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次问卷调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_第1页
从两次问卷调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_第2页
从两次问卷调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_第3页
从两次问卷调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两次问卷调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龚惠香汪益民袁加勇陈杭渝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方式,关系 到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三年前,我们调查和研究了大学生新时期职业价值观的现 状,完成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三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对大学 生的职业价值观会产生哪些影响 呢?笔者于1998年7月又对429名大学生作了一次内容基本相同的调查,从两次调 查结果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一、关于职业的选择1. 择业因素的比较职业选择是一种从主客观诸方面进行综合

2、考虑后作出的实实在在的决定。大学生的择业因素很多。在此,我们 列举了 16项供大学生选择,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见表 1。表1职业选择时的考虑因素(允许选3项)类别1995 年(%)1998 年(%)能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50.9973.80收入高53.9665.80能实现个人抱负28.8038.90领导开明5.6811.20轻松自由8.119.80人际关系融洽19.2727.10工作稳定8.3213.90社会声望咼5.485.10有职有权5.272.40对社会贡献大2.245.6晋升机会多5.884.90劳动条件好4.674.60福利待遇好12.179.00便于流动4.064.20地理环境

3、好8.729.00离家近4.722.22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择业因素的考虑,主要有如下几点变化:(1) 从既注重发挥个人特长又注重经济收入,演变为更为注重发挥个人特长。在1995年的调查中,大学生在众多的择业因素中,把“收入高”放在第一位,“能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放在第二位;而在1998年的调查中,有更多的人选择“能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不仅从横向上比选择“收入高”的比例高岀了 8个百 分点,而且从纵向上比1995年的选择高岀了 20多个百分点。在“能实现个人抱负”的因素选择上,1998年的比例比1995年上升了 10个百分点。这一切,足以说明大学生在职业

4、选择上,对“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因素的倚 重。(2) 更加注重工作环境的稳定。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更需要一个“领导开明”、“人际关系融 洽”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因此,在考虑择业因素中,选择“领导开明”和“人际关系融洽”的百分比,1998年比1995年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另外,在下岗工人日益增多的经济形势 下,对“工作稳定”的要求有了提高。(3) “有职有权”、“社会声望”因素越来越受到冷落。在1995年的调查中,大学生选择“有职有权”、“社会声望”因素的比例不高,1999年的选择比例又进一步下降。笔者认为这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大学生对“有职有权”

5、和“社会声望”因素的轻视,只能说明和其它因素相比,大学生更看中的是“高收入”和“自我价值实现”。在大学生职业选择因素的变化趋势中,有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1998年大学生“对社会贡献大”因素的选择比例虽仍然很低,但却比1995年有了提高。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呢?笔者认为,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 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四点希望,对大学生是极大的鼓舞。使他们能更为全面地认识和 把握社会现实,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到只有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把十五大精神作 为自身的价值导向,才能把自己培养成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为全民族振兴建功立业。但这一比例总体偏低。

6、所以,我们还应进一步贯彻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尤其是人生观、 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对待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摆正自我实现和奉献社会的关系。2. 择业自主性的比较关于择业自主性的调查,我们列举了 6项指标,供大学生选择,两次调查的结果见表 2:表2您在选择职业时,最倾向于听谁的意见 ?年度父母好友老师自己舆论其他1995 年(%)23.3010.302.8056.004.700.601998 年(%)15.7010.107.3057.403.55.40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岀,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颇为强烈。他们在择业时,倾向于听“自己”意见的比例分别为

7、56%和57.4%。择业自主性方面变化较为突岀的是:倾听“父母”意见的比例明显低了,相信“舆论”的比例也有 所下降,而倾听“老师”的比例提高了。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否可以解释为,近几年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变化较大,很 多家长并不能及时的了解这一点,而仍以老眼光指导孩子的就业,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而教师处在就业指导 的第一线,他们熟悉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另一问题的调查结果也可以帮助 我们印证这一解释。在“您认为对您找工作最有帮助的是谁?”这一问题中,大学生选择“自己”的比例最高(13.2%),其次就是“学校”和“个别老师”之和(12.5%),再次是 “父母亲友”(1

8、1%),选择“人才市场”和“同 学”的比例都为4.9%,选择“朋友”的比例为5.4%。大学生这一择业观念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应加强大 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活动。一是加强就业政策的指导和咨询,帮助大学生弄清当前就业政策的界限和要求, 明确就业过程中,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正确把握自己,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 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二是作好择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信息分析、心理咨询和择业技巧 指导,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确定切实可行的择业方案,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个人成才和 祖国建设事业紧密联系起来。3. 择业风险意识比较在“

9、假如有这样几种机会,您会选择哪一种 ?”这一问题中,大学生两次选择结果见表 3:表3几种工作机会大学生两次选择结果几种工作机会1995年(%)1998年(%)1收入较低,但工作轻松9.908.702收入比1高50%,工作紧张, 不努力可能失业53.8348.003.收入比1高100%,工作很紧 张,需全力以赴,不胜任会被解 雇35.1038.40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选择第一项、第二项工作的比例在下降,而选择第三项工作的比例却在增加,说 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职业风险意识在进一步提高。二、关于职业的评价1. 职业评价尺度的比较职业优劣、好坏、高低

10、的评价尺度,主要有社会意义、社会地位、经济报酬、劳动强度、技术构成等几个方 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们对职业评价标准的变化。大学生的两次评价尺度见表4:表4您选择职业的第一标准是类别年度发挥个人特长经济收入地理环境社会地位轻松自由其他1995 年(%)35.7036.109.505.308.103.201998 年(%)41.2038.907.502.605.204.70从表4我们可以看岀,1995年大学生把“经济收入”作为自己择业的第一标准,把“发挥个人特长”作为择业 的第二标准,而1998年却把“发挥个人特长”作为择业的第一标准,把“经济收入”作为择业的第二标准。这一 结果正好和前面

11、择业因素的考虑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发挥个人特长的关注。另外,对 职业的“地理环境”、“社会地位”和代表劳动强度的“轻松自由”的评价尺度更为不重视,比例都岀现了不同程 度的下降。可以说,1995年大学生的职业评价尺度的变化是:从传统的重视“社会地位”转向“发挥个人特长” 并向“经济收入”倾斜,而1998年的评价尺度的变化却岀现了从“经济收入”向“发挥个人特长”的回归。2. 职业现状评价的比较和1995年一样,大学生对职业现状的评价,我们不是通过他们对多种不同职业作岀“很好”、“好”、“一 般”、“差”的评价来获取的,而是根据他们本人毕业后愿意去的单位和愿意从事的职业选择来

12、判断和分析的。两 次调查结果见表5和表6表5毕业时,您最愿意去的单位是:(允许选3项)类别1995 年1998 年序号%序号%1.外资企业332.20246.002.合资企业243.50151.603.国有企业718.50625.404.金融机构152.30336.405.科研单位518.90723.206.高等学校518.90426.907.中、小学104.40102.908.国防军工单位95.0097.109.私营企业86.90816.1010.政府机关427.20426.911其他4.602.9表6:毕业后希望自己成为:(允许选3项)类别1995年入学时%1998年入学时%目前1.企业家

13、52.7053.8057.302.党政干部25.7026.7029.303.艺术家13.6010.809.004.科研人员31.3049.9042.305.大学教师18.9024.4025.406.中、小学教师3.804.405.407.军人4.406.404.208.个体户14.2010.0012.009.其他13.7010.309.30表5显示,1995年就受到大学生青睐的、有着丰厚收入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过去旱涝 保收的“高等学校”,在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期,曾一度不被大学生看好,如今又开始焕发岀昔日的光彩。由于科研 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严重脱节,科研单位对大学生

14、的吸引力并不大,但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毕业后愿意成为科研人员的比例达到了BF42.3%BFQ,居于第二位。这说明,大学生对“科教兴国”的道理是懂 的,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是有认识的,之所以愿意到科研单位的比例不高,是因为科研单位太清贫了,而并非不 愿意当科研人员。相信只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会吸引更多的 大学生到科研单位就业。政府机关的吸引力,从表中看不出什么差异,但我们在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感到, 诸如税务、海关、经贸等经济管理和涉外工作的政府机关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表现出增强的趋势。“国有企业”由于 某种原因,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使得它对大学

15、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然而,十五大的召开,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无论 在思想认识还是具体措施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五大提岀的对国有经济战略性认识的问题上,提岀了两个 根本性的思路,一是通过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推进国有经营机制转变,二是通过收缩战线,加强重点,优化国有经 济的布局结构,达到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这一切,使大学生对国有企业增强了信心,因而大学生选择到“国有企业”的比例从1995年的18.5%提高到25.4%,不能不说是一种可喜可贺的现象。在此引人注目的是:1995年大学生最看好的、想方设法才能挤进去的“金融机构”,在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下,明显失去了昔日的魅力。三、结论通过以上比较,

16、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学生对择业因素的考虑,从更多地考虑收入因素转变为更多地考虑自我实现因素。虽然对“社会贡献大” 的比例总体仍很低,但比1995年有明显提高,隐含着把自我价值的实现逐渐统一于贡献社会的可能性。这种由钱 本位向自我本位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然而,如何引导大学生把自我价 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促进自我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 努力。2.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更为明显。择业时倾听“父母”意见的比例在减少,倾听“老师”意见的比例在增加这一变化既给高校的就业指导提出了更

17、高的要求,又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了契机。3. 大学生的择业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但应当看到,这种风险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获得高收入。如果达 不到这一条件,他们对工作的环境和稳定还是看重的。4. 大学生对职业评价的第一标准由经济报酬转变为社会意义。这一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回归,体现了大学生对职 业的物质因素追求到精神因素追求的转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近几年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思想教育 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5. 大学生对职业现状的评价变化最为显着的是:毕业后最愿意去的单位由“金融机构”变为“合资企业”。最 为可喜的是:愿意到“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的比例明显提高。集权力、名声和经济利益于一身的“企业家” 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推崇,而愿意成为“军人”、 “个体户”的比例在下降。如果说, 1995 年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是处于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的矛盾的交织之 中,那么 1998 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则显示出,他们已经从矛盾的痛苦之中挣脱出来,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要达到理想的彼岸,职业指导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中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变化离不开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是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紧密相联的。这就告诉我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