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重要化合物》 (第1课时) 导学案_第1页
《钠的重要化合物》 (第1课时) 导学案_第2页
《钠的重要化合物》 (第1课时) 导学案_第3页
《钠的重要化合物》 (第1课时) 导学案_第4页
《钠的重要化合物》 (第1课时) 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钠的重要化合物 (第1课时) 导学案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主编:钟萍香 学生:【学习目标】1.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其用途。2.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它们的用途。3.了解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及钠、钾的焰色。【重点、难点】重点: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1、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知识回顾】1、你知道含钠的化合物有哪些?2、完成p55的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完成p55实验3-5后归纳小结下列问题:一、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物质Na2ONa2O2颜色状态阴阳离子个数比Na+O2-为

2、Na+O22-为氧元素的化合价生成条件与水的反应 与CO2的反应Na2O+CO2 主要用途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完成p56的科学探究,然后小结下列内容:1.物理性质: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 色态 俗名溶解性2.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Na2CO3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Na2CO310H2O易风化;NaHCO3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Na2CO3:。NaHCO3:。 (3)与碱(氢氧化钠)反应Na2CO3:与NaOH不反应;NaHCO3: 。三、焰色反应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 。2.操作 (阅读p57的实验3-6,完成下列操

3、作)(1)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火焰上灼烧至 。(2)蘸取试样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 。(3)用 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 色,再检验下一个试样。3.几种金属的焰色钠: 色,钾: 色。【思考】1.过氧化钠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2.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吗?为什么?3.Na2O和Na2O2在常温下均能与水发生反应,它们的反应类型分别是什么?4.所有元素都有特征焰色吗?【探究活动】1:Na2O2与H2O、CO2的反应:200 时,11.6 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

4、如图所示)。(1)写出CO2和H2O(g)分别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2)用双线桥标出Na2O2与CO2、水反应中电子的转移。(3)每1 mol氧化剂参加反应,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4) 请结合Na2O2的性质分析:在实验室保存Na2O2要注意哪些问题?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2CO3比NaHCO3溶解度大B.Na2CO3比NaHCO3稳定C.石灰水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与NaHCO3反应D.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CO2,用Na2CO3的质量比NaHCO3多【思考】1.若Na2

5、CO3固体中混有NaHCO3,该如何除去?2.若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该如何除去?3.分别向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相同吗?【课后练习】1、在Na2O2与H20的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 )A.NaOHB. H20C. O2D .无法判断2、在Na2O2与CO2的反应里,每生成5.6LO2(标况)时,转移电子数为()。A2个B0.25molC3.011023个D1mol3.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CO2反应,且有O2生成的是()。A.Na2OB.Na2O2C.NaD.NaCl4.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后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是()。A.Na

6、2O2、NaOHB.Na2O、NaClC.Na、Na2CO3D.Na2CO3、Na2O25.关于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B.受热时不发生分解C.与足量的酸反应时放出的CO2比等质量的Na2CO3要少D.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2Na+2H2O = 2Na+2OH+H2B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O2+2H+ = H2OC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CO32+2H+ = CO2+H2ODNaOH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 HCO3+OH = CO32+H2O7在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A2Na2O2+CO

7、2 = 2Na2CO3+O2 BNa2O2+MnO2 = Na2MnO4C2Na2O2+H2SO4 = 2Na2SO4+2H2O+O2 D5Na2O2+2MnO4+16H+ = 10Na+2Mn2+5O2+8H2O8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少量的Na2CO3杂质,最易选用加入的物质是 A干冰 B盐酸 C碳酸氢钙 D氢氧化钙9在某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CO32、K+、NO3 BNa2+、K+、Cl、NO3CMg2+、K+、SO42、Cl DBa2+、Na+、SO32、Cl10填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NaK Na2O2NaHCO3 Na2CO3 Na合金(1)可用来漂白织物、麦杆、

8、羽毛的是(2)用于制电光源的是(3)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的是(4)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上的是(5)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及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的是11.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填写有关现象及化学方程式。(1)A中现象是 。(2)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D中现象是 。(5)E中收集的气体是 。12、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

9、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其作用是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4)试管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5)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填编号,多选扣分)A大理石B小苏打C烧碱D盐酸E稀硫酸F稀硝酸(6)CO2和Na2O2的反应机理可用示踪原子分

10、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Na2O2+ C18O2+H2O【小结】 答案知识体系梳理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2121-2-1常温下缓慢氧化加热或点燃Na2CO3Na2CO3NaHCO3纯碱、苏打小苏打易溶易溶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NaHCO3+NaOHNa2CO3+H2O特殊的颜色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蓝色钴玻璃盐酸无黄紫基础学习交流1.氧化剂:Na2O2;还原剂:Na2O2。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与盐酸反应时不仅生成NaCl和水,还会有氧气生成,所

11、以不属于碱性氧化物。3.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4.不是。重点难点探究探究1:(1)2CO2+2Na2O22Na2CO3+O2,2H2O(g)+2Na2O24NaOH+O2;两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a2O2;每1 mol 氧化剂参加反应,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2)1118。探究拓展1.由于Na2O2容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发生反应,因此,实验室在保存Na2O2时,要注意密闭,隔绝空气。2.探究2:C探究拓展1.用加热法除去,反应为2NaHCO3Na2CO3+H2O+CO2。2.向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反应为Na2CO3+H2O+CO22NaHCO3。3.不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更剧烈。基础智能检测1.B2.A3.D4.(1)试管口有水珠(2)干燥二氧化碳(3)2CO2+2Na2O22Na2CO3+O2(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氧气思维导图构建Na2O+H2O2NaOHNa2O+CO2Na2CO3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Na2CO3+2HCl2NaCl+CO2+H2O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HC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