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_第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_第2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_第3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 例教材分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 ! 本站将为您 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正比例关系和反 比例关系。与过去的大纲教材相比,本单元加强对正比 例和反比例的理解,重视对正比例关系图像的认识与简单应 用,不利用正比例、反比例解答应用题。 全单元编排 3 道例题、一个练习,教学内容分成两段。 例 1、例 2,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像; 例 3,反比例的意义。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2、细致安排学生的首次感知。 正比例概念和反比例概念都要在充分的感知活动中形成,例 1 和例 3 分别是学生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教 材作了很细致的安排。例 1 把感知过程设计成四步。 写比、求比值、解释比值。例 1 呈现的表格里是一辆汽车行 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数据,让学生从中选择几组相对应的路程 和时间,分别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发现所有比的比值都是 80, 体会这个比值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这辆汽车的行驶速度始终 不变。 路程 时间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比值一定。写出的各个比的数量关系相 同,可以用式子=速度(一定)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 对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很熟悉,而速度(一定)是例 1 数

3、量 关系的特点,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的要点就在这里。 体会相关联的量。正比例是两个相关联量的关系,教材指出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说它们相关联,是因为时间 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揭示正比例意义。在前三步感知活动的基础上,告诉学生: 当路程和相应的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时,就说行驶的路程和 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例 3 首次感知反比例关系,也分四步进行。依次是:观察表 格里的数据,笔记本的单价变化,购买的数量也变化,但总 价始终不变;用数量关系式表示积一定;理解相关联的量; 揭示反比例意义。 2变换情境,让学生反复感知。 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反比例的

4、概念,需 要反复感知,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 P62 试一试、练习十三 第1题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P65试一试、练习十三第 6题 再次感知反比例关系。 选择与例题不同的数量。 P62 试一试里购买铅笔的数量与总 价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单价)保持不变。练习十三 第 1 题里碾米机的工作时间与碾米数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 的比值(工作效率)保持不变。学生在感知正比例关系的同 时,体会这种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 提出问题,引导有序地思考。试一试和练习题分别设计四个 和三个连续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独立、主动经 历感知过程。 重温发现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几个连续问题里的学习活动依 次是:找到相关

5、联的两种量写出几组对应数量的比并求比值 比较比值的大小,解释比值的意义用数量关系式表达比值一 定作出成正比例的结论。这些活动与例题保持一致,重温了 认识正比例关系的过程,为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打下了 基础。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 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 !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 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 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 3建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本单元教学要形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概念是一类现象 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形成概念要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与 概括。 提取共同特征。各个成正比例的实例中都有两个相关联的 量,两种量

6、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各个成反比例的 实例里也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相对应的数的积是一定 的。这些分别是正比例、反比例的本质特征,建立概念,要 把这些共同特征提取出来。 用字母表示关系与特征。 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或者表示它们的积,用字母组成的式子 表示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是认识的一次抽象,概念在抽象 中形成。 4应用概念,判断比例关系。 形成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在现实生活中 应用概念识别、判断和推理。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常见的数量 关系,判断比例关系还能初步体验函数思想, 发展数学思考。 判断具体问题里的正比例、反比例。第 63

7、页练一练、第 65 页练一练分别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并说出理 由。要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利用表格里的数据,按照例 题和试一试的方法与步骤进行思考。通过判断,进一步理解 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十三第 2、7 两题也作出类似 的安排。 能够在具体问题里进行判断, 是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利用反例加强概念。第 66页第 3 题通过画图、计算和填表, 理解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例。第 68 页第 8题通过看 图、填表,理解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反比例。这些 都是在具体问题里作出的判断,能使学生深刻体会正比例、 反比例的特征,从而加强概念。 初步进行稍抽象的判断。第 70页第 12 题没有提供具体的数 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是较高的要求。 虽然思维比较抽象,也要按照判断正比例、反比例的一般程 序,先找到相关联的量,研究两个量是不是比值一定或者积 一定,然后作出结论。其中的( 2),一个人的年龄与体重不 能看作相关联的量,而且它们的比或乘积都没有实际意义, 更谈不上比值一定或积一定,因而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 比例。 5认识并简单应用正比例的图像。 正比例图像是一条射线(中学里是一条直线) ,反比例图像 是曲线(中学里是双曲线) 。本单元只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