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感应测井[课堂课资]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1.gif)
![第四章 感应测井[课堂课资]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2.gif)
![第四章 感应测井[课堂课资]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3.gif)
![第四章 感应测井[课堂课资]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4.gif)
![第四章 感应测井[课堂课资]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118d7a9f-12c8-4d5a-a2d2-64453d93213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阻率测井仪要求介质必须具有一定的电阻率测井仪要求介质必须具有一定的 导电能力,在油基泥浆和空气钻井内无法测导电能力,在油基泥浆和空气钻井内无法测 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量,为解决这一问题,1949年年H.G.Doll以电以电 磁感应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感应测井方法,磁感应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感应测井方法, 后来出现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双感应测井,后来出现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双感应测井, 20世纪世纪90年代出现了阵列感应测井,并得到年代出现了阵列感应测井,并得到 广泛应用。广泛应用。 1章节内容 一、电磁感应原理一、电磁感应原理 当一个导体回路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附近的另一个当一个导体回路中的电流变化
2、时,在附近的另一个 导体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流;或者把一个磁铁在一个闭导体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流;或者把一个磁铁在一个闭 合导体回路附近移动时,回路中也将出现感应电流,即合导体回路附近移动时,回路中也将出现感应电流,即 穿过一个回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这个回路中将出现感穿过一个回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这个回路中将出现感 应电动势,并在回路中产生电流,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应电动势,并在回路中产生电流,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 量变化率的负值,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量变化率的负值,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dt d 感应电动势(伏特);感应电动势(伏特); 磁通量(韦伯);磁通量(韦伯);T T 时间(秒)
3、时间(秒) 2章节内容 二、感应测井仪的结构二、感应测井仪的结构 感应测井仪的井下部分如感应测井仪的井下部分如 图所示。它主要由线圈系图所示。它主要由线圈系 和必须的电子线路组成。和必须的电子线路组成。 其中线圈系由发射线圈其中线圈系由发射线圈T和和 接收线圈接收线圈R按一定方式组合按一定方式组合 而成。各类线圈分别用匝而成。各类线圈分别用匝 数数N和截面积和截面积S来描述。发来描述。发 射线圈和接受线圈间的距射线圈和接受线圈间的距 离称为离称为线圈距,记作线圈距,记作L。 3章节内容 三、感应测井原理三、感应测井原理 单元环单元环:将仪器周围介质:将仪器周围介质 设想成,是由井轴为中心,设想
4、成,是由井轴为中心, 半径为半径为r和深度为和深度为z的各不的各不 相同的许许多多地层圆环相同的许许多多地层圆环 组成,这些圆环叫单元环。组成,这些圆环叫单元环。 此时,可以把地层看做是此时,可以把地层看做是 有无数个半径不同但同轴有无数个半径不同但同轴 的线圈组成的。的线圈组成的。 4章节内容 1、一次磁场、一次磁场 测井时,发射线圈测井时,发射线圈T(nT、ST)通有交流电,发射频率为通有交流电,发射频率为 20kHz。此时,在接收线圈。此时,在接收线圈(nR、SR)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周)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周 围介质的电阻率无关,称为无用信号;在周围介质的线圈系中也围介质的电阻率无关,
5、称为无用信号;在周围介质的线圈系中也 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在单元环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及感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在单元环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及感 生电流分别为:生电流分别为: I l rSni de T TT 3 2 2 5章节内容 3 4 T TT l rSni Id 其中:其中: 介质的电导率,(西门子介质的电导率,(西门子/米),电阻率的米),电阻率的 倒数;倒数; 介质的磁导率;介质的磁导率; 交变电流的角频率;交变电流的角频率; r单元环的半径;单元环的半径; I发射电流强度。发射电流强度。 Idrdz 6章节内容 2、二次磁场、二次磁场 单元环内感生电流是涡流,也是交变电流,
6、在周围空间产生单元环内感生电流是涡流,也是交变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 二次磁场,二次磁场在接收线圈二次磁场,二次磁场在接收线圈R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drdz ll rL L Issnn de RT RTRT R 33 322 24 lR、lT分别为单元环到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距离;分别为单元环到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距离; L Issnn RTRT 4 K 22 ? K仪 33 3 2 RTl l rL g 其中:其中:K仪仪仪器常数;仪器常数;g单元环几何因子,仅与单元环和线圈系单元环几何因子,仅与单元环和线圈系 的相对位置有关的相对位置有关 7章节内容 8章节内容 9
7、章节内容 则所有单元环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则所有单元环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仪 3、地层电导率、地层电导率 地层视电导率等于地层视电导率等于ER与仪器常数之比。与仪器常数之比。 0 drdzg K E R a 0 drdzgKER 10章节内容 对于分区均匀的介质,视电导率可以对于分区均匀的介质,视电导率可以a写为:写为: 其中:其中:Gm、Gi、Gt、Gs分别为井、侵入带、原状地层、围岩的几何因子;分别为井、侵入带、原状地层、围岩的几何因子; m、i、t、s分别为井、侵入带、原状地层、围岩的电导率分别为井、侵入带、原状地层、围岩的电导率 ssttiimm s s t
8、t i i m m s a GGGG gdrdzgdrdzgdrdzgdrdzdsg 该式是感应测井视电导该式是感应测井视电导 率的几何因子表达式,率的几何因子表达式, 说明视电导率是各区域说明视电导率是各区域 电导率的加权值,其权电导率的加权值,其权 系数是各区域的几何因系数是各区域的几何因 子。子。 11章节内容 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主要包括线圈系的横向探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主要包括线圈系的横向探 测特性和纵向探测特性测特性和纵向探测特性 一、几何因子的特性一、几何因子的特性 33 3 2 RTl l rL g 线圈系的几何因子反映了线圈系的探测特性,线圈系的几何因子反映了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它满
9、足归一化条件,即:它满足归一化条件,即: 1 0 gdrdz 单元环的几何因子,其物理意义是单元环介质对测得单元环的几何因子,其物理意义是单元环介质对测得 的总讯号所作的贡献。的总讯号所作的贡献。 12章节内容 二、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二、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1 1、横向几何因子、横向几何因子 1 1)横向微分几何因子)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线圈系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定义为:线圈系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定义为: dzzrgGr),( 其物理意义是半径为其物理意义是半径为r r的一个单位厚度的无限长圆筒状介质的的一个单位厚度的无限长圆筒状介质的 电导率对电导率对aa的相对贡献,它可以说明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
10、,的相对贡献,它可以说明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 即井、侵入带、原状地层的电导率对即井、侵入带、原状地层的电导率对a的相对贡献。的相对贡献。Gr、与、与r 的关系曲线分别叫横向微几何因子曲线的关系曲线分别叫横向微几何因子曲线 13章节内容 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 r=0.45L处,介质的 几何因子最大。如L增 大,则探测深度也增 大; r2L后,几何因子 很小,说明远离井孔 的介质对测量结果影 响小。 r=0.45L处的介质贡献最大处的介质贡献最大要增加探测深度,就必须增要增加探测深度,就必须增 大线圈距大线圈距L与侧向测井类似与侧向测井类似 14章节内容 2 2)横向
11、积分几何因子)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定义为: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定义为: G G横积横积 = = 2 0 )( d r r drrG 其物理意义为直径为其物理意义为直径为d d的无限长圆柱状介质电导的无限长圆柱状介质电导 率对双线圈系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率对双线圈系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G横积与横积与r 的关系曲线叫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的关系曲线叫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 15章节内容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 r=2.5米的圆柱状介质对测量的贡献为77。r=0.5米以内 的介质对测量结果贡献为22.5,说明井孔和侵入带影响 较大,这是双线圈系的一大缺点。 16章节内
12、容 2 2、纵向几何因子、纵向几何因子 为了研究地层厚度、围岩对视电导率的影响,为了研究地层厚度、围岩对视电导率的影响, 需要讨论线圈系的纵向探测特性需要讨论线圈系的纵向探测特性 1)1)、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线圈系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定义为:线圈系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定义为: 0 ),(drzrgGz 其物理意义是其物理意义是z z值一定,值一定,1 1个单位厚度的无限延个单位厚度的无限延 伸的薄板状介质,对伸的薄板状介质,对a的相对贡献,可以说明线圈的相对贡献,可以说明线圈 系的纵向探测特性,即地层厚度、围岩对系的纵向探测特性,即地层厚度、围岩对a的相对的相对 贡献。贡献。 1
13、7章节内容 2 | 8 2 | 2 1 0L z z L L z L gdrG z ,当 ,当 纵向微分纵向微分 几何因子几何因子 将将g g对对r r积分,就积分,就 得到纵向微分何得到纵向微分何 几因子几因子G Gz z 其物理意义是其物理意义是z值一定,值一定,1个单个单 位厚度的无限延伸的薄板状介位厚度的无限延伸的薄板状介 质,对质,对a的相对贡献,的相对贡献, 18章节内容 2 | 8 2 | 2 1 2 0L z z L L z L gdrG z ,当 ,当 从曲线可以看出,在线圈系所对着的从曲线可以看出,在线圈系所对着的 部分介质范围内,即在部分介质范围内,即在T T,R R之间
14、的地层贡之间的地层贡 献最大献最大(g(gz z最大最大) ),且对,且对aa的贡献为常数的贡献为常数( ( 等于等于1/2L)1/2L);在线圈系外,即在;在线圈系外,即在T T,R R外,外, 随着随着z z值的增大,地层的贡献按值的增大,地层的贡献按1 1z z2 2规律规律 减小。减小。 该图也说明,双线圈系的主要信号来该图也说明,双线圈系的主要信号来 自线圈系范围内的介质。自线圈系范围内的介质。 从上式还可以看出,从上式还可以看出,L L越越 小,小,g gz z越大,对读数影响最大越大,对读数影响最大 的纵向范围越窄,围岩的影响的纵向范围越窄,围岩的影响 就越小。因此,就越小。因此
15、,L L的大小决定的大小决定 了双线圈系的分层能力,了双线圈系的分层能力,L L越越 小,分层能力越强。小,分层能力越强。 19章节内容 2 2)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定义为:纵向积分几何因子定义为: 2 h 2 h Z )(GdzzG纵积 其物理意义为厚度为其物理意义为厚度为h h、中心与线圈系中心重合的、中心与线圈系中心重合的 无限延伸的板状介质对双线圈系测量结果的相对贡无限延伸的板状介质对双线圈系测量结果的相对贡 献。献。G GZ Z和和G G纵积纵积与与z z的关系曲线分别叫纵向微分和纵向的关系曲线分别叫纵向微分和纵向 积分几何因子曲线。积分几何因子曲线。
16、 20章节内容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 线如图所示,从曲线和公式可线如图所示,从曲线和公式可 以看出,当以看出,当hLhLhL时,时,GzGz按按 的的 规律增加,直到规律增加,直到 时,时, Gz=1Gz=1,说明这时没有围岩的影,说明这时没有围岩的影 响。响。 h L 2 1 h 可见,当地层较薄时可见,当地层较薄时(hL)(h2Lh2L时,时,Gz70Gz70, 即地层足够厚时,围岩影响才即地层足够厚时,围岩影响才 可以忽略。可以忽略。 21章节内容 3 3、双线圈系探测的缺点、双线圈系探测的缺点 1 1)井眼、侵入带影响大)井眼、侵入带影响大 从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曲
17、线可以看出,从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可以看出,r=0.5r=0.5 米的圆柱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为米的圆柱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为22.5%22.5%, r=2.5r=2.5米的圆柱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为米的圆柱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为 77%77%,r2.5r2.5米以外的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米以外的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 献为献为23%23%,由此可以得出,井的影响大,探测深,由此可以得出,井的影响大,探测深 度浅。度浅。 22章节内容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 (c) 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 23章节内容 2 2)地层
18、厚度、围岩影响大)地层厚度、围岩影响大 从纵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可以看出,从纵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可以看出,h=1h=1米米 时,目的层和围岩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各为时,目的层和围岩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各为 50%50%;当;当h1h2h2米时,目的层对视电导率的米时,目的层对视电导率的 相对贡献才大于相对贡献才大于70%70%。即地层足够厚时,围岩影。即地层足够厚时,围岩影 响才可以忽略响才可以忽略 由此可以看出,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不理想。 24章节内容 25章节内容 三、复合线圈系三、复合线圈系0.8m0.8m六线圈系探测特性六线圈系探测特性 1 1、0
19、.8m0.8m六线圈系的组成六线圈系的组成 由三个发射线圈和三个接收线圈组成,其中由三个发射线圈和三个接收线圈组成,其中 T T0 0R R0 0是主线圈对,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为是主线圈对,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为0.80.8米,米, 称为主线圈距,记作称为主线圈距,记作Loo.TLoo.T1 1、R R1 1分别为补偿发射分别为补偿发射 线圈和补偿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的内侧,线圈和补偿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的内侧, 其作用为消除井的影响。其作用为消除井的影响。T T2 2、R R2 2为聚焦发射线圈为聚焦发射线圈 和聚焦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外侧,作用是和聚焦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外侧,作用是
20、 减小围岩影响,提高线圈系的纵向分层能力减小围岩影响,提高线圈系的纵向分层能力 26章节内容 27章节内容 2 2、0.8m0.8m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1 1)0.80.8米六线圈系横向探测特性米六线圈系横向探测特性 0.80.8米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积分几何米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积分几何 因子特性曲线如图。比较发现,因子特性曲线如图。比较发现,0.80.8米六线圈系的横向米六线圈系的横向 微分几何因子的极大值对应的微分几何因子的极大值对应的r r小于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小于主线圈对的横向微 分几何因子极大值对应的分几何因子极大值对应的r r;0.80.8
21、米六线圈系的横向积分米六线圈系的横向积分 几何因子上升比较缓慢,而主线圈对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几何因子上升比较缓慢,而主线圈对的横向积分几何因 子曲线上升比较快,对应同一子曲线上升比较快,对应同一r r,0.8m0.8m六线圈系的横向六线圈系的横向 积分、微分几何因子均小于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积分积分、微分几何因子均小于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积分 几何因子。由此说明几何因子。由此说明0.8m0.8m六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优于六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优于 主线圈对的横向探测特性。主线圈对的横向探测特性。 28章节内容 0.8m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和积分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和积分 几何
22、因子特性曲线几何因子特性曲线 1六线圈系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六线圈系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2六线圈系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六线圈系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3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4主线圈对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主线圈对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当当r G横积横积 29章节内容 2 2、0.8m0.8m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2 2)0.80.8米六线圈系纵向探测特性米六线圈系纵向探测特性 0.80.8米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纵向微分、米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纵向微分、 积分几何因子特性如图。比较发现:积分几何因子特性如图。比较发现:0.80.8米六线米六线 圈系的纵向微
23、分几何因子的极大值大于主线圈圈系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的极大值大于主线圈 对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极大值,说明对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极大值,说明0.80.8米六线米六线 圈系的纵向分辨能力强。圈系的纵向分辨能力强。0.80.8米六线圈系的纵向米六线圈系的纵向 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快,而主线圈对的纵向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快,而主线圈对的纵向 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缓慢,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缓慢, 30章节内容 右图是右图是0.80.8米六线圈系米六线圈系 的纵向特征曲线。与双线圈的纵向特征曲线。与双线圈 系的特征曲线相比,有很大系的特征曲线相比,有很大 的改进。例如,从图上曲线的改进。例如,从图上曲线 2
24、2可以看出,当可以看出,当h=lh=l米时,米时,G G 纵积纵积=0.67=0.67,而双线圈系的,而双线圈系的G G纵纵 积积=0.5(=0.5(见图见图) ),说明用六线,说明用六线 圈系时围岩的影响大大减小圈系时围岩的影响大大减小 。 31章节内容 32章节内容 一、感应测井理论曲线的特点一、感应测井理论曲线的特点 1、上下围岩相同,感应曲线特点、上下围岩相同,感应曲线特点: 电导率曲线关于地层中心对称。厚电导率曲线关于地层中心对称。厚 层的中部,电导率等于地层值;随层的中部,电导率等于地层值;随 厚度的减小,视电导率受围岩电导厚度的减小,视电导率受围岩电导 率影响增加,与地层值的差异
25、增大。率影响增加,与地层值的差异增大。 地层中部值与实际值最为接近。地层中部值与实际值最为接近。 层厚层厚h2m时,界面在半幅点;层时,界面在半幅点;层 厚较小时,半幅点确定的层厚厚较小时,半幅点确定的层厚实实 际层厚际层厚 33章节内容 2 2、上下围岩不同,地层电导率曲线的特点、上下围岩不同,地层电导率曲线的特点 电导率曲线为非对称曲线。电导率曲线为非对称曲线。 厚层(厚层(h2m)的中部,电)的中部,电 导率接近于地层实际值,随导率接近于地层实际值,随 着厚度的减小,视电导率受着厚度的减小,视电导率受 围岩电导率影响增加,与地围岩电导率影响增加,与地 层的差异增大,相对于其他层的差异增大
26、,相对于其他 地方,地层中部值与实际值地方,地层中部值与实际值 最为接近。最为接近。 上下界面分别用各自的半幅上下界面分别用各自的半幅 点确定其界面。点确定其界面。 34章节内容 二、感应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二、感应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 1 1、均质校正、均质校正 主要是指对电磁波在均匀无限介质中传播时,主要是指对电磁波在均匀无限介质中传播时, 其幅度衰减和相位移动的校正。由于传播效应其幅度衰减和相位移动的校正。由于传播效应 的影响,在均匀无限介质中测到的视电阻率的影响,在均匀无限介质中测到的视电阻率aa 与真电导率与真电导率存在以下关系存在以下关系 pppp p e p a cossin1 2
27、Lp 2 1 2 其中:其中:p传播常数;传播常数;L线圈距线圈距 35章节内容 36章节内容 2 2、围岩、围岩- -层厚校正层厚校正 根据图版,进行围岩根据图版,进行围岩层厚校正层厚校正 3 3、侵入校正、侵入校正 如果地层没有泥浆侵入,则经过均质校正及如果地层没有泥浆侵入,则经过均质校正及 围岩围岩层厚校正后的电导率即为地层电导率。层厚校正后的电导率即为地层电导率。 如果有泥浆,则借着做侵入校正,最后得到地如果有泥浆,则借着做侵入校正,最后得到地 层电导率。层电导率。 37章节内容 1 1、划分渗透层、划分渗透层 当地层厚度大于当地层厚度大于2 2米时,可用半副点法确定米时,可用半副点法
28、确定 地层界面;对于薄地层,应采用微电阻率测井地层界面;对于薄地层,应采用微电阻率测井 曲线或短电极距的视电阻率曲线划分地层界面。曲线或短电极距的视电阻率曲线划分地层界面。 2 2、确定地层真电阻率、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Rt 经过上述的视电导率曲线校正后,得到地经过上述的视电导率曲线校正后,得到地 层电导率,由地层电阻率与电导率的关系,即层电导率,由地层电阻率与电导率的关系,即 可确定地层电阻率。可确定地层电阻率。 38章节内容 t t R 1000 RtRt地层真电阻率(欧姆米)地层真电阻率(欧姆米) t t地层电导率(毫西门子地层电导率(毫西门子/ /米)米) 3 3、 确定储层流体性质确
29、定储层流体性质 已知地层岩性、孔隙度、电阻率,应用相应的关已知地层岩性、孔隙度、电阻率,应用相应的关 系式,即可确定地层水含水饱和度和油气饱和度。系式,即可确定地层水含水饱和度和油气饱和度。 39章节内容 40章节内容 1 1、地层电导率与电阻率的关系,单元环的概念、地层电导率与电阻率的关系,单元环的概念 2 2、线圈系的横向及纵向几何因子的含义、线圈系的横向及纵向几何因子的含义 3 3、感应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曲线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曲线特点及应用 41章节内容 双感应双感应- -八侧向测井组合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常规八侧向测井组合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常规 测井组合,其中,可以用球形
30、聚焦测井代替八侧向测井组合,其中,可以用球形聚焦测井代替八侧向 测井,主要用于油基钻井液、钻井液高侵和相对低测井,主要用于油基钻井液、钻井液高侵和相对低 阻地层的井中。阻地层的井中。 42章节内容 双感应测井也是利用三个发射线圈和一排接收线圈进双感应测井也是利用三个发射线圈和一排接收线圈进 行适当组合,使得一种测量具有深探测的特征;另一种测行适当组合,使得一种测量具有深探测的特征;另一种测 量具有中探测的特征。量具有中探测的特征。 深感应用主线圈距深感应用主线圈距 为为4040英寸的六线圈系,英寸的六线圈系, 中感应的三个发射线圈中感应的三个发射线圈 T0T0、T1T1、T2T2与深感应公与深
31、感应公 用,只是其接收线圈为用,只是其接收线圈为5 5 个,即个,即R0R0、rlrl、r2r2、r3r3 、r4r4,它们成不对称排,它们成不对称排 列,其探测深度约为深列,其探测深度约为深 感应的一半。感应的一半。 目前常用的是目前常用的是双感应双感应八八 侧向侧向组合成综合井下仪器进行组合成综合井下仪器进行 深、中、浅电阻率的测量。深、中、浅电阻率的测量。 T0T1T2r4R0 r3 R1r2 R2 r0 r1 43章节内容 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组合能够比较清楚地指示地层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组合能够比较清楚地指示地层 是属于深侵入或浅侵入,并有可能根据电阻率的径向变是属于深侵入或浅侵入,并有
32、可能根据电阻率的径向变 化,进一步分析油化,进一步分析油( (气气) )水层的特点。水层的特点。 当地层为浅当地层为浅- -中等侵入时,八侧向明显地受侵入带影中等侵入时,八侧向明显地受侵入带影 响,感应仪器读数的主要部分来自未被侵入的原状地层响,感应仪器读数的主要部分来自未被侵入的原状地层 。在这种条件下,深感应的读数。在这种条件下,深感应的读数RLLDRLLD可做为可做为RtRt最佳的最佳的 近似值。近似值。 若是侵入越来越深,中感应读数若是侵入越来越深,中感应读数RILMRILM主要受侵入带主要受侵入带 的影响。而深感应读数的主要部分仍来自原状地层。的影响。而深感应读数的主要部分仍来自原状
33、地层。 44章节内容 与侧向测井类似,为了得到地层真电阻率,需与侧向测井类似,为了得到地层真电阻率,需 要对其视电阻率进行井眼校正、围岩要对其视电阻率进行井眼校正、围岩- -层厚校正、层厚校正、 侵入校正,此外还需要进行传播效应校正侵入校正,此外还需要进行传播效应校正 1 1、均质校正、均质校正 2 2、侵入校正、侵入校正 通常必须有三种测井曲线,在双通常必须有三种测井曲线,在双- -八测井组合中,八测井组合中, 所采用的三条曲线是深感应(所采用的三条曲线是深感应(ILD)ILD)、中感应、中感应(ILM)(ILM) 和八侧向(和八侧向(LL8LL8) 45章节内容 46章节内容 五、关于电阻率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五、关于电阻率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Rt的讨论的讨论 确定地层真电阻率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Rt的各种电阻率法都不同程度地的各种电阻率法都不同程度地 受到泥浆,侵入带和层厚受到泥浆,侵入带和层厚- -围岩的影响。因此,简要地围岩的影响。因此,简要地 讨论一下各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对讨论一下各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对RtRt的反映能力、使用条的反映能力、使用条 件很有必要。件很有必要。 1 1普通电阻率测井普通电阻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品质研磨碳酸钙浆料项目建议书
- 买卖土地定金合同样本
- 绵阳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增韧剂项目建议书
- 文化贸易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性能铜镍合金带、线材合作协议书
- 作业外贸合同样本
- 推动民营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 市政供水排水管网功能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 人形机器人行业未来展望与发展动态分析
- 物管物业交接验收明细表格(全)模板
- DB23-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操作技术规程-城镇道路工程.doc
-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PPT
- 《远离浮躁,静心学习》ppt课件
- 二维数控精密工作台设计说明书
- 10kV油浸式变压器技术规范
-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 项目研究助力区域教学改进
- 初中化学优质课评分表.
- LKJ-2000课件
- 五星级大酒店项目全套可行性分析报告(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