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诊断一. 选择题A型选择题1.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 DA. 急性心肌梗死B. 慢性肾炎尿毒症C. 百日咳D. 伤寒E. 急性溶血2.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 CA. 90g/L B. 70g/ L C. 60g/L D. 50g/L E. 40g/L3.引起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 BA. 脱水血液浓缩B. 严重的心肺疾患C. 严重的组织损伤D. 急性大出血E. 以上均是4.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提示 DA. 机体反应性良好B. 机体反应性差C. 预后良好D. 预后不好E. 正常现象5.急性化脓菌感染时,如白细胞部数明显增多,并伴有明显核左移,说明 CA.感染局限,机体
2、反应性良好B.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C. 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D.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E.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极差6.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A. 病毒性感染B. 寄生虫感染C. 化脓菌感染D. 血清病E. 放射病7.急性尿道炎时,尿沉渣镜检可见 EA. 白细胞13个/HP B. 大量红细胞 C. 肾细胞24个/HP D. 扁平上皮细胞(+)E. 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并伴随较多的白细胞8.尿内出现白细胞管型时见于 CA. 急性膀胱炎 B. 慢性肾小球肾炎 C. 急性肾孟肾炎 D. 尿道炎 E. 以上都对9.下列何者为肾性糖尿EA.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尿糖阳性B. 肢端肥大症并尿糖阳性C. 肝硬
3、化并尿糖阳性D. 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E. 血糖正常,尿糖阳性10.临床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时,常选用的肾功能试验为DA. 内生肌酐清除率B. 浓缩稀释试验C. 酚红排泌试验D. 菊粉清除率E. 尿渗量11.慢性肾炎并尿毒症时,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检查结果 DA. BUN升高,CO2CP升高 B. BUN降低,CO2CP升高 C. BUN正常,CO2CP升高D. BUN升高,CO2CP降低 E. BUN正常,CO2CP正常12.脓血便常见于 BA. 阿米巴痢疾 B. 细菌性痢疾 C. 溃疡性结肠炎 D. 直肠癌 E. 以上都对13.霍乱病人的粪便特点呈 CA
4、. 鲜血便 B. 稀汁样便 C. 米泔样便 D. 胨状便 E. 柏油样便14.暗红色稀果酱样粪便见于 DA. 伪膜性肠炎B. 过敏性肠炎C. 细菌性痢疾D. 阿米巴痢疾E. 急性肠炎15.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BA. 伤寒 B. 化脓性感染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脾功能亢进 E. 病毒感染16.周围血液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DA. 结核病B. 伤寒C. 严重细菌感染 D. 寄生虫病 E. 风湿热17.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很多,其中哪项不是 C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病毒感染C. 脾功能亢进D. 甲状腺功能亢进E. 急性溶血18.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可用于估计EA. 红细胞数
5、 B. Hct C. 血红蛋白浓度 D. 血红蛋白量 E. 红细胞体积异质性19.下列哪项不属于依据红细胞平均值进行的贫血形态学分类 DA正常细胞性贫血B大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巨细胞性贫血E单纯小细胞性贫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红细胞平均值 CA. MCV B. MCH C. Hct D. MCHC E. RDW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形态改变DA. 细胞大小不均B. 中毒性颗粒C. 空泡形成D. 卡-波氏环E. 核变性22.患儿,男性,12 岁,面色苍白,贫血乏力,肝、脾肿大,血红蛋白70g/L ,血片见正常和低色素红细胞及少数中、晚幼粒细胞,红细胞渗透性减低,骨髓
6、环状铁粒幼红细胞达45%,其诊断可能为 AA.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巨幼红细胞性性贫血23.溶血性贫血时不会见到的现象是 DA 较多的点彩红细胞B.有核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 显著的缗钱状形成E.红细胞寿命缩短24.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DA. 手背B. 肘部C. 足跟D. 手指E. 耳垂25.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正常参考值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 DA. (3.5-5.0 )10 9 、110-150g/L 、4-10 10 9B. (4.0-5.0 )10 9 、110-150g/L 、4-10 10 9C. (4.0-5.0
7、)10 9 、120-160g/L 、4-10 10 9D. (4.0-5.5 )10 9 、120-160g/L 、4-10 10 9E. (4.0-5.5 )10 9 、110-160g/L 、4-10 10 926.在周围血白细胞的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嗜碱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哪一种组合是正常值 DA. 51%75%、0.5%5% 0%1%、20%40%、3%8%B.40%60%、2%8%、1%3%、20%50%、5%10%C.60%80%、1%4%、3%5%、10%20%、3%8%D.51%75%、0.5%5%、0%1%、10%30%、1020%E.51%75%、0.55%、
8、5%50%、20%40%、3%8%27.周围血中血小板计量正常值是 BA. 2059万/mm3 B. 1030万/mm3 C. 10万/mm3 D. 3000ml 、4000ml、2500ml 、400ml、2000ml 、1000ml、2500ml 、500ml、无尿 E. 2500ml 、100ml、5只 B. 4只 C. 10只 D. 3只 E. 满视野34.镜下脓尿的论断标准指AA. WBC5个/高倍视野 B. WBC20个/高倍视野 C. WBC100个/高倍视野D. WBC10个/高倍视野 E. WBC50个/高倍视野35.尿常规检查中见大量白细胞及白细胞管型,支持下列哪项疾病的诊
9、断 BA. 急性肾小球肾炎B. 肾盂肾炎C. 肾病综合征D. 尿道感染E. 急性膀胱炎36.溶血性黄疸时,尿二胆表现为 BA.尿胆原(+) 尿胆红素(+) B.尿胆原(+) 尿胆红素(-)C.尿胆原(-) 尿胆红素(-)D.尿胆原(-) 尿胆红素(+) E. 以上均不正确37.肝细胞性黄疸时,尿二胆可表现为 AA. 尿胆原(+)尿胆红素(+) B.尿胆原(-)尿胆红素(+) C.尿胆原(+)尿胆红素(-)D. 尿胆原(-) 尿胆红素(-)E. 以上均不正确38.尿细菌培养时,下列操作哪项是不正确的 EA. 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B. 最好留取中段尿C. 外阴部消毒后留取标本D. 最好留取晨尿E.
10、标本放置数小时后方可送检39.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导致黑便 EA. 上消化道出血 B. 下消化道出血 C. 进食某些食物如鸡鸭血D. 服用含有铋剂、铁剂的药品 E. 以上均不正确40.鲜血便一般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EA. 胃癌早期 B. 肛裂 C. 痔疮 D. 直肠癌 E. 以上均不正确41.反应肝癌最敏感的指标是 BA. 丙氨酸氨酶(ALT)B. 甲胎蛋白(AFP)C. 碱性磷酸酶(ALP)D. 门冬氨酸转氨酶(AST)E. 乳酸脱氢酶42.下列检测结果那项不正常 DA. 尿沉渣镜检RBC 2个/HP B. 尿沉渣镜检WBC 4个/HP C. 尿内偶见透明管型D.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E. 尿
11、胆原定性试验得阳性43.镜下血尿是指 DA. 尿蛋白定量,150mg24h B. 新鲜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C. 尿中含血量达1 mlL时,外观呈洗肉水样 D. 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5000个E. 新鲜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44.肉眼血尿是指CA. 尿蛋白定量150mg24h B. 新鲜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C. 尿中含血量达1 mlL时,外观呈洗肉水样 D. 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5000个 E. 新鲜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45.管型尿是指 DA. 尿蛋白定量150mg24h B. 新鲜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C. 尿中含血量达1 mlL时,外观呈洗肉水样 D. 12小
12、时尿沉渣计数管型5000个 E. 新鲜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46.下列检验结果那项是错误的: DA.正常男性周围血红细胞数4.0-5.01012/L(400-550万/立方mm)B.正常人周围血白细胞数4-10109/L C. 正常人红细胞沉降率20mm/1hmD.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1:1,粒细胞为5:1E. 正常成年人周围血网织红细胞0.5-1.547.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抗原和抗体出现的先后是 AA. HBsAg、HBeAg、Anti-HBc、Anti-HBe、Anti-HBsB.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
13、ti-HBsC. 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D.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E. HBsAg、Anti-HBc、Anti-HBe、HBeAg、Anti-HBs48.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哪一种血浆蛋白质结合而运输 EA. 球蛋白 B. 1球蛋白 C. 球蛋白 D. 2球蛋白 E. 白蛋白49.传染性最强的是 AA.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B.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C. HBsAg、HBeA
14、g、Anti-HBe、Anti-HBc、Anti-HBsD.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E.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50.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分成五条带,由正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DA. 白蛋白、1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2球蛋白B. 白蛋白、球蛋白、1球蛋白、2球蛋白、球蛋白C. 白蛋白、1球蛋白、2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D. 白蛋白、1球蛋白、2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E. 1球蛋白、2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白蛋白51.溶血性黄疸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DA. 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 B.
15、 粪胆红素原增加 C.尿胆红素原增加 D.尿中出现胆红素 E. 粪便颜色加深52.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 BA. 未结合胆红素B. 结合胆红素C. 肝前胆红素 D. 间接胆红素 E.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53.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早期肾小球病变可能 AA. 红细胞管型B. 白细胞管型C. 宽幅管型 D. 蜡样管型E. 透明管型54.正常人尿液中所含的微量蛋白质是以 AA. 白蛋白为主B. IgG为主C. 2-微球蛋白为主 D. T-H蛋白为主E. 转铁蛋白为主55.新鲜尿标本具有强烈的氨味,可能是 CA. 慢性肾盂肾炎B. 尿道炎C. 慢性膀胱炎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 肾
16、结石56.常用作尿有形成分检验的防腐剂是 DA. 浓盐酸 B. 冰醋酸 C. 甲苯 D. 甲醛 E. 二甲苯57.粪便外观呈白陶土色,主要见于 BA. 消化道溃疡B. 阻塞性黄疸C. 胃癌D. 服用铁剂、炭粉E. 肠道寄生虫感染58.脑脊液采集的第一管用作下列哪项检查 A A. 细菌培养 B. 化学分析 C. 免疫学检查 D. 一般性状检查 E. 显微镜检查59.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 CA. Hb90g/L B. Hb80g/L C. Hb60g/L D. Hb70g/L E. Hb65g/L 60.下列哪种贫血属于典型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AA. 缺铁性贫血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溶血性贫
17、血D. 巨细胞性贫血 E. 海洋性贫血X型选择题二. 名词解释1.肾清除率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3.浓缩稀释试验4.网织红细胞5.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6.中性粒细胞核象7.溶血性贫血8.中毒颗粒9.肾性糖尿10.渗出液四. 问答题1.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2. WBC 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3. 什么是核左移?有何临床意义?4. 尿液内细胞管型有几种?各有何临床意义?5. 尿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注意事项。6. 如何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7. 肾小球性蛋白尿有何临床意义?8.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尿液检查及肾脏功能检查可能发生哪些改变?9. 何谓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有那些?
18、10.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测定,有何临床意义?11.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二. 名词解释1.肾清除率:是指双肾于单位时间(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所含的某物质全部清除,结果以ml/min或L/24h表示。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见于严重的感染。3.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称为浓缩稀释试验。4.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 ),经煌
19、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蓝色点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5.正常色素性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呈淡桔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淡染区,具有此类特征的红细胞被称之为正常色素性红细胞。6.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粒细胞分叶情况,它反映了粒细胞的成熟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7.溶血性贫血:指各种原因导致RBC 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造血功能不能补偿其损失时所引起的一类贫血。8.中毒颗粒: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9.肾性糖尿 :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10.渗出液: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
20、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四. 问答题1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 (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 (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2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
21、、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
22、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3.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核的形态多样,有的呈腊肠状,称杆状核;有的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细胞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核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称为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参考值:1%5%。这类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早期阶段,当杆状核粒细胞6%时,称为“核左移”,表示机体反应强烈,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粒细胞到外周血来。此种情况多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
23、性失血、白血病或类白血病反应。临床上常将6%称为轻度核左移,10%为中度核左移,25%为重度核左移。4.(1)红细胞管型,尿中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红蛋白管型也可见于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后应时及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肾移植术后产生排异反应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它胶析性能疾病、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时红细胞管型也可能是唯一的表现。(2)白细胞管型管型内含有白细胞,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聚集而成,可单独存在,或与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并存。此种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可结合临床患者有无感染症状给予诊断,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
24、质性肾炎等,有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亦可见到。5.A.备容器贴检验单副联,注明病区、床号、姓名等。B.留取翌日晨第一次尿液约100ml于标本瓶内。由于晨尿浓度较高,且不受饮食的影响,检验结果更具参考意义。C.留取尿标本时,不可将粪便混于尿液中,以防粪便中的微生物使尿液变质。D.昏迷或尿潴留病人可导尿留取标本,男病人也可用塑料袋固定接尿。女病人在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6.(1)渗出液:蛋白含量高;细胞成分多;浑浊,易凝固;密度高;见于炎症。 (2)漏出液:蛋白含量低;细胞成分少;清亮透明,不易凝固;密度低;见于血液循环障碍7正常人尿内仅有少量蛋白,常规定性检查阴性,24小时尿蛋白 100mg。当尿内蛋
25、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或常规定性方法阳性时,称为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发热、寒冷、高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以及体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为各种原发或继发性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可因肾小球滤过膜负电荷消失和基膜化学成分改变,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中分子量蛋白质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如各类肾小球疾病、肾血管病变、肾瘀血、淀粉样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缺血和缺氧等);或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见于各种肾小管疾病、慢性失钾、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重金属中毒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间质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等。8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至晚
26、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肾性高血压 。 9清除率是指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长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通过测定菊粉清除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方法来测定。10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 参考值为-:。比值小于时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11增高: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
27、性黄疸等。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问答题】红细胞计数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RBC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常用于贫血诊断和病情判断,参考值:男:4.05.5*10的12次方/L,女性3.55.0*10的12次方/L,新生儿6.07.0*10的12次方/L。临床意义: 1、RBC上升:相对性,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尿崩症等绝对性:
28、原发性真红;继发性慢性肺病;新生儿,高原居住,肾癌,肝癌2、RBC下降;贫乏:生理性:妊娠中、晚期婴幼儿、老年人病理性:I、RBC生成下降:再障;II、RBC破坏过度:溶贫;III、RBC丢失:失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1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成人:0.5%-1.5%新生儿(100fl,MCH34pg,MCHC32-36%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2,正常细胞性贫血:MCV80-100fl,
29、MCH27-34pg,MCHC32-36%,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3,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2,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中性粒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临床意义.1.细胞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2.中毒颗粒;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和大面积烧伤3.空泡形成;严重的感染ESP败血症4.核变性;严重的化脓性感染5.杜勒小体:严重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举例说明。病理性:各种感染化脓性;大量组织坏死和大量RBC破坏:I、大手术;II、心肌梗塞;III、急性溶血;急性内出血诊断标;急性中毒;恶性
30、肿痛: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病;真性红细胞症;原发性PH病理性:感染:病毒性流感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细菌性伤寒理化因素:电离辐射、药物SLE:过敏性休克什么是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临床意义是什么?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核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正常人周围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但可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1%-5%),杆状核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超过5%,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及急性中毒等。核左移可伴白细胞总数增高,也可不增
31、高甚至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是指外周血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以及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举例说明.A.增多:(1).各种感染(2).大量组织坏死和大量RBC破坏如大手术、心肌梗塞等(3).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恶性肿痛,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B.减少:(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叙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的
32、临床意义。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试述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举例说明.A.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B.病理性增快(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2).组织损伤及坏死:
33、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5).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骨髓中细胞发育规律是什么?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发育成熟,胞体由大变小。2,细胞质:量:有少量逐渐增多。颜色:由深蓝变浅染颗粒:从无颗粒到有颗粒,颗粒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3,细胞核:大小:由大变小,有规则变为不规则染色质:有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核仁:由有到无核膜:又不明显变为
34、明显。4,细胞核/细胞比值:由大变小。简述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1,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恶性淋巴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血小板分布异常:见于脾肿大,如肝硬化,Banti综合征。简述正常骨髓象的特点1,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为2-4:1.2,粒系占有核细胞1/2(40%-60%),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各占10%,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3,红系占有核细胞1/5,远红细胞2%,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各占10%,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4,巨核细胞在1.5cm x 3cm涂片上为
35、7-35个,以成熟型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及血小板簇易见。5,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20%(小儿40%),单核细胞及浆细胞各500ug/L持续一个月以上排除妊娠,胚胎性癌等可能产生AFP的可能,即可确诊率25-80%病毒性肝炎时AFP变化的特点如何?受损肝细胞再生或细稚化,肝细胞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产生大量的AFP,随着病情的恢复AFP逐渐降低或消失。AFP呈一过程上升型;若为重症肝炎AFP逐渐减少。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而无法再生 预后差。试述IgM型HBcAb和 IgG型HBcAb的区别?IgM(+):近期感染,强传染。IgM(+):高滴度:现症感染(发病后一月升高);低滴度:既往感染(持续数
36、年)。.LgM型:参考值:ELISA法阴性(SCO2:1);RIA阴性。意义:IgM及时乙型肝炎近期感染指标,提示病人有血液传染性。2.IgG型: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意义:在发病后1个月左右升高,可持续终身,是HBV感染指标。临床所谓”两对半”包括哪些指标?各指标阳性各有何意义?乙肝“两对半”包括:HBsAg-抗-HBs、HBsAg-抗-HBe、抗-HBc。HBsAg阳性表示HBV现存感染,因常与HBV同时存在,是传染性标志之一。HBsAg(+)见于:乙肝潜伏期和急性期,持续3月后则乙肝慢性化,慢性携带者。抗-HBs阳性表明既往感染,抗体对HBV有一定免疫力。抗-HBs(+):患者
37、:是乙肝临床痊愈的标志;注射乙肝疫苗的人:免疫成功的标志。HBeAg(+)见于:感染乙肝,是HBV复制的标志,既有强传染性;持续阳性则乙肝易慢性化。抗-HBe(+)见于:乙肝病人HBeAg转阴,HBV大部分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意义:HbcAg:阳性见于急性乙肝潜伏期,是HBV传染性标志抗-HBs:阳性是免疫成功标志HBcAg:阳性表明乙肝处于活动期抗-Hbe: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HbcAg:提示血清中有感染性HBV复制活跃抗-HBC:对感染过HBVPre-s2:阳性提示HBV,传染性HBV-DNA:诊断乙肝佐证。反映肝功能的酶1. 反映肝细胞损害为主的
38、酶:ALT和AST、GLD、GST、ChE,期中ChE也能代表肝脏合成功能2. 反映胆汁淤滞为主的酶:ALT、-GT、LAP、5-NT3. 反映肝脏纤维化为主的酶:MAO、PH4. 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酶类:AFU、5-NPD同工酶、-GT同工酶、ALP同工酶、ALD同工酶、LD同工酶试分析乙肝五相指标不同阳性组合的临床意义?HBsAg(+),HBeAg(+),抗HBc(+),见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有高传染性。HBsAg(+),抗HBc(+),见于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肝炎HBsAg携带者,有传染性。HBsAg(+),抗HBe(+),抗HBc(+),见于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或慢性乙肝,弱传
39、染性。抗HBs(+),抗HBc(+),见于急性乙肝康复期或既有感染史,目前保持免疫力 抗HBe(+),抗HBc(+),见于乙肝恢复期,弱传染性。抗HBc(+),见于急性乙肝“窗口期”或既往曾感染过乙肝,有流行病学意义。抗HBs(+),抗HBc(+)抗HBe(+),见于急性乙肝康复期,开始产生免疫力。异常CSF(脑脊液)颜色除红色外,还可因哪些原因引起哪些颜色改变?如何鉴别红色CSF是穿刺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黄色:又称黄变症,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入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破坏,释放氧合血红蛋白而呈现黄变;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m
40、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8.6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由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1.5/L)而呈黄变症。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鉴别:红色CSF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前者在留取3管标本时,第1管为血性,以后2管颜色逐渐变浅,离心后红细胞全部沉至管底,上清液则无色透明。如为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3管均呈血性,离心后上清液为淡红色或黄色。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试举出三个常用项目,并说明
41、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肿瘤标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所产生,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和多胺等AFP是协助诊断肝癌的良好指标,PSA是协助诊断前列腺癌的良好指标,CEA是一种光谱肿瘤标志物,对结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有辅助诊断价值。这些指标在监测肿瘤的疗效、预后评价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性女性多见,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并有遗传倾向血中可以检测到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或自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而正常人没有或极少出现这类自身抗体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为免疫炎症,并且损伤的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抗原分布相对应;用相同
42、的抗原在某些实验动物中可复制出相应的疾病模型,并可通过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使疾病在同系动物间转移;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叠现象;多数病因不明,常呈自发性或特发性,有些与病毒感染或服用某种药物有关;病程较长,病情迁延不反复,其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应答呈平行关系,易伴发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用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简述肝脏疾病有关的酶及其主要临床意义?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为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是肝细胞损害的标志。GDH(谷氨酸脱氢酶)为肝细胞线粒体损害的标志,增高反映肝小叶中央区坏死。AFU(L岩藻糖苷酶)用于岩藻糖蓄积症的诊断,和肝癌
43、机器它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ALP(碱性磷酸酶)、GT(谷氨酸转移酶)为胆汁淤滞的酶指标,骨骼疾患时ALP可增高,酒精性肝损害时,GT增高。MAO(单胺氧化酶)、PH(脯氨酰羟化酶)为肝纤维化的酶学指标。ChE(胆碱酯酶)为肝实质损害致肝功能不全时及有机磷中毒时减低。试述各种肝脏疾病时血清蛋白质测定以及血清蛋白质电泳的变化特点?答:肝脏疾病时血清蛋白质电泳的变化特点:急性及轻症肝炎时电泳结果多无异常。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时,清蛋白降低,1、2、球蛋白也有减少倾向;球蛋白增加,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失代偿的肝硬化增加尤为显著。妊娠试验的临床意义如何?在哪些情况下需用HCG浓缩或稀释试验?(1)诊断早孕;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林业局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方案演讲稿
- 水肿护理规范讲课
- 人工智能与教育行业的融合发展
- 产褥期的中医饮食护理
- “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控制班会教案课件资料
- 2025年陕西省商洛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下学期高三期末英语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葫芦岛市锦化高中2024-2025学年高考线上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抽样技术与应用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体育课篮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力系统中电磁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 全国公安移动警务视频应用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来源广东
- 【生物】人的生殖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健康日用品设计与研发趋势
- 《罗秀米粉加工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英语试卷
-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标准》
- 充电桩安全巡查记录表
- 《公路工程现浇泡沫聚合土应用技术规程》
- 2025届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最后冲刺)数学试卷含解析
- 应急救护技能(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知到智慧树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