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原因_第1页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原因_第2页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原因_第3页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原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原因一、引言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即: 学生的语法知识相对比较完善,所表达的句子语法基本正确,但却不能很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无法很好的传达所要表达的意义,往往存在大量的误解。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语用学这门研究如何运用语言、语言与环境关系的学科。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原因所谓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 ,是指人们在言语的交际过程中,虽然使用了符号关系都较为正确的句子,但是所说的话却不合时宜,或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也就是说,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范或者不合时间空间

2、、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等等原则,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导致交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达到完美的交际效果,这些错误统称为语用失误。下面的例句都是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例 1: 在一次聚会上,中国学生在招呼外教的时候,对外教说Eat more;。例 2: American teacher: Your sweater is beautifulChinese student: No,just so so在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中国学生所说的句子并没有任何语法错误,可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1 中学生的盛情却会让外教愕然,

3、而例 2 中学生的回答则会让外教非常尴尬。这是因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套用了汉语的表达习惯及思维方式,却忽视了目的语使用者的语言文化背景。由此可见在交际过程中仅仅有语法知识是不够的。而造成这些语用失误现象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中国学生语用失误产生大体上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 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这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如果交际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仅仅从自己的文化角度与其交流的话,就可能在文化上产生冲突,出现不恰当的对话。例如: 上面例 2 中的回答正是中国人强调谦虚的原因造成的,而得体的回答应该是Thank you。2 受母语的影响。学生

4、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等知识,但由于母语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自觉地套用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从而造成交际失败。上面例 1 就是由于此种原因造成的。3 对语境的把握不当。语境是语言交际过程中双方相互明白的认知环境;,包括的范围特别广,不仅仅涉及到交际的场合、地方等,还包括交谈对象的职业、教育程度等。而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对基本句子的生搬硬套。例如: 询问姓名时,学生很自然的使用What’s your name?;,却不考虑这样的问句是否适用于谈话的语境,造成交际的不得体。甚至有学生在英语交流过程中,会很直接的询问How o

5、ld are you?;,却不知道年龄在西方文化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进行交流的话题。4 缺乏口语锻炼的机会。在我国长期的外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们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口语锻炼,缺乏足够的口语锻炼又导致了学生拒绝开口说话或不敢开口说话,这也是造成大量语用失误出现的原因。大量语用失误的出现也进一步为学生开口训练设置了障碍,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5 习惯性用语造成的语用失误。在我国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些交流过程中有一个具体的模式,这种模式容易让学生忽视交流过程中的具体情境。例如中国学生在打招呼时,习惯说How are you?;,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直觉性的就是Fin

6、e,thank you And you?;,即使是遇到问题也会出现这样的回答。这就是固定模式造成的语用失误。三、语用学简介所谓语用学( pragmatics) 就是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包括意义的产生与理解,也包括交际中语言形式或策略的恰当选择与使用。语用学有三个基本理论,即: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act theory) ;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和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奥斯汀将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例如

7、: 教师在教室里说: 这里很热;,教师表达的热就是气候温度的高,这就是言内行为,而教师的意思是让学生把窗户打开,这是言外行为。学生听到这话以后把窗户打开了,这就是言后行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建立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之上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是讨论人们如何通过言外行为来达到交际的目的。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 maxim) ,即: 量的准则( Quantity Max-im) 该提供交谈所需的信息量,不多不少; 质的准则( QualityMaxim) 要说真话,不说假话,也不说没有根据的话; 关系准则( elevant Maxim) 说话内容应与话题相关; 方式准则( Mann

8、erMaxim) 说话应意思明白,简短扼要,条理清楚,避免模棱两可。四、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任何的外语学习过程都包括对基础语言能力的掌握及对语言使用规则的了解。基础语言能力可以帮助学习者说出准确的句子,而语言使用规则却可以帮助学生辨别语言的使用环境。20 世纪 70 年代,Hymes 提出了交际能力;概念,即: 说话人为了取得交际的成功所具有的语法能力以外的能力,也就是说,说话人应该知道如何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采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或策略去实施某一特定的交际目的。可见,除了语法能力以外,语用能力也是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力。这对外语教学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1 基础语言知识与语用理论相结合简单

9、的说,就是在语言的各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对语境知识的传授。在对基础语言知识进行讲解教授的过程中,应该加入对其具体使用的示例。如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解释词汇本身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还要讲解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和语用原则。例如: bye bye 在英语中和 see you 的使用情况对比; 再如单词 thin 所指代的瘦是指代瘦弱这些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讲解示例,否则在具体对话中,学生认为的赞扬可能会造成不愉快的交流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词汇教学结合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使用地道的表达方法。另外在语法、听力和口语等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与语境相结合。总之,在进行基础语言知识教学

10、时应该对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讲解。2 对语用学原理的学习学习者对语用学的不了解也会使交谈过程产生语用失误。过去由于过于重视语法规则,才会出现Would you mind give me ahand?;却得到Yes,I would ;这样的答案。如让学生了解间接行为理论的语用知识,给学生列举出一些语用失误现象,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并能根据情境选择不同的交谈方式。3 语言与文化知识并重语言的使用是对某种文化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对基本语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习俗等。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深入的了解学习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习俗。这包括非常广泛的范围,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还包括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语言学习者多去关注除语言本色的更多的交流过程中的知识。4 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应改变过去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交际场景,利用一切可利用条件,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习得语用知识。创建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