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成都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成都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成都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成都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咨询 /成都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都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MACRO 泓域咨询报告说明餐饮经营模式连锁化已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以“中央厨房+门店”的标准化连锁经营模式最为普遍。对于餐饮连锁企业来说,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央厨房的配置,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收货、验货、贮藏、加工和配送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能有效降低餐饮门店的厨房成本的同时提高店平效和人效,是餐饮连锁企业实现高水平规模效应的必要配置。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上菜速度、产品品质的稳定等各方面的用餐体验,是提高餐饮门店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管控、打造好口碑、维

2、护新老客户、增加门店平效和人效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已有超过70%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且各连锁餐饮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标准化的生产。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119.3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464.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80%;建设期利息382.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0%;流动资金2272.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30%。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4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5654.53万元,净利润5338.5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83%,财务净现值1511.82万

3、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70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十三五”时期,必须深入研究全市发展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地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地

4、预测未来前景。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论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需求及行业前景分析第四章 产品方案第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第六章 建筑工程说明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第八章 技术方案分析第九章 环境保护方案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第十一章 节能分析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方案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评估第十八章 总结分析第十九章 附表第一章 项目概论一、项

5、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成都添加剂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编制原则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

6、,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三、编制依据1、本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2、相关部门对本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3、项目建设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4、项目承办

7、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四、编制范围及内容报告是以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等以及该项目相关内外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市场需求、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工程方案及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和论证,以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效益的合理性。五、项目建设背景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调味品行业近几年陆续颁布一系列的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稳步完善,市场运行

8、更为规范,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的市场空间势必会遭受挤压,促进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行业规范将有助于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大,对调味品行业的结构升级、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过去低档产品恶性竞争的情况也将得到规范,规模化的企业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将占据更大的优势。调味品是指能够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调味品分类国家标准(GB/T20903-2007),调味品按终端产品分类可分为: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酱类、豆豉、腐乳、鱼露、蚝油、虾油、橄榄油、调味料酒、香辛料和香辛料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和火锅调料共17类;按产品成份分

9、类,可分为基础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按味觉感受分类,可分为咸味调味品、甜味调味品、鲜味调味品、酸味调味品、辛辣调味品等类别;按地方风味分类,可被分为川式、广式、西式及其他地方风味等。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带来调味品品类大幅增加,渗透至食品及餐饮行业,调味品人均单次用量增加,使得行业收入规模不断增长;消费者的消费升级是行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十三五”时期,必须深入研究全市发展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六、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

10、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57.81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添加剂10000吨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119.3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464.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80%;建设期利息382.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0%;流动资金2272.67万元,占项目总

11、投资的11.30%。(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0119.3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2319.32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800.00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4400.00万元(含税)。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5654.5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5338.55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6.83%。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70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7647.16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12、,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8539.96约57.81亩1.1总建筑面积47789.55容积率1.241.2基底面积23894.78建筑系数62.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2.551.4基底面积23894.782总投资万元20119.322.1建设投资万元17464.452.1.1工程费用万元15082.65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001.822.1.3预备费万元379.

13、982.2建设期利息万元382.202.3流动资金2272.673资金筹措万元20119.323.1自筹资金万元12319.323.2银行贷款万元7800.004营业收入万元44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5654.536利润总额万元7118.077净利润万元5338.558所得税万元1779.529增值税万元1616.7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627.4011纳税总额万元5023.6412工业增加值万元12592.1413盈亏平衡点万元7647.16产值14回收期年5.70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6.8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511.82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

14、景、必要性一、行业背景分析(一)调味品和复合调味料行业的基本情况调味品是指能够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调味品分类国家标准(GB/T20903-2007),调味品按终端产品分类可分为: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酱类、豆豉、腐乳、鱼露、蚝油、虾油、橄榄油、调味料酒、香辛料和香辛料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和火锅调料共17类;按产品成份分类,可分为基础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按味觉感受分类,可分为咸味调味品、甜味调味品、鲜味调味品、酸味调味品、辛辣调味品等类别;按地方风味分类,可被分为川式、广式、西式及其他地方风味等。随着商业社会的发

15、展,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带来调味品品类大幅增加,渗透至食品及餐饮行业,调味品人均单次用量增加,使得行业收入规模不断增长;消费者的消费升级是行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中国每年调味品营业额约占食品工业额的10%左右,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278家,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33.52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65.90亿元。2011-2017年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7.94%,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64%。目前,我国基础调味品仍然占据调味品主要地位。饮食

16、结构变化带来调味品渗透率的提升和单次用量的增加,使得行业收入规模不断增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推动调味品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是行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复合调味料是以基础调味料为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成为具有特殊风味的调味料。我国饮食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烹调以味道复杂为特征,正是调味品之间按照不同比例的复合与调剂才可达到美味的境界。由于烹饪技能为长期经验积累,烹饪中多种单一味调味品材料准备及操作繁琐,初学者存在调和的难度,而且难以保证稳定口感,因此,复合调味品应运而生。将复合调味料工业化生产,国外较早于国内。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首先推出在味精中添加核苷酸制成复合

17、调味料“超鲜味精”,使鲜味提高数倍,且很快普及到家庭和食品加工业,标志着现代化复合调味料的生产开始。针对专用于中式菜肴的复合调味料的研发,日本也早于国内。1978年,日本味之素生产“麻婆豆腐调料”、“青椒肉丝调料”、“八宝菜调料”等,其商品总称为“中华调料”。日本作为东方国家,在调味品使用方面与中国类似。近年来,随着日本消费者的认知改变,调味品的专用性也不断提升,如日本烧肉用的酱汁逐步替代传统酱油,增长较快。从调味品的支出结构来看,日本酱油、食醋等消费金额占比较小,而各种复合调味料由于种类多、用量大、附加值高,消费占比在90%以上。我国实现复合调味料的工业化生产在上世纪70年代,传统的十三香、

18、五香粉等复合香辛料,以及豆酱、蚕豆酱为原料配制的各种复合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007年,我国颁布国家标准调味品分类(GB/T209032007),将复合调味品定义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配制,经过特殊加工而成的调味料。现阶段,复合调味料的品种多种多样,并呈现地域化特征。从用途来讲,复合调味料满足了不同的烹调方式,既可以用于炸、炒、烹,也有用于蒸、煮、炖;从形态来讲,既有液态调味料,也包括固态(包括块状、粉末状、颗粒状)、半固态(包括膏状、酱状)调味料;随着产品升级,高档产品逐渐向包装精美、馈赠消费的方向发展。复合调味料可直接应用于方便食品、肉制品、调理食品、休闲食品等食品生产中,以及餐饮、家

19、庭菜肴的烹调和佐餐,在现代食品工业、餐饮业和现代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行业竞争格局我国调味品行业现阶段集中度较低,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研究报告,调味品行业是日常消费品中最分散的子行业,Euromonitor数据显示零售市场CR10(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9%,远低于其他品类;考虑到餐饮和食品加工业渠道市场份额更为分散,估算整个行业CR5仅为1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远低于其他国家,以酱油为例,日本酱油CR3接近50%,而中国仅为20%。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民众口味与烹饪方法千差万别,菜系类别丰富,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品类繁多,如动物性、植物性的调

20、味粉,川渝口味的火锅料等,一部分企业多由传统调味品企业发展而来,总体上大多数企业呈现“小而散”的格局,且区域性品牌较多,行业集中度低。行业暂未形成龙头企业,成长空间大,市场渗透率和竞争程度不高。另一方面,面向鸡肉调理食品企业的调味料企业,多为伴随对日本等国家的出口市场产生和发展,主要生产裹粉、裹浆、腌制粉等粉体类调味料,腌制液、调味液等液体料调味料等。行业内主要以少数几家外资企业为主,竞争格局较稳定。由于出口导向型调味品企业具有国外终端客户、食品安全控制与品牌信任度的行业壁垒,新进竞争者难以在短时间之内进入。二、产业发展分析(一)调理食品国外市场(主要是日本)发展成熟,国内增长潜力巨大调理食品

21、,又称“速冻调理食品”、“速冻食品”,指以农产品、畜禽和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前处理及配制加工后,采用速冻工艺,并在冻结状态下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包装食品。在英语国家中叫做“Preparedfoods(即预处理或预加工食品);在日本通常称为“Processfoods”(即加工食品)。调理食品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本身的色泽风味及营养成分,又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保证食用安全且烹调方便,节约了人们的备餐时间,是最主要的速冻食品消费种类。由于调理食品为工业流水线生产,供货渠道统一,原料与生产标准化,也带来了调理食品的加工辅料的工业化兴起,主要的加工辅料包括油炸品所用的裹粉裹浆类,碳烤品所用的腌制

22、料、腌制粉和酱汁类等,均属于复合调味料的范畴。调理食品市场的发展直接带动上游复合调味料行业的发展。(1)日本调理食品的市场情况日本是亚洲最大的调理食品消费国,根据日本冷冻食品协会统计,日本国民每年平均消费冷冻食品由1968年的0.8千克上升至2017年的22.5千克,主要为调理食品的消费大幅增长。由于本土产量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日本自20世纪末开始从中国、泰国等国进口冷冻调理类食品。2017年,日本共进口冷冻调理品24.56万吨,其中,自中国进口冷冻调理品为12.98万吨,鸡肉调理品为主要品种,包括鸡肉类油炸品,鸡肉类碳烤产品等。日本已成为中国鸡肉调理食品出口第一目的国,占出口量的80%以上。

23、日本1997年至2007年间从中国进口的冷冻调理食品数量一直保持单边快速增长,直到2008年“毒饺子事件”爆发后出现断崖式下跌,2009年到达最低谷,此后得以较快的恢复。2014-2015年从中国进口数量出现波动,主要是受中国H7N9禽流感以及国际间贸易竞争的影响。2017年日本冷冻调理食品消费和进口量继续走高,中国鸡肉熟食制品出口企业的贸易额继续保持增长。而用作鸡肉调理食品加工辅料的复合调味料与鸡肉调理食品相伴而生,因而市场变动趋势与鸡肉出口贸易基本保持同步。(2)我国调理食品的市场发展前景调理食品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我国传统家庭饮食文化下,厨房精工细作仍是主流,民众对调理食品的认知度和调理产

24、品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青年消费群体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消费习惯的变化,家庭备餐时间大为减少,调理产品市场商机开始显现。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使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快餐市场、外卖市场的蓬勃发展为调理食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日本等国的调理品发展历程来看,社会工作效率提升到一定阶段,人均调理食品的消费量会迅速上升。其次,在我国大中城市,调理食品的运输、配送、销售等物流环节所必备的冷藏和冷冻设施已十分普遍,具备了快餐调理品的流通条件。调理食品既可以通过商超和连锁店进行销售,还可以进入自动售卖机、车站、

25、列车、学校周边的食杂店等,市场需求面临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肉类协会的统计,我国加工肉制品占全部肉类产品的比例约17%,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约为80%至90%。因此,肉类加工制品是未来肉类产品形态的主要发展方向。根据咨询服务机构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5年,中国的肉制品消费量以4.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中产阶级群体崛起、餐饮连锁企业受到欢迎等因素,预计中国的肉制品消费量将自2015年的1,450万吨增至2020年的1,94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0%。其中,鸡肉制品因脂肪含量更低、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更高,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健康饮食

26、的追求。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鸡肉将是未来肉类消费的主要增长点之一。综上,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互联网经济、冷链物流的迅猛发展,共同推动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调理食品恰逢其时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因而具有极大的市场增长潜力。(二)餐饮连锁行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复合调味料增长的重要推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餐饮收入42,716亿元,较2017年增长7.75%。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我国70%的调味品销往餐饮行业,餐饮行业的巨大市场空间,为调味品行业增长提供支撑。(1)“中央厨房+门店”的连锁经营模式酝生对复合调味料的巨大需求2014年5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大

27、众化餐饮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是优化餐饮业发展结构、引导高端餐饮转型、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鼓励餐饮企业建设中央厨房,完善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体系,鼓励餐饮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餐饮经营模式连锁化已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以“中央厨房+门店”的标准化连锁经营模式最为普遍。对于餐饮连锁企业来说,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央厨房的配置,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收货、验货、贮藏、加工和配送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能有效降低餐饮门店的厨房成本的同时提高店平效和人效,是餐饮连锁企业实现高水平规模效应的必要配置。而标准化生

28、产水平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上菜速度、产品品质的稳定等各方面的用餐体验,是提高餐饮门店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管控、打造好口碑、维护新老客户、增加门店平效和人效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已有超过70%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且各连锁餐饮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标准化的生产。“中央厨房+门店”模式为复合调味料企业,特别具备研发能力、可以提供定制化调味料服务的企业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复合调味料企业可以根据餐饮企业的要求,为其定制适用于某款菜品烹饪的调味料,不仅大大简化了厨师工作,更让餐饮企业的特色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成为可能;甚至还可以全面为餐饮企业提供菜品研究策划、成本控制、烹饪流程优化、品质控制等精

29、细化服务,帮助餐饮企业研究分析消费者偏好,不断推出新的菜式,指导厨师使用标准化调味品,从调味产品的供应商变为餐饮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近年国内餐饮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特色化、快时尚化是餐饮企业今后发展的核心和主流。有别于传统正餐,餐饮的快时尚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菜速度快,这意味着餐饮企业的烹饪工艺标准化程度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二是产品更新快、及时,能紧跟大众口味的转变,这意味着餐饮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分析市场的能力;三是用餐环境和用餐体验具有时尚感。复合调味料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效的帮助餐饮企业达到前两个目标,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外卖市场加速了快餐连锁

30、餐饮企业对复合调味的产品需求互联网对餐饮行业不断渗透,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断改造,使得餐饮这一传统行业经历巨大改变。根据Analysys易观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275.4亿元人民币,环比上涨24%。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119%,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实现翻倍增长。快餐餐饮企业对标准化、快速化程度要求高,对复合调味料需求量大,复合调味料市场也受益于外卖市场的快速增长。根据美团点评数据研究院对全国6个地区2016年9月份订单份额最高的外卖品类进行统计,炸鸡、鸡排、鸡串、面食、米线等快餐类产品最受外卖群体欢迎。(三)消费升级促进居民对复合调味料

31、的消费习惯不断增强由于居民健康消费意识的提升、中高层收入人群的快速增长带来的调味品消费升级,包括主流消费人群生活节奏加快,网上购物消费习惯的深入养成,终端消费者对复合调味料的需求持续增加。直面终端消费者的零售商超、电商平台也已成为复合调味料企业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根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Frost&Sullivan统计,2015年中国的复合调味品市场销售总额为751亿人民币,占调味料市场份额为18.20%。美国复合调味料的市场销售总额约为269.20亿美元,占调味料市场的50.50%;日本为107.90亿美元,占调味料市场的49.50%。中国的复合调味料无论是绝对销售额还是占调味料的比例与美国和日

32、本都有一定差距。而在复合调味料的人均年度消费中,中国从2010年的26.50元增长到2015年为54.60元人民币,美国和日本分别为83.30美元和85.50美元。Frost&Sullivan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年度复合调味料支出能达到105.40元人民币,国内复合调味料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十三五”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承担着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任。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

33、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第三章 市场需求及行业前景分析一、行业基本情况1、食品安全壁垒调味品的质量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因此国家将大多数调味品产品纳入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体系中。近年来,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起了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陆续印发了一系列涉及食品安全的工作指导方案和通知,显示出国家在整顿食品安全秩序方面的决心和力度。同时,对于终端市场还包括国外市场的调味料生产企业来说,既要符合国内调味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标准,还要遵守终端市场国家的食品使用及监管要求。例如日本2

34、003年颁布食品安全基本法后建立了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很多在中国可以使用的原材料在日本禁止使用,其检测方法及行业标准也不尽相同。为满足国内和国外不断提升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调味品生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设置质量检测、检验与控制部门,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升生产环境条件和生产装备水平,这些都为新进企业提高了进入门槛,形成一定的食品安全壁垒。2、品牌壁垒与传统调味料相比,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起步较晚,知名企业品牌稀缺。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尝试、调整才得以建立的企业品牌不仅在产品体验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更高的信用度,还具备一定的市场先占优势,对市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尤其是

35、在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约束环境下,不管是食品加工企业还是餐饮企业都倾向于使用食品安全品质可靠、值得长期信任的合伙伙伴。建立企业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多年的经营积累和客户、消费者的广泛认同,这对新进企业构成进入壁垒。3、产品创新与研发壁垒产品创新不仅是餐饮企业与食品企业的增长动力,同样也是调味料企业的生命力,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调味品的创新、升级开发,需要企业对消费者口味变化和下游食品企业产品动向具备较高敏感性,在生产工艺、品种、口味、品质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才能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具备差异化的新产品。口感优劣往往是同类复合调味品最直接的竞争环节,需要企业研

36、发人员长期的经验积累。一个新产品的成功推出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在正式推出前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测试以确定能得到市场的接受和认可。因此,新产品的研发成本和推出失败的风险构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4、人才壁垒复合调味料的多样性决定其开发与生产是多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需要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如复合调味料的开发人员不仅需要对味道的把握,还需要掌握如何将产品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同时,企业需要同步进行质量工程师、营养师等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管理人才、市场策划开拓人才等。新进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在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方面的成本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人才壁垒。二、市场分

37、析1、“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和依法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建设,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改善供给结构,提供供给质量,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提升产品品质,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本条例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4、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食

38、品生产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保障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5、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试行)本通则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经营许可申请的审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主体业态、食品经营项目,并考虑风险高低对食品经营许可申请进行分类审查。主体业态包括食品销售经营者、餐饮服务经营者、单位食堂。如申请通过网络经营、内设中央厨房或者从事集体用餐配送的,应当在主体业态后以括号标注。6、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实行一地一证原则,即食品经营者在一个经营场所从事食品经营

39、活动,应当取得一个食品经营许可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工作。7、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生产许可实行一企一证原则,即同一个食品生产者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应当取得一个食品生产许可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8、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在我国境内,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不安全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

40、责。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0、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的抽样检验工作,适用本办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11、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该办法旨在规范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工作,新食品原料应当经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性审查后,方可用于食品生产经营。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卫生监督中心承担新食品原料安全性

41、评估材料的申报受理、组织开展安全性评估材料的审查等具体工作。1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该办法规定卫生部会同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本着及时性、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原则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第四章 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8539.96(折合约57.81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47789.55。(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添加剂10000吨,预计年营业收入44400.00万元。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

42、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第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一、项目选址原则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二、建设区基本情况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

43、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4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2019年末,建成区面积94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8.10万人,城镇人口1233.79万人,城镇化率74.41%。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西部战区机关驻地,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各类人才约389万

44、人;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01家。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先后获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中国十大创业城市、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18等荣誉,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引领力、全球竞争力的世界文创名城。“十三

45、五”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承担着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任。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万亿元、增长7.8%,总量排名全国城市第7、上升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

46、.9%、10%。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省态势、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速与经济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三、创新驱动发展“十三五”时期,必须深入研究全市发展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创新驱动重点区域建设,到2020年,将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将成都科学城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宜业之城、生态之城。(一)推动

47、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发挥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开发管理、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技术标准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大胆突破,率先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实施一区多园、产城一体发展战略,推进成都高新区扩区,延伸示范区辐射范围。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率先形成国际互联互通新格局和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二)推动成都科学城突破发展秉承“创新为魂、科技立城”发展理念,围绕打造西部创新第一城的目标,重点发展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科技服务、现代金融、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打造创新创业要素聚集区,加快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将成都

48、科学城纳入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和绵阳科技城政策覆盖范围,在成果转化、财税金融、人才引进、用地管理等领域开展改革试验,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自主转化、创新人才自由流动、财税金融有效支持、土地要素创新保障的体制机制新优势。(三)推动全域创新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各区(市)县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加快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协同创新示范区等,形成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支持中心城区以都市工业和科技服务业为重点加快高端发展,支持近郊区县以深化校院地合作为重点加快提质发展,支持远郊市县以创新驱动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升位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四、“十三五”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通过全

49、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具体目标是: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10年的三倍以上;转型发展成效明显,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步伐加快,建设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全国服务业核心城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42.854.5;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副省级城市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研究

50、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国家门户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城市作用充分发挥,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完善,产业、企业、科技、人才、资本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5%,初步建成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区加快形成,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加快成为独立成市的新城区,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轨道交通加密成

51、网,宜居宜业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变,生态制度体系、生态发展体系和绿色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成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设现代治理先进城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城市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建设幸福城市。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

52、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覆盖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5%,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必须准确把握市情特征和时代要求,抢抓发展机遇,科学确定发展路径,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共享发展,顺应人民新期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五、产业发展方向以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为着力点,分类推进产业发展,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全国辐射力、中西部带动力的产业“航母编队”,增强工业在产业体系中的主支撑作用。到

53、2020年,力争工业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新增2个千亿产业集群和1个万亿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一)突出发展产业电子信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行业电子等,突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比较优势,延伸产业链,突破系统级芯片等关键技术,打造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第四极。做大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培育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大力发展下一代高速光网络及分组传送设备、高端路由器、万兆以太网交换机等通信网络设备。到2020年,实现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500亿元左右,建成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产业。重点围绕中高档轿车、越野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

54、(SUV)、客车、新能源汽车、新型商用车等领域,吸引国际、国内重要整车制造商在成都投资和布局。重点发展动力系统、底盘系统、汽车电子、车身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积极培育车载智能终端系统、先进车载传感系统、人车互联系统等智能汽车产品。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整车制造能力超过220万辆,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轨道交通。重点发展城际动车组、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整车制造。培育关键系统和重要部件配套企业,研制并应用新制式绿色智能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全寿命周期解决方案。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400亿元,其中,装

55、备制造达到50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西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维修和检测基地,“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航空航天。推进大型客机机头、航电系统、机载设备设计和制造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航空发动机研制,突破整机和单元体自主设计、试验、制造和修理;引进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开发无人机并拓展商业应用;突破低空空域相关技术,发展通用航空装备、空管设备及机场关联设备;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积极承担国家航天重点型号、重大专项任务,参与国家民用空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和引进北斗定位、导航等制造企业。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建成国家民用航空航天产业研发、制造和维修基

56、地,成为国际航空航天产业重要节点城市。石油化工。不断提升炼油和乙烯产能,大力推进炼油及化工原料产业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重点扩大乙烯衍生品门类。围绕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原料,培育发展健康环保类专用化学品和功能性专用化学品,做强做优石油化工下游产品产业链。在传统化工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化工材料和健康环保、功能性强的专用化学品。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建成国内一流的石化基地。(二)加快发展产业生物医药。坚持以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为目标,以优质品种研发创新为导向,以成都医学城等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为支撑,促进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加快培育发展生物技术药、高性能医

57、疗器械、化学药和现代中药。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化基地。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把握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围绕制造业发展需要和现代生活需求,突出市场应用主导,加快培育发展以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为重点的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建成中西部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基地和智能化应用示范基地。节能环保。落实国家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培育市场,依托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强院(校)企合作,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业。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建成西部领先的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围绕重点产业和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现有科研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