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祝学子学业有成,取得好成绩阶段检测卷11(第七单元)(时间:8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右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对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答案】a【解析】从材料“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和图片“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等可以判断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项。2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
2、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损害了工农利益,严重脱离了苏俄现实,故选b项。3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答案】c【解析】由材料“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选c项;a项
3、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不是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d项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4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答案】a【解析】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位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知,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故选a项;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故排除c项;b、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51925年苏联“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增长农村富农经济
4、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这一系列增长的政策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由“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可知,题干涉及政策为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6“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是指()a借助商品和市场进行调节b实行余粮收集制c允许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大中小工业国有【答案】a【解析】注意题目中的信息“新经济政策”“城市”“商店”,所以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
5、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和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b、d两项均不符合。7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历史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直接过渡到了共产主义【答案】c【解析】新经济政策以国家掌握经济命脉为前提,部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促使苏俄经济迅速走出困境,故选c项。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6、”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早早送上了工业化的大道是指,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苏联这一变化是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初期,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的.这也说明“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因此选c项。9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b
7、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d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答案】a【解析】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故选a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故d项错误.10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的中间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面临敌人的强大攻势b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政治危
8、机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势力大举入侵苏联【答案】a【解析】此时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发动了进攻,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项.11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从“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可以看出新经济
9、政策所体现出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故选b项;a项错在“必要”二字上;c项过于局限,不应该只是落后国家;d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内容.1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上述材料表明()a美苏关系由对抗转向合作b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进行经济建设c苏联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答案】b【解析】从题干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的西方国家正处于1929
10、-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此时的苏联大量购买西方技术和设备,这说明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进行经济建设,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13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面积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2530%的农产品。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答案】b【解析】材料中苏联与美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对比反映出苏联集体农庄效率低下,而私人土地
11、面积和生产的农产品的占比更是表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14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答案】c【解析】不顾苏联自然条件的现状,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是赫鲁晓夫“蛮干”的表现。15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
12、,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16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答案】b【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虽
13、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冲击了斯大林体制,起了“掘墓人”的作用,但其在经济改革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故“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符合“斯大林的守墓人的含义,故排除。17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或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特别注重军事工业的发展,这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14、调,妨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选b项.18在俄罗斯晨报公布的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民意调查结果中,勃列日涅夫成为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彻底改善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d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答案】b【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保持了大国的荣耀,所以勃列日涅夫受到人们的肯定,故选b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d项错误。19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
15、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指的是()a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破坏自然环境b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c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d推行政治多元化导致国家解体【答案】d【解析】“大规模垦荒”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是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是斯大林的措施,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措施,故排除a、b、c三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中提出了“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了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导致国家解体,故选d项。20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
16、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契尔年科 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开苏联改革的先河,以农业为突破口;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与斯大林时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极为相似;契尔年科执政仅13个月;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方面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另一方面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21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
17、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故选c项.22普京曾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c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进程d民族问题是毁灭苏联的“火药桶【答案】a【解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其他因素的催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故选a项。231990年戈尔巴乔夫被授予诺贝
18、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苏联民众产生这种反映的原因是()a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b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斗争c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西方的和平演变d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是由于戈尔巴乔夫在改革过程中不关注民众的生活问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而这也给西方的“和平演变”提供了机会,故选d项;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苏联民众的态度,与意识形态无关,故排除b项;苏联解体的
19、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c项错误.24以下表格是19531964年间苏联的煤钢产量和工人平均月工资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时间钢产量煤产量工人平均月工资1953年3 810万吨3。2亿吨70。2卢布1964年8 500万吨5.5亿吨98.2卢布a对“斯大林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d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答案】a【解析】19531964年间是赫鲁晓夫改革期间,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故c项错误;尽管d项表述正确,但本题介绍的是工业方面的成绩,与农业无关,故排除d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
20、b项;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故选a项。25有人把20世纪5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进行的改革称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也有人把另一位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a斯大林、赫鲁晓夫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c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两步跨越鸿沟”可知,该改革为赫鲁晓夫的工农业改革,根据材料“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可知,此改革指的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故选d项;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已逐渐僵化,
21、斯大林未实行改革,故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并未动摇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不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3分,29题13分,共4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二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集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如果不在农业和工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
22、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编材料三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1)材料一中列宁说的“办法”是什么?你认为这办法错在哪里?(4分)(2)根据材料二,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斯大林时期又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一政策?(5分)【答案】(1)办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战争结束后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政策:
23、新经济政策。特点:运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评价:积极方面:最大限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消极方面:超越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断僵化,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可以分析出材料一中列宁说的“办法”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战时需要,战争结束后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
24、渡的正确途径。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集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新经济政策运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根据材料二“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三小问的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苏联工业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斯大林时期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材料二我们说俄国共
25、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 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重新复活起来,同共产主义进行着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私贩粮食和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总之,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材料三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
26、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交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面临着什么困境?(2分)(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3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有什么进步性?(6分)【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2)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3)修正: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了经营和贸易的自由。进步性:有利于保证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
27、农民的负担.【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一“征粮队”等信息来判断。第(2)问根据材料二直接概括提炼.第(3)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三中直接概括提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材料二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材料三下表为1
28、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社会总产值3.31.82国民收入3。21。04劳动生产率3.13(1)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4分)(2)观察图表,19681973年,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有何特点?当时,掌权的是哪位领导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5分)(3)材料三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4分)【答案】(1)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
29、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特点: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3)主要原因: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等.【解析】第(1)问,“不良后果从材料中得出,即“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而“评价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增长率的特点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是迅速增长;其他两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抓住时间为1990年,此时为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可从改革要从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方面作答.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摘编自齐世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牲畜合同完整版
- 基于2024年度计划的广告策划与执行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设备融资租赁合同2篇
- 股权质押合同范本3篇
- 土地流转合同标准版
- 二零二四年钢筋购销合同风险管理协议2篇
- 二零二四年桥梁施工用吊车租赁合同2篇
- 借款合同补充协议延期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咨询合同标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2篇
- 宜昌市水电工程承包合同范文.文档
- 48个英语音标发音表及口型08510
- 工作证明(通用)
- 古建小停泥丝缝墙瓦屋面木作等技术交底
- 信访工作办法(公司版)
- 劳务结算单模板
- EXCEL小游戏-青蛙跳
- 园林景观工程报价表Excel模板
- 汽车灯系的种类、功用及使用.ppt
- 三年级美术上册《天然的纹理》教案
- 印度住宿发票201011
- 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