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被定格的时光_第1页
我的教学故事——被定格的时光_第2页
我的教学故事——被定格的时光_第3页
我的教学故事——被定格的时光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的教学故事 被定格的时光过年走亲访友,每当说到我时,就离不开教师,离不开 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羡慕。有的说真稳定,不用为生计而奔 波;有的说真舒服,一年最冷最热的时候都在休假;有的说 真简单,和单纯的孩子一起工作。说实在的,教师是有这么 多好处,但是教师平日要从早到晚的忙碌,业余时间为跟上 学生的思想还要不停地给自己充电,时刻都有种压力感和责 任感。我从教快三年,没有什么经验而谈,这里只是我的体 会而已。启程2010 年大学刚毕业就来到这个学校,一切都是从零开 始。除了教历史课还有思想品德课,对于历史自己学了四年 还是有信心的,而思想品德课只有自己探索了。一次从班主 任那里了解到学生喜欢上历史

2、课却不喜欢思想品德课,为什 么呢?都是我一人教的呀!细想上课情景不难发现,一个是 引经据典永远都觉得没讲够,一个是单纯朗读解释永远都觉 得没啥说,学生自然会产生如此观念。从那以后,我选择了 听老教师课,每次上新课前都听同科目的老师先讲,然后自 己再修改教案,充实教案,渐渐地教案内容由以前的单一知 识点变得有师生组织活动,教学案例,社会热点等环节。而 且,在学校同组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思想品德课变得 不那么呆板了。那段探索的时光,实在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 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转折经历了两年的初三历史和思想品德课,我已经有些把握 了。但是由于学校教师的临时调动,领导又把语文课安排给 我了。语文,

3、在我印象中觉得高不可攀,不论是写字还是写 文章我都不是最擅长的。面对我的不自信,语文组的老师对 我说:“你能把历史课讲的生动有趣,说明你有基本功,不要 担心,不懂就多做课下工作,认真把握课标和教材,不会的 还有同组老师呢!加油 !”好,那就试试呗 !一开始上课时会出 现问而不答,因为学生问的好多是课外的,而我只是就教材 备课。为了不让学生有一知半解的印象,我尽量提前做好工 作,尽可能地将本节课涉及到的字词诗句做个整理,其实就 是提前学习,这样语文课才不会因为知识缺乏而尴尬。反思还记得刚开始教历史时,考虑到历史知识的广阔性和包 容性,我上课经常是满堂灌,也就是老的教学方法,似乎我 是主角,学生却

4、成了配角。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完成了, 可是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同事们也说我的课缺乏教学 活动,缺乏创新实践,不像年轻人讲的课。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 在海边散步,忽然听到一个声音:“捡一些贝壳和石头放在你 的口袋里吧。”他下意识地捡了些。回到家里一看,那些石头 和贝壳全都变成了光闪闪的金子。于是,他感到又高兴又后 悔:高兴的是他毕竟捡了些,后悔的是他没有捡更多些。作 者没有系统地论述故事的意思,只是说“这就是教育”。反复品 味这个小故事,思考着“这就是教育”这句话,我感觉寓意颇深。这难道不是说教育要提醒学生,而不要强制学生吗?教师说一句:“捡一些贝壳和石头放在

5、你的口袋里吧”,而不是“快 捡贝壳和石头,把口袋装满!”适时地提醒,虽然学生不能理解,也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强制的命令,虽然学生 可能理解了,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教育应当是善意的提 醒,而不是强制的命令,提醒学习,提醒向善,提醒明理, 提醒思辨适时地提醒,为学生导航,使他们不会因为迷 恋沿途的风景而迷失方向。这难道不是说教育要循序渐进,而不要急于求成吗?反 正都要提醒,教师为什么不提醒学生用贝壳和石头装满口袋 呢?我想教师这一句“捡一些贝壳和石头放在你的口袋里吧” 是很有深意的。试想,如果真的装的满满的一口袋,贝壳和 石头还会不会变成金子?这可能不一定吧。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自主的无意识

6、地“装”可能就是他一次学习的最大极限了, 如果超出了有可能会没有任何效果呢?所以,教师不能要求 所有学生都一次装满。然而在应试教育下,没有一位教师敢 说这样一句无法量化的要求, 不让学生装满,考试时怎么办? 其实,要求学生装满了也不一定有用,因为那口袋中的贝壳 可能还是贝壳,石子可能还是石子。这难道不是说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不要以分数为依准?平时授课的时候,因为教师一句提醒,就捡回来一些“金子”, 这是多么令学生高兴的事!这样的教育怎么会让学生厌烦? 又怎么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反思我的课,目的性太过明显, 时时处处都是在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开始感到地位的不平等,开始厌烦那整日高

7、高在上喜欢批评 人的教师,于是教育开始低效。什么“大象无形”,什么“大音 希声”,什么“大爱无痕”,都强调一个“无”字,要达到一种“润 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果我们的教育达到让学生不能察觉的境 界,是不是学生会更愿意接受呢?因此,教育,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只有让学 生体会到既高兴又后悔的心理情感体验,那才是成功教育。 同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新课标给教师提出的基本 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需要整合的三维目标中一 个重要方面。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情感的体验,那是机械 的教育和死的教育,怎么能教育出活生生的人来?高兴之后, 学生今后会更加信任教师,后悔之后,学生会更加努力。当 情感体验成为推动学生进取的内因而取得更重要作用时,教 师教育这个外因也才会更有效。适应现在的我已经适应了语文课的教学,早读,作文课,语文课都是有准备和安排的。最近参加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实 践课,感觉到自己还是存在些问题, 比如语文课没有美感 (板 书,朗读,品味方面),总是像历史课的教学思路 (分析背景、 经过,意义)。我知道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