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第五章 公共政策制定 . 2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 建立建立对社会问题、政策问题清晰概念; 理解理解政策议程及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位; 掌握掌握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和程序; 系统了解系统了解政策合法化及其作用; 掌握掌握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权限、过程和程序。 . 3 本章要点: p 政策议程及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地位 p 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 p 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 p 政策方案规划的程序 p 政策合法化及其作用 p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其权限 p 政策合法化的过程或程序 p 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 . 4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产生 一、社会问题的认定 社会问题:一个社会的大部
2、分成员和一部 分有影响力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 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设法加 以改变的问题。 . 5 p 社会现象如何成为社会问题? p 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 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 题。 p 在社会问题的认定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 的作用。 p 人们的主观认识、思想信仰、生活态度等价值因 素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案例:莫让老百姓变成验钞机案例:莫让老百姓变成验钞机 . 6 社会问题政策问题 政策议程 政策规划 政策合法化 . 7 p 从“问题”到“公共政策问题” p 问题:问题:一定行为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
3、间的矛盾状 态。问题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p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p 社会公共问题: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影响波 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p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权力部门感受到必须要解决某 种社会公共问题,否则,可能产生极为消极的后果,于是把某 种公共问题纳入解决议程,这时,社会公共问题转化成为公共 政策问题。 . 8 一般而言,社会问题的认定涉及三个方面: p 是否影响社会运行的秩序; p 是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利益; p 是否符合社会主导价值观和规范标准。 . 9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p 过
4、失性社会问题 p 结构性社会问题 . 10 1.过失性社会问题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 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 失足和社会犯罪、重婚、家庭暴力等等。 . 11 有两点需要注意: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一些社会规范允许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即一一是一些社会规范允许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即一 些社会规范的边界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在这个空间,些社会规范的边界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在这个空间, 有的行为并不至于被认定是超越规范极限的过失行有的行为并不至于被认定是超越规范极限的过失行 为。如吸烟、嬉皮士等;为。如吸烟、嬉皮士等; 二是二是“偏差偏差”这一概念具有相对性,在某种情形下这一概念具有
5、相对性,在某种情形下 被认定是偏离社会规范的过失行为,而在另一种情被认定是偏离社会规范的过失行为,而在另一种情 形下则可能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如重婚、同形下则可能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如重婚、同 性恋等性恋等 . 12 2.结构性社会问题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 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是人类在组织自 己的社会生活时,结构方面的偏差而产生的 社会问题。 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 如由经济不平等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又如由经济不平等所带来的贫富
6、两极分化;又 如人口问题。如人口问题。 . 13 p 两类主要结构性社会问题 n 各种各样不平等现象引起的结构性社会问 题 如由经济不平等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把贫如由经济不平等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把贫 困的责任推给穷人毫无道理,贫困是社会政治和经困的责任推给穷人毫无道理,贫困是社会政治和经 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除了贫困问题,还有由民族歧视和种族偏见所引发除了贫困问题,还有由民族歧视和种族偏见所引发 的民族问题;由政治不平等所产生的政府权力滥用的民族问题;由政治不平等所产生的政府权力滥用 问题;由教育不平等所导致的社会不满问题问题;由教育不平等所导致的社会不满问
7、题 . 14 n 价值观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社会问题 如家庭问题是由如家庭问题是由“核心家庭核心家庭”的出现以及随的出现以及随 之而来的种种麻烦,如家庭亲情的淡化、老之而来的种种麻烦,如家庭亲情的淡化、老 人晚年的凄凉、社会资源的浪费、儿童家庭人晚年的凄凉、社会资源的浪费、儿童家庭 教育的淡化等等。教育的淡化等等。 . 15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确认 政策问题的确认即对政策问题的察觉、界 定和描述的过程。问题确认是问题求解过程 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 16 一、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公共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把公共资源投入到最能产 生效益的环节上去,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有益于公 共资源的有效使
8、用。 社会公共问题太多太复杂,大多数社会公共问题社会公共问题太多太复杂,大多数社会公共问题 应该由非政府公共组织解决,只有少数公共问题适合应该由非政府公共组织解决,只有少数公共问题适合 公共权威部门出面解决。公共权威部门出面解决。 . 17 二、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 p 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 p 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 p 问题影响程度很深,影响范围广; p 属于政府或政策部门职责范围; p 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 18 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影响因素 p 政治领袖 p 利益集团 p 危机或特殊事件 p 抗议活动 p 大众传播媒介 p 新旧事物的差别 . 19 四、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
9、过程 (一)感性认识阶段 1. 问题察觉 察觉是社会问题的最初阶段,其显著特征表现在涉及 其中的人们还处于对客观条件的朦胧认识中。 感受政策问题: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感受政策问题: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 体,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由于自我价值标准、经济体,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由于自我价值标准、经济 利益、自我意识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愤怒等,利益、自我意识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愤怒等, 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等的既定诉求。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等的既定诉求。 . 20 (一)感性认识阶段 2.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是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对问题进 行明确表述的
10、过程。实事求是、不带偏见、 追求客观是这一过程的基本原则。 . 21 (二)理性分析阶段 1.问题分析 对前一阶段描述的问题和相关资料进行去伪存 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进而 判断其能否成为政策问题的过程。 分类分类确定问题设计的领域;确定问题设计的领域; 分析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面辨证分析;全面辨证分析; 抓住问题的实质和主要矛盾,作出能否成为公共政抓住问题的实质和主要矛盾,作出能否成为公共政 策问题的结论。策问题的结论。 . 22 (二)理性分析阶段 2.问题界定 问题界定是指在问题分析之后,对问题 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说明
11、为什么这 些问题被确认为政策问题,为以后制定各公 共政策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基础。 . 23 案例:底特律拖车居民问题 拖车居民问题的客观环境就是拖车居民建立拖车居民问题的客观环境就是拖车居民建立 的营地及其对周围社区的影响。根据底特律的营地及其对周围社区的影响。根据底特律 市官方机构所作的记录,这种营地的建立最市官方机构所作的记录,这种营地的建立最 早可以追溯到早可以追溯到19201920年的春天。当时只是在城年的春天。当时只是在城 市的外围地区出现了一小片营地,大概有市的外围地区出现了一小片营地,大概有8 8 1010户人家。这些居住者大多是产业工人,他户人家。这些居住者大多是产业工人,他 们
12、以自己的拖车为家,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们以自己的拖车为家,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 . 24 当时在底特律并没有人觉得拖车居民构成了当时在底特律并没有人觉得拖车居民构成了 社会问题。底特律的三家主要报纸都没有报社会问题。底特律的三家主要报纸都没有报 道这方面的情况,市警察局、卫生部门、社道这方面的情况,市警察局、卫生部门、社 会工作机构的档案文件中对此也没有任何记会工作机构的档案文件中对此也没有任何记 载。尽管住在这个营地附近的居民每天都可载。尽管住在这个营地附近的居民每天都可 以看到住在拖车里的那些人,但他们坚持认以看到住在拖车里的那些人,但他们坚持认 为为“根本没有什么麻烦根本没有什么麻烦”。
13、然而,形势发展。然而,形势发展 得非常快,不知不觉中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得非常快,不知不觉中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 25 引起关注 到到19301930年,在城区范围内已经有了年,在城区范围内已经有了4 4个像模像样的拖个像模像样的拖 车营区。到了车营区。到了19351935年,营区数目上升为年,营区数目上升为9 9个。在这个。在这9 9 个营区中,有个营区中,有5 5个菅区的居民丝毫没有暂时居住的迹个菅区的居民丝毫没有暂时居住的迹 象,他们干脆把车轮从拖车上卸下来,放到锯木架象,他们干脆把车轮从拖车上卸下来,放到锯木架 上一分为二,看似准备永久性地居住下来。随着拖上一分为二,看似准备永久性
14、地居住下来。随着拖 车和拖车式活动房屋居住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及其营车和拖车式活动房屋居住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及其营 区的不断扩大,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公众越来区的不断扩大,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公众越来 越广泛的关注。越广泛的关注。 . 26 从报刊的专栏、邻居的闲谈、居民们向新闻从报刊的专栏、邻居的闲谈、居民们向新闻 媒体和市政当局表达的正式抱怨,以及底特媒体和市政当局表达的正式抱怨,以及底特 律市官方机构所发布的有关言论来看,底特律市官方机构所发布的有关言论来看,底特 律市的拖车居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律市的拖车居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 的热点,这些迹象足以表明社会问题的察觉的热点,这
15、些迹象足以表明社会问题的察觉 阶段已经形成。阶段已经形成。 . 27 通过对底特律市三家报纸内容的调查发现,通过对底特律市三家报纸内容的调查发现, 直到直到19251925年年1 1月才有一家报纸发表了一条有关月才有一家报纸发表了一条有关 的新闻,对某个拖车营区的新闻,对某个拖车营区“过分吵闹过分吵闹”的情的情 况进行了报道。在此之前,无论是消息栏目况进行了报道。在此之前,无论是消息栏目 还是评论栏目都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情况。在还是评论栏目都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情况。在 接下来的接下来的1010年间,即年间,即1925-19351925-1935年,相关报年,相关报 道的数量逐渐上升。道的数量逐渐上
16、升。1936-19371936-1937年,这种新年,这种新 闻报道的频率达到了最高峰。闻报道的频率达到了最高峰。 . 28 若对这些新闻的性质加以解释,可以说在若对这些新闻的性质加以解释,可以说在19301930年之年之 前,报道的主旨更多的是猎奇和娱乐而不是提出警前,报道的主旨更多的是猎奇和娱乐而不是提出警 告。而评论专栏和告。而评论专栏和“读者来信读者来信”这两部分对这方面这两部分对这方面 的情况则极少或根本没有提及。的情况则极少或根本没有提及。19301930年之后,这三年之后,这三 家报纸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日渐增多,而读者来家报纸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日渐增多,而读者来 信中反映这方
17、面情况的也变得相当普遍。无论是新信中反映这方面情况的也变得相当普遍。无论是新 闻的连续报道,还是评论版的评论文章,都反映出闻的连续报道,还是评论版的评论文章,都反映出 对拖车营地问题的忧心忡忡,而且从多种角度对公对拖车营地问题的忧心忡忡,而且从多种角度对公 众提出了某种警告。众提出了某种警告。 . 29 在在1936-19371936-1937年间,报纸中一半以上的新闻报道和年间,报纸中一半以上的新闻报道和 评论文章以及许许多多的读者来信都涉及拖车营地评论文章以及许许多多的读者来信都涉及拖车营地 中的犯罪、疾病、火灾、事故和一些滑稽事件。给中的犯罪、疾病、火灾、事故和一些滑稽事件。给 报社写读
18、者来信的主要是生活在拖车营地附近社区报社写读者来信的主要是生活在拖车营地附近社区 的居民、学校当局的有关人员、房地产商以及社会的居民、学校当局的有关人员、房地产商以及社会 工作者。居民们对拖车营地所带来的环境噪音、腥工作者。居民们对拖车营地所带来的环境噪音、腥 臊恶臭、不讲道德、各种犯罪以及附近地区不动产臊恶臭、不讲道德、各种犯罪以及附近地区不动产 的贬值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们的愤怒之声几乎随的贬值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们的愤怒之声几乎随 处可以听到。处可以听到。 . 30 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最初,当很多拖车居住者搬进我们住区下面最初,当很多拖车居住者搬进我们住区下面 拐角
19、的一片空旷地带时,我们之中似乎谁也没有更拐角的一片空旷地带时,我们之中似乎谁也没有更 多地注意他们。这些人几乎清一色是贫穷的工人,多地注意他们。这些人几乎清一色是贫穷的工人, 19321932年,经济大萧条依然很严重,他们可能不想在年,经济大萧条依然很严重,他们可能不想在 住房租金上花太多的钱。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他住房租金上花太多的钱。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他 们只会呆上一两个月,然后离开这里。但是一年过们只会呆上一两个月,然后离开这里。但是一年过 后,那儿的拖车居住者反而比以前更多了。后,那儿的拖车居住者反而比以前更多了。 . 31 邻居们开始说:邻居们开始说:看吧,他们看来是要在这里永久住
20、下看吧,他们看来是要在这里永久住下 去了。去了。但是,似乎没有人认为他们正在对我们造成伤但是,似乎没有人认为他们正在对我们造成伤 害。可随后,我们便开始丢失一些放在自己房屋周围的害。可随后,我们便开始丢失一些放在自己房屋周围的 小东西,如报纸、牛奶瓶和一些劳动工具。我们把它归小东西,如报纸、牛奶瓶和一些劳动工具。我们把它归 结到那些拖车家庭的孩子们身上,责怪他们的父母不该结到那些拖车家庭的孩子们身上,责怪他们的父母不该 整天让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疯跑。之后有人说:整天让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疯跑。之后有人说:“为什么为什么 这些孩子不去上学这些孩子不去上学? ?他们如果有学上就不会惹那么多的他们如果有学
21、上就不会惹那么多的 麻烦。麻烦。”一位邻居给附近学校的学监写了一封信,告知一位邻居给附近学校的学监写了一封信,告知 有关情况,但信发出后如石沉大海,什么反应也没有。有关情况,但信发出后如石沉大海,什么反应也没有。 . 32 这里还有另一篇更为典型的抱怨:这里还有另一篇更为典型的抱怨:“母亲诅咒那些拖车母亲诅咒那些拖车 家庭的孩子们,说他们简直就是一群该下地狱的小鬼。家庭的孩子们,说他们简直就是一群该下地狱的小鬼。 但是父亲认为感情宣泄是没有用的,需要考虑的还是该但是父亲认为感情宣泄是没有用的,需要考虑的还是该 不该将房屋卖掉这个问题。如果政府当局没有能力把拖不该将房屋卖掉这个问题。如果政府当局
22、没有能力把拖 车居住者从这个地区清除出去的话,那就真得考虑考虑车居住者从这个地区清除出去的话,那就真得考虑考虑 搬家的问题了。父亲总是讲,他对拖车居住者本身并无搬家的问题了。父亲总是讲,他对拖车居住者本身并无 成见,这些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贫穷,成见,这些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贫穷, 这不是他们的过错。但是,不能因为他们贫穷而使我们这不是他们的过错。但是,不能因为他们贫穷而使我们 大家也都跟着变穷,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可真是大家也都跟着变穷,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可真是 地狱的信号。地狱的信号。” . 33 卫生监督员对市议会的主要抱怨是:营地里并不是卫生监督员
23、对市议会的主要抱怨是:营地里并不是 每个家庭都拥有一辆拖车,那里的居住条件极其恶每个家庭都拥有一辆拖车,那里的居住条件极其恶 劣;有些营地连一个厕所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几劣;有些营地连一个厕所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几 乎没有个人的隐私可言;营地里供水严重不足,居乎没有个人的隐私可言;营地里供水严重不足,居 民们经常要到营地外去打水;冬天的取暖条件非常民们经常要到营地外去打水;冬天的取暖条件非常 差,大部分拖车居住者只是靠小煤气炉取暖,而且差,大部分拖车居住者只是靠小煤气炉取暖,而且 有些家庭连这样的条件都不具备;随意乱扔垃圾的有些家庭连这样的条件都不具备;随意乱扔垃圾的 现象到处可见,营地附近的
24、一些空地上已经堆满了现象到处可见,营地附近的一些空地上已经堆满了 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 . 34 警方也同样将拖车居住者的营地视为潜在的警方也同样将拖车居住者的营地视为潜在的 危险地带,对其执行法律和维护秩序的工作危险地带,对其执行法律和维护秩序的工作 是一种新的挑战。警察越来越多地被招去制是一种新的挑战。警察越来越多地被招去制 止营地中发生的抢劫和斗殴事件,拘捕各种止营地中发生的抢劫和斗殴事件,拘捕各种 各样的犯罪嫌疑人以及调查那些愤怒的邻居各样的犯罪嫌疑人以及调查那些愤怒的邻居 们所反映的情况。当时警方对这些活动所作们所反映的情况。当时警方对这些活动所作 的文字记载,已
25、经清楚地表明了警方对这一的文字记载,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警方对这一 问题的深切关注。问题的深切关注。 . 35 学校当局也开始意识到拖车营地所带来的问学校当局也开始意识到拖车营地所带来的问 题,因为它对学校稳定的教学秩序造成了很题,因为它对学校稳定的教学秩序造成了很 大的冲击。有些学校很难为不断涌来的拖车大的冲击。有些学校很难为不断涌来的拖车 居住者的孩子们提供基本的食宿条件,而且居住者的孩子们提供基本的食宿条件,而且 几乎每天都可能有新生入校,使学校正常的几乎每天都可能有新生入校,使学校正常的 教学安排受到影响。因为拖车居住者的营地教学安排受到影响。因为拖车居住者的营地 并非是永久性的,许多孩子
26、在一个学年尚未并非是永久性的,许多孩子在一个学年尚未 结束时就不得不离开学校。结束时就不得不离开学校。 . 36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公共议程与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两种最 基本形式。 公共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和社会公众和社会 团体的普遍关注,进而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政府 议程是某些社会问题引起决策者的关注,应将其列入政 策范围的政策议程。公共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 政府部门根据公众的利益表达和要求,权衡各利益 方的利益关系,最后确认是否把问题列入政策议程。 . 37 一、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 1.外在创始型 2.政治动员型 3.内在创始型 4.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 . 38
27、二、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1.公民个人的作用 2.利益团体的作用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 5.大众传媒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 . 39 三、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1.政策议程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范围(利益群 体)、强度(公众反应)和时间(瞬时突发或持续作 用)。 2.政策议程触发机制的类型。包括内在触发机制(自 然灾害、经济灾难、技术突破、生态变迁、社会变迁) 和外在触发机制(战争、冲突、经济对抗)。 . 40 四、政策议程与突发事件 1. 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某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能够将某些人们虽已有所察觉但未引起普遍重视的 问题推上议事日程。 2. 抗议活动。抗议活动
28、是一种激烈的利益表达形式, 它的出现表明社会问题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政府惟有作出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平息其引发的混乱 局面。 3. 新闻媒介。新闻媒介作为重要的社会舆论机器对 政策议程的整个过程及其结构都有重要影响。 . 41 五、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1.政治原则的偏离(所谓(所谓“反动反动” ) 2.价值体系的排斥(所谓(所谓“信仰信仰”) 3.政府体系的封闭(所谓(所谓“呼声呼声”) 4.承受能力的超重(所谓(所谓“合理合理”) 5.表达方式的适当(所谓(所谓“正当正当”) . 42 第二节 政策规划 政策规划往往被视为一个 ,指在既定原则指导下寻求方案优化 的一系列分析和抉择活动。它
29、不仅需要决策 者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政策分析人员的密切 配合。 . 43 一、政策规划主体 p 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 一种趋势。 p 政府在政策规划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p 听证制度是政策规划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 的制度形式。 . 44 二、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 n信息原则信息原则 n系统原则系统原则 n预测原则预测原则 n客观原则客观原则 n智囊原则智囊原则 n优化原则优化原则 n效益原则效益原则 n可行原则可行原则 n兼听原则兼听原则 n时效原则时效原则 . 45 三、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 p经验思维 p逻辑思维 p直觉思维 p创新思维 . 46 四、政策规划程序 1.政策目标的确
30、定。决策内容的原则层面,包括正确确 定政策目标,区分价值前提(需不需要、值不值)和事 实前提(可能不可能)。 2.政策方案的设计。决策内容的操作层面。一方面要对方 案后果及其效应准确估计;另一方面应对方案实施细节详尽 规定。政策方案设计包括对行动内容、程序、方式、方法等 的设计。其中在内容上包括5W1H,即WHAT、WHY、WHO、WHEN、 WHERE、HOW。 . 47 四、政策规划程序 3.政策方案的评估(前评估)。 包括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1)专家会议法 (2)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 式,使专家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经技术处理后得出 预测结果。 . 48 4
31、.政策方案的选择 决策行为是一个不间断的选择过程,即对备 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择优的过程。 . 49 第三节 政策合法化化 一、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所谓的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 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 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 50 二、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其权限 p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依法有权使政策方案获得 合法地位的。 p 合法化主体具有宏观上的广泛性和微观上的特 定性两个显著的特征。 n 宏观上的广泛性。是指从总体上看,政策合法化的 主体是相当广泛的;有权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 国家权力机关,都可以成为政策合法化的主
32、体。 n 微观上的特定性。是指每一项政策方案的合法化主 体都是特定的。 . 51 p 法律针对不同的国家机关规定了不同的职权,政策 合法化的主体必须在各自的法定权限内使相应的政策 方案合法化。超越法定权限,就不能制定和颁布政策。 p 主体在政策合法化过程中应注意的权限问题: ()主体要有合法依据; ()注意政策所及事项、地域、措施和手段等的 职权限制; ()注意滞后法律的效力问题。 . 52 三、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和内容容 p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指政策方案获得合法 地位的步骤、次序和方式。 p 政策合法化程序的内容 (1)合法的决策主体; (2)合法的政策程序; (3)合法的政策内容 (4)政策
33、法律化 . 53 四、政策法律化 1. 政策法律化概念 政策法律化,顾名思义,就是政策向法律 的转化。具体说,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 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 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 54 四、政策法律化 2. 政策法律化的主体 政策法律化的主体就是依法有权把政策转 化为法律的国家机关,即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 关。 . 55 四、政策法律化 3. 政策法律化的条件 政策法律化并不是所有政策都转化为法律。 只有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的政策才转化为法律: (1)有立法必要的政策; (2)成熟、稳定的政策。 . 56 四、政策法律化 4. 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又特 殊的形
34、式。 政策合法化属于政策制定的范畴,是经政策规 划而得到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政策方 案未经合法化过程就不具有执行效力。 . 57 思考题: 1.什么是政策制定?它包含哪些功能活动环节? 2.什么是政策议程?社会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议事日 程的? 3.用实际案例说明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及其功能活动 环节。 4.如何看待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作用与程序? 5.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 58 案例:孙志刚事件的始末(一) 孙志刚,男,27岁, 湖北武汉人,2001年 在武汉科技学院艺术 设计专业结业。2003 年2月24日受聘于广州 达奇服装有限公司。 . 59 孙志刚事件的始
35、末(二) 20032003年年3 3月月1717日晚日晚1010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 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 带身份证,被作为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三无人员”带回派出所。带回派出所。 孙的同学成先生闻讯后赶到派出所并出示孙孙的同学成先生闻讯后赶到派出所并出示孙 的身份证,当事警官仍拒绝放人。的身份证,当事警官仍拒绝放人。 注:注:“三无人员三无人员”: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无用工证明: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无用工证明 . 60 孙志刚事件的始末(三) 3 3月月1818日,孙被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日,孙被作为三无人员送往
36、收容遣送站收容遣送站。当晚,。当晚, 孙因孙因“身体不适身体不适”被转往被转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 2020日凌晨日凌晨1 1时多,孙遭同病房的时多,孙遭同病房的8 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名被收治人员两度 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1010时时2020分死亡。分死亡。救护站救护站死亡死亡 证明书上称其死因是证明书上称其死因是“心脏病心脏病”。 4 4月月1818日,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出具尸出具尸 检检验鉴定书,结果表明,孙死前检检验鉴定书,结果表明,孙死前7272小时曾遭毒打。小时曾遭毒打。 . 61 孙志刚事件的始末(四) 4 4月月2525日,日,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物理复习主题单元9第22课时热学计算课件
- 《陋室铭》微课教学设计
- 生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聘请人力资源专员协议书
- 油漆尘毒防护指南
- 家具定制金箔施工合同
- 临时销售顾问聘用协议
- 体育事业单位员工聘用合同模板
- 云云电子合同服务期合同
- 建筑隧道工程施工合同
- 中国融通地产社招笔试
- YDT 4565-2023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技术要求
-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课件(完整版)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操实训报告2600字(论文)】
- 主播薪资核算方案
- 【正版授权】 ISO 3585:1998 EN Borosilicate glass 3.3 - Properties
- 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
-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学情分析
- 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22版)
- (高清版)WST 402-2024 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