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控制系统方案_第1页
复杂控制系统方案_第2页
复杂控制系统方案_第3页
复杂控制系统方案_第4页
复杂控制系统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复杂控制系统教学要求: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应用场合掌握比值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设计掌握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几种结构形式、应用场合掌握均匀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控制方案掌握分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掌握选择性控制的基本槪念,选择性控制的应用,了解积分饱和及其防止重 点: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比值控制系统的三种形式的特点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程控制的基本概念选择性控制的应用难 点: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动态前馈控制控制阀分程动作关系本章着重介绍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工作过程与工程设汁原则。6.1串

2、级控制系统6.1.1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串级控制系统的采用了两个控制器,我们将温度控制器称为主控制器,把流量控制器 称为副控制器。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然后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出现了两个被控对象,即主对象(温度对象)和副对象(流量对象),所 以有两个被控参数,主被控参数(温度)和副被控参数(流星:)。主被控参数的信号送往主 控制器,而副被控参数的信号被送往副控制器作为测疑,这样就构成了两个闭合回路,即主 回路(外环)和副回路(环)。二、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1. 改善了对象特征,起了超前控制的作用2. 改善了对象动态特性,提高了工作频率3. 提高了控制器总

3、放大倍数,增强了抗干扰能力4. 具有一左的自适应能力,适应负荷和操作条件的变化6.1.3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原则。1. 在选择副参数时,必须把主要干扰包含在副回路中,并力求把更多的干扰包含在副 回路中。2. 选择副参数,进行副回路的设计时,应使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适当匹配。3. 方案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可能性和经济性。6.1.4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1. 被控对象的控制通逍纯滞后时间较长,用单回路控制系统不能满足质量指标时,可 采用串级控制系统。2对象容量滞后比较大,用单回路控制系统不能满足质量指标时,可采用串级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存在变化激烈且幅值很大的干扰。4被控对象具有较大的非线性

4、,而负荷变化又较大。6.1.5串级控制系统应用中的问题1 主、副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选择都应按照工艺要求来进行。主控制器一般选用PID控制规律,副控制器一般可选P控制规律。2.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副控制器作用方式的确圧,与简单控制系统相同。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向只与工艺条件有关。3. 串级控制系统控制器参数整宦(1)在主回路闭合的情况下,主、副控制器都为纯比例作用,并将主控制器的比例度置 于100%,用4: 1衰减曲线法整左副控制器,求取副回路4: 1衰减过程的副控制器比例度 (2p)以及操作周期(T2P)。(2)将副控制器的比例度置于所求的数值

5、2p上,把副回路作为主回路的一个环节,用 同样的方法整定主控制器,求取主回路4: 1衰减过程的p和Tip。(3)根据求得的(州和(Tip)、( 6 2p)和讨数值,按经验公式求出主、副控制器的比例 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4)按先副后主、先比例后积分再微分的程序,设宜主、副控制器的参数,再观察过渡 过程曲线,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直到系统质疑达到最佳为止。6.2比值控制系统6.2.1概述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以一泄的比例进行混合或参加化学反应。在需 要保持比例关系的两种物料中,往往英中一种物料处于主导地位,称为主物料或主动量R, 而另一种物料随主物料的变化呈比例的变化,称为从

6、物料或从动量F2o例如在稀硝酸生产 中,空气是随氨的多少而变化的,因此氨为主动MF1,空气为从动量F2。6.2.2常用的比值控制方案I. 单闭环比值控制P.这类比值控制系统的优点是两种物料流量之比较为精确,实施也较方便,所以得到广泛 的应用。2. 双闭环比值控制为了既能实现两流量的比值恒泄,又能使进入系统的总流量F1 + F2不变,因此在单闭 环比值控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这类比值控制系统的优点是在主流疑受到干扰作用开始到重新稳定在设定值这段时间 发挥作用,比较安全。3. 变比值控制系统要求两种物料流量的比值随第三参数的需要而变化。6.2.3比值控制系统的设计1. 主、从动量的

7、确定2. 控制方案的选择3比值系数的汁算4. 控制方案的实施6.3前馈控制系统一、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前馈与反馈控制比较。前馈控制是一种按干扰进行控制的开环控制方法,当干扰出现以后,被控变疑还未变化 时,前惯控制器(也称前馈补偿装苣)就根据干扰的幅值和变化趋势对操纵变量进行控制, 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所以相对于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比较及时的。6.3.2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结构形式1. 静态前馈控制系统2. 动态前馈控制系统静态前馈控制系统虽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一左程度上可改善过程品质,但在扰动 作用下控制过程的动态偏差依然存在。对于扰动变化频繁和动态精度要求比较髙的生产过 程,对象

8、两个通道动态特性又不相等时,静态前馈往往不能满足工艺上的要求,这时应采用 动态前馈方案。动态前馈与静态前馈从控制系统的结构上看是一样的,只是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不同。动态前馈要求控制器的输岀不仅仅是干扰量的函数,而且也是时间的函数。要求前馈控 制器的校正作用使被控变量的静态和动态误差都接近或等于零。显然这种控制规律是由对象 的两个通道特性决定的,由于工业对象的特性千差万别,如果按对象特性来设汁前馈控制器 的话,将会种类繁多,一般都比较复杂,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一般采用在静态前馈的基础上, 加上延迟环节和微分环节,以达到干扰作用的近似补偿。3. 前馈一反馈控制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前馈与反馈控制

9、的优点和缺点总是相对应的,若将英组合起 来,构成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这样既发挥了前馈控制作用及时的优点,又保持了反馈控制 能克服多个扰动和具有对被控参数进行反馈检测的长处,因此这种控制系统是适合于过程控 制的较好方式。6.3.3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1.系统中存在着可测但不可控的变化幅度大,且频繁的干扰,这些干扰对被控参数影 响显著,反馈控制达不到质量要求时。2当控制系统的控制通道滞后时间较长,由于反馈控制不及时影响控制质量时,可采 用前馈或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6.4均匀控制系统一、均匀控制的概念在石油化工生产中,采用连续生产方式,各生产过程都与前而的生产过程紧密联系。前 一设备的出料往往是后

10、一设备的进料,而后者的出料又源源不断的输送给英他设备做进料。 于是产生了前后设备之间的供求矛盾和协调问题。解决前后工序供求矛盾,使液面和流量的变化互相兼顾均匀变化,这就是均匀控制系统 的目的。怎样才算达到均匀控制系统的目的呢?通过以上讨论,液位和流量两个参数的变化应满 足如下要求:1. 两个参数在控制过程中都应该是变化的,且变化是缓慢的。()(c)(b)2.两个参数必须在允许的用变化,均匀控制要求在最大干扰作用下,液位在塔釜的上 下限波动,而流疑应在一立的围平稳渐变,避免对后段工序产生较大的干扰。二、均匀控制方案1-简单均匀控制图从结构上看.与一般单回路液而控制系统无异.但从本质上看,两者是有

11、区别 的,区别主要在于控制器的控制规律选择及参数整定问题上。2. 串级均匀控制系统克服阀前后压力变化的影响及液位自衡作用的影响效果较差。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在 原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流量副回路,即构成串级均匀控制。串级均匀控制系统所用仪表较多,适用于控制阀前后压力干扰和自衡作用较显著而且对 流量的平衡要求又较髙的场合 6.5分程控制系统一、分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由一个控制器的输岀信号分段分别去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控制阀动作的系统称为分程 控制系统。分程控制方案中,阀的开闭形式,可分同向和异向两种,如图6.22和图6.23所示。 同向或异向规律的选择,全由工艺的需要而左。阀压/kPa控制阀分程动作

12、(同向)阀斥/kPa阀斥/kPa图6.23控制阀分程动作(界向)二、分程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分程控制有两方而的目的,一是扩大控制阀的可m.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品质:二 是满足工艺上的特殊需求。1. 用于扩大控制阀的可调围2. 用于控制满足工艺上操作的特殊要求分程控制还能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特殊要求。例6.1图624所示是间歇反应器的温度分程控制系统。当1例6.2罐顶氮封分程控巒统。在有些生产过程中冷许多存放各种油品或石油化工产品的贮罐都建在室外,为使这些 油品或产品不与空气接策,被氧化变质,或引起爆炸,常采用罐顶充氮气的方法与外界隔绝。 采用氮封技术的要,要始终保持贮罐的氮气压呈微量正压。当贮罐贮存物料量增减时,将 引起罐顶压力的升降,应及时进行控制,否则将使贮罐变形,甚至破裂,造成浪费或引起燃 烧、爆炸危险。因此,当贮罐液面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