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读:机制砂基本特征分析_第1页
专业解读:机制砂基本特征分析_第2页
专业解读:机制砂基本特征分析_第3页
专业解读:机制砂基本特征分析_第4页
专业解读:机制砂基本特征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业解读:机制砂基本特征分析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具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它的颗粒 形状多呈三角形或方矩体,表面粗糙,棱角尖锐,一般圆满 度比天然砂小。目前,机制砂多为可以调整级配并 含有一 定量石粉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大多在 2.8-3.5 左右,由于全 国各地生产机制砂的母岩岩性、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同,生产 出的机制砂质量相差很大。机制砂的质量主要受粒形、细度 模数、级配、石粉含量等影响。在现行标准中主要对后面三 个因素进行规定,从而确保机制砂的质量稳定。 1 机制砂的 粒形英国标准 BS882:1992 用于混凝土的石料中对石料 形状分为六个类别:圆型、不规则型、角锥型、扁平型、长 条型及扁长型。

2、机制砂的粒形主要为角锥 型和不规则型, 并随着母岩种类、机制砂设备不同而变化。颗粒的形状对紧 密堆积存在重要影响,实际应用中更加期望获得圆型的颗粒, 它不仅有利于紧密堆积,更 有利于混凝土工作性。一般来 说,制砂设备导致的颗粒形状中:棒磨式、锤式和冲击式等 优于反击式、圆锥式和旋盘式,腭式、辊式和旋回式最差, 但前者制造成本 较高。北京某石场采用反击式和立轴冲击 式生产的机制砂,颗粒形状方正率高,细度模数可控制为 2.43.0 ,石粉含量为 218% ,采用干法生产并解决了 除尘 问题。不过现在使用立轴破碎机生产机制砂的越来越多。机制砂的粒形对混凝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粒形的

3、规则与否影响到集料自身的紧密堆积程度和空隙率 大小,从而影响填充集料空隙的水泥浆体的体积;( 2 )不规则的粒形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它需要的包裹浆体体积同 样增加;(3)机制砂形状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它与水 泥浆体界面的机械啮合力等。 2 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对于定制 生产的机制砂,其细度模数是可以控制的。在生产工艺中, 通过调节不同筛分的比例达到预定的细度模数。对于加工碎 石时筛除的小于 4.75mm 的石屑, 由于其颗粒级配并没有严 格按照相关标准来配制,所以细度模数相差很大,使用时要 认真选择控制。对于细度模数不合适的机制砂,可以与天然 中砂或者细砂等 通过实验确定比例后混合使用。前面所

4、提 及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大多控制在 3.0 以下。如龙滩水电站中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为2.9 ;乌江构皮滩电站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为 2.8 ;天堂抽水蓄能电站机制砂 的细度模数为 2.5 。在商品混凝土中使用的机制砂一般为中 粗砂。北京市建筑市场目前存在两种机制砂:一是完全替代 天然砂的 机制砂,这种机制砂细度模数较小,一般在 3.0 以下。如北京世纪财富中心使用的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为 3.0 ; 恒坤混凝土公司生产各种商品混凝土采用的机制砂 细度模 数 2.4-3.0 。二是与天然砂混合使用的机制砂, 它的细度模数 偏高,一般在 3.0 以上,个别达到 4.4 以上。过大的细度模数

5、表明集料中的粗颗粒比 例偏大,而 0.315mm 以下的比例 较小。这种机制砂自身很难达到最紧密堆积状态,从而增加 了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并影响到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对 于过粗 的机制砂,一般是采用天然粉砂来补充小于 0.315mm 部分,从而控制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在中砂范围之内。 如果想实现机制砂完全替代天然砂的目的,就必须通 过选 择机制砂设备和控制生产工艺来生产细度模数小于3.0 、级配优良的优质机制砂。 3 机制砂的级配对于颗粒材料及粉体 材料,不论是从 fuller 曲线还是 Andreassen 模型角度考虑, 都存在着最佳的分布曲线。对于相同粒形的集料来说,总存 在着优良的级配。优

6、良的级配意味着集料自身能够通过大小 颗粒的最佳比例来接近最紧密堆积状态,此时空隙率较小。机制砂的级配范围从几个 um 到 4.75mm ,其中 石粉的平均 粒径一般为 30-40um 并起到微填充作用。当机制砂颗粒从 4.75mm、2.36 mm、1.18 mm 0.08 m m 彼此相互填充时, 最后的微空隙需要一定量的石粉来填充。 D.R. Dinger 对粉 体材料利用 Andreassen 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粉 体材料可达到 100% 的最紧密堆积状态。因此,从级配及堆 积角度来考虑, 适量的石粉含量是有益的。由于当前国家 标准中限制的石粉含量太低,很多机制砂生产企业采用水洗

7、 或者风选方式来除去超标的石粉,与此同时破坏了机制砂的 级 配。当石粉含量小于 3%,细度模数较大,此时机制砂的 级配一般都比较差,表现为空隙率比较大。我们在调研过程 中发现:有的机制砂石粉含量 2.5% 、细度模 数 4.3 ,其松 散堆积空隙率为 52.6% ;石粉含量 14.8% 、细度模数 2.7 的 机制砂的松散堆积空隙率为 34.3% 。前者很难在混凝土完全 替代天然砂, 而后者完全替代天然砂生产的 C30 等级商品混 凝土具有比一般天然砂混凝土更好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机 制砂的级配直接影响到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级配优良的 集料自身紧密堆积后,仅仅需要少量的胶凝材料填充集料的 空

8、隙并粘结颗粒。当集料级配较差时,此时 具有较大的空 隙率,则需要更多的胶凝材料来填充空隙而增加成本。 当然, 随着紧密堆积程度加大,骨料颗粒之间摩擦力也随着增长, 对混凝土工作性产生影响。因 此存在着最佳的颗粒级配, 同时满足胶凝材料用量与工作性能的协调。当机制砂中的石 粉含量少而且级配较差,此时混凝土拌合物更加容易产生离 析、泌水现象,这 种现象在低强度贫浆混凝土中表现更为 明显。当石粉的级配较好时, 随着混凝土中石粉掺量的增加, 混凝土黏度逐渐变大。对于产生泌水现象的混凝土,可以通 过加 入石粉的方法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4 机制砂的石粉 含量 1)石粉的定义根据 GB/T14684 的

9、规定, 石粉是指机制 砂中粒径小于 75um 的颗粒含量。含泥量是指天然砂中粒径 小于 75um 的颗粒含量。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 带入泥。国家标准 GB/T 14684-2011 规定通过亚甲蓝实验来 判断粉体材料是石粉还是泥以及它们的相对比例。国标规定 亚甲蓝实验的 MB 值应小于 1.4 ,很多机制砂生产厂家控制 MB 值在 0.5 以下,以减小机制砂含泥带给混凝土的负面影 响。陈家珑的一项研究表明, 石灰岩质机制砂中的石粉 70% 颗粒分布集中在 16um 以上,平均粒径为 36.9um 。天然砂 中的泥粉 70% 颗粒分布集中在 16um 以下,平均粒径为 8.4um 。石

10、粉的粒度分布不仅填充混凝土骨料之间的空隙, 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保水性和黏聚性,改善了混凝 土工作性。也有学者认 为石粉过 75um 筛后,其比表面积 与水泥接近,远小于粘土的比表面积。 2 )石粉的最佳含量 不同国家的标准对石粉含量有不同的要求。石粉的最佳含量 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母岩种类、粒形、粒度 分布、比表面积、机制砂的级配和细度模数以及混凝土强度 等级、种类、矿物掺合料以及使用环境等。合理的石粉掺量 对于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是有益的。事实上,由于不同石粉自 身的差异性太大,不同的研究人员在不同的实验中得到的最 佳石粉含量也不相同。周中贵 等对黄丹电站工程中所用的 高石粉

11、机制砂进行研究, 确定了最佳石粉含量为 15%18% 。 黄绪通的研究认为,不同岩性的石粉最佳含量虽有差异,但 宜控制在 17% 2%。陈兆文等通过对石粉含量为 12% 、16% 、 21% 的混凝土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 得出了石粉含量为 16% 的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优的结论。东南大学的洪锦祥则试验表明强调,石粉在 24% 含量以内,含量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 耐久性能越好。洪锦祥还认为,对机制砂中石粉的最佳含量 及上下限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机制砂的级配、细度模数、0.16mm 以上和 0.16mm 以下颗粒组成, 特别是 0.16mm 以 下颗粒的组成对石粉含量可能有较大影响;其次是机制砂的 形态,比如形态为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