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职责_第1页
多部门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职责_第2页
多部门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职责_第3页
多部门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职责_第4页
多部门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职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护理部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职责1. 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 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 院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2. 各护理单元设立医院内感染监控护士,检查督促本部 门消毒隔离工作。3. 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洁,不戴戒指,不着工作服 进食堂、幼儿园或离院外出。4 .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按照卫生部消 毒技术规范,凡是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 凡中度危险性物品,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凡低 度危险性物品,可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消毒的清洁处 理。5.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灭菌。手术器

2、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法。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 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6. 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 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 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先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 进行灭菌处理。7.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瓶、呼吸机管理、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和每次使用结束后进 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为灭菌水。8. 以下情况必须洗手: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 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 伤病房、感染性

3、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等。接触血液、体液的被污染的物品应戴手套,并洗 手。9. 病房及各诊疗科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 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洗手用的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 有条件使用液体皂。可选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等擦干 双手。擦手毛巾应一次一用。不便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 剂。10. 无菌容器及敷料钳每周灭菌 12次;体温计用后要用高效流水线剂二步法消(最好一次一用或专人专用);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应保持密闭,定期灭菌;注射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垫。11门诊、病房各室应定期通风换气,地面应湿式清扫, 床头桌、椅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每周大扫除一次。当

4、有血 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以有效消毒剂擦净。抹布、 拖把应分区专用,用后消毒、洗净、晾干。12. 病人出院后,病室及室内物品必须做好终末消毒。传染病病人按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其护理常规执行,特殊感染病人除隔离外,其用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 用过的敷料等物品应烧毁。13. 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 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脏被服不能在病室及走廊清点。14.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领用、保管、处理、毁形等各环节,应严格按照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 品管理规范执行,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物品在密闭保存的前 提下,可不行毁形及浸泡消毒。供应室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

5、职责:1. 应建立健全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 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制度。2. 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 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3. 应建立和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 特点,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的意见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 改进,并有记录。4. 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 护等医院个人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 则,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5. 周围环境无污染。内部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路 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6. 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6、三项标准执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7. 严格区分灭菌和未灭菌物品,定点放置。对各类无菌 物品认真执行检查制度。灭菌合格物品使用明显的灭菌标志 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下收下送车辆, 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8. 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每天对 空气物体表面等消毒 2次,空气应达到H类环境标准。9. 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 洗再消毒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污染的器械应先经高水平消 毒后在清洗。10.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 应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 检测措施:(1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

7、装时进行,应目测和 /或借助 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 齿牙应光洁, 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2)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 3个至5个待灭菌 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 监测结果。感染管理科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的职责1. 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 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2. 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对消毒、 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部门。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3. 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 其

8、细菌含量必须v 100cfu / 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 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 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 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 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4. 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 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 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 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 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9、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 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 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5. 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 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 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讪/平方厘米,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收/平方厘米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 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 然菌应减少90.00 %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 99.90 %.6. 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 等)及其他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 生物。

10、7. 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 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 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8. 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 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 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 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 复查。标准值为: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w200cfu /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w 2000cfu /ml , 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9.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和医院环境卫生 学因素有关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