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_第1页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_第2页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_第3页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_第4页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堆沟港中学“阶梯式快乐导学”课堂导学案 八 _年级 历史 科目 总_ 9 _课时 时间:2013年_ 月_ 日课题: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课型: 新授 主备人:唐文凯审核人:陈学超目标导学第一阶梯目标.知道新文化运动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阶梯目标:.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学习他们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预习检测:1.1915年, 、李大钊、 、鲁迅等人,以 杂志和 为主要阵地,高举 两面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2. .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

2、情,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 的风暴。3.成就: 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 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明确提出 的口号。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将 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二、交流探究步骤一:忆前尘激情开新路材料一:在中西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

3、想。袁腾飞说中国历史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材料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 三、当堂达标(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6分)(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5分)1.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 )A. 宣传“尊孔读经” B. 宣传维新变法 C. 宣传推翻清王朝 D. 宣传民主、科学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4、“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3.胡适之先生万年曾说:“当年我在上海居住的时候,清华大学闹风潮。张歆海等几个人想要找我出来当校长。我复了一个白话电报:不干了,谢谢。”先生谈起的“往事”发生在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中共“一大”召开

5、D. 清华大学创办4.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5.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自强”“求富”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A. B. C. D. (二)阅读探究(共5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一浪,缔结了许多标语、口号和思想成果。触摸时代的脉搏,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标语口号思想成果主要运动时代主题富国强兵、自救运动新文化运动废除二十一条五四运动五、学习感悟:(2)材料二所述“

6、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学习目标1.知道新文化运动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学习他们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学法提示对比分析法 归纳总结法。一、导入示标:每一个民族都有觉醒的时候,但东方的睡狮睁开了双眼,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响雷”,一个时代即将过去,而另一个时代也即将到来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1分)1.1915年, 、李大钊

7、、 、鲁迅等人,以 杂志和 为主要阵地,高举 两面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2.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 的风暴。3.成就: 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 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明确提出 的口号。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将 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新文化的发展。(二)质疑问难: 三、探究交流:步骤一:忆前尘激情开新路材料一:在中西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

8、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袁腾飞说中国历史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材料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 步骤二:盼两位先生救中国材料三: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

9、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中国的奋斗(第6版)(徐中约著)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2)为了“革新国家”,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在这场运动中

10、,他们高举哪两面大旗来“唤醒国家和人民”?步骤三:革故鼎新新思潮材料五:“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3)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材料六: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4)根据材料简要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四、训练反馈:(一

11、)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5分)1.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 )A. 宣传“尊孔读经” B. 宣传维新变法 C. 宣传推翻清王朝 D. 宣传民主、科学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

12、动3.胡适之先生万年曾说:“当年我在上海居住的时候,清华大学闹风潮。张歆海等几个人想要找我出来当校长。我复了一个白话电报:不干了,谢谢。”先生谈起的“往事”发生在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中共“一大”召开 D. 清华大学创办4.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5.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自强”“求富”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A. B. C. D. (二)阅读探究(共5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一浪,缔结了许多标语、口号和思想成果。触摸时代的脉搏,结合所学知识,填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