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课咏物诗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析咏物诗中寄寓着的诗人情志和说明的道理。3.掌握对比、衬托手法。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意解读此诗为作者隐居西湖孤山时所作。诗开篇便直写诗人对梅花的赞赏:当严冬尚未全退,春风尚未来到之际,早被寒风冬雪摇落的百花尚未开放,艳丽的梅花却迎风怒放,以其明丽的风姿竟把小园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和一个“尽”字,写出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非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这一联明写梅花,实是暗喻作者远离名利、超然物外的
2、清高品格。三、四句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疏影横斜”,写梅花稀疏错落的姿态;“暗香浮动”,写梅花清幽芬芳的神韵;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映照反衬,愈发突出了梅花的上述个性和特点。所以这两句为千古咏梅绝唱,一直为后人称颂。这一联特别出名,“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吟咏梅花的词调名(这两种词调名创自宋代词人姜夔),足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第五、六句用拟人手法,是说白鹤因爱惜梅花,每次要从枝头飞下,还要偷看梅花几眼;花间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如此美丽清高,定会喜欢得失魂落魄。以上三联,先写胸中之梅,次写眼中之梅,作者的感情早已融合其中。因此写到诗要结尾时,作者按捺不住感情,便直抒胸臆:如果人们在
3、花间月下,以低声吟诵小诗与梅花相亲相近,便能领略到梅花的风韵;又何必一定要在手击檀木白板,轻歌曼舞,举杯豪饮时,才来欣赏梅花呢?言外之意,便是作者委婉地讽刺了那些世俗的所谓爱梅之人,实是借梅花之高雅而装点自己的平庸。名句识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考点演示颔联被誉为“神来之笔”,试加以赏析。答:_一、作者简介顾况(约727约820),字逋翁,海盐(今属浙江)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顾况性诙谐,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
4、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囝、公子行。诗风平易流畅,擅画山水。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后人称为“韩昌黎”。幼孤,由兄嫂抚养。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权者,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后曾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十四年,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祭酒。后历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以诗文
5、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而近体诗却多亲切自然。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强调文章的内容,认为道是内容,文是形式。要提倡古道,就一定要提倡“古文”;对于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他十分不满,认为作者的道德修养才是决定文章好坏的重要因素。对于古文,他主张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惟古于辞必己出”;对于语言,他要求“文从字顺”、“惟陈言之务去”,文辞要清新流畅,质朴自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文学创作的社会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是作家
6、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作家的创作也是如此,“有不得已者而后言”(送孟东野序),这是对古代散文创作理论的进步认识,使散文创作更具现实性和斗争性。其门人李汉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并外集行世,全唐诗存诗十卷,三百余首。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入朝为礼部郎中,复出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又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官终校检礼部尚书。刘禹锡的政治思想与柳宗
7、元是一致的,他的文学主张也与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理论一致。他强调文学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文气的作用,指出诗歌创作要掌握诗歌格调的变化,善于构思,运用语言,使用比兴手法,从而完备诗歌创作方法。他的诗或抒发自己的身世遭遇,对现实政治进行讽刺,笔锋犀利;或怀古伤今,表达感慨,沉郁苍凉;或借鉴民歌的形式,描述百姓生活及地方风物,清新活泼。他的政治讽刺诗立意深刻,胡震亨曾说他的诗“以意为主”。他多运用比兴、象征、讽喻的手法,借物咏怀,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他的怀古伤今诗往往从平常景物中引申开来,以小见大,托古喻今,“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施补华岘佣说诗)。名篇乌衣巷以野草、闲花、夕阳、恋旧的燕子
8、等种种意象写出了显赫一时的王谢世族的没落,在平淡的叙述中借历史的变迁写出自己半世漂泊的感慨,格调深沉浑厚。此外,刘禹锡的诗还具有深沉的哲理韵味,在他的诗中,通过生动的诗歌形象常能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以沉舟、病树喻过去,用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揭示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使全诗充满理趣。刘禹锡还运用民歌的形式,创作了一批民歌体诗,著名的有竹枝词等。这些诗“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胡震亨唐音癸签),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总的来说,刘禹锡的诗风雄浑深沉,言近旨远,加之他创作数量极多,后世称之为“诗豪”。杜荀鹤(84
9、6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还旧山。天占元年(904),朱全忠奏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遭疾,旬日而卒。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说“乍可百年无称意,难得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登第时自编其诗为唐风集3卷,存诗300多首,都是律诗和绝句。杜荀鹤自称“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又称“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因此,他以时世行诗献朱温,和白居易写讽喻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目的并无不同。时世行二首,一题作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再经胡城县、题所居
10、村舍,声讨了一群以屠杀人民起家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镇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诗人的笔下,再现了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藩镇混战年月里,人民痛苦生活的悲惨世界。此外,如蚕妇、伤硖石县病叟、田翁,反映了人民深受租税剥削之苦,雪、山中对雪有作,形象地反映了阶级对立的不平现象。这类诗篇的写法特点,不同于从元白到皮日休的新乐府。它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而不为声律所束缚,精练地把内涵广阔的境界压缩在短幅之中,常用鲜明的对比和深透一层的手法,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也显示了它能突破同时代华靡诗风,具有创新精神。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荀鹤体,足见他的诗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可是另一些
11、评论家则讥斥为“鄙俚近俗”(苕溪渔隐丛庆前集引幕府燕闲录),“亦殊浅易”(翁方纲石州诗话),是“晚唐之下者”,是“下净优人口中语”(杨慎升庵诗话)。二、写作背景子规顾况是唐代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和白居易、元稹、王建等大力推动“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成的。借“子规”来讽刺世道不公,反映百姓中冤魂太多。葡萄韩愈,25岁中进士,却久不得官,后入仕,却屡遭波折,元和十二年因功被升任刑部侍郎,却因谏迎佛骨,再度遭贬,做潮州刺史。这首葡萄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作者借“葡萄”表明希望得到扶持提携的心愿。赏牡丹唐代自武则
12、天以后,牡丹逐渐受到世人喜爱,而原来盛行的芍药等渐渐衰落。爱莲说中有“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中也有“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的记载。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小松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显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致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诗人心中颇感苦闷。于是写了这首小松,来表达自己被埋没于深草的不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冤亡()(2)恨魄() (3)著子规()(4)芍药() (5)芙蕖() (6)蓬蒿()2填空。(1)杜宇冤亡积有时,_。(2)_,高架支离倒复扶。(3)唯有牡丹真国色,_。(4
13、)_,直待凌云始道高。(5)韩愈,字退之,著有_,是中唐_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文学家,有散文_最为著名。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著:_(2)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辞:_(3)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妖:_(4)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_一、结构图示子规葡萄烘托赏牡丹小松二、要点赏析1阅读顾况的子规与关汉卿的双调大德歌春,回答下列问题:双调大德歌春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1)这两首
14、诗有一个相同的意象“子规”,它们在诗中分别有什么不同的作用?答:_(2)双调大德歌春除“子规”外,还借用了一些其他的自然意象物来抒发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_2阅读葡萄,回答下列问题:(1)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答:_(2)联系诗人的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揣摩诗歌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答:_3阅读赏牡丹,回答下列问题:(1)本诗题为“赏牡丹”,为什么写“芍药无格”“芙蕖少情”?答:_(2)品味“唯有牡丹真国色”中“真”的表达效果。答:_(3)阅读全诗,说说诗人在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答:_4阅读小松,回答下列问题:(1)“自小刺头深草里”中的“刺”表现出小松怎样的特点?答:_(2)“托物言志
15、”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简要赏析。答:_三、疑难探究5子规一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答:_6在托物言志诗中,诗人往往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物与人有某些相似点,试以葡萄为例加以分析。答:_答案精析诗海拾贝颔联写梅影错落有致和梅香清幽四溢。以水映影,梅枝俊俏清丽;以月衬香,梅花色香俱全。其中“横斜”、“浮动”两词,不仅把梅枝由静态变为动态,还把梅香从无形化为有形。自主梳理1(1)yun(2)p(3)zhu(4)sho(5)f q(6)ho2(1)年年啼血动人悲(2)新茎未遍半犹枯(3)花开时节动京城(4)时人不识凌云木(5)昌黎先生集“古文运
16、动”陋室铭3(1)附着,这里指栖息(2)推辞,这里指忘记(3)艳丽、妩媚(4)野草互动探究区1(1)子规咏物抒怀,借咏子规,抒发了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双调大德歌春开头以子规鸟的啼叫起兴,引起少妇的思念。(2)“虚飘飘柳絮飞”,以轻柔的柳絮漫无目的地四处飘飞,衬托少妇因丈夫久不归来而产生的心绪不宁、无所适从的情感,映衬出无从着落、难以解脱的孤寂。“双燕斗衔泥”,以争相衔泥筑巢的双燕反衬思妇整个春天连丈夫的一封书信都未等到,表现了少妇的孤居独处、郁郁寡欢,使人倍感忧思和痛楚。2(1)“新茎未遍半犹枯”说明葡萄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高架支离倒复扶”说明葡萄杂乱攀附,需要照顾。(2)通过描绘葡萄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了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3(1)烘托(“反衬”、“衬托”也可以)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2)“真”字加强语气,对牡丹高度评价,顺势引出末句,既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3)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4(1)不同凡俗、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发向上的品质。(2)通过描写松树小时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渐渐成长的过程,诗人希望社会对小人物的成长要关注与培养,在他们还胸怀凌云壮志的时候便将其选拔出来。5子规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取证协议书范本
- 买房过户委托协议书
- 品牌委托协议书范本
- 投标保密协议书模板
- 项目帮扶协议书范本
- 提供员工宿舍协议书
- 委托出售居间协议书
- 企业夫妻财产协议书
- 职工社保补缴协议书
- 中专学生协议书范文
- 《蜀相》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18容器支座第2部分:腿式支座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学情分析
- 中英对照版-中文版-The-Dead-By-James-Joyces死者-詹姆斯-乔伊斯
- 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2024年广东省万阅大湾区百校联盟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3短视频中期拍摄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马述忠 第13-22章 数字贸易综合服务概述- 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与WTO新一轮电子商务谈判
- 2024年电路保护元器件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污泥技术污泥运输方案
- 年产3.5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