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1页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2页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3页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4页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展开,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 研方式已凸显出了它的弊端,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发生 了根本性的改变,对新课程改革活动的实施者-一教师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彻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切实提髙教 师的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工 作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法规和教育方针,坚持以新课程理念 为指导,以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探讨新课改精神实质 和素质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学校有特色、课改有实效、学生 有特长这一办学目标

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 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质 量求生存,以新课改为依托,不与重点校攀比,走低起点, 广开路、多成才的路子,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 课改实验落地生根。二、具体实施办法。1. 建立机制,鼓励课改实验。(1) 健全组织。学校设立中心教研组,由专人负责。配 备兼职教研员,整合骨干力量,加强中心教研组工作,将课 改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作为教务工作的核心,由教 务主任亲自管理、督促、指导实施,作为学校工作的主要组 成部分,由校长统一部署支持、协调、落实政策。(2) 完善制度。学校制定相应的新课改实施方案、新 课改实践奖励细则、教科研

3、制度、经验资料收集制度 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新课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3) 积极创设条件、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加强交 流,取长补短。鼓励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和函授学习,提高业 务水平和教师合格率,教师学习期间,不扣工资,不影响职 称评定和评优选模;从新课改实施起,凡在县级以上(包括县 级)案例交流、论文评选和赛课等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学校一 律给与奖励,县级奖30元,地级奖50元,省级奖80元, 取得高一级学历的,补助书报费100. 00元,并对业务水平 提髙快、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予以表彰奖励,鼓励教师学以 致用,发挥先进骨干带动的作用。2. 开足开齐课程,保证课改实验。课改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4、学生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主要来自课堂,规范的课程设置是课改实验的基本条件之一。(1) 学校必须保证开足开齐课程,不增加考试课程课时, 不减少或挤掉音、体、美、劳技、信息技术等课程。(2) 严把作业量关,避免题海战术。要求大部分作业在 课堂完成,一天课外作业不超过90分钟,充分保证学生全 面发展的时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3) 强化课堂教学的质量意识,大力研究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的招数和办法,把课堂改革和教研活动作为重要载体, 积极探索新课改的实施模式。3. 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引领课改实验。我们一定要把学习作为提髙新课改实验的内动力,把年 级组办公室作为学习场所,大力营造教师

5、的学习氛围,形成 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习惯,按照发现问题-及时 上报-共同研究、探讨-寻找对策-共同解决的程序处理教师 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用学习鞭策工作、带动课改,用 学习驱动反思与总结。(1) 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为本,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改 中积累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开展教师技能比赛活动和教师教 研论坛活动,加强对自身专业及新课改理论的钻研学习,使 教师能将所思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并应用到工作中去,真正做 到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 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和人文科学的学 习,提高教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教师结构年轻的实

6、 际,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使计算机的应用率,使用课件率 达到100%,努力塑造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3) 充分发挥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教研力量, 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上做文章,在实践广度、深度上下功 夫,学校举行新课程开放研讨周活动,届时实行教师、家长 随意听课、评课、研讨交流。这样集思广益切实为教师交流 研讨提供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交流研究的范围,定期分析 课改实践现状,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工作思路。(4) 专题研讨和问题解析相结合,学校确保教研活动三 有即有准备、有针对性、有中心发言人;三保证即时间保证、 人员保证、实效保证。六转变即一变过去只有少数教师参与 为全员参加,变一言堂

7、为群言堂;二变多数教师被动地位为 主动地位,变教研活动盲目性为有针对性;三变非实验教师 旁观者为人人都是当事人;四变中心发言人只讲不反思为讲 者、听者互动交流反思;五变重教不研究的知识传授者为教 研并重的教学研究者。真正通过教研会议达到消除教师疑惑, 解决教研难题、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目的,确保新课改的实效性。(5) 资料积累与阶段展示相结合,每次研讨过程都是课 改理论和实践的提升过程,每次总结与反思也是教师素质的 提髙过程,为此每个参与教师都要认真注重过程资料积累, 有计划、总结,有反馈、有整改、做到专人整理资料,定期 对实践情况进行总结把各种材料分类装订成册作为课改成

8、 果展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研究的积极性,并进 行反思总结,提高教师的研究素质和能力。4. 强化课题研究,带动课改实验。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我校结合实际 开展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课题研究,准备从改革教师备课 模式、教学方式,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入手,引领课改试验的 实施。(1) 把备教案改为备学案,使教案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 学生学习的载体,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学案互动,共同完成 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对教与学的要求,把以 前单纯的教案,与学生的学习、练习的学案重新优化组合, 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真正成为课堂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功用 资料,大力倡导集体备课,要求教师每周集

9、体备课、听课不 少于1节次。(2) 以访为先导,创设课题研究氛围。教师、学生、家 长是课改顺利实施的三维空间,为大兴课改之风,教务处要 做好四访工作,即访教师,了解他们的心声。掌握他们遇到 的焦点问题;访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倾听他们的意 见和建议;访家长,倾听他们的呼声,打消他们的疑虑;访学 校,争取他们地支持,解决教研教改的难题;严防出现师生 困惑、家长疑虑、领导忐忑不安的困境。组织教师共同攻关 出现的难点问题,努力为课改创设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5. 加强校本培训,切实提髙课改能力,促使课改实验。(1) 走出去开眼界,学校大力提供条件,通过网络查询、 资料阅读等方式学习课改先行者的先进

10、经验。积极组织教师 参加省、市、县的优质课观摩活动,开阔教师眼界,转变教 学观念,拓宽教学新思路。(2) 请进来促提高。请进来,一是想方设法请专家来校 作报告,重点是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课标解读;二是请专家 对学校会诊,查找存在问题的症结,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出谋 划策;三是广泛接纳校内外的同行品头论足,促进课改实验 健康发展。(3) 实施帮扶工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青 年教师,在业务上积极帮助、生活上热情关怀、作风上严格 要求,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培养,力争一年 入轨上路,两年转轨成型,三年独当一面。(4) 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光碟,使新课改从理念、课堂设 计、教学组织形式、师生

11、互动、教学评价等方面在教师心目 中都有全新的认识,教师学到新课改的基础知识。并且真正 接受专家的点评和专业人士的经验熏陶。使教师不同程度在 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的思想和方法。6. 抓实常规,全面落实课改实验。(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新课改为重点,强化管理,进 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 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 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认真落实五环节教学。(2) 自检一管理上,学校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 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是否规 范、得体。(3) 校查一教学上,学校领导、教师进课堂听课(通知听 课、推门听课、跟踪

12、听课),看教案、查作业、看学生学习 习惯、态度、成绩等。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 抽查,期中期末全面考查。(4) 坚持半月一次大型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 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常规考核中,增 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 理的良性循环。全体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 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 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5分钟要效益;(5) 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堂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 析,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全体教师互学互促,扎 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 过关及月考和期中、期末质量检测,课堂里抓质量提高,课 外教师跟踪五名后进生进行调查转化,进一步落实新课改, 老师走进新课程,对新课改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 价值观等多方面得以理解。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促进教师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