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英语专题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第一讲(上)专题介绍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是小学研修部的主任兼英语教研员。非常高兴主持今天的研修活动,欢迎老师们参加今天的研修活动。这次研修活动是新课程国家级远程研修小学英语学科的研修活动。本期研修活动的主题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在今天的活动当中我们将围绕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展开以下内容的研讨活动。这些问题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是什么?开展故事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在实施故事教学的时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故事教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哪些关系等等。也许老师们还有些其他的问题,欢迎老师们登录我们的网
2、站与我们的学科专家进行网上交流。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两位专家,他们是新课程国家级远程研修英语课程团队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程晓堂教授。另外一位是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沈玲娣老师。 介绍认识了两位专家之后我们就开始下面的讨论了。首先想提出一个问题,对于小学开展英语的故事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学有哪些意义呢?我们首先欢迎程晓堂教授就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做一个简洁介绍。程教授:各位老师,我首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故事或者说通过故事进行英语教学,它的意义做一个简单地介绍。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它的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在语音、听
3、力、口语等方面打一个基本的基础。那么为什么要建议在小学阶段采用故事教学呢?我想这有几个理由。第一,故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大家都知道,学外语最好是采用有意义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孩子们在学一句话或者学一个单词的时候,如果脱离语境的话恐怕难以理解,另外即便理解这些词或者是句子的意思,他们也不知道这些词和句子将来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所以如果我们采用故事教学的话至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具体的使用的情况。 第二,故事是小孩子感兴趣的学习材料。那么我们从小到大对故事都感兴趣,大人对故事都感兴趣,小孩子就更感
4、兴趣了。因为故事有情节。现在很多小学英语教材里面故事,虽然有一些故事比较简单,但是还是有一些情节的。另外有的教材编的故事非常有趣,这样小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如果能够通过故事来学英语,我想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点,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中国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我们中国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习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需要大量的接触英语。那么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阅读。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即便是低段我们也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来阅读、来表演,这样能够通过学习故事、表演故事,能够有更多语言输入。那么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建议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
5、故事教学。有的老师可能觉得小学生英语水平不是很高,那么故事能不能读得懂?能不能讲?能不能表演?实际上,我们认为是可以的。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我们说的故事并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语言比较难的故事,很可能就是几个人的一个活动。有一些对话可能是一个故事,故事也可能是一段完整的叙述性的文字。另外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比如说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直到六年级故事会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难度。所以我们这里说的故事是一个广义的故事。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对于学生讲故事、读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要求,应该是要灵活把握的。比如说我们倡导在低年级就有讲故事的环节。那么这个讲故事,我们讲的不是说老师把故事完完整整地
6、给学生讲,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根据图片的提示、根据我们提供的音像材料来理解故事,或者说描述故事,这也叫讲故事。所以我们说讲故事也是能做得到的。再就是表演故事,表演故事其实最简单。表演几个动作也是表演故事,把一个故事几个环节用一些手势、用一些表情表演也是一种表演故事。当然如果是用语言表演,故事表演就更充分一些。我们首先讲故事教学的意义,另外我们认为故事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可行的。那么具体怎么做,具体怎么操作,我们后面的讨论还要进一步的深入。主持人:谢谢程老师。刚才程老师在介绍故事教学意义的时候,也谈到了小学英语的故事教学,他所指的广义上的故事教学侧重指我们教材当中所呈现的故事的内容上是比较丰富多彩的
7、,有的是童话故事,有的内容就是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交流的语言。这些在我们的教材上都是有所体现的。在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围绕我们教材当中呈现的这种大量的故事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实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教材所呈现的这些故事都有哪些特点。ppt呈现教材通过看这些教材,老师们一定看到了教材所呈现的故事方式基本上是有两种。一种是将故事体裁的内容呈现在各单元教学之首,在单元教学开始的时候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用小故事来呈现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另一种是将一篇有趣的故事放在各单元结束的部分,作为这一个单元的巩固和补充,通过这种巩固和补充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为了便于研讨,
8、我们暂且将故事呈现教学内容,即将故事呈现新教学内容的这种方式称之为基于故事的教学,而另一种将故事作为巩固补充教学之用的形式称之为故事阅读教学。今天的研讨活动中,我们首先重点来研讨基于故事的教学。基于故事的教学,我再解释一下,也就是说,当教材呈现在老师面前的时候,映入老师和学生眼帘的首先是一篇完整的故事,用故事来呈现本单元所学习的这些主要语言内容。那基于故事的教学所呈现的这些故事有些什么特点,为什么用这一种形式来呈现,教材用这种形式呈现的意图是什么呢?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我想老师们也有这样的一些疑问,那我们接着再有请程晓堂教授对此进行一个说明程教授: 两种故事教学的方式实际上就
9、是,第一种方式把故事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习的开始,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第二种方式是把故事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我们今天首先研讨的第一种方式就是基于故事教学。也就是说,我们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故事,然后学生在理解故事的情况下再开展其他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刚才王建平老师也提到了故事的特点,安排故事教学的意图,以及故事教学需要达到的要求。首先故事应该有情节。故事就是一件事情,那么没有情节就不称为故事。我们有的教材可能就有几幅插图,有那么两个对话,这
10、个还不能称为故事。至少它没有情节,也没有真实的语境,所以这个不算所以我们现在说的基于故事的教学。比如说有一系列图片,就是由连环画构成的这么一个连串的事件,中间有一些故事中人物讲的话,就是speech barber,另外可能有的教材,就是把故事内容做一个描述。所以要有情节。第二是要有语境。实际上语境是故事最重要的部分,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很多教材从教材本身设计来看它有插图,插图里面有少量的对话,故事语境怎么体现,实际上这个语境是通过这个插图来反映的。比如说有一套教材,它就是每个单元的前两页全部是连环画,连环画里面有人物的对话,但是这个对话本身并不是故事的唯一,也并不是故事的主要部分,而这个故
11、事大部分内容比如说它的语境是通过这个图画来呈现的,所以一定要有这个语境,而且这个语境要相对真实、还要相对的完整。第三个特点是要有趣味性。我们过去有一些教材里的故事就是简单的一个环节,比如说早上起床然后去上学、上课等等,这也可以称为故事。但是这一类故事缺乏趣味性,孩子们不一定特别喜欢看,所以我们现在说基于故事教学主张是更有趣味性的故事。比如说这个故事发生过程中有一些surprise的环节,或者在故事结尾让人感觉到有一些意外、或者故事初衷还有一些插曲等等,总之它有一些趣味性。第四个特点,就是这些故事要涵概或者要包括我们这个单元重点学习的内容,或者我们叫语言点。我不太喜欢用语言点这个词,就是说语言点
12、给人的印象就是说这一课就要学这些词或者是句型,实际上应该是学语言。就是这个单元重点学习的语言内容,包括单词、包括语法、还有日常教学用语、还有一些其他的语用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也是故事的特点。当然整体来讲,故事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问题是在一个单元中安排故事,它的意图是什么?大家知道外语教学强调一个输入和输出,这是重要的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之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也就是先有输入然后再有输出。对小学生来讲,他的输入主要应该来自于他阅读的故事,或者他听到的这些内容。所以我们在每一个单元前面,之所以安排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提供输入。那么第二个重要的就是说故事因为它是有语境的、有情境的
13、,这么一个真实语言素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我们试图让学生学习或者掌握的语言现象。比如过去我们有这种做法,我们一个单元或者一课就单独的拿出一些单词,有的当然也给出一些图片还给出一些句型,然后就反复的学习这些单词、操练这些句型。但是这些恐怕不是特别适合小学生,我刚才已经提到过了,就是小学生学外语他要首先理解这个语言所发生的背景。这样他不仅能理解语言的意义,还能理解语言的使用的具体情况,所以先给学生一个故事,然后再围绕故事学习其中的重要的语言现象、训练重要的语言技能,就基于这么一个目的。 我们在一个单元的前面呈现故事,然后学习故事,这个时候对故事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很多老师经常问我们。第一
14、,就是这个单元第一课时是故事,故事我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故事中的词汇掌握到什么程度?对故事中的语法掌握到什么程度?对故事本身要熟悉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背诵故事?要不要讲故事、表演故事?我觉得这些问题提得很好,那么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是按照我们刚才说的设计意图,就是一个单元第一课以故事来呈现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的话,我认为这个对于掌握的程度要非常的注意把握。首先由于我刚才讲就是我们故事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素材,使学生在语音中理解重要语言现象的意义和用法,所以显然第一课是不要求学生对于故事,以及故事中所涵概的重要语言现象全部掌握,或者不需要他完全掌握。如果你第一阶段就完全掌握得话那后面的课几乎就
15、没有意义了。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个人的主张在第一课时或者在第一次接触故事的时候有几个要求把握的。第一要理解故事。理解故事包括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环境以及人所做的事情,它前后的逻辑关系、以及人说话的意义,这些需要理解。那么这个理解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理解,应该说基本理解,当然完全理解是更好的。另外一点就是要对这个故事中重点出现的语言现象,我们说的词汇句型,知道它所用的这个环境。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说这个故事有那么一句话,比方说hello,how are you!这么一个问候的话,学生就知道这个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用的,这个不需要老师讲解都没有关系。因为学生通过看图片就知道谁和谁见面,谁和谁见面
16、说的这一句话,也就是学生需要了解重点语言发生的背景或者是情境。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去阅读故事,就是通过前面几个环节,比如说在老师带领下他已经能够理解故事了,能观察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境以外,他现在能够独立去读故事。怎么读,就是看到课本中的文字,不一定是朗读,就是他能够看见文字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当然这个要求也并不低。那么老师们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来考虑掌握的程度。还有一个要求是表演,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能够表演故事,程度比较好的、故事比较简单的可以表演,另外表演的时候也并不是原原本本的按照教材中故事发生的情况和所使用的语言去表演,而是可
17、以做一些改变,比如说可以简化,简化一个是把故事的情节简化,另外故事中的语言现象可以简化,还有可以鼓励学生有一些灵活性的创造。他在表演故事的时候不是原原本本说教材中的话,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可以用自己的话。我们在有的地方表演故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学生一人拿一本书,你念一句我念一句,这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演故事,实际上就是朗读故事中的内容,所以我们并不主张这么去做。那么老师们就比较担心一节课中学生好象都没有掌握,其实没有关系,因为我刚才反复强调第一阶段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完整、有意义的语言素材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为后面的学习做一个铺垫。以上是关于故事教学的三个问题,就是它的特点,它的意图以
18、及掌握的要求。主持人:在程老师的介绍当中,特别是对学习故事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做了一个重点说明。我记忆犹新的有这么几点,一个是理解故事;还有一个是能够独立读故事,条件可能还比较提倡大家去表演故事,在表演的故事当中可结合学生们自己的情况在给予新的补充.我想程老师刚才也强调了对有些要求可能是第一课时能够达到的,但对于有的要求来讲它是不是也是一个单元目标,最后学习完之后学生能够达到的。所以老师们在处理故事的时候也应当能够分清楚你第一课时的目标是什么,还有你在学习完这一个单元之后它的目标是什么。这个定位清楚之后,自己教学的针对性会更强一些。第二点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在程老师介绍故事的时候,谈到了老师不
19、要光想着这些语言点或者是需要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的语言内容,还有三个特点需要注意,就是故事的情节性,要有情节、要有语境、还要有趣味性。所以老师们在分析和用这个故事的时候要充分的挖掘这三点,它的情节、它的语境、它的趣味。很多老师在故事教学当中肯定也有很多思考希望老师们在挖掘教材的时候在这方面想得更多一些,挖掘得更透彻一些。四川成都有一位老师叫陈力。这位老师在故事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下面我们就有请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的沈玲娣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介绍。课例介绍沈老师:下面我就成都陈力老师的这节课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这是一节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故事教学。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五个方位介词以及
20、相应的功能句型是where is it?its on the desk.这是单元的目标,那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故事教学,作为第一课时它的教学目标定为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大意,并在学习故事中感知这五个介词on,under,in,behind,in front of和句型where is it?的用法。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学生可以选择分角色朗读故事或者表演故事,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创编故事。因为这一节课我没有和这位老师进行沟通,我们整体就是把这节课根据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free talk活动;第二个环节是教师讲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学生自己读故事;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和教师
21、一起复习故事;第五个环节是按角色读故事或表演故事。由于时间关系对这五个环节我是简单地介绍,对其中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我给大家放一些片断向大家介绍。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free talk,free talk这个活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活动。它的优点在于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学生在交谈中学会与人交流,通过运用学习过的语言进行交流会使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真实流畅和自然。由于教师选择的交谈内容往往与所要学的这个话题相关,所以free talk这个环节不失为课堂教学导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这节课上陈力老师通过与学生讨论what do you like?who likes
22、 nuts?到老师说i likes nuts very much.告诉学生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hort story about nuts.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where is it? where is the nuts? 时间并不多,老师用了2分钟却激发起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以极大的兴趣来开始学习这个故事.第二个环节,老师就进入了讲故事这个环节。老师采用的是逐图讲故事的方法,具体是通过一个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预测图画中人物会说些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这个课例。课例略那么刚才我们看的这个片断是教师带着学
23、生围绕着第一幅图在讲故事。教师不断地询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学生陆续地说出来了i can see a big tree. i can see a bird, a snake, a frog等等。当学生说出这些词语的时候教师继续不断地问where is it? where is the snake? where is the bird?并鼓励学生到前面show us,指着图说出他们看到的东西。因为这个时候学生他并不能够用这些方位介词很好的来表示出这个东西在哪。我们看到老师鼓励学生,让学生到前面来指着图show us,而这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用英语说
24、出学生所指的这个事物的位置,比如说its in the water.its behind the tree,等等。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第一幅图其实是包含了本单元重点的学习内容,即五个介词的用法,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重复、询问,自然的让学生感知了新的语言。比如说where is the bird?where is?同时这个介词也在这里很好的得到了渗透。那么我想这也正是故事教学的特点之一。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继续看第二幅图到第八幅图,教师是如何继续讲故事的?这7幅图教师基本采用的是让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在做些什么,预测他们会说些什么,并且通过听录音来印证他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25、老师采用的方法有让学生独立的去预测,独立的去观察,也有通过pair work或者是group work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看到学生在热情的参与,尽管有的学生说得结结巴巴甚至有的可能说的还不完全对但他们还是积极的参与并且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而特别我们要提到的是教师的宽容态度使学生感到很放松、很安全,当学生不能预测出来的时候或者不能清楚地重复出录音所说的内容的时候教师不断地告诉学生it doesnt matter. you can check it later.那么我觉得在这个环节教师把握的就非常好。这个环节老师的意图就是说让学生能够大致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就可以了,对于具体的一些语言的学习的内容那
26、么在后面的环节通过学生再去读,再去印证他听的是不是正确,或者是他没有听清楚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了输出,而且还发展了思维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刚才的课例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在努力的去观察,努力的去猜测,在这个环境当中比如说 mocky或者是lulu它们会说些什么,那么在教师的这种引导下学生完成了对故事的初步理解和对新的语言初步的感知。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三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在学生对故事梗概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学生就开始自己阅读故事,对故事的细节进行学习,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处理。我们说这是基于故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也就是说我们学习故事不仅仅
27、是获得一种兴趣同时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学习来理解来学习我们英语的语言。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自己读故事,同时让学生用铅笔画出不懂的句子和不认识的词语并且通过采用多种手段,比如说是实物、图片,甚至于老师和学生做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语言并且还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来解释。这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不太好把握,我们发现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读完或者听完故事后马上就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马上就去读课文而跳过了语言理解这个环节,而有的教师把语言理解这个环节变成了语言操练使得故事学习整体性大大削弱,所以如何把握好故事教学中语言点的处理的技巧是基于故事教学的一个难点。 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和教师一起讲故事。实际上也就是说当学
28、生初步的理解故事完了以后对故事当中的语言点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以后,在老师和学生一起对这个故事进行一下巩固和复习。为了复习和巩固这个故事教师要帮助学生来设计很多这种活动来巩固这个故事,而这种活动也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老师通过和学生采用了一起画图画来回忆故事的内容从而复习巩固故事中重点语言学习内容。这种方法很新颖,我们看到学生在一边画,一边回忆这个故事的内容,并且在说出这个故事当中重点的语言学习内容。我有一个建议,如果在这个环节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比如说一个人说,另一个人画或者说画完以后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来说一说,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我想效果会更好。第五个环节教师设计
29、的是按角色读故事或者是表演故事,那么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老师教学的特点,因为她所讲的是show time,可能每节课老师都会给学生提供表演这种机会。在这节课上教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条件选择相应的活动并得到相应的鼓励,比如说老师采用的这种方法,如果你要是选择朗读故事就可以得到3个 stickers,如果你表演故事就可以得到4个 stickers,如果你完全创编一个故事就可以得到5个stickers,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挑战而且老师给了孩子很大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他自己的条件同时他也可以自主的下位子去选择他的合作伙伴来完成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看到最后学生基
30、本上都能够完成他们自己所选择的这个任务。上面我就是大概的把这节课向大家做了一个介绍,那么最后简单地谈一下本节课的特点。我想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师通过故事教学不仅渗透了语言学习内容还体现了对学生多方面语言素质的培养,比如说观察能力、推测能力、想象能力等;那么第二个特点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和语言运用的空间使得学生拥有较大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那么第三点我们能够看到教师在努力的尝试讲故事,最近我也看了一些书就很多书都提到了在教师讲故事的时候do not read it but tell it. use your ways to colour.那么,为什么这样提,为什么要
31、提tell story,我想这样能够使故事更加生动,更加有趣,达到更好的效果。这节课我也有不成熟的建议。我觉得这节课教师对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关注得不够,也就是刚才程老师讲的故事教学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有情节、有情境、有趣味性和语言的真实性,所以我们不光是去关注语言点。比如说在这节课第一幅图mocky站在树下看见树上有那么多的nuts,那么它的感受是什么,因为它特别喜欢nuts,所以实际上这时候它心里面很高兴,很想上去摘这些nuts,到下面有一个mockyy is sad,再到第8幅图mocky is happy now.这实际上就体现了这个故事人物内心的发展。同时情景一种联系、一种发展,那么这
32、种情绪的变化老师没有关注到,更没有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时能去模仿、体验故事中的人物的语气变化。我想故事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正因为这个故事它有开头,有结尾,中间还有像程老师说的,他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surprise的情景在里面,所以它才会深深的吸引学生。所以我们在故事教学当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人物说话特定的情景,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并了解这个语言使用的真实的这种意义。主持人:通过沈老师刚才的介绍我又一次对故事教学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程老师,是不是能说故事教学它所呈现给我们综合的东西,全面的东西还有待于我们老师再进一步去挖掘它。如果说用好了故事教学对学生自身的成长,
33、不仅仅是语言的发展,帮助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确实像刚才沈老师介绍当中所谈到的陈力老师的课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孩子在课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参与的热情,还有学生在参与的时候他想用语言去表达这个事情、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我想之所以能够在课堂上达到这样的境界,让孩子全身心的参与进来,在课当中老师的支持和引导,这个作用是非常大的。陈力老师在处理这个故事的时候将本单元故事所展现出来的语言点融入故事的情境当中让孩子在边听、边说、边玩当中去理解,来感知故事,而又在演故事、编新故事当中尝试运用语言,我觉得这个思路确实是值得我们老师们借鉴。但是毕竟对这一课的内容来讲我觉得它相对简单。
34、因为只是询问物品在什么地方,然后有几个表示位置的介词。但是确实在我们的教材当中有很多的故事它的语言点相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一些词汇,有的时候确实也比较复杂。另外还有很多支持这个故事的情境词。因此在我们处理故事的时候能不能不仅向陈力老师这样我们简单地用一两分钟交流之后马上就进入故事教学呢?有的老师想,我能不能在进入故事之前拿出一定的时间,相对的处理一下故事当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内容,从视听这个途径入手来学习故事呢?老师们有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我们收看节目的老师是不是也想过这样的问题,请您思考一下我们之后继续讨论。老师们,刚才在陈力老师的这节课上,老师通过一、两分钟简单地交流就进入了故事
35、的学习。在老师生动的故事讲解中,孩子们学故事,非常高兴,进入了语言最佳学习状态。刚才我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当教材当中语言点比较多的时候是否能够借助其他媒体通过视听这样一种途径进入故事学习呢?面我再给大家介绍一节课例,这节课是北京市密云县一位老师,张春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的内容和陈力老师所上的课完全一样.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像我们刚才所介绍的同样是在教材本单元开始的部分呈现的这篇故事.故事讲的是非常可爱的小猴子 mocky到森林里去玩,它看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松果想去摘取.在这个森林里面有很多的其他小动物分别在不同的位置,这样就引出了主题,询问物品在哪,然后学习表示方位的介词.在课
36、开始的时候,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将整个课设计成故事前,故事中和故事后三个大的环节。在进入故事前,老师做了一些故事前的准备活动,老师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了一个tpr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说学生做。这是大家通常使用一种方法。在这样的一个活动当中,大家可以看一看ppt上呈现出来老师说的内容,在情境中和老师做动作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了这节课要学习的一些介词on,in,under等等的意义,感受到了它的一种基本的含义,在这种做动作的过程当中进行了初步的理解。在理解之后,老师又给孩子们呈现了一个 guessing game的活动,非常巧妙地将一个nut放在自己的手里然后让孩子们一起来猜wh
37、ats in the teachers hand?在孩子这种猜测当中学习了新词nut,老师随后又问do you like nuts?what kind of animals likes nuts? 这些问题很自然的引出了这一个故事当中另外一个新词squirrel.这是故事前的一个活动,对故事当中的一些学习内容做了一些处理,之后进入了故事中的这种学习。在学习故事的时候呢,老师同样是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老师提出了这些问题:there are some animals you know in the story,what are they?lets watch. 在老师问题的支持下,孩子们通过
38、多媒体课件来看整篇的故事内容。通过看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看完这个课件之后老师又接着问那这么多的动物where are they?它们都在哪呢?lets watch again.让孩子们再一次的来从视听的角度学习故事.看之后,老师也用回忆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来梳理不同的小动物在不同的位置。活泼可爱的(mocky)在故事当中做什么呢?what is monkey doing in the story?这时候老师提出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感觉是贯穿故事情节的一个非常主要的问题。大家可以看一下,在这个故事当中mocky开始是非常高兴地来摘nut,但是后面它的一种情绪发生了变化,老师引导孩子来观察图片,is
39、 mocky happy? 找不到它的nut 就变成very sad,但到最后故事结束的时候呢,又找到了nut,又变为happy,从sad到happy,这条主线老师抓住了。然后让孩子接着来学习第三遍,学习这篇故事。我想老师提出问题,从视听入手,紧紧抓住故事情节的变化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故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在故事中的活动老师还运用了模仿、让学生跟读、学生分角色来读故事、给故事配音,之后表演故事等等一些方法。在课即将结束的前5分钟,老师开展了一个故事后的活动同样用故事这个情节来设计故事后的活动。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mocky找到了它的nut,what is mocky going to
40、do?拿到这个nut之后,它又去做什么呢?学习这套教材的同学都知道mocky有很多的朋友,像ken,ann,孩子们一定会顺着这个思路去猜测,mocky会不会把nut 送给它的这些朋友,它的这些朋友又都在哪呢? 这时候就在真实的课堂,老师把 mocky 又带到了它的朋友生活的一个环境, mocky来到了这个房间,来找它的这些朋友。而这些朋友藏了起来,都藏在哪呢?通过后续故事的活动,让孩子们继续在活动当中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我所介绍的这个课例中,老师将故事教学分为故事前、故事中和故事后,这样的一种设计的思路你一定有所了解了。这一节课主要的一个特点,我觉得老师在这三个步骤的活动当中在故事前
41、做了一些预设,做了一些处理。那这种处理对学生在整个了解语言的内容是不是有所帮助呢?为了更好的呈现这样的一种思路,下面还想再向你介绍一节课例。这节课例是北京市崇文区景泰小学王玥老师所上的这样一节课。下面我们就请王玥老师来介绍她这节课。课例介绍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北京市崇文区景泰小学的英语教师王玥。很荣幸能够和各位专家老师们面对面交流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对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老师们通常从听说和阅读两种方式着手。那么现在我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英语教材3b课本中的green berries一课的故事教学进行简单介绍。请专家老师们给予指导。本次授课的内容是unit 11 green berrie
42、s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情景整体感受和理解故事。本课的故事情节非常生动,故事主人公ken因为吃了没有被洗过的蓝霉而肚子疼,他的好朋友mocky来问候他,并将他带到uncle booky家,请uncle booky为他治病。后来在mocky和uncle booky的共同帮助下,ken康复了。通过学习本课故事,学生应能够学会如何询问别人的健康状况,表达自己或他人身体的某部分不舒服的语句。主要的句型为“how are you?im (not) well. whats the matter? my (stomach) hurts.”根据课标的
43、要求,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主要采用全身反应法、直观情景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兴趣,让歌曲、游戏、表演进入英语课堂,促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获得对语言学习的初步体验。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能听懂、会说并初步认读表示某些身体部位的词语。2、能在一定情境中询问某人的健康状况如何,能初步表达自己或他人某个身体部位不舒服。3、能初步读懂本单元的故事。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他人的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习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并初步学会一定情景中如何询问及表达某人的健康状况如何。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孩子准确运用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在情
44、境中进行交际。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本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首先,(故事前)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故事的准备阶段,运用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tpr游戏以及画简笔画猜“whos this?”等活动形式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使课堂以活泼的形式开始,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如eyes, nose, mouth等等。 课例片断然后通过呈现多媒体课件及运用肢体语言,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人”的身份,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原有认知,带动全体学习表示body的新词,比如arm, hand, finger, leg ,foot and knee等等,为故事的学习作铺垫。课例
45、片断其次,(学习故事的过程)创设丰富的故事情景,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新语言。本课充分发挥师大版教材故事性强的特点,始终以故事情节贯穿课堂,开展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模式,注重创设故事问题情景,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继而回答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想象。比如教师通过板画和课件中ken的两种不同的表情画问孩子“is ken happy? why? ”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大意。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与课件中人物的人机对话,学生与人物的人机对话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图片,让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语境中模仿、体会、理解,主动参与实践,学习新的语言内容。
46、课例片断之后抓住 where is ken? what is ken doing? what is ken eating? do you know them? who helped ken? are they very kind? how is ken today? 等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通过动画呈现课文,引导学生对具体情节的理解,教会学生质疑。课例片断语言输出环节,通过模拟的活动,给予学生时空的自由,帮助学生内化新知,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本课中通过提供情景让学生任意选择图片,模仿受伤动作与同学们互问互答,以及和小伙伴编对话的具体任务形式巩固新语言,教师从旁指导,鼓
47、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大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渗透第三人称“his arm hurts”的表达法。最后,通过guessing game猜动物玩具哪个身体部位受伤进一步巩固和内化语言,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铺垫。课例片断 主持人:看完了王玥老师这节课,我想帮助老师分析一下是不是我们从处理故事的着手点上,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进入故事前帮助孩子们扫清了一些障碍,特别是在词汇、结构这些方面。老师在处理故事的时候抓住核心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融入在故事当中来培养学生的一种语言能力,我想老师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个故事,特别是在进入故事前处理这些语言内容的时候,如何去选择这些内容,这样的方法处理是否
48、可行,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些内容帮助孩子们来理解处理这些内容,老师处理的时候要关注些什么,处理到什么样的程度更合适?下面我们就接着请程晓堂教授和沈老师对这些问题发表一下他们的看法。程教授:那么刚才王老师讲了有一些老师在处理故事的时候可能先用一点时间来处理词汇或者是句型,为什么有老师这样做呢?实际上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过去的很多教学方法。在过去的时候很多老师把课文、故事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使用的。这样他会一边讲故事,一边就讲故事中的词或者是句型,这样有可能就使这个故事的整体性就损失了。现在很多老师就为了保证故事整体性或者用整体教学方法呈现故事,不打乱故事的情节,所以在讲故事之前先用一点时间处理词汇。这有一
49、个问题在讲故事前处理词汇,处理哪些词,选择哪些重点词来处理,第二掌握到什么程度,处理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很多老师经常问的处理到什么程度为好。我们经常听课的时候发现有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做得太多。我们点评的时候认为老师是不是花的时间太多了,老师们就有困惑,如果我不做的话,词不掌握的话学生不能理解故事。那么回到这个具体问题,我们围绕什么来选择这些重点词汇或者是句型?我个人认为两个标准。第一就是学生可能在理解上有困难的,或者说有一些词或者有一些概念,或者有一些文化背景的知识,如果是学生不理解的话影响他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这些词或者是重要的内容需要拿出来做一些处理。另外一个需要处理的就是本单元重点的语言
50、现象。就是把重点内容拿出来让学生知道要重点关注这些内容。比如说刚才王老师放的课例里面,有一些词是介词,介词很显然肯定不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至少不会引起他大的理解的障碍,但是为什么把介词拿出来,主要是因为这些介词是这个单元重点内容。我们先拿出来,通过一些例句让他理解这些介词的意思我想也是可以的。选词的两个标准,一个就是是否会引起学生理解上的障碍,第二是否是本单元的重点。那么处理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如果是容易引起学生理解障碍的词或者是句型的话,处理程度就以理解为准,学生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就可以了。如果是本单元重点句型、重点词的话第一是要理解,第二稍微体验一下这些词使用的语境我想就可以了。我不主张在这个
51、时候要求学生把这些词完全掌握,甚至有的老师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而且很多老师容易一呈现一个新词以后马上就how to spell,就让学生拼写。拼写实际上很困难,如果这样一个是会增加这个环节任务的难度,第二会使后面的故事教学的时间没有保障,所以我觉得不要要求过高,要适可而止,这是一个建议。另外一个就是老师们容易在这个时候设计过多的活动,就好象介词学生没有完全掌握他怎么能理解故事呢?其实我说基本理解就可以了,实际上我们也听过这样的课。老师们事先没有做过这样的处理,他也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我见过两种课也听过两种老师的声音,一种老师认为不处理词学生理解不了故事,但是我也见过这样的
52、课,就是他没有处理词他也理解得挺好,反而那些就是说处理词比较多的时候他在理解故事的时候就没有挑战性了。而且那个时候学生就好象没有学这个故事故事就已经会讲了。所以我们在听课的时候觉得这个课学生怎么这么好,原来是因为他在之前把那个词汇具体反复的操练了。这里还注意一点,我发现个别课的老师在选词的时候他选一些既不是难点又不是重点的,而是一个新的语言现象,但是这个现象不是特难懂的而反复的练。举一个例子,一个老师曾经把一个故事里面的youre welcome.就是表示不用谢、别客气,他把这个作为重点反复练而且把welcome作为重点词汇来学习,又是它的读音,又是它的拼写,这显然在选择词方面有一点偏差.沈老
53、师:我非常同意程老师刚才讲的。我觉得特别有一点就是说实际上我觉得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培养很多学生一种潜在的语言学习能力。比如说这种猜测,去猜测词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果我们把什么都帮助学生扫清了障碍,那么学生的一些能力的形成可能就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了,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我们就应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发现,而教师他的关键作用就是在学生真正、实在做不了的时候会给他一个支持、给他一个帮助。主持人:非常好您说的这一点。就是说在学语言的过程当中还是让他本身在学习活动当中他来学,而不是说老师总是掰开了揉碎了给学生。 刚才我们提到是在故事前的这些活动是可以这样做的,但是这个程度就像程教授所
54、讲的要把握好。那在学习故事当中也就是处理故事的时候,首先也要帮助孩子来整体的理解这个故事。从目前我们看课来讲,老师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来理解故事。程老师我想问问,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老师都应当注意一些什么?程教授:其实课堂上设计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那么针对故事设计阅读理解问题也比较复杂,因为看上去很简单,就是针对故事提几个问题。但是提什么问题,怎么提,我个人觉得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我们经常到小学听课,比如说发现老师提的问题要么太简单,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大、太泛,或者本身措词不清楚,这个学生回答不了。这是我们学生经常遇到的,所以我
55、觉得这两个问题需要思考。我个人建议首先提问的时候尽量不要提那些特别明显的、一看就知道,甚至连学生都不用想一想就直接回答的。尽量是让学生略微有一些需要思考、或者需要观察一下的,比如说我们看了一些图,这个图里面有一些东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有三个人,你问学生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看你的学生,如果你的学生是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可以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如果比较好的学生这个问题可以跳过。另外要去观察,比如说我们曾经有一个故事里面,第一幅图是一个大的背景,那个背景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明确。有可能是一个大商场里面的一部分,有可能街上一个街角。这个可以让
56、学生去观察。另外还有一个地方,比如水果摊有一个人在卖水果,问学生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是一个free market,还是一个水果展示的地方,还是一个什么其他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讨论。所以提的问题不要太简单,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包括观察环境和人物。另外提的问题也不要仅局限故事中人物说的话。因为很多老师一看故事眼睛马上盯着那个barber中的那些话语,然后就问故事中的人物在说什么。这样就简单了。就是说,他不针对故事的情境去设计,而是其中一部分话语,这些话语不是不可以设问,就是你不要只局限于这些话语来设问。还有一个就是提的问题不要太general,就是太泛了,学生不容易回答。比如说故事里有很多人,
57、然后有的时候老师就问what is the girl doing?那么这个故事有好几个girl,老师心里可能知道是哪个girl,但是故事里面有好几个女孩的话学生就不知道你说哪一个,这个时候没有根据说名字,包括故事中没有名字的人物。我记得有一个故事里面背景有一些除了主人公以外还有其他的人物,男的女的都有,老师提问题的时候就要具体说一下,那个穿什么衣服的那个女的在做什么或者是什么样的,这样就更具体一些,不要提得太泛。另外老师们也不要一味的去检查学生是不是理解了。因为这些问题是帮助他去理解的,他的问题不是完全检查他是否理解,这个时候是引导他通过回答问题去理解故事,而不是像我要看你懂了没有,我先提几个
58、问题检测一下。主持人:不要从检测的角度去提问题。程老师我还想再问您,在老师们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您刚才那些建议都非常好,现在比如说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就是说老师在提问的时候,针对这个故事设计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分层次。比如说他所先设计的问题是针对这个故事整体的然后我再进一步提出针对这个故事它具体情节当中每幅图的。需要不需要有这样一个层次呢?程教授:肯定需要有层次的。因为所有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些问题是直接能看出来的,有一些问题可能需要动点脑筋。特别是我们有一些故事之间它的逻辑关系,教师有时候故意设计一个悬念学生需要去观察不同的图之间找到一个点。比如说有一个故事里面,他们在量体重,结果一个个子矮的孩子的体重反而比个子高的那个孩子体重更重,后来发现是mocky在人家量体重时他把脚放在那上面去了。结果个子比较矮的ann的体重反而比个子高的ken的体重还要重。这个时候就反映故事故意编排的埋伏,这个时候问题设得稍微难一点会更好。主持人:刚才程教授谈到了设计问题、 提问题,主要还是帮助孩子们来理解故事,千万不要把它做成一种检测的方式。除了这种用设计问题、提问题帮助孩子来理解故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沈老师: 我觉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某一个教学环节它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是目的我觉得还可以有一些很好的方法。比如说在教学当中,我们发现有一些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机租赁市场准入合同范本资讯4篇
- 二零二五版拌合料生产技术改造与升级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地劳务用工与绿色施工技术研发与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旧设备买卖及拆解回收再利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交通募集资金三方监管与执行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少儿兴趣班教室租赁及教学用品供应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科技园区场地租赁及研发合作合同4篇
- 关于2025年度民法典规定协议离婚期限及法律支持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社区建设合同投标单位保密保证
- 二零二五年度外架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服务合同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万方数据资源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初级创伤救治课件
- 交通运输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