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全面]范本_第1页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全面]范本_第2页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全面]范本_第3页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全面]范本_第4页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全面]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镇干部国土资源培训之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同志们,今天我主要讲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特别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反常,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的加大 ,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 ,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高度 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一、基本概念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在我县境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

2、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 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我县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 一定的人员伤亡(13人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 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对建筑有威胁的190处),威胁人数约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地质灾害类型:1、按诱发因素划分: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比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人为地

3、质灾害:是指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比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2、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不可预料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3、按规模划分:(1)特大 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2)大 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

4、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4)小 型: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4、按危险程度 划分:(1)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易发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2)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出现地质灾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重大 经济损失的区域或地段.(3)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是指根

5、据地质灾害现状和需要保护的对象而提出的应当给予重点防护的区域.(4)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指对城镇、工矿企业、重要设施和居民点的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其危害程度 在重大 级以上(受威胁人数大 于100人.直接经济损失大 于500万元)的地质灾害.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降雨、河流冲刷、融雪、地震、人工切坡、弃土加载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地滑,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 “山剥皮”.1、滑坡的临灾前兆:(1)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表明即将发生规模较大 的整体滑动.通常伴随前缘建筑物的强

6、烈挤压变形甚至错断.(2)滑坡前缘的坡脚有堵塞多年的泉水突然涌出,滑坡表层修建的池塘或水田突然干枯、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说明可能发生整体滑动.(3)斜坡的前部甚至中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表明滑坡体向前推挤受到阻碍,已经进入临滑状态.(4)滑坡体裂缝或变形观测数据突然增大 或减小 ,说明出现了 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5)地面裂缝的出现,说明山坡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弧型张开裂缝和水平扭动裂缝圈闭的范围,就是可能发生滑坡的范围.滑坡后缘的裂缝急速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6)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

7、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植物变态可能是滑坡即将来临.(7)滑坡前缘突然出现局部滑坍,这种情况可能会使滑坡失去支撑而即将发生整体滑动,但是,也可能是局部的失稳.2、滑坡的应对措施(1)一般措施:不能慌乱,迅速向安全地段撤离或者抱住大 树等物.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报告.立即实施应急措施,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密切注视灾情的蔓延和转化.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施.(2)滑坡应急防治措施:滑坡应急防治措施大 多数是接到当地灾情报告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以下几点: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当滑坡由加

8、速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滑坡灾害在所难免,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危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滑坡大 规模破坏,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诱发的,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渠道渗漏而诱发的,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滑坡在大 规模滑动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订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二)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向下倾倒、翻滚、就地堆放的现象.1、崩塌的识别:(1)崩塌山体坡

9、度 为45以上,且高差大 (大 于30米),坡体成孤立山嘴、山峰或凹型陡坡.(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通,使之与山体形成分离之势.(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2、发生的前兆特征:(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 蹦小 塌不断发生.(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4)出现热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异常现象.3、崩塌防治应对措施(1)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报告.(2)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迅速转移危险区的

10、群众,密切注视灾情的变化趋势.(3)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灾情的程度 .(4)密切注意崩塌可能对水库、公路等重要工程设施造成的破坏.(5)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施.(6)工程措施采用遮拦建筑物,对崩塌运动的岩土体进行消能拦挡,主要采用山坡拦石沟、落石平台、落石沟、拦石墙等.地质体改造措施.(7)对结构面的强化改造,对岩体表面一般采用喷混凝土或挂网喷锚.(8)对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强化改造主要采用锚固、灌浆增加结构面间联结力.4、诱发崩塌和滑坡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降雨:大 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

11、中的软弱面,易诱发滑坡、崩塌.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体,降低坡体强度 ,易诱发滑坡、崩塌.(2)人为因素采掘矿产资源:采矿不按规范执行,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塌陷,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崩塌.开挖边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修建房屋、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下部失去支撑部分,形成人工陡边坡,造成崩塌、滑坡的发生.水库蓄水、泄水与渠道渗漏:水库蓄水,浸润和软化岩土体,加大 了 岩土体中的静水、动水压力;水库泄水,水位急剧下降,加大 了 坡体的动水压力;渠道渗漏,增加了 浸润和软化作用;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 孔隙水压

12、力,软化土石,增大 坡体容重,从而促进或诱发滑坡、崩塌的发生.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 量修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给斜坡增加了 荷载,超过斜坡支撑的重量,失去平衡而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采石、劈山:采石、劈山等放炮强烈振动,使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振松动,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乱砍乱伐:乱砍乱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入渗,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5、滑坡与崩塌的区别 (1)滑坡与崩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

13、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 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 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 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 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 一般比崩塌缓慢. 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

14、滑坡方向,迹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2)关于崩塌、滑坡还要注意两点:发现有崩塌、滑坡发生的预兆,要立即撤出所有人员,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国土资源部门;千万不要在崩塌、滑坡发生后尚未稳定时进入崩塌、滑坡区进行排土等作业;大 雨过后,即使天气转晴,但在几天内仍有可能发生滑坡或崩塌等地质灾害,应提高警惕,加强检查,注意防范.(三)泥石流:它是指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 量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它常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

15、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15-80,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泥石流爆发时,浑浊的泥石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有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 量的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快,能量大 ,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常给山区的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极大 的危害.1、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1)较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较大 ,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上游形成区多呈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 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物集中;中游流通区

16、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较大 ,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地.(2)丰富的松散物质:地表岩石破碎,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了 丰富的固体物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地区,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了 丰富的碎屑物源;人类不良的工程活动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开山、采矿、采石形成尾矿、弃碴、堆石为泥石流提供大 量物源固体物源.(3)短时间内有大 量水源: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的动力来源.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溃决水体等.2、泥石流的临灾前

17、兆(1)泥石流沟谷下游洪水突然断流,要注意行洪区次级滑坡堵沟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上游行洪区次级滑坡在洪水冲刷淘蚀下发生滑坡并堵沟断流,这是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暴雨期间沟谷堵塞时,随意去疏通是非常危险的.(2)泥石流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轰鸣声,声音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可能是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声.3、遇到泥石流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当泥石流发生时,必须遵循泥石流的规律采取应急措施,泥石流与滑坡、崩塌不同之点就是流动,泥石流不仅能够流动,而且它的搬运能力,浮托能力还非常强大 ,远非流水所能比拟,泥石流

18、类似洪水,又胜于洪水,据此特点,我们必须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影响)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变化发展趋势.(2)有关政府部门应立即组织有政府、单位(村、乡、镇)、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的抢险救灾活动.(3)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包括加强管理泥石流沟及下游沟谷.比如:酌情限制车辆和行人通行;制作危险标记;组织危险区群众迅速撤离等.(4)密切注视该泥石流灾害可能引发某种生命线工程(如水库;铁路、公路、发电厂

19、、通讯设施、电台、渠道 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水、中断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5)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灾情的变化发展趋势,并作出决断.特别要注意泥石流具有阵发性、间歇性等特点.4、泥石流的防治泥石流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强制弱,重点治理;沟谷的上、中、下游全面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应以小 为主,中小 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开展预防监测,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的人为活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

20、护措施主要是: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拦:在中上游设置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排;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四)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现象.1、地面塌陷的类型及特点:地面塌陷按其成因可分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而后者分布广、数量多、频率高,诱发因素多,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岩溶塌陷按其成因又可分为自然岩溶塌陷和人为岩溶塌陷,其中,自然岩溶塌陷的成因包括暴雨、洪水

21、、重力、地震.人为岩溶塌陷中,成因以坑道排水或突水,抽取岩溶地下水、水库引水为主.2、岩溶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井、泉水位突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五)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 和宽度 的现象.(六)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三、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最重要的莫过于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发展绿色经济的

22、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在制定了 防治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各乡镇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逐步提高.要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使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全面开展,乡镇防灾能力要全面加强.1、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 人民群众,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单位的技术指导下,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 等手段,对突发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调查、巡查和简易监测,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的一种减灾措施.2、地质灾害预

23、警、上报制度 (1)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级别: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级别,分为5个等级.1级:可能性很小 ;为提醒级,不向公众发布2级:可能性较小 ;为提醒级,不向公众发布; 3级:可能性较大 ;为注意级,用黄色表示;4级:可能性大 ;为警报级,用橙色表示;5级:可能性很大 ;为加强警报级,用红色表示. (2)地质灾害预警预防响应当预报级别为3级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群测群防组织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注意查看隐患点变化情况.采取防御措施,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以防天气突然恶化.当预报级别为4级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群测群防组织应通知基层

24、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密监测,观察降水量的变化,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同时监测人员应将监测结果及时告知受灾害威胁对象,提示其注意防范,做好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准备.当预报级别为5级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群测群防组织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强巡查,及时监测隐患体和降水量的变化,密切关注是否出现地质灾害来临前的特征,一旦发现地质灾害来临前的特征,群测群防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应立即发布紧急撤离信号,并组织疏散受灾害威胁人员,撤离重要财产,并将有关重要信息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漏报,而当地局部地区出现持续大 雨或暴雨天气时,群测群防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应及时告知受灾害威胁对象,

25、提请其注意防范;当发现临灾特征时,应立即组织疏散受灾害威胁人员,撤离重要财产,启动相应级别地质灾害应急预案.3、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1)速报原则:情况准确、上报迅速.发生地质灾害后,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属小 型的应在1小 时内将灾情向县国土资源局报告;属中型及中型以上的应立即将灾情向县国土资源局报告,同时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报告;属大 型、特大 型的还应同时直接向国土资源部报告;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具体要求:发生一般级地质灾害,县人民政府应及时向地区(市)主管部门上报,并由县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发生较大 级地质灾害,县人民政府应于48小 时内上报地市主管部门,

26、同时越级上报主管部门,由地区(市)组织及时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将详情上报省主管部门;发生重大 级地质灾害,县人民政府应于24小 时内上报地区(市)主管部门,并同时越级上报省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由省组织时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详情上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发生特大 级地质灾害,县人民政府应于24小 时内上报地区(市)主管部门并同时越级上报省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或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组织及时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2)速报内容 在24小 时内提交的速报告,应根据已获得信息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人数、地质灾害类型,并尽可能说明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地质成

27、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应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发生位置,包括行政区、县、镇、乡、村等;2发生时间、伤亡人数;3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可能的间接经济损失;4地质灾害类型;5地质灾害规模;6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诱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7发展趋势;8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9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4、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及制度 坚持工作制度 ,就是各乡(镇)要在年初发布年度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汛期要坚持24小 时值班,公布联系电话,确保联络通畅;加强排查巡查、“明白卡”发放、监测预报、险情灾情速报等制度 .

28、(1)乡镇人民政府管理职责任:负责组建由乡镇各相关部门派员参加的乡镇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 组,组织编制本乡镇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定期巡查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网络,落实各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并对群测群防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根据赫章县每年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根据气象、水文预报和县气象局、国土资源局发布的预警通知,及时转达各行政村和地质灾害点防灾责任人,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汛期值班工作.汛期实行24小 时值班制,大 雨、暴雨期间分管领导要24小 时岗位带班,实行办公室值班

29、.要按照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要求及时报告本地区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灾情,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2)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职责: 配合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定期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并将巡查情况及时上报乡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对本乡镇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设施和网络进行管理.负责收集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资料,并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危险性分析,提出下步防灾工作意见,指导开展防灾工作.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指导群测群防人员进行监测和预报.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月报制度 .各乡镇国土资源所每月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

30、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成功预报的地质灾害实例等情况报县国土资源局.几个重要环节:是汛前排查.各级政府、基层组织和有关单位,要在汛前组织和发动群众对辖区内地质灾害情况进行查险报险,掌握各隐患(危险)点情况,并登记造册,并逐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乡村干部联户防灾责任.是汛期巡查、监测.汛期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巡查,乡镇要组织干部群众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巡查,强降雨前后要加密巡查,重大 地灾隐患点要由领导带班巡查.各隐患点要明确具体的监测(观测)人员,对发展趋势严密监测.出现险情和临灾征兆,要立即报警,并组织受威胁人员转移.是发放“明白卡”.将灾害隐患点的危险区范围、监测方法、预警方式、撤离路线和

31、防灾任务、要求、责任制成“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责任单位和受威胁的居民手中,把防治责任落实到乡(镇)、村、村民小 组及具体责任人.是预报预警.大 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预报到本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时,各级政府要以最快速度 向下传送信息,使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群众在第一时间掌握有关信息;各单位和群众就要按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加强宣传培训.对县、乡、村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重点是向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提高他们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是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各县(市、区)要制定和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

32、预案,做好灾害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重大 险情,及时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并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防灾和抢险救灾.5、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要求(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汛前,要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防、监测工作落实下去,按照岗位责任制要求,真正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2)加强预防,实施预案.各乡镇政府应当要编制和完善本辖区内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加大 对预案的宣传力度 ,提高广大 人民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 ,积极开展预案演练,明确报警信号和转移路线,并积极做好应急准备,确保临危不乱.(3)加强监管,防患未然.我县近几年人为诱发地质

33、灾害事件时有发生,特别在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中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强汛期矿山和山区道路、水库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防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对违反有关规定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并造成重大 损失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对山区学校及学生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教育,防止山区学生在上下学途中遭受山洪及地质灾害的侵袭.(4)加强监测,群测群防.各乡镇要建立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并将监测预警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同时将群测群防明白卡下发至受威胁的居民手中.(5)加强治理,消除隐患.(6)加强保障,抓住重点.继续与气象、水务等部门搞好协作,完善预警

34、预报平台,做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7)加强检查,监督到位.(8)加大 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9)各乡镇在编制城镇、集镇和村庄总体规划时,要根据当地实际,避开易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段进行选址.同时在规划中必须提出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加强农村村民建房选址工作每逢雨季,很多农村民房毁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中,农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在我县,农村群众建房后墙紧贴山坡的为数不少,这类房屋也是在发生地质灾害时最易受损、损失最重的部位.因此建议,群众建房选址一要尽量避开在经济林坡下建房,因

35、为经济林地由于松土浇水施肥等耕作行为,造成表层土松动,雨水极易透过腐殖层,渗透到土层深部,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极易引发人为地质灾害;二是房屋与山体陡坡要保持至少米以上安全距离;三要按照“屋后山边少削坡、房前多砌护边坡”的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地质干扰,可减少“前塌后溜”的地质灾害.农村建房选址可根据以下五个原则来预防地质灾害:一是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二是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三是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四是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五是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六是地下岩溶发育区,先查明浅层溶洞并处理,基础应采用钢筋

36、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新选场址应该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位的平缓平地,尽可能避开河、沟、水库切割的陡坡.当新址位于沟边时,应该设置在一定高度 的斜坡上;位于岸边时,应注意水位高度 ,避免洪水掏空斜坡形成滑塌等灾害;还要注意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以防泥石流灾害.如果有条件,新址与岸边应保持510米的安全距离;没有条件的,要先注意观察看岸边是否稳定,并对岸边进行适当的保护,对建筑物与地基进行加固处理.(2)在新选址附近,应调查了 解人为工程活动可能诱发的地址灾害.了 解修路、采矿在沟谷中堆弃废渣诱发泥石流的可能;了 解废水排放、农业灌溉、水沟的漫溢等诱发滑坡的可能;对生

37、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要重视,常年的废水排放不断渗入土里,会使坡体稳定性大 大 降低,地面裂缝增加增大 ,容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我们要高度 重视,以避免农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3)在农村,为了 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常常新建不少池塘,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滑坡体或是不稳定斜坡的地方,当发生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体极易渗入,会加剧滑坡的形成,从而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所以要合理选择池塘的位置,特别是在房屋后部的时候更要注意,同时,也要控制池塘的规模.(4)在滑坡体上修房、修路,挖石取土等活动中,不能随意开挖滑坡体坡脚,如果必须开挖且规模较大 时,应先由相关专业部门指定开挖施工方案,并经过专业技术论证

38、和主管部门批准才行.坡脚开挖后,应根据施工方案和开挖后的实际情况对边坡进行及时支挡.(5)在泥石流灾害区,房屋不能建在冲沟沟口,在泥石流堆积区,房屋建设规模要严格控制,泥石流堆积区被用作建设场地时,应沿两侧地势较底处修建新的行洪通道,在行洪通道中或边缘,要严格禁止修建房屋.(6)建房时先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尽量不要把房子建在岩体破碎、土质疏松、坡度 较陡的山坡或坡脚;削坡建房时,注意如下几点:前后坡坡角一般不要大 于45度 ;后坡要削成台阶形,台阶的台面要有足够的宽度 ;前、后坡脚砌好挡土墙,墙上留有多个排水孔;房子与前、后坡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后坡坡顶及房子两侧修筑排水沟,以减少雨水对坡面的

39、冲刷;坡面栽种根系发达的植物;已建成的房子若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要在技术人员或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尽快进行整改.(7)平时要经常到房前屋后检查,看是否有裂缝发生,特别是雨季,要加强巡查,及时疏通排水沟.四、地质灾害责任认定引发地质灾害责任认定,是指对在边坡开挖、地下洞室掘进、弃渣、爆破、抽汲地下水和矿山开采,水库、电站施工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引发地质灾害责任的认定工作.地质灾害责任的认定由申请人发生向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国土资源局在收到申请后,在1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给予答复.国土资源局根据申请人申请认定的内容,组织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成因分

40、析论证后认定.成因分析论证工作费用由县国土资源局垫付,也可协调认定申请人或被认定人垫付.引发责任认定清楚后,属自然原因引发的,由地质灾害所在地人民政府出资;属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由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人承担.总的来说,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广大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我们要高度 重视,切实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

41、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

42、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

43、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