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_第1页
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_第2页
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_第3页
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_第4页
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计划学段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要求: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2、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5、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水平。6、学写童诗活动展开: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相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是个实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是个,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

2、情。4、举行诗歌朗诵会。5 根据兴趣,选择展开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活动内容: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唐诗:春夜喜雨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元曲:天净沙秋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3、不同角度搜集:(1) 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 、自由诗。(3)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4) 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 5 )民歌( 6)童谣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 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5、诗歌的特点:

3、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 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 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 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6、诗歌的表现手法:(1)赋直接陈述事物; 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 表达思想感情; 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 写法。(传统)(2) 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 )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 )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

4、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 )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音律分:(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 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 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 七言的简称七律, 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 (或 长律)。(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 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第一段叫

5、前阙、 上阕、上片, 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长调: 91 字以上。中调: 5990 字。小令: 58 字以内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特点是能够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分:(1)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 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 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

6、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4)战争诗( 5)行旅诗和闺怨诗(6)送别诗9、现代诗歌的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歌,了解诗意,感受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拓展: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六上 第六单元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殷文丽活动目的:1. 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2. 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 6 首诗歌。1. 分小组感情

7、诵读这 6 首诗。2. 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 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T魏晋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T陶诗等文人五言诗T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学 生稍作了解。(2)什么是现代诗: 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

8、式1. 小组讨论。2. 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3. 组内分工,形成书面。三、课外拓展1、利用校园资源展开活动。(1). 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2). 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2、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六上 第六单元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耿冬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实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 6 首诗歌。1

9、、自由朗读这 6 首诗歌。2、小组交流讨论这 6 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能够按内容分类,还能够按哪些方面来 分类?5、师生交流归纳: (能够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能够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能够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实行分

10、类整理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实行分类。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2 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六上 第六单元 活动四:天净沙秋思教案耿冬灵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天净沙秋思( 2)了解元曲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度析曲,理解天净沙秋思

11、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度析曲,总结赏析方法并能加以使用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情二、重点难点1、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学会赏析曲的方法并能加以使用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及元曲(二)朗读本曲1 、 指导学生朗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来说之, 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12、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 人 / 在 / 天涯。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 a”,二、四句押尾韵“ ia ”,读来琅琅上口。 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 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 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 要读得曲折跌宕, 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试一试。 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 这样朗读我们 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2、学生散读3、个别学生朗读(三)感受意境请同学们再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 从画面中传达出怎样 的情感?(四)总结艺术手法1、简约与深细相结合2、动景与静景相结合3、景色与情思相结合(

13、五)总结赏析方法 1、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2、从画面感受意境3、结合作者背景从意境中体会情感(六)拓展练习1、用总结出的赏析诗歌的方法赏析天净沙秋2、对比练习(七)布置作业1 、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并背诵两首诗2、赏析四块玉 别情六上第六单元与诗同行活动一:自己动手写诗耿冬灵【活动内容】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2、尝试写诗歌【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很多美丽的贝壳, 了解了很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

14、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 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 受。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 的声音。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 我们也能够学着写。写诗就是写 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 就能够写出有趣的童诗。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1、

15、巧用比喻:云常常忘了回家妈妈每天早上叫我起床2、妙用拟人:风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风真是气死我了3、使用夸张:交通警察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4、使用假设:如果我变成风如果我变成风一颗一颗吹干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 自己的情感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点评】诗歌朗诵是能够供每个学校、 班级操作活动, 但建议将活动一与活动二实行调 换,学生能够在写完诗歌之后实行诗歌朗诵比赛, 学生能够借此朗诵自己的诗歌, 以增强其成功感,提升写作诗歌的兴趣。六上 第六单元 活动

16、二:举办诗歌朗诵会 李政文活动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活动方法: 互动与合作 活动准备:诗歌朗诵会材料活动过程: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1. 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能够是搜集到的诗,也能够是自己写的诗。 能够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 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能够是自 己写的诗歌。2. 小组内商定形式,能够展示,也能够比赛。3. 全班商议能够是小组合作参加,也能够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 诵会。4. 确

17、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能够个人朗诵,能够男女对诵,能够小组合诵, 能够是诗表演,还能够配乐朗诵。5. 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女口,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 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6. 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主题“秋诗冬韵”诗歌朗诵 会时间地点本班教室形式四人小组参赛主持人教室布置1小组串词准备2小组道具准备3小组评委安排4小组场地清洁5小组活动报道6小组六上 第六单元 活动三:合作编诗集李政文活动目的:1. 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水平,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2. 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增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活动准备:搜集整理自己

18、喜欢的古诗或自己写的诗词; 准备和诗相关的图画和空白纸或本。活动过程:一、咱们已经收集了很多诗作, 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 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 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 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二、小组合作编辑(1) 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能够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 也能够编入自己写的诗, 还能够是同学写的诗。 小诗集中还能够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 还能够配 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 (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 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 2)能够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3) 注意封

19、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三、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3) 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 可在学校里展示, 展开班与班之间的交流, 还能够请 家长参观和评议。六上 第六单元 活动三: 给诗加“腰”殷文丽教学目标:1、 赏析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2、 推敲诗歌字句,尝试给诗填字,补充诗句,初步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重点:1、 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用字的巧妙。教学难点:1、 给诗填字,补充诗句,感受推敲字词的乐趣,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过程:一、读古诗,入情入境。 导语:同学们

20、,在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我们跟着苏小妹给诗加过“腰” 。我们 都知道,古人写诗用字非常讲究,到底“诗腰”还有哪些讲究的地方?诗人做到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深入学习。学习了这么多诗歌,今天老师想来先考考大家诗歌朗读的功底。 师:谁想来试试?课件出示: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生范读。 师:真不错!感受到春意了吗? 生读。师:越来越有味道了。一起来怎么样?集体读。师:好!下面这首诗比较长,谁有勇气来挑战?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

21、重锦官城。 生读师:感觉到润物细无声了吗? 集体读。边读边想象。二、找佳句,初步赏析。 过渡:真不错!一首好诗就像一杯好茶,善于朗读诗歌的人,就像功夫老到的泡 茶师傅,能把茶的香气散发出来, 而真正喝茶的高手是既懂得泡茶, 又懂得品茶。 看样子,我们同学功底不浅,懂得泡茶了,今天我们要学着怎么品茶。 师:这两首诗,你最喜欢哪首?你觉得哪句写得特别好?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首诗, 读完后,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喜欢的 句子。预设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 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 善解人意,似乎

22、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 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 “潜”说明了春雨悄悄地来到了大 地。潜:春雨悄悄地来了,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 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 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 怕我的屐 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 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因为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 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 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 好像要把春色关在 园内独赏,但“春色

23、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 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但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 起读者很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 “春色”是关锁不住的, “红杏”必然要“出 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 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真不错!要是诗人能听到你的点评一定很欣慰。再增加点难度,敢接受挑战吗? 以下这首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这首诗因为一个字出了名,看谁能把它找出来。 注意: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仔细思考。出示: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预设 2:

24、“春风又绿江南岸”生:“绿”师:这个绿字妙在哪里? 生:绿字,让人感觉到江南的春天到了,春风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带来了生机。 师:这句诗背后还藏着很多故事。据说当年大诗人王安石为了这“绿”字可谓绞 尽脑汁。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 如果你是王安石, 你会给这句诗的中间加一 个什么字?出示:春风又( )江南岸 生:“到”“过”“入”“进” 师:“到”“过”“入”“进”与“绿”作比较。 提到“扫”(与秋风扫落叶作对比)绿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 这里用做了动词。 意思是吹绿了。 绿字既表现出春风的 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 美的感受。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和王安石

25、想到一块去了。课件出示: “到”、“过”、“入”、“满”填到这些字的请举手。 看来大诗人也和我们差不多, 如果我们像王安石精益求精, 也能成为大诗人。师:有意思吗?三、赏诗眼,推敲字句。过渡:所谓一字千金, 一个字能让一首诗活起来, 一首诗可能因为一句或是一个 字而流传千古, 很多诗歌背后还藏着有趣的故事。 韩愈和贾岛都是大文学家, 而 他们就是因为一首诗,一个字成为了朋友的。师:想知道哪首诗吗?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集体读。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师协助学生理解诗意)闲居:闲置的屋子,邻并:一起居住的邻居。草径:长满草的路。师:作者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间幽静、长满荒草的园子?生:晚上师:你怎么知道? 生:僧敲月下门 师:既然是晚上,一切都很安静,什么声音让作者知道“鸟宿池边树“? 生:敲门声。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师:在写这首诗的时候, 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