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园林教学目的:1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 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 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教学要点、难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
2、oint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苏州的。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那同学们能说说看,苏州之美到底美在何处呢?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是啊,苏州之美,就美在它的山水,美在它的园林,美在它的富庶,美在它的历史悠久,美在它的文化底蕴深厚。而苏州的园林更可以说是领千年风骚,成为了苏州永久的骄傲。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那同学们知道苏州都有哪些特别有名的园林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等。好,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些这些园林的图片,初步领略一下这些园林之美。(多媒体展示)美吗?美!那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希望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相关
3、知识的资料,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1、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苏州的园林,以典雅淡朴、小巧玲珑著称。据说,在明清两代,苏州的私家园林多达200 处。苏州园林面积较小,一般在10 亩以内,大的也不过几十亩,各个园林都能做到处处入画,移步换景,引人入胜。2、沧浪亭在苏州市城南人民路三元坊,原为吴越时(907926 年)广陵王的花园。宋庆历四年(1044 年)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始建沧浪亭,并写沧浪亭记。南宋初年成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
4、宅第,为苏州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名园。3、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城东北园林路,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1342 年)天如禅师为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名“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因为园中有很多石峰都似狮子形,故名“狮子林”。4、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为苏州最大的名园。它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之一,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5、留园在苏州阊门外, 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小结:可以说,苏州的园林,给人以“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美”的享受。
5、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22 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叶老笔下的苏州园林有何奇趣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二、了解作者,清除字词障碍。1、作者叶圣陶, 1894 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
6、术家” 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的图片册写的序言,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选入课本时删去了第一节, 并把文题改成了苏州园林,我们把它当作一篇说明文来读。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并不就苏州园林的某一处作介绍,而是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为我们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2、字词读音及解释。(见多媒体展示)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在听读时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2、范读读得怎么样,不错吧。那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7、叶老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明确: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3、我们说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才能吸引人。其实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所谓他山之石嘛。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明确:于园奇在磊石。4、那么苏州园林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或者说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或者说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呢?(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明确:
8、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文眼。出示多媒体。四、研读课文,明确特点。1、请各位同学快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怎样围绕中心展开苏州园林这幅完美的画卷的。2、读完了,就请同学起来说说如何体现它的处处入画的原则的呢?或者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们设计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下功夫的呢?明确: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园林设计者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多媒体展示) P213、这四个“讲究”与下文的一些段落有什么联系?明确:分别领起下文的3、4、5、6 四个段落。追问:那么第 2 段与下面的 3、4、5、6 四个段
9、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下文的3、 4、5、 6 四个段落就是通过四个讲究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的。也说是说四个段落与第2 段的四个讲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多媒体展示) P22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苏州园林的这四个方面的美。(多媒体图片展示) P23-535、那么感受了园林设计的四个讲究给我们带来的美以后,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这四个词用的是否精准?(多媒体展示)P54“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
10、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 。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6、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成为处处完美了吗?明确:不,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园林设计者对小处也“不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7、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哪几个段落介绍了这细微之处的美呢?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P55明确: 7、8、9 三段。苏州园林讲究各个角落图画美;讲究门窗的图案美;讲究色彩的搭配。这几节也是紧紧围绕
11、“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也巧妙地照应了第二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那么,这 7、 8、 9 三段与前文的关系又如何呢?很明显,这7、 8、 9 三段也属于分说。(多媒体展示关系) P568、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图片,具体感受一下这些细部的美。(多媒体图片展示) P57-749、到这儿,我们已饱览了苏州园林的美,那么课文第10 段又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以此作结,激起人们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的美好愿望。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凭借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的深亥体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用高度概括的语
12、言为我们综合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较多的笔墨分项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四个大的方面的具体特征,接下来再用简略的语言点明苏州园林细部的特征,从而使我们读者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上清楚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本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从各部分来看,是按由主到次,由局部到细部的顺序来说明的。这样文章条理十分清楚。五、反馈迁移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3、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叶老的笔,充分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独特的魅力,相信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美、假山池沼的配合美、花草树木映衬美、镂窗廊子的层次美,一定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州园林,当得起园林之冠吗?当得起,确实,古人说得不错,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六、布置练习。1 抄写词语。2 找出课文中运用到说明方法的句子 , 指出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思考有何作用。3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指读第 2 段,回答本文说明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学习 3 6 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
14、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精讲)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 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 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 ! 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 的效果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
15、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技术”指工作操作的技巧, “艺术”是指有创造性的操作技术。这句话指假山的堆叠是一项有创造性的工作,突出设计者的巧妙匠心。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池沼大都引用活水, 池沼设计因地制宜, 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5)第 11 句所用的修辞是什么?“又”字有何作用?引用照应上文,也强调说
16、明了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的特点。二、指导学习第自然段。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3)第 2 句中的高与低能否互换?为什么?不能,与俯仰相照应。(4)第 3 句的修辞及作用各是什么?寂寞,拟人手法,此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
17、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游客中不同的季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5)第 4 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指代“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说明方法为作比较、打比方。(6)第 5 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举古老的藤萝的例子,为的是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呢?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7)此段中第 6 个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各是什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句 1 及句 3、4 的前两个分句为说明;句2、5、6 及句 3 的第 3 个分句为描写;句 4 的“因为依据
18、 不足取的”为议论。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4、讲析第 6 自然段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 ”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3)理解“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本来墙起隔断的作用,但因墙上有窗,能透过花窗看到墙的别的景致,所以就成了“隔而不隔”;本来廊子是起分隔作用, 但因两边无所依傍, 就成了“界而未界”,使本来隔开的景物融为一体,使景致更深了。这样的设计,增加了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建筑劳务合同范本
- 入园合同范例
- 个人陶瓷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补充合同范本
- 切砖清工合同范本
- 光明果蔬配送合同范本
- 借款合同范本网上查询
- 转租饭店合同范本
- 净化车间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会所会籍合同范本
- 少儿美术课件- 9-12岁 素描班《场景素描》
- 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
- 金融工程.郑振龙(全套课件560P)
-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质量相关指标解读
- 血液透析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GA/T 2073-2023法庭科学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检验分光光度法
-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介绍课件
- 直播电商可行性分析
- 桥式起重机日常检查保养记录表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
- 法律文书写作(第五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