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握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要求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朗读的总要求。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朗读应正确的表达文本的语意,也就是说要读得正确,把作者写的话的意思正确地转化成有声的语言,这也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在丰富语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以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策略 技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

2、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琅琅读书声赛琴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一、多练读,少评价 朗读是传声的艺术,而非评价的艺术。它需营造的是一个以语言为凭借的声音场,从而感染学生的心灵。评价朗读比朗读的难度更高,因为评价不但要判断出某人读得好或不好,还要用语言表达出其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朗读点评能力好的学生,不但自身朗读水平要高,

3、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要强。一般情况下,学生连读好都有困难,又该怎样去评别人呢?可见让学生去评价读得怎样,不大符合学生实际,显得有些盲目。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也评不出什么,白白浪费了时间,挫伤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而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大面积、有层次的练读,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怎么练读呢?我的意见是让学生有层次地反复朗读、反复练习。怎么分层次?总体上一是读准读熟练,二是读得自然、有感情。学生读不好,老师多范读,学生多跟读。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课燕子一文,可以通过师生多次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感受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矫健敏捷,从而让学生受到了美的陶冶。又如草原一

4、文,文中那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白白的云和羊群,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课前让学生做好头饰、道具等,课堂上表演读,体会草原的大、绿、动和美,体会喝奶茶,吃手抓羊肉的惬意,从而深深地喜欢上了朗读,喜欢上了课文。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朗读中,老师那饱含激情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如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画面浮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次的师生一起读课文,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谈体会,使学生了解了课文记叙了1976年1月11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扶老携幼前来送别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人

5、民沉痛哀悼和无限怀念总理的深情。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要练好朗读,我想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跟读。难读的地方要多跟读(长句子、生字多的地方、拗口的地方);指导有感情朗读时,学生读不好时,要让其多跟读;学生朗读水平较差要让其多跟读。这也是防止唱读的比较有效的办法。语音是“口耳”之学,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老师课文读得很好,经常范读,让学生跟读,学生就会从听读、跟读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及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技能,学得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二、读正确,合文意 读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语音的准确,包括轻声、儿化、停顿的正确。这是基础。另一方面是语意

6、的正确表达,具体地说是结合文本,正确地表达文意,正确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从听觉上来说就是自然、有感情。“自然”就是读得不别扭,尽量是规范的普通话语气,比如轻重词的处理、音调的高低等。这里特别要指出有感情并不是拿腔拿调,而是正确地读出文本的思想感情,读出韵味和美感。针对课文来说,读得自然、有感情,应该是结合文本的特点,符合文本的基调。比方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朗读低沉悲伤;船过三峡读得轻松愉悦;寒号鸟中叙述的语言读得平实朴素,这一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得天真夸张有童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文题目,结合时代背景就根据周晔为有鲁迅这样的伯父感到骄傲,读出自豪的语气;又根据鲁迅去世,读出大家的沉痛怀念之情

7、。两次读课文题目,但感情语气是截然不同的。又如认知与情感是相互促进的。重组词句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其间韵味。 在朗读指导中,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语意表述不确切的地方,老师要及时指出来,给予纠正,有难度的地方教师可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等必要的指导。 三、作指导,授技巧 朗读能力是一项技能,是一项程序性的知识,它永远离不开一套伴随它的朗读规则,不管怎样的一种朗读教学指导方式,如果没有一套合乎规范的、基本的、合理性的朗读规则,学生永远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朗读技能,朗读的教学就不可能会成功。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怎样朗读的技巧。 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我们知道,朗读技能本身蕴含的规则

8、很深,它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四个方面。就语气来说,它是确定朗读的基调,语气的色彩五彩缤纷。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的,读的时候口腔松宽,气息深长,给人温和感;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的,读时口腔紧窄,气息猛塞,给人挤压感;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的,读时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造成迟滞感。还有“惧、急、冷、怒”等等感情,朗读时语气都不一样。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

9、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读时应当放慢速度,节奏沉稳,这样才能唤起听者对小女孩的无比同情;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则应节奏稍快,读出激昂、催人奋进之势;而读林海则应节奏轻快,以此表现出一幅欣欣向荣、国兴邦安的画面。 其次,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虽然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摒弃讲授式教学,该讲的时候老师还是要讲,该授的地方还是要授。也许会有老师担心,指导学生朗读技能,学生会觉得枯燥。没错,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技能时不要讲得太深,不要要求所有学生对朗读技能的把握都很全面,而应承认差异。对于低段的学生而应以范读、跟读为主;个别指导时,指向要明确,如:“读慢一点点,声音再轻些”、“笑着读会更好些”,到了中高段再逐渐渗透一些朗读技巧,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枯燥了,当他们一次比一次读得有进步时,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比如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要语速适中,语调庄重,重点词语清晰沉稳;在朗读桂林山水一文时,则应用语轻盈,婉转流利。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我端起这个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一句,在“碗”后稍顿片刻,就更能突出那碗鱼汤的来之不易。朗读的基调找准了,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尽可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