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题答案_第1页
心理学问答题答案_第2页
心理学问答题答案_第3页
心理学问答题答案_第4页
心理学问答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学问答题答案心理学问答题第一部分 心理学简答题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1、【注意时的外部表现】1. 适应性运动即所谓“侧耳倾听”。2. 无关运动的停止当学生注意与教师的讲课时,他们会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 3. 呼吸运动的变化2、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2、 激发学习动机3、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

2、动中, 快乐地学习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4、【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 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 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 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 培养间接兴趣。25、【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有意注意)的发展】1.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2.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6、【发展观察力的意义?】1. 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2. 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3. 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7、【如

3、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1. 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 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 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2)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4.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8、【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1.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只看到个别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方面; 2. 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3. 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 果联系。4. 认识“对象总体”阶段,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

4、画 主题。9、【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与特点】1. 观察的目的性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三、五年级儿童有所改善,但提高不 多。2.观察的精确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 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三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五年级 学生只是略优于三年级学生。3.观察的顺序性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哪里 算哪里。中、高年级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一般能做到系统观察。4.观察的深刻性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做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 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310、简

5、述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人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 背景,这就是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 合为一个整体。(三)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 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 性。 11、【小学儿童对描绘在纸上堆积在一起的立方体数常常不能正确确认, 而且总是多判,为什么?】这是与形状知觉有关,儿童对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高,表现为小学儿 童对描

6、绘在纸上堆积在一起的立方体数,因不懂透视原理和缺乏立体感常常不 能正确辨认,随着儿童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对几何图形知觉的全面学习,识别几 何图形能力可以逐年提高。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12、【简述记忆的类型】(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1. 形象记忆指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 情绪记忆指以情绪和情感体验为内容的记忆。3. 运动记忆指以实际行动、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4.语词-逻辑记忆指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1.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 0.25-2 秒钟以内 的记忆。如,视后象就是这种记忆。2. 短

7、时记忆是指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如,电话接线员 接线时对用户号码的记忆就是短时记忆。4短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是72.3.长时记忆 是指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终身的记忆。13、【表象的作用?】1. 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2. 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3. 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14、【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1. 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的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2. 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3. 逐渐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15、【教会儿童提高识记效果的方法?】1. 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2. 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

8、动中,成为活动和思 考的直接对象。3. 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 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4. 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5. 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在识记前必须 对材料做充分分析。16、【怎样合理地组织复习?(怎样进行复习最有效?)】1. 复习要及时。2. 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3. 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渡学习”。 4. 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17、【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1. 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是正确回忆材料的首要一 环。

9、2. 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以免挂一漏万,确保回忆材料的全面。 3. 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不要停留在用表象来回忆。18、【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的特点】(1) 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2) 小学儿童想象现实性的发展想象的现实性指想象的形象受现实的制约,能真实地反映现实。 (三) 小学儿童想象创造性地发展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发展。(四)小学儿童想象概括性的发展由实物向语词转变。519、【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力?】1. 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2. 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3. 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20、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记忆能力?(1) 增强儿童识

10、记的目的性、积极性(2) 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3) 合理地组织复习(4) 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21、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能力?(1) 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2) 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1. 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2. 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1) 对静物做动态想象。(2) 对抽象词做具体形象想象。(3) 对物做拟人想象。(三)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思维22、【简述思维的种类及其含义】(一)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来看1.动作思维动作思维是依靠感知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2.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

11、问题的思维。3.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 维。(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1.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 解决方案的思维。2.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23、【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1. 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时 期。一般认为关键在四年级,这个“转折点”何时实现,主要取决于教育。62.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随着知识的积累,儿童的分析与综合能

12、力逐渐提高3. 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儿童逐步学会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省。24、【简述小学儿童思维概括水平的发展?】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大体经历以下三级水平。第一级,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只能对事物的形象、 外部特征或属性进行概括,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概括主要处在直观形象水平上。第二级,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中年级儿童的概括中,已经有了比 较丰富的表象,表象的内容也更为精确而富有概括性。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概括 主要属于形象抽象水平。第三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对事物的本质 属性、内在联系进行初步的概括。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概括开始以本质抽象为主。 25、【简

13、述并举例说明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三级水平?】第一级,“具体实例”:水“海洋里的水”。“直观特征”:灯“玻璃做的”。所谓“具体实例”是应用个别具体的实际事物对概念加以注释。 所谓“直观特征”是以客体可感知的特征来描述概念。第二级,“重要属性”:三角形“三个角的形状”。“实际功用”:水“水是能喝的”。所谓“重要属性”是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某些重要意义的属性来掌握概 念。所谓“实际功用”是以实物的功用来阐明概念。第三级,“种属关系”:三角形“是一种图形”。“正确定义”:三角形“三角形是三条线组成的面,有三个角”。 所谓“种属关系”是以事物内部的逻辑关系,即以“上下”概念关系来解释概念。所谓“正确定义”

14、使用定义的形式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26、【简述小学儿童对数的概括水平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小学儿童思维的概括水平同样也表现在数概念的发展中。第一级,直观概括水平。例:掰手指头来掌握 10 以内的数概念。 第二级,具体形象概括水平。例:能进行“整数命题运算”。第三级,形象抽象概括水平。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掌 握简单的几何图形、定义和计算公式。第四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用字母代替数字。 第五级,代数命题概括水平。27、【简述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71. 发展儿童的言语。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使 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2.

15、 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适当运用实物、图片及 各种直观教具,并根据教育和教学的需要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3. 运用变式和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单位,让 儿童掌握正确的概念是发展思维的首要环节。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 化,它有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有关特征。例:“直角三角形”。4. 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28、【简述解题的过程】1. 审题。首先必须搞清楚题目的意思,其中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 是什么,要求什么。2. 题目归类。看目前的这道题目属于哪一类型。3. 重现有关知识。要到记忆库里去寻找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有关知识。 4

16、. 找出问题的答案。29、【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有哪些?】1. 思维的广阔性2. 思维的深刻性3. 思维的灵活性4. 思维的敏捷性5. 思维的批判性第五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30、【简述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一)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1. 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 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2. 情感依赖于认识,但它也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 过程的发展。(二)区别第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 间的关系。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 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7、。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31、【简述小学儿童情感的特点】1. 小学儿童情感稳定性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情感稳定性最差,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情感的 稳定性也逐渐增强,情感的境遇性减少,选择性提高。2. 小学儿童情感可控性的发展8中、高年级儿童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3. 小学儿童情感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发展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随着社会性 需要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情感日益深刻。32、【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情感?】1. 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2. 创设情境,陶冶小学儿童的情感。3. 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移

18、情。移情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 33、【简述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1. 动机冲突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一个人期望在其行动中获得结 果。动机冲突有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之分。2.意志行动的决策决策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地实现目标过程。 3.意志努力意志努力是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理力量。34、【简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1. 意志与认识的关系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认识过程也离 不开意志的作用,意志起调控作用。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也 使人的情

19、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35、【简述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一)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1. 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发展首先, 小学儿童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其次, 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行为动机和目的,一般是很不稳定。最后,小 学儿童不善于运用抽象原则来解决动机冲突。2.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二)小学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1. 自觉性的发展9自觉性指一个人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目的,并调整和控制行动的意志 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 果断性的发展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能辨别事物真相,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采 取积极行动的意志品质。3. 自制性

20、的发展自制性表现为是否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不 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4. 坚持性的发展意志的坚持性表现为能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 36、【简述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意志?】1. 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小学儿童行动的自觉性。2. 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儿童的自制能力。3. 教育儿童正确地对待挫折。4. 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37、【在养成教育这个方面,有经验的教师通常采取以下做法:】1. 从生活小事上进行训练。2. 耐心指导,反复训练。3. 教师注意以身作则。38、教师如何帮助儿童正确地对待挫折?1. 帮助儿童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避免挫折的方法;2.

21、面对挫折,鼓励儿童充满信心地战胜挫折,有时候也可以用限制、批评、 惩罚的方法来制止那些不良的表现;3. 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提高小 学儿童的挫折耐受力。39、如何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第一,教师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向学生提出的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第二,当儿童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指导,但不要代 替他们去解决问题。第三,根据小学儿童意志品质上的差异,注意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做到 因人、因不同发展时期锻炼。1. 明确的目的性。2.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10第六章 品德41、【简述运用强

22、化手段培养预期的行为结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要有一个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对行为进行定向控制。2. 制定小步子。3. 及时“反馈”。4.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巩固训练结果。42、【什么是说理法?运用说理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说理法是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和存在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 其明辨是非、恶善的准则,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水平的方法。1. 说理要科学2. 说理要尊重儿童3. 排除意义障碍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称为“意义障碍”。意义障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二是对具体要求的意义障碍。43、【 简述为什么应少用、慎用惩罚?】1. 惩罚是带有

23、一定风险的手段。2. 惩罚会消弱甚至破坏儿童的自我教育。3. 惩罚易造成意义障碍。44、【简述运用惩罚时应注意的问题:】1. 惩罚应以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人格为前提。2. 惩罚要公正,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3. 结合说理的延缓惩罚效果好。45、【为什么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出现“马鞍型”现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由教师和家长等外部因素的调节阶段,行为习惯虽缺乏自觉性且不巩固,但受到一定控制;中年 级儿童,由于独立性的发展,不少儿童显得不那么“听话”了,于是就可能破 坏了原先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导致行为习惯水平的下降;高年级儿童行为习 惯水平的上升,表明

24、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已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开始向内心自觉 的方向过渡。1146、【什么是榜样示范法?为儿童提供榜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 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1. 榜样只有可敬,才具有权威性。2. 榜样只有可信,才有真实性。3 榜样只有可亲,才具有感染力。47、小学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规律1. 从他律到自律他律即依靠他人的评价为标准,自律即以自己独立的内在的评价为标 准。2. 从效果到动机3. 由片面到全面48、【简述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和道德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体的 品德;同时,个体品德又是社会道德的组成

25、部分,个体品德的集中表现反映着 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容和社会风尚。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 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则是 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2. 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 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要服从于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3. 道德主要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主要是教育学与心 理学研究的对象。49、【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 成分构成。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举止、

26、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 产生的情感体验。123.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已实现一定 道德动机的过程,它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4.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人的道德面貌最 终是以其道德行为来表现、来说明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 形态。50、【简述小学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1. 道德行为的发展与认识水平的提高相适应。2. 由外部调节向内部控制过度。3.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51、【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1. 空间距离人与人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就容易建立友好关

27、系。2.交往频率交往频率是指人与人在单位时间内相互接触次数的多少。3.仪表风度一个人的相貌穿着、言谈举止,对人际关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心理品质5. 特点相似6. 特点互补52、【简述班级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1. 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2.学生的全员性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参加这一集体的人际关系中。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53、【简述影响班级人际关系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哪些?】1. 规范2. 心理相容班级的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称为心理相容。3.舆论舆论是一种群众性的意见,是班级中通过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共同信13念。4.凝聚力凝聚力是指班级对其成员的吸

28、引力。54、【简述如何对班级中的小团体进行引导?】首先,教师要在任何时候都了解自己班级中的小团体的活动状况。 其次,教师要做好小团体的核心人物的工作。第三,教师要善于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第四,教师要冷静地分析班集体中的舆论。第五,如果某个小团体的活动影响了成员的学习、健康或违背了常规, 教师必须及时教育。55、如何调节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一)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1. 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二)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原则人际交往的关键是态度。(三)调整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工作的重点是处境不利的儿童。采 用的方法有口头指导、

29、角色扮演和正向行为强化法。56、【你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所表现出来 的不足之处在什么地方?在改变这种消极的教学模式上有何设想?其出发点 是什么?】目前现存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在集体中进行,但集体中提供了一种背景, 并没有发挥集体的作用。新的模式应是根据学生水平相当的原则在教学中组建 5-7 人规模的课堂 学习小组,有条件时可将课桌改排成马蹄形,按小组入座。教师在每节课都安 排 5-10 分钟让各小组进行集体性学习。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和小组之 间的交往。这种教学模式,为发挥所有学生,尤其是发挥被忽视的学生,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0、、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表现意识;锻炼和 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57、【如何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原则?】14人际交往的关键是态度。1. 首先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以诚相见、善于关心和体贴他人。2. 其次,教师应教育小学儿童待人处事要热情诚恳、谦虚友善;要讲究 礼貌、学习礼节。3. 第三,教师要正确对待班干部,既要信任他们,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 4. 第四,要在班级中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58、【 如何调整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工作的重点是处境不利的儿童。 1. 口头指导2. 角色扮演法,是让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体验不同情境 中的感受的

31、方法,能帮助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正向行为强化法, 即及时地肯定不受欢迎的儿童表现出来的符合训练方向的行为,以期 巩固他们交往的新行为模式。3. 对不受欢迎的儿童的训练,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4. 还要对班级集体加强教育。第八章个性59、【简述个性的特性】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个别性的特征。 1.稳定性个性的稳定性是从功能上讲的。倘若从发展的角度看,个性又有可变性 的一面,但就主导特性而言,个性是稳定的。2.整体性个性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内的其他成分的变化。 个性形成后,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的心理过程。3.社会性个性所体现出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

32、的,而不是生物的。4.个别性个性的个别性与个性的普遍性,是个性的两个侧面。人的个性就是个性 的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60、【为什么说个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个性所体现出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 不是生物的。这是因为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性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反映而形成的社会特征。此外,人 在活动时所使用的心理工具语言也是社会的。语言既是抽象思维的工具,15也是交往的工具,它是由社会提供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因此,个性的本质 是社会的。6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的需要,属维

33、持生命的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如躲避危险等;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人际交往和交流感情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即追求社会肯定的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上五个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在具体研究小学生需要的发展时, 主要从活动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等方面着手。62、【简述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小学生的需要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 体”“各类需要层次的强度趋向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其总的趋势是由低向高发 展的”。1 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 2. 小学

34、儿童认识需要的发展认识需要是小学儿童的主导需要。小学儿童认识需要的发展,表现为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3. 小学儿童交往需要的发展 交往需要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需要。4. 小学儿童成就需要的发展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 63、【简述小学儿童在入学头几年,成就需要的发展表现如下:】第一, 儿童的期望变得更加现实。第二, 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比较来评价自己的成绩。第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抱负水平有所提高。第四, 儿童对学业失败的焦虑增长。64、【*小学儿童兴趣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 学习上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2. 兴趣广度的发展兴趣广度就是兴趣的范

35、围。小学儿童的兴趣广度逐步扩大。3.兴趣稳定性的发展兴趣稳定性指兴趣持续的时间。164.兴趣效能性的发展65、【简述如何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的兴趣?】1. 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兴趣。儿童的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2. 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有益兴趣。3. 利用原有兴趣迁移。4.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66、【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个性”有什么区别?】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 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日常生活中的个性指的是人的个别性、特殊性或个别差异。第九章 自我意识67、【简述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几种表现】具备自我评价的基本形式,即过高的评价、过低的评价和

36、适当的评价。 1.过高的评价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可能性。自我评价过高的儿 童很容易形成过分自信、高傲、势利眼、不讲策略和难于相处等性格特征。2.过低的评价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及今后的发展缺乏信心。自我评价过 低的儿童很容易形成自卑、退缩、不合群等性格特征。3.适当的评价自我评价适当的儿童是积极、富有朝气、机智、好与人交往的。 68、【简述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1. 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2. 自我评价全面性的发展。中、高年级儿童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3.自我评价稳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9、【简述提高儿童自我评价

37、能力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点】:1. 利用原有的信心和成功的经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2. 在自我评价偏低的儿童中提倡“自我竞赛”。3. 鼓励儿童与自己在学习上具有相同能力的人进行“平等竞赛”。1770、【简述如何通过交往活动提高儿童自我评价能力】1. 和同龄人的交往活动对于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2. 培养社会视角转换技能。社会视角转换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摆脱 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将自我与他人 的观点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或结论。3. 儿童交往中的个别指导。(1) 对自我评价过高儿童的个别指导。

38、(2) 对自我评价过低儿童的个别指导。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其特点是倾向于“不与人交往”。看不到自己的 力量,对交往上的成功缺乏信心,常有退缩的行为表现。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往往有着多次交往遭受失败和长期自我评价过低的 经历。长期的自我评价过低对儿童个性的正常发展和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71、【你认为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对其今后的发展 成长更为不利?为什么?怎样对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进行个别指导?】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更为不利。原因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其特点是倾向于“不与人交往”。看不到 自己的力量,对交往上的成功缺乏信心,常有退缩的行为表现。自我评价过低

39、的儿童往往有着多次交往遭受失败和长期自我评价过低的经历。长期的自我评 价过低对儿童个性的正常发展和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对自我评价较低的儿童,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心。时时注意保护儿童的 自尊心,要让每一个儿童都认为自己不“差“,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及努力 的方向。对已经产生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教师首先要从点点滴滴是小事上培 植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要让他们从同伴和集体的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其 次,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和别人交往,同时教育班级同学对他们采取友善、热 情的态度,消除不安心理;此外,在交往的技巧上给予具体指导,逐步提高自 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18第十章 小学儿童的能力、气质、

40、性格72、【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化,而知识 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也体现了一种经验,它是个 人在自己的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 练的行为方式。能力与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第二, 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 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第三, 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关系密切,但并非存在绝对的因果制约性。也就 是说,能力的高低还受到个

41、性等其他因素的影响。73、【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能力?】1. 激发兴趣。教师要注意利用各种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儿童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2. 能力与个性其他品质的良好配合。表明了能力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相依相辅,互为促进。3. 知识与技能训练。除了一般的教育之外,应结合个人兴趣爱好,进行课外知识技能教育。 74、【如何根据学生不同气质类型进行相应的教育?】1. 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2. 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3. 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75、【简述性格的特征】1. 性格的态度特征人对现实态度体系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性格的

42、最直接的表现。 2. 性格的理智特征人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方面的个体差异。3. 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四个方面:(1)情绪的强度特征;(2)情绪的稳定性特征;(3)19情绪的持久性特征;(4)主导心境4. 性格的意志特征 是指人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方面的特点。 76 、【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与气质彼此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1.气质主要是先天获得的,较难改变,也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主 要是后天养成的,有可塑性,可以按照一定社会评价标准分为好的或坏的。2. 气质与性格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同种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具有不 同性格特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有类似的性格特点。密切联系:

43、 1 不同气质可以使各人的性格特征显示出各自独特的色彩。 2. 某一气质会比另一气质更容易促使个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 3. 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77、【简述小学儿童性格的特征】1.小学儿童的态度特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还不够稳定,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 变。2.情绪特征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严格的要求,导致畏难情绪。3.意志特征这一特征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依赖性尚较重。4.理智特征低年级阶段较稳定平缓,高年级时出现一个突变期。78、【如何培养孩子获得良好性格?】1. 提供适当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即榜样群体。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及时提供良好的家长、教 师或其他典范人物良好的形象

44、。2. 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个人的行为起到了助长、削弱、限制或引诱等作用。 3. 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4.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教育首先要注意利用群体的共同性格优势,并设法帮助他们发挥优势 和克服性格中的弱点。79、【简述小学儿童能力的差异(特点)】小学儿童在能力发展和表现上存在各种个别与群体差异。1.小学儿童能力类型的差异。202. 小学儿童能力发展水平差异。3. 小学生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第十一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80、【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第一,心理活动从不分化到逐渐分化。第二,心理活动从无意性为主到有意性为主。第三,从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

45、性。第四,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逐步稳定。81、【怎样理解年龄特征这个特点?】1.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都具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 特征,称为年龄特征。2. 年龄特征和年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 一般说来,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是稳定的。8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1.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第二, 心理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 亡,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2.发展的定向性心理发展的定向性有两层含义。第一, 指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 完善发展,发

46、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第二, 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3. 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第二, 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每一个儿童又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21第二部分 心理学论述题1、如何运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你若是低年级的老师,将怎样考虑学生注意的特点组织教学?)(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他们无意注意的特征。 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

47、方法,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教师应采用灵 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2. 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2. 激发学习动机。3.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中,快乐地学习。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 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如,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应有难有易,教学 方式应稳中有变,使小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

48、2、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起来的。(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1. 教师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善于主 动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如果教师只提出“好好看”“仔细看”之类的笼 统的要求,收效并不大。只有教师细致具体地引导,比如问“这是什么地方 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做什么想什么是怎么做的人物面部表情如何 动作形态怎么样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等,才能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观察对象, 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 教师培养学生主动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的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

49、的 学生,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地自己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的能 力。发展儿童观察的主动性,而不是处处依赖教师的引导。当然开始教师可以 先提出总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步骤,然后再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地提22出目的、任务,并进行独立的观察。(二)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观察依赖于知识贮备。如果学生对要观察事物缺乏必要了解,就不知从何 入手进行观察,也不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从而影响观察的效果。只有理解 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它。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或参观之前,要向学生 介绍相关的知识。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才能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 否则走马观花,收效不大。(三)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

50、,培养观察的技能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观察的步骤对整个物体来说,是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而对 各部分的观察也要有一定的步骤,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这样才 能做到全面、精确、细致的观察。观察的计划是要明确为什么观察,在什么时 间、什么地点观察什么等问题。例如,一位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好以“春天” 为题目的作文,先组织学生“忆春天”;然后在初春时,带学生“找春天” 冰雪开始融化,树枝和小草开始发芽;再过几周带学生“看春天”冰河 完全融化,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田野里人们开始播种;最后回来“写春天”。 这样有计划地训练,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2.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在

51、观察中,要把视觉、听觉、嗅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结合起来,做 到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体、嗅其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丰富全面的 信息,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 任务,将观察到的事物的具体的个别对象,经过思维分析、综合,进而揭露事 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创造发明(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 机)都是观察与思考结合的成果。学生观察春天后,启发学生思考:季节的更 替,以及春天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等规律性的东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 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的精确性

52、是观察力的重要品 质之一。只有观察精细,才能发现细微差别,以及隐蔽的特征和复杂事物之间 的关系。(四)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观察前就要求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如写观察日记、观察记录和观察报告或 写作文、绘画等。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使观察更仔细、认真, 观察更真实、可靠,还有利于巩固观察结果,便于学生在观察后对观察结果的23反复思考中不断发现新问题 ,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3、记忆品质有哪些?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记忆品质/记忆能力? 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巩固性、条理性和准确性。(1) 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2) 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1. 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2.

53、 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 思考的直接对象3. 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 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4. 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5. 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1) 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 (2) 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三)合理地组织复习1. 复习要及时组织复习一定要及时,即当天学的功课一定要在当天就安排复习。 各次复习的安排应“先密后疏”。2. 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3. 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渡学习”。 学习内容之间的干扰或抑制有两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过度学习”就是指学

54、习的内容达到初步掌握时仍不停止,而是继 续进行学习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过度学习达到 50%-150%之间学习效 果最佳,最不易遗忘,所花的时间也最经济。4. 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 识网络。(四)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1. 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是正确回忆材料的首 要一环。2. 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以免挂一漏万,确保回忆材料的全面。 3.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不要停留在用表象来回忆。4、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能力?(一)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在实

55、际活 动中,要引导儿童广泛接触各种事物,仔细、全面、准确地观察、比较、分析、 综合。24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的,结合课文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 读文艺作品,教师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言语描绘 事物。(二)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1.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语文课上,学生在表情朗读课文、作文、自编故事以及课外阅读后,用自 己的想象来体会作品的内容,在头脑中“看见”或“听见”作品中所叙述的一 切。音乐课上,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图画课上, 通过绘画、手工、雕刻以及课外的科技活动等,训练学生的创造才能。2.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1) 对静物做动态想象。(2) 对抽象词做具体形象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