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教案范文三篇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小编整理了高中地理教案范文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大气环流 教学目标1.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 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3.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4. 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 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
2、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所以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水平有限,未能成功。在网
3、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实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因为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所以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因为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世界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有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有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考假设的含义:无
4、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A组导学内容1. 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2.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3. 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 A组导学内容。过渡:地球实际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有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什么影响?B组导学内容1. 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
5、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合作学习。讲述: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于北纬 30 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 之后,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完成 B组导学内容中的 23 题。2. 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气持续地流到北纬 30 附近高空堆积起来,导致北纬 3 0 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运动?使得近地面气压升高还是降低?3. 北纬 3 0 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分流、偏转后的风向?学生仔细观察,合作学习。讲述:北纬 3 0 附近被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 北纬 30 附近的近地面东北风风向常年不变,就好像一个人很守信用,所以,这个纬度带被命名为东北信风带
6、。至此形成了低纬环流。而北纬 30 附近北纬 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中纬西风带。讲述:北纬 6 0 (极地)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极地东风带。4. 自北纬 3 0 附近北流的空气与自极地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是否一致?有何差异?相遇后两种空气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纬 6 0 附近近地面气压较周围低还是高?思考、讨论。讲述:北纬 6 0 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副极地低压带。5. 北半球形成了几圈环流?南半球是否会形成同样的环流?C组导学内容1. 世界近地面共分为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2. 世界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思考、讨论,从而找出分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过渡:气压带
7、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让我们把假设情境进一步接近实际情况来设定。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思考假设的含义:考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D组导学内容总结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规律。板书:二、形成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 - 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要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2.4 世界性大气环流一、定义:世界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二、形成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8、附:对高中地理观摩课大气环流的 - 的分析:大气环流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重点合难点,它是气候类型的原因与分布、洋流的成因与分布等地理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大气环流的学习和掌握关键是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立体的空气运动图像,既能分清地面空气运动和高空空气运动,又能很好地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准确地记忆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更好地加以使用。学生主体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增强对学生的水平培养,是当前教改的方向之一。周老师的这节课有两个突破点:1. 使用素材库实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周老师使用素材库中的大气环流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件使用动画的形式把教学中单纯用语言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很容易、形
9、象地表现了出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2. 学生主体参与,突出了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周老师根据教材,挖掘内涵,提出了导学内容,再结合课件演示内容,让学生观察、动脑、思考、研究、讨论,由学生总结、表达得出结论,再由师生共同总结,这种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效果优于其他形式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提倡的。周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 语言流畅、教态自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由简入繁、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思维步骤
10、。2. 课前的复习提问设计巧妙。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用绘制热力环流的方式来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内容,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的下笔顺序反映了他对热力环流的理解是否了然于胸,下面的学生是否能立即指出错误同样反映了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水准如何。通过大气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 热力环流来引入大气环流,由简入繁,过渡自然,不留痕迹。3. 不直接将大气环流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理解清楚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大气环流的概念。这种方式使学生接受新知识更自然、更积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2. 了解地质灾害
11、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3.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二、水平目标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能准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 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水平;3. 读图获取信息水平。三、情感目标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教学过程】【课件演示】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相关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发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异常激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
12、它们常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我们称为地质灾害。请同学们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质灾害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回答】略【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观看录像】地震基础知识【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不稳)【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原因【教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观看图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提问】虽然我们很少亲临地震,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震实际上是地球内能在地壳的断层带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释放的过程,请大家发挥想像,地震会产生哪些危害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略【教师补充】我们很容易看到地震带来的直接危
13、害,而实际上,地震常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知识。【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并提问】通过观看录像,我们了解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知识,请你回忆一下,火山的分类有哪些?你觉得这样的分类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思考回答】略【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了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确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
14、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略【课件演示】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分组讨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害应该有准确的评价。( 1)从灾害的角度看( 2)从资源的角度看。【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质灾害。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考后面的问题。【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的防御,尽量减少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
15、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十分普遍。【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害图。【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害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实行防御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害的防御【分组讨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该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该做些什么事?)【教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动画游戏】让学生回答,地震发生时在不同场景应该如何自我保护。【课件演示】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特点的三个方面。
16、结束授课。探究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活动题目】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活动目的】1.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水平;2.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3. 使学生通过总结探究活动的成果,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产生的间接和直接影响,以及如何对地质灾害实行有效的防御。【活动步骤】1. 将学生分组,以便大家能够合作完成探究活动;2. 搜集典型的四类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给人类造成的影响。例如比较典型的地震灾害,典型的火山喷发灾害等等。3. 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挑选最典型和深刻的资料,其中这样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7、1)应该区分哪些灾害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哪些不是;(2)应该从正负两个方面来对地质灾害实行评价,尤其是火山喷发;(3)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对待地质灾害以及对灾害所实行的研究,并对如何积极防御地质灾害提出合理的建议。【成果展示】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展示探究活动成果的方式:1. 论文方式,要求资料准确,引用得当,观点明确;2. 制作成板报,要求精简内容,条理清楚,形式美观,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3. 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用计算机完成演示(适合条件较好的学校)。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教学重点】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相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因为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所以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理解,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安徽省租赁房屋租赁合同解除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多功能会议场地租赁服务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版废渣运输合同环保评估与整改方案3篇
- 二零二五版公积金贷款个人公积金提取借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项目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屋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检测维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集成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机床设备采购与客户项目整体解决方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抖音广告创意策划与投放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新型环保建材生产与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合同3篇
- 常用静脉药物溶媒的选择
-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
-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武汉科技大学
- 2024年预制混凝土制品购销协议3篇
- 2024-2030年中国高端私人会所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经营管理分析报告
- GA/T 1003-2024银行自助服务亭技术规范
- 《消防设备操作使用》培训
- 新交际英语(2024)一年级上册Unit 1~6全册教案
- 2024年度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与孵化合同
- 2024年电动汽车充电消费者研究报告-2024-11-新能源
- 湖北省黄冈高级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