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双子塔项目基坑监测方案(58页)[详细]_第1页
超高层双子塔项目基坑监测方案(58页)[详细]_第2页
超高层双子塔项目基坑监测方案(58页)[详细]_第3页
超高层双子塔项目基坑监测方案(58页)[详细]_第4页
超高层双子塔项目基坑监测方案(58页)[详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中央商务区二期双子塔基坑监测项目目 录1、工程概况11.1 工程简介11.2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简介51.3 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71.4 支撑设计概况102、监测重点及对策102.1 监测重点142.2 监测对策143、监测目的和依据153.1 监测目的153.2 执行技术标准154、监测项目及具体内容164.1 监测项目164.2 监测具体内容17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观测方法185.1 水平位移控制网基准点布设与观测方法185.2 沉降控制网基准点的布设与观测方法195.3 监测控制网的检测205.4 监测点布设与观测方法216、测点设置顺序和测

2、点保护措施366.1 测点设置顺序366.2 测点保护措施376.3 测点补救措施377、监测期限及监测频率387.1 监测期限387.2 监测频率388、监测报警值及应急措施398.1 监测报警值398.2 监测应急措施409、使用仪器和设备4210、监测项目管理及人员组成4311、监测数据分析与反馈4511.1 数据录入整理分析4511.2 数据的反馈4511.3 提交的成果资料及报送4712、主要施工保证措施5412.1 技术质量保证措施5412.2 基坑监测安全保证措施5413、文明施工与安全55附图:55天津华北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1、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1 工程位置拟建天津高新

3、区软件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区中央商务区二期-双塔办公楼工程由A塔、B塔楼及裙楼等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6.66万m,其中地上约15.33万m,地下约11.33万m,建筑高度约220米。A塔、B塔分别位于津静公路的南北两侧,如下图所示:A塔B塔工程位置示意图2 基坑概况 1)A塔基坑工程概况 A塔楼基坑面积约15300,周长504米,场地自然地坪标高为-0.95米,基坑底标高为-19.65米,基坑普遍开挖深度为18.7米,塔楼区开挖深度20.25米。基坑围护结构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墙厚为1000mm,支撑体系采用两道钢筋混凝土环撑两道对撑的形式,如下图所示:A塔围护结构剖面图 2)B塔基坑工

4、程概况 B塔楼基坑面积约14300,周长490米,场地自然地坪标高为-0.95米,基坑底标高为-19.65米,基坑普遍开挖深度为18.7米,塔楼区开挖深度20.25米。基坑围护结构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墙厚为1000mm,支撑体系采用两道钢筋混凝十字对撑的形式,如下图所示:B塔围护结构剖面图3 与邻近建筑物的关系 (1)A塔 A塔与正在施工的天津117大厦相邻,并共用一道地连墙,如下图所示:基坑与117大厦剖面关系图基坑卫星图(2)B塔B塔西侧与正在施工的会展中心相邻,并共用一道地连墙,B塔基坑与会展中心基坑同期开挖,为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中间设置了31米宽的缓冲区;B塔南侧与高银地产总部

5、办公大楼相邻,总部办公大楼的地连墙尚未施工,如下图所示:B塔基坑周边关系示意图1.2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简介1.2.1 工程地质条件简介 本项目工程地质条件依据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天津市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区中央商务区第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技205)。拟建场地属于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平原地貌,属海相与陆相交互沉积底层。拟建场区整体地形基本平坦,局部有小型冲沟及堆土。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原分布有鱼塘,深度一般34m左右,勘察期间已回填完成;填土以建筑垃圾、混凝土块为主。场地范围内土层分布情况及地质概况详见下表及下图。时代成因土层编号地层序号岩性颜色稠度/密实

6、度压缩性人工堆积层Qml1杂填土杂/2素填土黄褐褐黄(暗)可塑/全新同上组合床河漫滩相冲积层Q43al21粉质粘土褐黄(暗)可塑软塑中压缩性2粉土褐黄(暗)灰黄中密中压缩性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层Q42m31粉质粘土灰软塑可塑中压缩性2粉土灰稍密中压缩性3粉砂灰稍密中密低压缩性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4粉土浅灰中密密实中压缩性全新同上组合床河漫滩相冲积层Q41al51粉质粘土褐黄黄褐可塑软塑中压缩性2粉土褐黄黄褐密实中密中压缩性上更新统第五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3eal61粉质粘土褐黄黄褐可塑硬塑中压缩性2粉土褐黄密实中压缩性上更新统三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3cal71粉质粘土褐黄可塑中中低压缩性2

7、粉砂褐黄密实低压缩性3粉土褐黄密实中密中低压缩性4粉质粘土褐黄黄褐可塑硬塑中低压缩性5粉砂褐黄密实中低压缩性上更新统二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bm81粉质粘土黄褐褐黄可塑硬塑中低压缩性2粉砂褐黄密实低压缩性上更新统一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3aal91粉质粘土黄褐褐黄可塑硬塑中低压缩性2粉土灰黄密实中低压缩性地层组成概况表 工程地质概况图1.2.2 水文地质条件简介根据岩土勘察结果,工程场区地表下约40m深度范围内主要分布2个相对含水层(1)第1相对含水层:底板埋深约20m,岩性以粉砂和粉土为主。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农林灌溉入渗和地表水体渗漏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地下水侧向

8、迳流和垂向越流。现场于勘探孔中量测的该层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1.702.59m,静止水位标高(大沽高程)为0.390.57m(观测时间:2012年12月下旬)。(2)第2相对含水层:赋存于埋深3238m的粉砂(局部粉土)层中。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补给方式以地下水侧向径流和越流为主,排泄方式以侧向径流和越流为主。根据一期勘察报告,于水位长期检测孔中量测的该层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2.242.81m,静止水位标高(大沽高程)为-0.070.20m(观测日期2008年8月7日)。根据一期水文地质勘察成果,第二层含水层(承压水)的承压水头高约30m,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赋存于该含水层地下水高承压性对设计与

9、施工产生的影响。1.3 基坑周边主要管线情况 1)A塔A塔北侧为待建工程,地下无管线存在,基坑西侧为在建的117大厦工程,地下无管线存在。A塔基坑南侧为津静公路,存在砼雨水管、砼污水管、电信线路、路灯线路及钢质中压天然气管道,如下图所示:A塔基坑南侧管线布置图 A塔基坑东侧为海泰南北大街,存在电信光套管、路灯线、钢质热水管、PE中水管,如下图所示:A塔基坑东侧管线布置图2)B塔 B塔西侧为待建的高银地产会展中心工程,地下无管线存在,基坑南侧为临时内环南路,地下无管线存在。 B塔基坑北侧为津静公路辅路,存在铸铁输配水管道、钢质热水管道,如下图所示:B塔基坑北侧管线布置图 B塔基坑东侧为海泰南北大

10、街,存在钢质输配水管道、PE中水管道、路灯线、35KV供电铜线、铸铁输配水管道、高压钢质天然气管道等,如下图所示:B塔基坑东侧管线布置图1.4 支撑设计概况1)A塔 本工程基坑竖向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支撑形式为环撑对撑的形式,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需进行拆除。各道支撑参数分别如下:地连墙有效长度32.3米厚度1000mm砼强度等级C40P12第一道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主筋保护层厚度中心标高C3530mm-2.950m项目标高砼压顶圈梁YDL-1径向杆件ZC1-1圆环支撑ZC1-2角撑/对撑ZC1-3连杆ZC1-4第一道撑-2.95012007009007001800900

11、1100700800700第二道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主筋保护层厚度中心标高C4030mm-11.95m项目标高砼围檩WL-1径向杆件ZC2-1圆环支撑ZC2-2角撑/对撑ZC2-3连杆ZC2-4第二道撑-11.95014009001100800300016001500800800800 A塔基坑支护平面图与剖面图如下图所示:基坑支撑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撑剖面图2)B塔为实现B塔基坑与相邻会展中心基坑的同步开挖施工,设计考虑在B塔基坑内设置约31米的缓冲区,基坑分为两区实施,即普遍区和缓冲区。首先开挖会展中心与B塔普遍区的土方,待会展中心与双子塔普遍区地下室区域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缓冲区基坑的施工。基坑

12、东侧与会展中心共用地下连续墙,缓冲区与普遍区间设置12501450钻孔灌注排桩临时隔断,由于地下连续墙已经隔断浅层潜水及第一微承压含水层,缓冲区临时隔断不设置止水帷幕。B塔普遍区和缓冲区竖向均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普遍区采用十字对撑的形式,缓冲区采用角撑对撑的形式。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需进行换撑及拆撑处理。各道支撑参数分别如下:第一道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主筋保护层厚度中心标高C3530mm-4.750m项目标高砼压顶圈梁WL-1主撑/角撑ZC1-1八字撑ZC1-2连杆ZC1-3第一道撑-4.75012008001100800900800700700第二道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

13、主筋保护层厚度中心标高C4030mm-12.25m项目标高砼压顶圈梁WL-2主撑/角撑ZC2-1八字撑ZC2-2连杆ZC2-3第一道撑-12.25014001000130010001100900800800B塔基坑支护平面图与剖面图如下图所示:基坑支撑平面布置图缓冲区支撑剖面图普遍区支撑剖面图2、监测重点及对策2.1 监测重点1、基坑开挖面积大,深度深,对各工序先后衔接要求高,监测工作量较多,对基坑监测工作合理组织、有效实施提出较高要求。2、基坑围护体系的安全稳定性应作为监测重点之一。3、基坑施工过程中,坑周管线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重点监测管线主要区分三类:a.1H范围内的管线;b.大口径、压

14、力、刚性管线、埋设年代较较久的管线;c.工地出入口(土方车等重车经常往来处)下的管线。4、基坑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5、各测点(尤其是各土层潜水水位监测孔、地连墙内测斜管、分层沉降测点)的安装埋设应作为工作重点之一。6、已布测点的保护应作为监测工作重点之一。2.2 监测对策针对本工程以上监测重点,采取以下监测对策:1、严格依据设计要求,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前提,针对性进行监测布置设计,合理组织人力、技术和仪器设备等资源,确保监测工作高效、有序开展。2、针对不同施工工序,区别采取不同监测重点:对桩基施工阶段强调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性监测,对基坑开挖施工阶段强调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性监测和基坑

15、围护体自身安全的稳定性监测。3、在本工程桩基施工前对周围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记录基坑周围已有裂缝、破损等不良现象。开始施工后,加强周围环境巡视,除对已有不良现象进行定期跟踪量测外,另注意巡查是否有新增裂缝等不良现象。4、坑周管线测点尽量利用现有阀门、窨井盖等直接点进行监测。5、测点的安装埋设严格按照规范及作业指导书进行选材、定型和作业,并详实做好安装记录。6、各测点的埋设兼顾考虑保护措施(窨井保护盖、油漆标识等),加强与各参建单位的沟通协调,增强现场巡视力度,从而降低已布测点报废率。a.光学类测点受损后,将及时进行补设,并第一时间测得新补测点初读数,该测点后续累计变化量在受损前

16、已发生累计变形量进行叠加。b.测孔类测点受损后,即刻进行修复或补埋。3、监测目的和依据3.1 监测目的1)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各部分及周边管线、路面、建筑物等的变化进行测量,并及时,全面地将成果反映给总包技术质量部,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及周边环境的稳定性。2)分析测量成果,预估发展趋势,及时通过总包技术质量部并与设计沟通,保证施工稳定性。3)通过理论和实际的对比,通过“信息化施工”加深对类似工程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3.2 执行技术标准(1)本工程监测设计要求(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4)天津市加强建筑工程

17、变形观测控制的规定建质安管1999529号(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2010)(9)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10)天津市地下超深基坑工程第三方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质安总201062号(1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其他相关技术设计方案4、监测项目及具体内容4.1 监测项目结合规范及招标文件相关要求,由于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综合的现场监测

18、,全面了解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优化施工参数、指导施工。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周边环境特点及设计的常规要求,监测主要分两大类内容:4.1.1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基坑周边三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面、道路、管线及周边地下水位进行变形监测,监测内容如下所列:A、周边道路及建、构筑物沉降监测B、地下管线沉降监测C、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D、基坑内外水土压力监测E、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F、基坑外潜水水位监测G、基坑外分层土体沉降4.1.2 基坑围护监测A、地下连续墙顶变形(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B、地下连续墙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C、地下连续墙钢筋应力监测D、

19、支撑内力监测E、钢立柱竖向位移监测4.2 监测具体内容具体监测内容见下 本工程监测点统计汇总表序号监测项目单位数量埋设方式1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点监测个65木桩2输配水管线监测个30螺纹钢3热水管线监测个17螺纹钢4供电管线监测个12螺纹钢5天然气管线监测个23螺纹钢6基坑内外水压力监测个64挂布7基坑内外土压力监测个64挂布8基坑外深层土体测斜监测个26钻孔9基坑外潜水位监测个26钻孔10基坑外承压水位监测个14钻孔11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测斜)监测个26绑扎12地下连续墙顶变形监测个53嵌入铆钉法13地下连续墙钢筋应力监测个112焊接14第一道支撑轴力监测点63焊接15第二道支撑轴力监测点63

20、焊接16地下室换撑杆件支撑轴力监测点14焊接17支撑立柱顶竖向位移监测个90嵌入铆钉法18坑外分层土体沉降孔7钻孔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观测方法5.1 水平位移控制网基准点布设与观测方法 基准点布设结构形式图5.1.1 水平位移基准点的布设本项目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拟埋设塔楼A座4个控制基准点,4个工作基点;塔楼B座4个控制基准点,4个工作基点。控制基点按照规范要求,选用专用标识埋设在位置稳定、彼此互相通视、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定期用控制基准点校核工作基点,保证工作基点的准确。基准点的布设结构形式见右图,具体布设位置见下图基准点位置示意图。S-BM2S-BM4S-BM3S-BM1N-BM4N

21、-BM3N-BM2N-BM1双子塔北座(A塔)双子塔南座(B塔)基准点位置示意图5.1.2 水平位移基准点观测方法水平位移控制网采用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控制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分别组成水平位移控制基准网,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二等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技术要求进行联测。观测方式:联测所布设控制基点,形成闭合导线。全站仪与棱镜在使用前,均检定合格,每隔四小时重新测定温度、气压,具体观测技术要求如下: 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L(m)测角中误差()测边相对中误差水平角观测测回数1级仪器2级仪器二等3.02001.81/100000695.2 沉降控制网基

22、准点的布设与观测方法5.2.1 沉降基准点的布设根据规范及现场场地情况,拟采用甲方提供的天津市大沽高程系高程点进行联测,点位与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基准点共用。塔楼A座设3个控制基准点,4个工作基点;塔楼B座3个控制基准点,4个工作基点。 沉降工作基点布置图工作基点及控制基准点组成沉降基准控制网对整个监测区域实行控制,基准点和各监测点组成完整的观测网,定期用控制基准点校核工作基点,保证工作基点的准确。沉降控制网基准点使用专用标志埋设在3倍于挖深的变形区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且达到稳定后再进行观测。基准点埋设完毕后将定期进行复测,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

23、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及时进行复测。因此,点的标志采用浅埋混凝土标志,其结构形式如图所示。5.2.2 沉降基准点的观测方法为保证控制网精度,我部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时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高差中误差满足:M0.3mm。基准点作工作基点直接观测监测点,按闭合水准路线要求进行联测。联测使用同一台拓普康电子水准仪(TopconDL-101C),配套2米数码条形尺进行观测(标配仪器精度0.4mm/km)或用索佳B20水准仪配测微器0.5mm精度的精密水准仪。观测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中二等水准要求施测。观测方式:采用二等水准路线往返联测水准工作基点,形成闭合水准路线。

24、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经检定合格。观测时采用往、返测奇数站均为“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为“前后后前”的观测顺序。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差,视线高度以及观测精度等具体要求按下表执行: 观测要求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读数)数字二等DSZ1DS1503且501.01.51.56.00.32.8且0.552次 精度要求等级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mm)每站高差之差(mm)附合路线闭合差(mm)环闭合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0.60.54L4F6R注:L-附合路线长度,单位

25、为千米(km); F-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R-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5.3 监测控制网的检测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水准基点的稳定可靠,应对变形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测,一般情况下相隔1-2个月复测一次;雨季前后考虑复测,如果发现点位有干扰的可疑情况,如车轧、施工干扰、地震、周围地理环境和地下水变化等必需复测,复测应达到规范精度。确保控制网的精确性、稳定性,保证沉降监测的科学性、指导性。水准路线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由已知高程控制点联测所有的基准点。平面位移监测控制网按一级导线施测。 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等级边长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点位中误差1.02

26、001.01200000 高程控制限差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之较差(mm)0.50.150.30.5 注:n为测站数5.4 监测点布设与观测方法5.4.1 监测点布设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保证每一开挖区段内有监测点。遵循规范结合实际,参照围护体布置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基坑监测点总体布设原则:1)监测点应充分结合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基坑设计参数特性和基坑施工参数特性进行合理布置。2)监测点布置应最大限

27、度反映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3)基坑围护体侧边中部、阳角处、受力(或变形)较大处应布置测点,重点区域应加密监测点。4)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便于数据比对。5)监测点间距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6)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需兼顾基坑分块施工特点,确保每分块开挖施工中,均有对应测点有效工作,从而为分块施工过程提供数据信息。1、地下连续墙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及场地实际情况,在地下连续墙顶的中部、阳角处、薄弱部位以及最能反映其变化趋势的部位布设测点,水平及竖直位移共用测点。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直接布

28、设在顶圈梁上,采用嵌入铆钉法布设。首先在布点处用电钻打出12直径的圆孔,深度约10CM左右,再将专用圆铆钉砸入孔中,圆帽的下边缘与土钉墙顶面齐平,保证稳定,如右图。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及场地实际情况,布设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共53个,其中:1)北坑地下连续墙顶共布设监测点26个,编号:W1W26;2)南坑地下连续墙顶共布设监测点27个,编号:W1W27。2、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监测点布设具体布设位置以设计提供的工程观察井平面图为准:北坑外潜水位监测点共布设11个,井深18米,编号:SW1SW11;承压水位监测点6个,井深35米,编号为CYSW1CYSW

29、6。南坑外潜水位监测点共布设15个,井深18米,编号:SW1SW15;承压水位监测点8个,井深35米,编号为CYSW1CYSW8。潜水水位观测井与承压水水位观测井均布置在基坑外侧,距止水帷幕外2m不受施工影响处,具体埋设位置见附图3双子塔北座水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及附图6双子塔南座水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潜水水位观测井与承压水水位观测井井管内径为50mmPVC管,成孔直径108mm。潜水水位管上部2米(承压水水位管30米以上)为实管,其下为花管,花管用纱网裹住。 具体埋设方法如下:1) 收集基坑周边地下管线分布图,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到现场确认位置。2) 确定位置后用人工挖探槽,确切保证地下没有管

30、线。3)埋设观测管工艺流程:准备工作钻机进场定位安装开孔下护口管钻进终孔后冲孔换浆下水位管稀释泥浆填砂止水封孔洗井管制作井台。3、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具体布设位置以设计提供的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观测点平面图为准:1) 双子塔北座(塔楼A)基坑北侧、东侧和南侧各设置一排地表沉降监测点,每排布设8个监测点,测点间距约5m,测点连线垂直基坑边,共设置24个地表沉降监测点。编号为DB1-1DB1-8、DB2-1DB2-8、DB3-1DB3-8。基坑西侧为已完成的117大厦地下室,在基坑西侧B0板上布置5个沉降监测点,沉降监测点与地下室外墙间距约15m,平面位置应对应墙顶位移监测点,编号为DB4-1D

31、B4-5。 基坑周边共设置29个监测点,测点编号及位置分布见附图2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北座(榙楼A)基坑地表、管线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2)双子塔南座(塔楼B)基坑北侧、东侧和南侧各设置一排地表沉降监测点,每排设置8个监测点,测点间距约5m;编号为DB1-1DB1-8、DB2-1DB2-8、DB3-1DB3-8。基坑西侧缓冲区内设置三排沉降监测点,每排设置4个监测点,测点间距5m,编号为DB4DB6。 基坑周边共设置36个监测点,测点编号及位置分布见附图7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南座(榙楼B)基坑地表、管线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塔楼A及塔楼B基

32、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点采用木桩进行布设,北座(塔楼A)基坑西侧B0板上布置5个沉降监测点可采用道钉布设。4、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布设 受基坑挖土等施工的影响,基坑周围的地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尤其是工程处在软弱复杂的地层时,因基坑挖土和地下结构施工而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对周围道路及各种地下管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同时,还必须对周围的道路及各种地下管线进行沉降监测。管线分重要监测管线和次要监测管线,监测主要的管线是高压管道、砼结构管道、钢脆性管线。本工程沉降观测点结合实际情况布设,预计布设82个沉降观测点,具体如下表。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编号1输配水

33、管线监测个30SP2供电管线监测个12GD3天然气管线监测个23TR4热水管线监测个17RS 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设采用间接布点法,首先找到相应管线井,打开井盖,查明管线走向及大概位置,在其地面上布置监测点,监测点的布设采用带十字刻划的道钉。5、地下连续墙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点布设测点按设计提供的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所示的位置在基坑地下连续墙墙体内设置。共布设监测点26个,其中北坑墙体测斜监测点11个,编号:QX1QX11;南坑墙体测斜监测点15个,编号:QX1QX15。本工程测斜管埋设采用绑扎埋设,测斜管通过直接绑扎将其固定在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上,钢筋笼入槽后,浇筑混凝土。安装埋设关键步骤具体如

34、下: 1)设计安装分段测斜管长度,确保测斜管的接头位置避开实测时的探头滑轮停留位置。2)将每节测斜管用专用套管逐节连接,测斜管内、外槽口均应对齐。3)连接时先在测斜管接头测斜管外侧(或套管内侧)涂上PVC胶水,然后将测斜管插入套管,接头端面(成型或现场加工)必须平整且与管身垂直。到底后,在套管四个方向用自攻螺丝钉紧固套管与测斜管。胶水不能涂得过多,以免挤入内槽口结硬后影响以后测试,自攻螺丝位置要避开内槽口且不宜过长,以免刺穿管壁,损坏仪器电缆等。4)在套管外两端用质量可靠防水胶布紧密包扎,防止水泥浆从接头中渗入测斜管内,堵塞测斜管。5)测斜管在地墙钢筋笼绑扎制作阶段,同步将测斜管固定在钢筋笼上

35、,将测斜管逐段连接,并牢靠焊接或绑扎在地墙钢筋笼。6)测斜管安装固定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内槽方向是否控制在设计方向,过程中有所偏离需立即进行纠正。只有在确认槽口方向无误后,才能最终完成固定测斜管;7)在测斜管上端口,外套钢管或硬质PVC管,外套管长度应满足以后浮浆混凝土凿除或路面行车等不对测斜管口造成破坏性损害;8)圈梁施工阶段是测斜管最容易受到损坏的阶段,如果保护不当将前功尽弃。因此在钻孔灌注排桩凿除上部混凝土以及绑扎圈梁钢筋时,必须与施工单位协调好,派专人看护好测斜管,以防被破坏。9)在圈梁混凝土浇捣或路面处理前,应对测斜管作一次检验,检验测斜管是否有滑槽和堵管现象,管长是否满足要求。如有

36、堵管现象要做好记录,待圈梁或路面混凝土浇好后及时进行疏通。6、基坑外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点布设基坑外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点共布设26个,编号TX1TX26。测点编号及位置分布见附图1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北坑地下连续墙监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5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南坑地下连续墙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布设时采用钻孔法,用工程钻探机,一般采用108cm钻头钻孔,为了使管子顺利的完装到位一般都需比安装深度深一些,它的原则是每10米多钻深0.5米清孔,钻头钻到预定位置后,不要立即提钻,需把泵接到清水里向下灌清水,直至泥浆水变成清混水为止,

37、再提钻后立即安装。测斜管安装好后用回填材枓填充,填充时应均匀、慢速进行,防止回填不密实或局部深度“架空”,造成测孔稳定性不好。7、支撑轴力监测点的布设 支撑轴力测点主要选择在受力较大处,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断面布设,同时要考虑全面性和代表性。测点按设计提供的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所示的位置进行布设。布设监测点依据等间距、成直线、相对应的原则布设,本工程共布设支撑轴力测点126个,换撑杆件轴力监测点14个,其中:1)双子塔北座塔楼A区基坑支撑轴力监测点上下两层对应布设,每层25组,共50组,换撑杆件轴力监测点6组。2)双子塔南座基坑普遍区支撑轴力监测点上下两层对应布设,每层22组,共44组,缓冲区支撑轴力

38、监测点上下两层对应布设,每层16组,共32组,换撑杆件轴力监测点8组。支撑轴力监测点元件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此钢筋应力计主要用于型高强钢筋应力的测定,传感器密封可靠,测量精度高。钢筋应力计量程根据支撑轴力监测点设计值而定,各支撑轴力监测点设计值详见下表。 双子塔A塔监测点第一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第二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监测点第一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第二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ZC1831113027ZC142083870092ZC2519213005ZC3718714107ZC1624603344ZC42185471007ZC5

39、875915160ZC656219085ZC1925153476ZC7544712568ZC2026884171ZC857089239ZC21644413182ZC9731114364ZC22520112907ZC10531413327ZC231793061003ZC11932114182ZC241634560106ZC12542912396ZC2513781814Z子塔B塔普遍区监测点第一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第二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监测点第一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第二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ZC1499511508ZC125817

40、16190ZC2915320068ZC3820718951ZC1467898257ZC4668314655ZC5846317316ZC16458311030ZC6701014208ZC7596316847ZC8771017285ZC19557811856ZC9704315590ZC201192926924ZC10882219373ZC21911719880ZC11543112482ZC22560012622双子塔B塔缓冲区监测点第一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第二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监测点第

41、一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第二道支撑轴力设计值(KN)ZC23822778ZC31850517409ZC2441637756ZC3239838682ZC2540459150ZC3340459155ZC26510911698ZC34510911698ZC27510911953ZC35510911953ZC2840459155ZC3640459150ZC2939838682ZC3741637514ZC30850517498ZC38822778应力计安置方法采取在主筋上预埋的方式。每个监测点由4个钢筋应力计组成,焊接在梁中心四边主钢筋上。钢筋计缆线用细塑料管保护,置于钢筋间并用绑扎线固定,各线头置于

42、施工不易碰撞处。具体测点编号及位置分布见附图4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北座支撑轴力、立柱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8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南座基坑缓冲区支撑轴力、立柱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与附图9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南座基坑支撑轴力、立柱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8、支撑立柱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1) 双子塔北座(塔楼A)立柱沉降监测点依据等间距、成直线、相对应的原则,在内力监测点的立柱处布点,支撑立柱顶垂直位移测点共设置54个,字母编号LZ1LZ54,具体测点编号及位置分布见附图4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

43、双子塔北座支撑轴力、立柱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2)双子塔南座支撑立柱沉降监测点依据等间距、成直线、相对应的原则,在内力监测点的立柱处布点,普遍区立柱顶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28个,缓冲区布设8个,共计36个。具体测点编号及位置分布见附图8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南座基坑缓冲区支撑轴力、立柱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与附图9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南座基坑支撑轴力、立柱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9、地下连续墙钢筋应力监测点的布设双子塔北座(塔楼A)基坑地下连续墙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可直接反映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受力情况,在基坑东侧、南侧、及北侧各设置1组观测点,

44、每组8个断面,每个断面的共布置内外侧测试元件各2个,即每组监测点包括16个钢筋应力计,编号GJ*,共计48个,具体测点编号及位置分布见附图1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北坑地下连续墙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双子塔南座(塔楼B)基坑地下连续墙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可直接反映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受力情况,在基坑东侧、西侧、南侧及北侧各设置1组观测点,每组8个断面,每个断面的共布置内外侧测试元件各2个,即每组监测点包括16个钢筋应力计,编号GJ*,共计64个,具体测点编号及位置分布见附图5天津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居住区双子塔南坑地下连续墙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根据设计图纸及设计值

45、,钢筋应力计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此钢筋应力计主要用于型高强钢筋应力的测定,传感器密封可靠,测量精度高。在地连墙两侧对称主筋上埋设,与钢筋的联接方式采用焊接。钢筋计缆线用细塑料管保护,置于钢筋间并用绑扎线固定,各线头置于施工不易碰撞处。10、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监测点的布设双子塔北座(A塔)在基坑北侧及南侧分别选取一个断面,每个断面的地下连续墙设置内外侧水压力和土压力监测点,其中开挖面以上设置4个观测点,开挖面以下设置4个观测点。每个测点布置两个测试元件,即一组监测点包括16个土压力计和16个孔隙水压力计,土压力计和水压力计原则上采用挂布法埋设。水土压力监测点编号为ST1ST2。双子塔南座(B塔

46、)在基坑北侧及南侧分别选取一个断面,每个断面的地下连续墙设置内外侧水压力和土压力监测点,其中开挖面以上设置4个观测点,开挖面以下设置4个观测点。每个测点布置两个测试元件,即一组监测点包括16个土压力计和16个孔隙水压力计,水土压力监测点编号为ST1ST2。具体测点编号及位置分布见附图1地下连续墙及坑外土体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土压力计和水压力的埋设采用挂布法埋设,具体施工步骤为:1)先用帆布制作一幅挂布(如右图11),在挂布上缝有安放土压力计的布袋,布袋位置按设计深度确定;2)将挂布绑在钢筋笼外侧,并将带有压力囊的土压力计放入布袋内,压力囊朝外,导线固定在挂布上引至围护结构顶部,在土压力计安装部位

47、,应将导线预留20cm,以防混凝土浇注时,侧压力将土压力计与导线连接处拉断,损坏土压力计,导致安装失败。3)放置土压力计的挂布随钢筋笼一起吊入槽(孔)内如下图12、图13。4)混凝土浇筑时,挂布将受到流态混凝土侧向推力而与槽壁土体紧密接触。5)通过测试仪测试压力盒的压力读数,确定压力盒安装是否成功 6)导线保护:将土压力计测试导线套上PVC管进行保护,记录好土压力计安装位置及土压力计编号,并派专人看管,以防导线因施工而破坏。7)校零:地连墙完全固结后,对水、土压力计进行调零。11、坑外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基坑开挖卸载除对围护内土体造成影响外,该影响区域亦覆盖坑外一定范围;基坑降水时,对地下水的抽

48、取亦会对周围土体造成影响,为了解降水和开挖施工过程对坑周不同分层土体的影响,进行坑外土体分层监测。在基坑外侧每边跨中各布设一个分层土体沉降监测孔,双子塔北座(塔楼A)基坑西侧为天津117一期C区地下室结构不能埋设,共埋设7个观测也,即双子塔北座(塔楼A)3个,双子塔南座(塔楼B)4个。每孔安装6个沉降磁环,每磁环安装位置对应于各土层顶面处,以测得不同土层各自沉降量。每测点各磁环的具体定位应根据勘察资料进行逐一确认。监测方法采用埋设分层沉降磁环的方法进行,采用“钻孔法”安装。分层沉降管测点各磁环应事先安装在每节沉降管的设计位置处,钻孔完成后,将沉降管逐节下放并同时连接,沉降管下放至设计深度后,向

49、上拔0.5m,为各深度磁环预留50cm上抬空间,完成测点安装。分层沉降孔安装埋设注意事项:1)使用卡环完成磁环在沉降管的定位,卡环应分别布置在磁环设计深度位置上下侧0.5m处,给各磁环预留50cm上下活动空间。2)为防止钻孔内泥浆、沙砾阻塞在磁环和沉降管之间,从而导致磁环不能顺畅上下移动。下放前,宜在沉降管外侧(磁环活动区域)涂抹一层黄油起到润滑作用。3)钻孔孔径应与沉降管及配套磁环的外张弹簧片孔径匹配,不能过小,造成回填材料投放困难,也不能过大,造成弹簧片不能卡住孔周土层。4)沉降管外回填材料应均匀、慢速进行,防止回填不密实或局部深度“架空”,造成测孔稳定性不好。5)坑底回弹测点回填应密实,

50、避免形成地下承压水上串通道,影响底板稳定性。分层沉降管测点各磁环应事先安装在每节沉降管的设计位置处,钻孔完成后,将沉降管逐节下放并同时连接,沉降管下放至设计深度后,向上拔0.5m,为各深度磁环预留50cm上抬空间,完成测点安装。5.4.2 监测点的观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采用受现场环境条件的限制较小,施测较容易,精度较高的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利用起算点坐标和实测各点的边长夹角,解算每个观测点的绝对坐标进而求出每个点的变化矢量。2、竖直位移观测方法 竖直位移观测采用二等闭合导线水准测量,用拓普康电子水准仪(TopconDL-101C),配套2米数码条形尺进行观测(标配仪器精度0.4mm/km)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稳定地段(3倍以上开挖深度)设置BM1、BM2两个基准点,基准点相互近期校测和联测,各观测点的观测值均以高程进行换算。在基桩施工开始前对各观测点进行初次观测(二次),并取二次观测平均值为该点初始值,其后各观测点前后观测值之间及与初始值之间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本次变形值、累计变形值和变形量曲线。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