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结题报告_第1页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结题报告_第2页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结题报告_第3页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结题报告_第4页
“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2006 年 9 月2009 年 7 月,我校进行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小 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 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 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 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 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 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 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

2、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 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 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 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 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 具有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 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 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 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二、所要解决的主

3、要问题:1、所有任课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 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 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 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2、 各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 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3、 各科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 系。4、 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允许多种评价方 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充实了素质教育理

4、论,对全面素质教育起 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成员是一批素质精良的中、青 年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此外还有 许多本地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课题的顾问,能随时地给予指导和帮 助。2、实践价值:(1) 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 良好氛围。(2)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更有效 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的理想。(3) 我校得到了区教委、区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经费 保证,目前已做好前期准备,本课题现已积累大量的参考文献与资料。(4) 本课题组已发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 良好的研究基础。四、研

5、究目标:目标一:通过课题的研究,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 全面发展。目标二: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 础性理论,如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等,并坚持以这些德育的理论 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学科德 育的方法及途径。目标三: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提 炼和寻找到学科德育的切入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力争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及心 理素质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五、研究内容:1、实施小学学科德育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1) 德育方法的研究(2)

6、 德育途径的研究2、各学科德育实践的深化研究(1)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计 算机等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深化研究(小学 16 年级)(2)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德育的深化研究(小学 16 年级) 六、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拟从 2006 年 9 月开始实施,2009 年9 月完成,研究周期暂定 2 年。第一阶段(2006.9)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初步制定研究方 案,学习理论,填写课题研究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06.102006.12)制定课题计划,搜集整理与课题相 关的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设计编制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学 科德育现状的点面结合的调查摸

7、底。尝试进行德育的渗透性研究。第三阶段(2006.12007.2)发放问卷并对回收问卷进行科学统 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性考察,撰写调查报告。本阶段还 将邀请各科教师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程度。组织进行学 科德育案例研究。第四阶段(2007.22007.4)侧重于学科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深 化研究,构建德育方法体系,使各种途径与教育内容的方法形成整体, 提高德育实效。第五阶段(2007.52007.6)侧重于学科德育渗透性深化研究,把 德育的多种方法与各学科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师论文达 20 篇 以上。第六阶段(20

8、07.72006.8)课题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论 文,出一本教师论文集,组织结题论证,提请总课题组进行结题鉴定。七、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教 学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价法等研究方法。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1、 本课题设立总课题组,以南亚莉老师为组长,成员包括石随 香、郝海霞、张玮、张春莉、张艳、白莉等。总课题组全面负责整个 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并以研究工作会议、讲座、论 坛等方式部署研究任务,协调研究力量,组织研究活动,评价研究成 果,指导和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2、 总课题组下设子课题组。总课题组负责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

9、的宣传、策划,以及材料收集、汇编等日常事务。开题以后,在全校 范围进行宣传,通过座谈、研讨,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兴趣,寻找自 己的兴奋点,确定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子课题,以子课题 组为单位实施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讨、评价、调整。九、课题保障措施:1、本校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课题组,思想重 视,领导支持,加强组织,有足够的经费保证。2、 制定计划,分步实施。3、 具备科学的实践态度和精神,刻苦钻研、改革实践,勇于创 新,不断总结经验,接受专家指导逐步修改与完善改革方案。4、 加强实验过程的整理,强化实验过程的监控。坚持定期召开 实验总结会,理论研究会。5、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

10、制度。十、研究成果:1、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从本校实际出发,先后投入资金 10 多万 元,对校园物化环境建设进行改造。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兴趣的培养,特长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为了保证 学生在品德、学习、作风、体质、能力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学生的 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优良的校园文化,良好的 育人环境,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学 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迈上新的台阶。2、 改变了以前重智轻德现象普通。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 先做到了实处,也避免了学科德育标签化。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 很多的时候,在各科教学中,德育有了“润物细无声”

11、的效果。德育的 内容丰富多彩。德育的途径也避免了以前的单一的弊端。呈现出了多 样化,生活化,生动性等特点。3、 充分利用德育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陶冶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规 范的日常行为,提高了学生自理、自学、自治、自律、自强的能力。 学生在家勤动手,能讲礼貌,守社会公德。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 形成。4、 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 此各科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校其他的工作的开展,校运动队在区级田径运动会中 荣获了团体总分第六名,在市区的比赛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区 中小学课间操评比中荣获一等奖。5、推动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开。本学期,我校以区教委关于德育工作的精神为指导,以增强德育 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发展点,以实施德育日常工作全程管理为重 点,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通过落实德育建设,构建良好的 德育体系和扎实的德育科研实践,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一 定的科研成果,学生的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有机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