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两课四环“自学、交流、展示、测评”课堂模式的构建_第1页
《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两课四环“自学、交流、展示、测评”课堂模式的构建_第2页
《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两课四环“自学、交流、展示、测评”课堂模式的构建_第3页
《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两课四环“自学、交流、展示、测评”课堂模式的构建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经验类: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两课四环“自学、交流、展示、测评”课堂模式的构建 关注课堂、聚焦课堂,使学生在40分钟之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在这一美好目标的追求下,现在多数学校又长达几年学习杜郎口中学、山西太古、洋思中学教学之模式。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学习,也使我领悟到对教师的要求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的落后,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才能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我校在学习其他兄弟先进教学模式的同时创建了自己的两课四环教学法:自学、交流、展示、测评。我

2、们每一位任课教师都严格按照这四步教学法来授课,不预习的课、预习不充分的课坚决不上,即一张导学案,第一课时自学交流为主(预习的过程);力求第二课时展示课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思想深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展示后当堂测评,通过训练,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反映学习中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最终更好地验证教学是否有效。老生常谈、亘古不变的真理即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有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为此我校在校长及科研主任的精心思考下,着眼于课堂教学的理念下开展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本学期我非常幸运地执教一堂课题研究课,衷心地表示感谢的同时将具体的研究内容及感想收获汇报如下。无论是

3、杜郎口中学等教学模式亦或是我们的四环教学法,在语文这一学科授课教师大多选取文言文来展示,因为现代文展示时学生展示时未必讲解透彻,容易出现读一下问题,然后将参考书上的答案念一念就完成了阅读的现象,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得到锻炼,语言能力也没有得到训练,但我觉得正是鉴于这一点,我有必要上一节现代文篇章,按照进度讲解背影。背影这篇散文真可谓是抓住了人们都不太在意的描写角度“背影”来表现父子情深的美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这一主旨,首先我进行了精心的备课。背影是一篇语言平实,但字里行间都关乎情的散文。教授这一课,主要在于带领学生参透饱含在平实的语言中的真挚情感,并自觉纠正写作中片面追求华丽辞藻的缺点。基于

4、对这篇散文上述认识,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导学案设计中有作者、背景介绍及生字词认读与解释,同时设计五个问题,从思维角度来讲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导学案预习课前一天下发,预习课时教师认真检查导学案,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程度来检查学生导学案预习情况,但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书写必须是工整的,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充分的预习对深度理解文意的重要。将优等生的导学案小组间传阅学习,因为优等生往往预习充分详尽而且从内容上还有知识的拓展,以此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导学案预习的最佳程度之印象,即使有一部分学生达不到这一程度;对学习中等的及偏下等的更要在他们中发现导学案完成较优秀的及时表扬,对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孩子更多的是

5、起到监督的作用。并且导学案的完成优劣纳入小组的加分与扣分制度,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查完导学案后,再次让组长带领组员预习导学案上的内容,具体有有感情朗读课文、作者及背景简介,生字词学习;然后以问答形式教师带领学生研究五个针对课文设计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点拨,师生间平等、民主交流、研究问题。鉴于较简单的问题作者及背景简介,生字词学习在这节课上学生已经掌握了,所以在展示课时就展示后五个问题,使展示课更有针对性。在预习课的最后10到15分钟时让五个组长抽签,每组一个导学案上的问题,组长带领组员再次深度挖掘本组问题,设计自己问题的导入语,导入语也一直是我展示课的一大特色,学生搜集的导入语既恰

6、当又优美,使语文课诗意飞扬,更有语文味,而且我专门为此准备一个本子,让学生及时记录他们这些优美的导入语,并把它们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看到自已的文采与智慧,同时作为积累,为写作服务。组长分配任务,最基本的理念是让每一个组员都参与到展示的过程中来,组长根据组员的学习程度而定,最难的是组长带领组员研究如何将本组的问题展示的透彻明了,进行的是有效展示。教师此时要做的还是小组巡视、答疑解惑、献计献策,与学生再一次研究问题。经过这样的预习课使学生在展示时讲解更全面、详尽、有深度,最终达到有效。在小组探讨自己本组的问题时,往往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他们都想在展示课中一展风采,所以他们尤其是组长在展示的问

7、题通过何种形式更好的展现很有创意,很有头脑,有些是我这个做老师的没想到的,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学生就会还我们一份精彩呀!我在学生快乐、自信、精彩的展示中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11月1号,我区科研室的江主任莅临我校听课,我进行的是背影这张导学案的展示课。展示模式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学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目标就是通过这节课的课堂效果的实验研究,达到了有效的目的。在这节课上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对于现代文来说,学生的讲解相对来讲还是很困难的

8、,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相识,它以其真情实感打动着无数读者的心灵。故而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深刻理解文中表现父子情深的语句”,难点“体会文中表达的深深父子之情”。对于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方法是让学生充分预习、认真研读文本,从文中具体语句感受父子亲情。我觉得只有充分地预习才能精彩展示,而课堂教学-展示则是预习的延续。展示课时,首先我在父亲这首歌的伴奏下激情导入:人世间有一种爱,它没有爱情的浪漫,却比爱情更重要;它没有华美的语言,却奉献最真挚的情感;它和母爱一样重要,却爱得更加深沉,这就是父爱,父亲拉着我们的手走过岁月的长河,只留下一串背影,那么我们是否留恋过这难忘的背影呢?著名散文

9、家朱自清先生就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写下一篇纪实散文背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至爱亲情吧!用这样饱含深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然后出示展示目标:1、通过展示,研读背影,体会文中父子情深。2、通过展示,赏析背影,学习用特定情境描写人物的方法。3、通过展示,感悟背影,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出示展示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从知识讲解到情感上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悟的层次与程度。再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再次小组交流研究本组的问题:计导入语、设计板书、组长进行任务分工。然后按照问题的顺序小组展示,本节课从头到尾,学生都热情高涨、积极主动。而且是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到前面展示,参与率100%,同时每组展示

10、时各有特色、各有拓展,如王昭小组是最先展示的,她们的问题是“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文中共写了几次背影,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提问同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边讲解的同时边板书,明确四次背影,而且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言简意赅,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郭佳慧小组在研读“作者是如何来写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这一问题时小组齐读第六段,并且提问外貌描写,讲到反复强调父亲“戴的、穿的”都是“布的”,可以想见文中交代的父亲丢了差事,晚境凄凉,这如何不引起“我”的伤感?然后再分析动作描写,又老又胖的父亲艰难地为我买橘子,本来就有点伤感的儿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讲解有层次、有深度,学生易理解,同时在讲解中又邀请其他小

11、组同学(较胖的)来担任父亲形象现场表演课本剧父亲买桔这一片段,最后小组又邀请全班同学演唱感恩的心并且表演手语,献给老师、父母,祝他们身体健康、一切都好。让我这个做老师的心里暖暖的。赵爽小组在讲解“看到父亲艰难为我买橘子,作为儿子的我能否理解父亲对我的深情?为什么?”时能够质疑“我一开始就理解父亲吗”,从不理解到理解这一情感变化讲解详细、透彻。并且其他小组的质疑与补充使他们小组的问题讲解更具有深度。同时用彩色粉笔书写板书恰到好处地为讲解分析服务,即“不理解”“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真是聪明过分了”用冷色调的蓝粉笔,“理解”用暖色调的红粉笔书写。我的学生聪明吧。再如郭雪娇小组在带领大家研读“结尾写

12、作者读父亲的信,观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到的,这是什么原因?”设计了给父亲回信这一情节不但与同学互动,而且能够更好地感悟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设计巧妙,这是学生自己的智慧,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我为他们的拓展叫好,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最后冯雨婷小组带领大家“感悟背影”,她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了一首描写父爱的小诗,其他组成员马上说:“我也找到了一首这样的小诗”,即兴为大家朗读,博得热烈的掌声,而且他们小组成员都谈完感受之后又面向全班提问,大家各抒己见话语极其感人,这一刻我身陷文中的父爱、又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是那么的爱我,又听到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父亲,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泪不禁流了下来,背影这一课,

13、我已经执教多次了,但这是我第一次落泪,我真的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形式多样的精彩展示让我对父爱理解的更有广度与深度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文学来自生活,伟大出资平凡,就像质朴的语言饱含深情,平凡的父亲总是让我们感动”这一道理。同时五个小组的排比句式“父亲是、”导入语的设计,在煽情的同时使语文课更加文采飞扬,使我们师生共同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说句心里话,看到学生们自主、生动活泼地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我的心充满无尽的喜悦,正如我们的校长王凤斌所说“看到学生快乐地学习,我们的内心也是快乐的”。最后5分钟进行测评环节及问题调查,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设计课堂小测,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调查

14、问卷,以期更好地评估本节课的实效性。这一节课题实验课不仅有我与学生的辛劳与收获,还有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忙碌的身影,针对实验目标,根据采集者数据进行如下分析: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环节,刘赛春老师观察两个小组每组各5人、6人,看导学案预习情况,字迹工整100%,正确率83%,所以学生多数能认真完成导学案,规范工整地书写。看参与态度,通过学生的眼神及表情得出在交流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态度是积极努力的,积极发言5人,专注倾听6人,有非常恳切的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我进步的渴望。看发言情况:通过大胆发言人数和准确表述这两个维度来看,学生都很认真,积极,小组交流问题、分配任务效率较高。展示环节先是合作展示,葛鑫老师

15、负责,观察2组,共9人,小组成员全部进行展示,达到100%,可见本组的合作意识很强;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达到100%。语言表达较清晰流畅,达到80%,讲解较透彻,但受听课因素影响,大部分同学语速过快,达到75%。补充质疑是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体现,“质疑”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一环节应根据实情来预设,这又是在考验教师的智慧。在本节课中为数不多的补充和质疑中可以说是有效的,这样的学生确实是积极地思考问题了,应该得到肯定与赞许。从课堂反馈来看:针对具体问题,优秀18人,及格6人,这说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展示,而且在丰富多彩的展示中学会了动手、动脑、释放了自身潜能,做标记,谈感悟,提质疑。展示中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温了父爱深情,培养了分析理解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从调查问卷表看:问题设置有效,14题“A、优秀是(18人75)B、一般(6人25)C、不好(0人0),优秀18人,及格6人,可见学生对于自己的展示还有更高的要求,“5题你愿意当小组长吗?24名学生选择愿意,能看出他们敢于担当。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在此环节参与积极,完全进入小组交流学习的状态,展示问题回答积极到位,用自己的热情影响着身边的每个同学。诚然,这是一节科研课题研究课,也是一节有许多领导、老师听课的公开课,学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学习态度会更认真、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