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青铜文化之谜样本_第1页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青铜文化之谜样本_第2页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青铜文化之谜样本_第3页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青铜文化之谜样本_第4页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青铜文化之谜样本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三章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青铜文化之谜 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 , 冶金技术是令世界瞩目的 ,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古 代冶金技术中的一些主要成就 , 并对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之谜作简要解读。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成就概述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主要包括青铜冶炼技术、 铸铁冶炼技术、 钢铁冶炼技术 以及其它合金的冶炼技术。本节简要介绍前三种冶炼技术的主要成就。 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 当前现有史料表明 , 中国冶铜技术要比西亚和欧洲晚 1000 多年。可是 , 中 国早在夏代 , 就已经掌握了红铜的冷锻和铸造技术 , 夏末商初时期就能进

2、行青 铜冶炼和铸造。商代中期以后就进入了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时期 , 这对于同一时 期的西亚和欧洲的青铜文化来说就显得相形见绌 , 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较。在中国 河南的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 , 其中主要是礼器、 兵器、 日用器皿和 部分生产工具 ( 包括手工工具和农具 ) , 浑厚、 庄重、 质朴的司母戊大方鼎 , 是 当前所发现的世界上现存的远古时期的最大青铜器 ( 见图 31) 。它重 875公斤, 高 133 厘米, 长 118 厘米, 宽 75 厘米 , 其后发现的司母辛大方鼎 ( 安阳妇好墓 出土) 重 805 公斤, 是仅次于前者的大方鼎。另外还有四羊尊等青铜器精品 ( 见 图

3、 3 2)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高峰。冶金工人已经掌握了 冶炼青铜的关键技术一一铜锡等金属的比例配方和冶炼温度的判定方法。成书于 春秋末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对冶炼锡青铜提出了六种不同的配比喻式一一即” 六齐”之术: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 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 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之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 鉴燧之齐。” 这六种配比有两种分析结果,其一为16.7%, 20%, 25%, 33.3%, 40%, 50%或 者为14.3%, 20%, 25%, 28.6%, 3

4、3.3%。前一种结果与实际情况要相符合一些。 因为含锡量为17流右的青铜呈橘黄色,很美观,声音也很好,这正是铸造钟鼎 之类所需要的双重效果。考工记中的记述大致上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 器合金的配比规律,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 图3 1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四羊尊 考工记中还对冶炼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作了如是的定性描述。冶炼工匠们 经过炉中火焰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炉中的温度高低: ”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 之;黄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而可铸也。”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句成语”炉火纯青”就是指这种情况。这充分说 明青铜冶铸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已占

5、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很早就在日常生活 中有所反映。这一记述与现代冶炼过程中观察高炉温度的技术要求基本相符。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以其器薄形巧,纹饰纤细而又清晰而著称。这是铸 造技术和金属的铸造性能得到提高和改进的结果。1978年,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 土的青铜器群反映了春秋前期,中国青铜冶铸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其中有 一套编钟共64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组合编钟(见 图33)。据有关部门统计,此墓地出土青铜器总重量达10吨左右,约需原料 够制造如此大量的青铜器,这就充分反映了当时的铜矿开采和青铜冶炼技术已 经非同寻常,很不一般了 图3 3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编

6、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制造已十分发达,特别是青铜剑的制作进 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干将、莫邪、巨阙、纯钧、太阿、龙泉、土市等名剑 就是在这一时期制造成功的。 1965年,在湖北江陵县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两把宝剑,其剑 身正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大字(见图3 4)。 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中,至今仍毫无锈蚀,寒光逼人,锋利如常,可 将二十多层纸一划而破。越人袁康在越绝书中曾对当时的铸剑名家欧冶子为 越王勾践铸剑时的情景作了如是描述: ”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出铜。雨师扫沥,雷公 出橐。蛟龙奉炉,天帝装碳。太一下视,天精下之。欧冶乃

7、天之精神,悉其 技巧,造为大型三、 小型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 五曰巨阙。” 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的这两把越王勾践剑,是不是欧冶子所铸之剑,编者 不敢妄加论断。因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发现有铭文的先秦青铜剑约120把, 仅历代越王剑就有45把,吴王夫差剑也有10把。这些剑虽在地下埋葬了 2500 多年,但剑的表面至今依然花纹清晰,光彩照人,其原因就是在剑身的表面有 一层黝黑色的镀铬防锈层。镀铬技术是近代才广为采用的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技 术,早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是如何完成这一道工艺技术的,这至今还是个 谜。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制作过程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些新的工艺技术,如在青 铜器表面嵌入金银丝的”金银错”,在青铜器表面涂金泥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