项需 要考核 , 包括配置标准浓度溶液这些我们中学就学过的操作 .1. 进入实验室开始工作前,

32、应了解煤气总阀门、水阀门及电闸所在处。离 开实验室时,一定要将室内检查一遍,应将水、电、煤气的开关关好,门 窗锁好。2. 使用煤气灯时,应先将火柴点燃。一手执火柴靠近灯口,一手慢开煤气 门。不能先开煤气门,后燃火柴。灯焰大小和火力强弱,应根据实验的需 要来调节。用火时,应做到火着人在,人走火灭。3. 使用电器设备(如烘箱、恒温水浴、离心机、电炉等)时,严防触电; 绝不可用湿手或在眼睛旁视时开关电闸和电器开关。检查电器设备是否漏 电应用试电笔或手背触及仪器表面凡是漏电的仪器,一律不能使用。4. 使用浓酸、浓碱,必须极为小心地操作,防止溅失。用吸量管量取这些 试剂对,必须使用橡皮球,绝对不能用口吸

33、取。若不慎溅在实验台或地面, 必须及时用湿抹布擦洗干净。如果触及皮肤,应立即治疗。5. 使用可燃物,特别是易燃(丙酮、乙醚、乙醇、苯、金属钠等)时,应 特别小心。不要大量放在桌上,更不应放在靠近火焰处。只有远离火源时, 或将火焰熄灭后,才可大量倾倒这类液体。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不准在火焰 上直接加热,只能在水浴上利用回流冷凝管加热或蒸馏。6. 如果不慎出了相当量的易燃液体,则应按下法处理:( l )立即关闭室内所有的火源和电加热器。(2)关门,开启小窗及窗户。(3)用毛巾或抹布擦试撤出的液体。并将液体拧到大的容品中,然后再倒 入带塞的玻璃瓶中。7. 用油浴操作时,应小心加热,不断用金属温度计测量,

34、不要使温度超过 油的燃烧温度。8. 易燃和易爆炸物质的残渣(如金属钠、白磷、火柴头)不得倒入污桶或 水槽中,应收集在指定的容器内。9. 废液,特别是强酸和强碱不能直接倒在水槽中,应先稀释,然后倒入水 槽,再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水槽及下水道。10. 毒物应按实验室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领取,使用时严格操作,用后妥 善处理。(二)实验室灭火法 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立即切断室内 一切火源和电源 .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常用的方 法有:1. 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刻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 器,防止扩大燃烧。若着火面积较小,可用石棉布、湿布

35、、铁片或沙土覆 盖,隔绝空气使之熄灭。但覆盖时要轻,避免碰坏或打翻盛有易燃溶剂的 玻璃器皿,导致更多的溶剂流出而再着火。2. 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3. 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土扑灭。绝对不能 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4. 金属钠着火时,可把砂子倒在它的上面。5. 导线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应切断电源或用四氯化碳灭火 器。6. 衣服被烧着时切不要奔走,可用衣服、大衣等包裹身体或躺在地上滚动, 以灭火。7. 发生火灾时注意保护现场。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三)实验室急救 在实验过和中不慎发生受伤事故,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1.

36、 受玻璃割伤及其它机械损伤:首先必须检查伤口内有无玻璃或金属等物 碎片,然后用硼酸水洗净,再涂擦碘酒或红汞水,必要时用纱布包扎。若 伤口较大或过深而大量出血,应迅速在伤口上部和下部扎紧血管止血,立 即到医院诊治。2. 烫伤:一般用浓的( 9095%)酒精)消毒后,涂上苦味酸软膏。如果伤 处红痛或红肿(一级灼伤),可擦医用橄榄油或用棉花沾酒精敷盖伤处; 若皮肤起泡(二级灼伤),不要弄破水泡,防止感染;若伤处皮肤呈棕色 或黑色(三级灼伤),应用干燥而无菌的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急送医院 治疗。3. 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钠、钾等触及皮肤而引起灼伤时,要 先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用 5硼酸溶液式

37、 2乙酸溶液涂洗。4. 强酸、溴等触及皮肤而致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以5%碳酸氢钠溶液或 5%氢氧化钴溶液洗涤。5. 如酚触及皮肤引起灼伤,可用酒精洗涤。6. 若煤气中毒时,应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若严重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7. 水银容易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以经皮肤直接吸收而引起积累性中毒。 严重中毒的征象是口中有金属味,呼出气体也有气味;流唾液,打哈欠时 疼痛,牙床及嘴唇上有硫化汞的黑色;淋巴腺及唾腺肿大。若不慎中毒对, 应送医院急救。急性中毒时,通常用碳粉或呕吐剂彻底洗胃,或者食入蛋 白(如 1 升牛奶加三个鸡蛋清)或蓖麻油解毒并使之呕吐。8. 触电:触电时可按下述方法之一切断

38、电路:( 1)关闭电源;( 2)用干木棍使导线与被害者分开;( 3)使被害者和土 地分离,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做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手或脚必须绝缘。一、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最积极的态度。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 点: 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当用明火加热易燃有机溶剂时,必须要有蒸气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 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量少时可用水冲入下水道,量大时应倒入回 收瓶内再集中处理。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 实验结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使用氧气钢瓶

39、时, 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 在含氧量约 25%的大气中, 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二、消防灭火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 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1 、常用消防器材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如纳)发生剧烈 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 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 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a) 沙箱 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 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

40、将火柴梗、 玻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b) 灭火毯 通常用大块石棉布作为灭火毯,灭火时包盖住火焰即成。近 年来已确证石棉有致癌性,故应改用玻璃纤维布。沙子和灭火毯经常用来 扑灭局部小火,必须妥善安放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使用后必 须归还原处。(c) 二氧化碳灭火器 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千种灭火器。 其钢瓶内贮有 CO2 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 CO2的喇叭 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 CO2 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 喷出的 CO2 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 伤。CO2 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 特别适用于油

41、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 用于扑灭金属着火。(d) 泡沫灭火器 由 NaHCO3与 Al 2(SO4)3溶液作用产生 Al(OH) 3和 CO2泡 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因泡沫能导电,不 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一 般非大火时不用它。过去常用的四氯化碳灭火器,因其毒性大,灭火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光 气,目前已被淘汰。2 、灭火方法 一旦失火,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 ( 如煤 气灯) ,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 法。(a) 对在容器中 ( 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 ) 发生的局

42、部小火,可用石棉 网、表面皿或木块等盖灭。(b) 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可撒上细沙或用 灭火毯扑灭。(c) 对钠、钾等金属着火, 通常用干燥的细沙覆盖。 严禁用水和 CCl4 灭火 器,否则会导致猛烈的爆炸,也不能用 CO2 灭火器。(d) 若衣服着火, 切勿慌张奔跑, 以免风助火势。 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 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灭火毯等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 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 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e) 在反应过程中,若因冲料、渗漏、油浴着火等引起反应体系着火时, 情况比较危险,处理不当会加重火势。扑救

43、时必须谨防冷水溅在着火处的 玻璃仪器上,必须谨防灭火器材击破玻璃仪器,造成严重的泄漏而扩大火 势。有效的扑灭方法是用几层灭火毯包住着火部位,隔绝空气使其熄灭, 必要时在灭火毯上撒些细沙。若仍不奏效,必须使用灭火器,由火场的周 围逐渐向中心处扑灭。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三(中毒和化学灼伤防范)1、化学药品的毒性 化学药品的危险性除了易燃易爆外,还在于它们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对 人体的毒性,特别是致癌性。使用不慎会造成中毒或化学灼伤事故。特别 应该指出的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绝大多数对人体都有不 同程度的毒害。2、化学中毒和化学灼伤事故的预防 化学中毒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由呼吸道吸入有

44、毒物质的蒸气。 有毒药品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吃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饮料,品尝或误食有毒药品。 化学灼伤则是因为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 浓酸、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预防措施如下: 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 ! 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 ( 平光玻 璃或有机玻璃眼镜 ) ,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 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 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 毒的化学药

45、品时,如 H2S、NO2、Cl2、Br2、CO、SO2、SO3、HCl 、HF、浓 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 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 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 体。 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 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3、中毒和化学灼伤的急救 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 一旦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立即用大量水缓缓 彻底冲洗。实验室内应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洗眼时要保持眼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