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夕阳楼_第1页
李商隐:夕阳楼_第2页
李商隐:夕阳楼_第3页
李商隐:夕阳楼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李商隐:夕阳楼夕阳楼作者:李商隐原文: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 自悠悠。翻译: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 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 仰望天空,万里 寂寥,只有一只孤雁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飞去, 但到了这个时候, 忽然才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日的孤雁一样孑然无助。注释:1、荥阳: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一带。2、是:指夕阳楼。3、所 知:所熟悉的人。萧侍郎,名澣。旧唐书;文宗纪“大和七年(833) 三月,以给事中萧澣为郑州刺史,入为刑部侍郎。九年六月,贬遂州 司马。”地理志:“遂州遂宁郡,属剑南东道。”萧澣贬遂州

2、司马, 不久病逝,商隐作有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赏析:此诗大约作于大和九年(835 )秋。据自注可知,萧正在遂州。 夕阳楼是萧在郑州做刺史时所建。商隐昔曾投靠萧澣,有知遇之谊,i故称“所知”。商隐此时当在荥阳,闻知交远谪,而独上夕阳楼,抚 今追昔,乃有孤鸿零落,前程未卜之叹。故虽有花明柳暗之景,却无 秋高气爽之情,唯觉愁情绕天。诗以孤鸿喻人,然所喻何人?前人解 说不同。或云自喻,或云喻萧。胡世焱曰:“身世方自悠悠,而问孤鸿所向,不几于悲乎?自字宜玩味,我自如此,何问鸿为?感慨深 矣。”纪旳曰:“借孤鸿对写,映出自己,吞吐有致,但不免有做作态, 觉不十分深厚耳。”刘、余集解云:“三四巧于言情,不

3、直言己之 身世如悠悠孤鸿,而谓方将同情孤鸿之远去,忽悟己之身世亦复如彼。 是怜人者正须被怜,而竟不自知其可怜,亦无人复怜之也。运思固极 婉曲,言情亦极凄惋,然浑朴之气亦因之而斫削。纪评虽稍苛,然眼 力自非张氏之一味吹捧者可比。”夕阳楼是当时郑州一处风光动人的景观, 其遗址在郑州市区老城 西南的城墙角上,登上此楼,居高望远,可以欣赏到清新美丽的自然 风景,也可以一览郑州城区的生活画卷,令人思绪悠悠。李商隐曾经 登临夕阳楼,并慨然题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留下了一段佳话。李 商隐是唐朝后期着名的诗人,他原籍河南沁阳,后来随父亲迁居到郑 州地区的荥阳,他在祭仲姊文中说:“檀山荥水,实为我家”。李 商隐

4、的文学造诣非常高妙,他的诗有着独特的味道,他善于运用典故, 却不流于堆砌,构思新奇,色彩浓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李商隐 的爱情诗在浩瀚的唐诗中以缠绵悱恻的风格而为人历代传诵。李商隐登临郑州夕阳楼题诗的时候,他尚未知名。当时,他在郑州刺史萧 浣的手下做幕僚,因为才华过人,深得萧浣的赏识,因此,他常常陪 同萧浣游览郑州一带的风景名胜。李商隐虽然身为幕僚,地位低下, 但他心怀大志,忧国忧民。唐朝大和七年,年方 20岁的李商隐满怀 心事,那天,他喝过几杯酒之后,就独自穿过郑州的大街小巷,十分 郁闷地登上了夕阳楼,远眺自然风景,近观郑州城内来往奔忙的人流, 想着自己宏图未展,而年华悄然流逝,李商隐不禁

5、感慨万千,他挥笔 写下了此诗。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 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 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 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这首诗后来成 了吟咏郑州夕阳楼的名篇,一代代流传了下来。在夕阳楼题诗之后, 到了唐朝开成二年,李商隐进京考中了进士,并逐渐以诗名闻于天下, 于是,当时就有文人雅士刻此诗而立于郑州的夕阳楼前。千余年来, 夕阳楼历尽沧桑,几经倾颓,几经修复,楼以此诗而闻名,诗以此楼 而传诵,成为一道动人的艺术风景,不仅留在了郑州的历史上,也留 在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

6、中。“首两句”是倒装语。“花明柳暗”的风景是在“上尽重城更上 楼”后所见。但第二句对于第三句的“欲问孤鸿向何处”,又是顺叙。 可见诗人构思炼句之巧妙。像登乐游原一样,诗人的身心异常疲 累,灵与肉遭受着痛苦的煎熬,心灵的宇宙愁云密布,内心深处感到 异乎寻常的压抑与孤独。所以诗人“上尽重城更上楼”时,不愿,不 甘,乏力,又无可奈何,“上尽”,还要“更上”,成了一种负担,一 种难以承受的体力和精神的负担。这与王之涣“更上一层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诗人登楼所见景物有二:一曰花明柳暗。二曰悠悠 孤鸿。众所周知,任何诗人描摹景物,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审美选择, 并把选择对象在自己的心灵中加以主观化的熔铸

7、。 成为诗人自己的经 过改造了的景物。夕阳楼诗中所出现的“花明柳暗”,说明时值春 色烂漫的季节,大自然本应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天地。 但是李商隐却没 有“峰回路转”,、“又一村”的那种感觉,而是把弥漫在诗人自己胸 际黯淡的愁云,又转而弥漫到“花明柳暗”的景物之上,使如许春色 也蒙上了一层万里愁云万里凝的黯淡色彩,而且诗人胸际的愁云又放 而大之,弥漫充塞到了天地间,成了“绕天愁”,此愁不同于它愁, 此愁悠长,纷乱!()李商隐诗在遣词造句上是非常讲究的, 同一事物, 他不说“柳暗花明”、而写成“花明柳暗”,词序排列由明而暗,而愁, 以显出情绪变化的层次,如按通常“柳暗花明”的说法,便乱而无序 了。由此

8、可见诗人对意象的关注、造境的巧妙。诗中三、四两句专就望中所见孤鸿南征的情景抒慨。仰望天空、 万里寥廓,但见孤鸿一点,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这一情景, 连同诗人此刻登临的夕阳楼,都很自然地使他联想起被贬离去、 形单 影只的萧澣,从内心深处涌出对萧澣不幸遭际的同情和前途命运的关 切,故有“欲问”之句。但方当此时,忽又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 这秋空孤鸿一样孑然无助、渺然无适,真所谓“不知身世自悠悠” 了。 这两句诗的好处,主要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一种特殊人生体验:一个 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正是亟须人们同 情的不幸者;而当他一旦忽然意识到这一点时, 竟发现连给予自己同 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孤鸿”尚且有关心它的人,自己则连孤鸿也不 如。这里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冯浩说三四两句“凄 惋入神”,也许正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而“欲问”、“不知”这一转 跌,则正是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