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纳米管多级增强SiC fSiC复合材料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_第1页
氮化硼纳米管多级增强SiC fSiC复合材料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_第2页
氮化硼纳米管多级增强SiC fSiC复合材料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氮化硼纳米管多级增强 SiC_f/SiC 复合材料制备、 结构及性能研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SiCf/SiC )具有 低密度、耐高温、抗氧化、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点 , 已成为新一代高性能航 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 引入纤维并设计合适的纤维 /基体界面, 可激 发界面脱粘、裂纹偏转等能量消耗机制 , 赋予材料非脆性断裂特征。但一方面, 纤维间、纤维束间、层间微区基体难以被微米尺度下的能量消耗 机制所强韧化 , 依然为脆性陶瓷 ; 另一方面 , 微区基体中裂纹萌生阈值较低 ,且裂纹扩展不受阻碍 ,最终限制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 ,作为材料中的薄弱区域 , 微区 基体

2、亟需通过更细微尺度的强韧化机制来改善性能。氮化硼纳米管( BNNT)s 具有优异的力学、化学、热稳定性能 , 抗氧化温度高 达900r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纳米增强体。 将BNNT引入至材料中,作为除微米纤, 可改善基体的机械性能 ,维外的第二增强体 ,于纳米尺度对微区基体进行强韧化最终实现对材料整体性能的优化。本文开发了简化的机械球磨法 , 即首先对生长原料B 粉进行球磨处理 , 然后BNNTs构建出BNNTs纤在高压氮气气氛下退火 , 最终成功于纤维表面原位生长 维多级增强体。本文首先探索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纤维表面 BNNTs原位生长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催化剂含量、前驱体浆料浓度、

3、原料物化性质、生长温 度、生长压力等因素,可调控BNNT啲生长密度和长度。其次,分析了 BNNT啲微观形貌、结构、化学成分等特性。研究发现,BNNTs具有多壁、竹节状结构,且具有两种形貌管壁:串珠管壁和平直管壁 ; 前者纳米管内部和顶端包裹有催化剂颗粒 , 而后者催化剂颗粒位于纳 米管的底端。基于上述分析 , 并结合前驱体浆料的物相、粒径、表面化学状态等 分析结果,深入研究了纤维表面BNNTS原位生长过程和形成机理。结果显示,串珠管壁和平直管壁BNNTS勺原位生长均遵循VLS机制中的应力 诱导周期性生长模式 , 但由于催化剂颗粒与纤维表面的结合强度不同 , 前者按照 顶端生长模型进行生长,而后

4、者按照底端生长模型进行。在成功构建出BNNTs纤 维多级增强体的基础上,借助化学气相渗透(CVI)和有机前驱体浸渍裂解(PIP) 工艺,制备了 BNNTs多级增强SiCvsubfv/sub/SiC 复合材料。首先探究了 BNNTs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NNTs在材料中激发了纳米管拔出、 界面脱粘、裂纹偏转和桥联等纳米尺度的强韧化机 制,发挥了纳米增强体作用;但是,BNNTs限制了材料致密化过程,造成纤维束内 部致密化困难,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抵消了 BNNTs的纳米增强体作用,导致材料宏观机械性能并未改善 ; 通过对纤维束内部预先 PIP 致密化处理 , 有望改善束 内

5、难以致密的问题。其次,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于纳米管表面沉积BN界面相,系统研究 了 BNNTs基体界面调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BNNTs/基体界面调控可降低BNNTs基体和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强度,改善纤维和BNNTs的强韧化作用。因此,材料断裂韧性得以提升,当BN界面相的厚度为10-20、30-45、45-70 nm时,断裂韧性从 11 0.4 MPa.mvsup1/2v/sup分别提升至 13.0 1.2 14.0 1.1、 12.2 0.3 MPa.mvsup1/2v/sup 而当BN界面相的厚度为10-20 nm时,材料弯曲强度也明显改善,从296.8 17.6 MPa提升至3

6、42.5 11.9 MPa。此外,深入研究还发现,BNNTs/基体界面的脱粘裂纹在BN界面相内部扩展,此界面脱粘方式可 产生大量枝化微裂纹 , 有利于充分发挥纳米管的强韧化作用。最后,深入探究了 BNNTs多级增强SiCvsubfv/sub/SiC复合材料的损伤行为。结果显示,未沉积和沉积界面相的BNNTs分别通过对基体裂纹的阻断和偏转 作用, 提高材料的损伤发展阈值 , 推迟材料的早期损伤过程 , 并且前者为“硬”模 式, 延迟效果不佳 , 而后者为“软”模式, 推迟效果更显著 ; 两者均会导致材料过早 发生断裂失效 , 但后者情况下 ,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强度较低 ,仅略高于原始复合材料,

7、则最终断裂失效也仅略早于原始复合材料。当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高温结构部件时 , 具备优异的抗氧化性能是SiCf/SiC 复合材料实现长时间可靠服役的关键。本文重点考察了BNNTs多级增强SiCf/Si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并深入分析了材料的抗氧化机理。研究表明 , 多级增强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原始复合材料 , 其抗氧 化机理源于玻璃相Bvsub2v/subOvsub3v/sub:对PyC界面相的保护作用以及 存活BNNTs的纳米增强体作用。900r静态氧化环境下,原位生长BNNTsW残留的B粉氧化形成低粘度玻璃相 B2O3,弥合氧气扩散通道,阻止氧气向内部扩散,保护PyC界面相,且BNNTs可存活并维持纳米增强体作 用;1000 r静态氧化环境下,玻璃相挥发严重,氧气扩散不受阻碍,PyC界面相的氧化损伤严重,但BNNTs仍然可维持强韧化作用;900 r预制微裂纹氧化环境下,预制微裂纹经过部分BNNTs则残留B粉和部分BNNTs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