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自主学习 (2)_第1页
调动自主学习 (2)_第2页
调动自主学习 (2)_第3页
调动自主学习 (2)_第4页
调动自主学习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调动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王远芳当前,全国正在深入进行新一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应该与时俱进,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和学习的主动精神,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课堂教学应该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发展的空间为根本。那么,如何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改变学生观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过程事实上是师生情感交往的过程。在我国,由于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所形成的师道尊严的

2、观念根深蒂固,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上是一种不平等的的交往,学生对教师只有服从,教师所传授的一切,学生必须接受。由此形成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师模式忽视了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这一心理发展规律,片面地强调了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主宰地位,正是在这种缺乏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抑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期以往,导致学生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减弱,主体积极参与意识的丧失。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新知识的获得不是光靠教师机械的传授,而应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以及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

3、师改变学生观,能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大量实践证明,一旦师生间建立了的良好的感情,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敢于大胆提问,大胆置疑,课堂上就等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就会得到激发,学生乐学愿学的动机就会得到增强;更有利于转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种师生关系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后的师生交流中也应该充分体现。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主动地把自己置于学生的群体之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思维活动中,突出地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增强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二、转变教学理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新知识的获得要靠学生的主动参与。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主参与的意识,而推动学生进行有意识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是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只有当学生萌发了对新知识学习的意识和愿望时,才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巧妙的点

5、拨,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不是把感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内容,巧妙地设置为障碍,造成认知上的冲突,以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迫切的需求中自主地学习。他们便会得到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乐趣,一发而不可收。总之,如果教师能例如课本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以问题为纽带,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形成精采巧妙的解答,会带给学生一种逼人思考的魅力。这样不仅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

6、,直接体验到进行探究学生的乐趣,领悟到学习数学的真谛。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转变教学理念,认真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到课堂教学效果式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加速理念的更新,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渗透数学所谓思想方法,切实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把着眼点放在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方面。其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侧重点都应放在教会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会动口,会动手、会动脑和会合作的能力上。这就必须遵循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

7、的主体作用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法的改进不容忽视。教师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并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设置层次不同的问题,可以激发学了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交流思想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再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他们迫切要求获得知识欲望与动机也不同,这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做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工作。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注意到既兼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避免总给他们以失败的体验,挫伤他们的学生

8、自信心和学生兴趣,防止扼杀他们的学习热情,又不影响学习成绩优秀生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使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发挥最大的潜能。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分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所向,学有所成。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艺术功能的感染,熏陶作用,有效地调控课堂氛围。教师要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以饱含师爱去关怀每个学生,创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四、发挥数学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地过程。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种多

9、样,其中,应以过程评价为主。采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展自我。由于评价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通过评价可以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探究之火。由此,充分发挥数学评价功能是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通常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和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获得的过程和获得的知识效果,给予正确的评价。目前,改进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的评价、发展性评价、质性评价、阐释性评价、异步评价等新的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要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比如,可以是课堂上的观察(如学习的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课后作业

10、的分析,还可以是操作活动等多种形式。但评价的同时要注意到个性的差异,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评价的结果可以是肯定性评价,让所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情商,促使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 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梁平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

11、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

12、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3、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

14、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出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课改教材七年级(下)6.3节时,可设疑“为了装饰墙报,准备用长80分米的彩条围一个长方形,但好的作品太多,怎样围才能张贴出更多的作品呢?”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

15、:“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16、的过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1+3+5=?1+3+5+7=?1+3+5+7+9=?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

17、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

18、。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

19、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20、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 武安平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

21、,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一、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主人。1、,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

22、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

23、得多。(二)倾听、赏识、激励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一)“爱意”充满课堂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

24、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二)“创意”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

25、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三、 生活融乳数学,让学生体味数

26、学乐趣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

27、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又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

28、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活动片段展示: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师:小朋友们到野外秋游,带了三箱矿泉水,回来时只剩下一部分(黑板出现一

29、箱9瓶,别外还有7瓶),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剩下的矿泉水有几瓶?请你们用小棒来代替矿泉水来数一数。生1:我是1瓶1瓶地数一共16瓶。生2:我是2瓶2瓶数一共16瓶。生3:我是4瓶加5瓶加7瓶一共16瓶。 生4:我是先拿1瓶和9瓶合起来是10瓶,10瓶和6瓶合起来是16瓶。(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教学反思上面的教学片段,我改变了以往教学中通过事先的设计一环一环、一层一层引着学生走,整个教学程序成了一部“教案剧”。而是从学生学

30、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1、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

31、乐。2、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

32、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3、使学生学会学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这里的精神就是对方法的本质认识,即数学思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旦把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铭刻于头脑中,那么不管他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将会使他受益终身。正是鉴于这样的认识,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时空,让他们像从事科学研究那样经历:“操作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

33、用了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到计算过程中的优化意识,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后继学习乃至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教学背景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34、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理论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分米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下学期关于长度单位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学习过米和厘米,对于分米由于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少,学生接触的也不多,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充分做好各种准备,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活动1、在判断中复习旧知活动一:教师出示一张错误的测量铅笔的投影片(可抽拉),铅笔的右端对准8厘米刻度线。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投影片,这只铅笔有

35、多长?生1:(抢着回答)8厘米。 生2:(十分着急)老师,她说得不对,应该是8厘米多。师:你为什么说是8厘米多呢?生2:因为铅笔的左端没有与直尺的0刻度对齐,而是多了,所以是8厘米多。师:观察得真仔细。那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呢?生2: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铅笔的左端与直尺的0刻度对齐,再看铅笔的右端是几就是几厘米。师:说得真好(边重复测量方法边抽动投影片使铅笔的左端与直尺的0刻度线对齐)。现在请同学们读出铅笔的长度是多少?生:(异口同声)9厘米。说明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在观察中既要判断测量方法对不对,又要思考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同时又要准确的读数。让学生的

36、旧知随着判断而显现出来。2、在操作中引入新知 活动二:教师请两名同学配合测量黑板的长度、讲台的高度。学生测量的结果是:黑板长3米23厘米,讲台高90厘米。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教师讲述为了记数的方便,通常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大而比米小,它就是分米。说明在这一活动情境中,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并让学生在测量具体物体的猜测中引入新课。3、在观察中发现新知 活动三:教师出示刻有“分米”的米尺(教具),请学生仔细观察上面的文字和刻度。并请一名学生在尺上找出“1分米”刻度所在的位置,然后拿出彩带请学生量出1分米的长度,用剪刀剪下来。教师再把相同长度的彩带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用学生尺测量彩带

37、的实际长度,小组内交流、检查并汇报结果,1分米的彩带实际就是10厘米。反思让学生在观测中探求结论,远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活动四:师:同学们都知道1分米=10厘米,也可以说10厘米=1分米。下面请同学们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体上找一找“大约1分米”的地方。生:(非常热闹,也感到好奇)生1:我发现我的手掌大约1分米。生2:我发现*同学的辫子大约有1分米。 生3:老师,我发现你的衣服两颗扣子之间的间隔大约是1分米。生4:我的衣服口袋口大约1分米。 师:(深情地)同学们说得真好!反思这一活动给我带来的不只是惊喜和意外,更让我感到异常的激动和兴奋,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到了他们探求知识的那份热情和喜

38、悦,使我感受到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发展他们的思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4、在拓展中验证新知活动五:教师说明活动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请你们作好记录,并加以说明。(下面是学生小组的汇报结果)小组1:我们组测量的是地板砖的长度,四边都是60厘米,我们把它记成6分米。 师:测量无误,换算正确。小组2:我们组测量的是门,门宽1 米,门高2米。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门的宽度和门的高度能不能用“分米”作单位? 生:可以。因为1米=10分米,所以门宽10分米,门高20分米。 师:门的高度和门的宽度用什么单位更合适呢? 生:用米更

39、合适一些。 师:送点掌声给*同学,他说得很好。小组3:我们组测量的是奖状,长35厘米,宽25厘米。我们组讨论后认为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如果用分米,长3分米5厘米,宽2分米5厘米,读着不顺口。师:说得有道理,也给第三小组的同学鼓鼓掌。小组4:我们组测量的是操场上乒乓球台的长和宽,长2米70厘米, 宽1米60厘米,经过讨论我们改写为长2米7分米,宽1米6分米。师:我也同意你们组的观点,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反思这一开放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谐的教学氛围,自由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体现,刺激了他们的表现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全课反思数学教学是数

40、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重要。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

41、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以活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首先认识“1分米”,接着感受“1分米”,最后体验“1分米”,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学到了探究方法,又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及时指导,适度点拨,真正成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着。”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实验稿)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

42、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案例概述:片断(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师:看到这中式的喜庆场面,听到这西式的婚礼进行曲,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生: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神圣的婚礼现场。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

43、“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师:观察刚才的画面,那些部分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师: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入学生的生活画面:由喜庆场面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画面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

44、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片断(二):“识”对称,体悟特征师谈话: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生: 我想明白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生: 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生: 我想明白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2学生进行自学。(边自学边实验)教师巡视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了自学。接下来,请各位同学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一下。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了自学,又把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了一下,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