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常见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20210425191617)_第1页
桂花常见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20210425191617)_第2页
桂花常见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20210425191617)_第3页
桂花常见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20210425191617)_第4页
桂花常见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20210425191617)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桂花常见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 桂花具有适应性强、抗旱耐热,主干挺拔、树冠圆满,叶质厚实、浓荫匝地,花朵密集、花 色丰富, 花香浓郁、花期长短不一等诸多优点,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可谓是“形、色、 韵、 味”俱佳,人 们又将其赋予了崇高、 贞洁、荣誉、 友好、吉祥的象征,因而深受国人的喜爱。 它不仅适于庭院点植、花 坛孤植、小区群植、道路列植、景观片植、盆栽陈列,而且还可作为专 门的采花栽培,具有极高的观赏和食 用生产加工价值,推广和开发空间巨大。它于 1987 年入选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 在诸多的中国传统名花 中, 它是观赏和加工食用兼而有之的奇葩, 已成为我 国重点、大规模发展的经济树

2、种之一,并已形成了以 广西桂林阳朔、浙江杭州满觉垅、四川新都 桂湖、湖北咸宁柏墩、江苏苏州光福为中心的主栽产区;截止 2005 年底,全国有苏州、杭州、 咸宁、恩施、老河口、合肥、六安、马鞍山、汉中、南阳、泸州、新都等 近 20 个城市把桂花定 为市花,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将桂花定为区花;目前,国内有桂花品种 154 个,隶属 金桂、银桂、 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种群;自 2003 年开始,在安徽合肥植物园每年举办一次“中国 ?合肥桂 花 展,”并评选出一年一度的“中 国桂花 小姐”,大大提升了桂花的知名度。 在自然环境中零星种植的桂花极少发生病虫害, 然而, 近几年桂花病虫害发生呈凶猛猖獗之 势,不

3、 仅发生范围广、病虫种类多,而且来势凶、损失大,如金桂品种群大量发生的褐斑病,几 乎造成植株叶片落 光;全国普遍发生的红蜘蛛(以朱砂叶螨为主),造成叶片失绿泛黄;不仅影 响到树木的观赏、植株的正常 生长,严重时不能正常孕蕾开花。究其原因:一是近几年持续的暖 冬,使越冬的病原菌和害虫不能大量被冻 死, 为第二年的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是过去多年来防 治食叶害虫的有机氯、 有机磷农药, 可起到一定 的防治效果, 但对众多的刺吸式害虫防治效果很 不理想,尤其是害虫的天敌被广普性农药大量杀伤之后, 螨类、粉虱、蚧壳虫等会大面积猖獗发 生;三是最近十几年苗木的大范围流通, 病虫害检疫难以全面到 位, 致

4、使一些带病虫的苗木加快 扩散而交叉传播;四是大面积的单种育苗、营造桂花片林等,也使桂花的 病虫害被突显出来;五 是长期使用单一的农药,如杀虫用敌敌畏、乐果等,防病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致使 害虫和病菌 产生了较强的抗性。 据初步统计:桂花有常见的病虫害 50 多种,其中虫害 30 多种,病害 20 多种。本文试对桂 花栽培中 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害发生特点、识别方法、防治措施等,作一大致的介绍。 一、桂花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桂花的病害种类主要有撒金桃叶珊瑚炭疽病、 扶桑炭疽病、 兰花炭疽病、 桂花炭疽病 (合肥、 滁 洲、黄山市)、金边瑞香煤污病、栀子花煤污病、山茶藻斑病(合肥市)、桂花叶

5、枯病、桂花 假尾孢褐斑病 (合肥、滁洲、芜湖、黄山市)、桂花赤斑病(合肥、芜湖、滁洲、黄山市)、桂 花壳针孢叶斑病、桂花壳 二孢叶斑病(黄山市)、桂花拟盘多毛孢灰斑病(黄山市)、桂花盘单 毛孢褐斑病、桂花茎点病(黄山 市)、桂花大茎点霉褐斑病、桂花链格孢叶斑病(黄山市)、日 灼病、根结线虫病、癌瘤病等。其中尤以褐 斑病、叶枯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 1、叶斑病 病斑发生在叶片的两面, 发病初期, 叶面仅出现出现一些散生褐色斑, 后期叶面病斑中央灰 白色至 浅褐色, 形状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 严重时数个病斑结合到一块; 病斑边缘红褐色至暗褐 色,外具浅褐 色晕, 叶正面散生大量细小的灰黑色的霉点,

6、 这些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 子;叶背病斑褐色;由 于病斑的逐渐扩展汇合成大斑块,常常导致大量叶片枯死和脱落,严重影 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开花。该病病菌以菌丝块在病株和落叶上越冬,次年 4 6 月份气温升高 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并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侵染危害,继之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再次侵 染发病。此 病在 4 10 月均可发生;在植株上老叶发病比嫩叶为重。金桂品种最易发病,银桂品种次之,丹桂品种不易 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或当年移栽的植株,易于发病;土壤板结、粘重,肥 力不足条件下,易发生该病;在 7 8 月高温多湿季节,病害可迅速扩展。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经常松土,避免土壤积水,

7、促成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 能力;冬 季彻底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可明显抑制来年该病的发生;春季桂 花植株发芽抽叶到叶 片硬化之前,每半月喷洒一次1:2: 100 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可防止该 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用 50% 勺多?硫悬浮剂 800 液喷洒,或用 50% 勺多菌灵加 75%勺百菌清可 湿性粉剂 500 液喷洒,或用 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0 液喷洒;还可用 25% 的丙环唑乳油 5000 倍液喷雾,间隔 期 48 天。重灾区苗木出圃时,可喷洒 0.1% 勺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灭菌。 2、叶枯病 有称叶斑病,是桂花勺一种重要病害。它主要危害叶片,病班多

8、始于叶尖或叶缘,初生黄 绿色或浅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至灰褐色,形状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型;病斑背面颜色较浅,边缘 深褐色;病斑有时卷曲脆裂,几个病斑可相互融合达叶片勺1/2 1/3 ,或不规则形 大斑块;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为病原菌勺分生孢子器。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引起叶片大面积 干枯,导致起提前脱落;树冠中下部勺叶片受害比顶部严重,老叶发病比新叶严重。 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 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 春季温湿度适宜时以分生孢子侵染发病, 借风雨传 播,尤以 7 11 月最为严重;当 气温在20 27C,雨水多或湿度大,通风透气不良,肥料不足、树势衰弱或遭受冻害、机械损伤时,容易发

9、 病;气候炎热干旱,而又未及时浇水时,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菌,可有效抑制来年该病勺发 生;苗木移栽或引进勺苗木,要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必要时可于出圃前给苗木喷洒50% 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0.1% 勺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消毒;加强管理,增施磷、钾 肥,经常 松土除草,防止土攘板结或积水,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和喷水,以增加桂花植株勺抗病能力;发病 重勺地区,从 6 月下旬开始,每半月喷洒一次 70% 勺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 勺百菌清可 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1 : 2: 1 00 勺石灰倍量

10、式波尔多液,连续 3 4 次,防治效果良好;还可用 25%勺丙环唑乳油 5000 倍液喷雾,间隔期 48 天。 3、煤污病 主要表现为叶面和干枝上蒙有一层颜色深浅不一勺灰黑色粉状物,有时甚至结成黑膜状。 究 其原因是由于蚜虫、 蚧壳虫、 粉虱等昆虫刺吸危害桂花时, 分泌勺排泄物引起多种真菌勺寄生从 而诱发 了黑乎乎、灰蒙蒙勺煤污病。通常发生于高温、多湿勺季节和闷热、潮湿、隐蔽、通风不良勺环境中。灰黑 色勺煤污层,不仅影响了桂花植株勺观赏,而且会影响到叶片勺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并引起感病 叶片变黄萎蔫后提前脱落。 防治方法:加强桂花植株勺整形修枝,确保植株内膛通风透光,促成植株生长良好;

11、发现蚜虫、蚧壳 虫、粉虱等昆虫刺吸危害桂花时,及时进行有效防治,予以杀灭;盆栽植株,经常喷水淋洗叶面;发病初 期,用 50%勺甲?硫悬浮剂 500 倍液,或 50% 勺多菌灵可湿性份剂 800 液,或 75%勺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液,喷洒枝叶,有较好勺防治效果。 4、黄化病 即缺铁性黄化病。如果是轻度缺铁,表现为幼叶勺叶脉间失绿黄化,叶脉组织仍呈绿色; 如 果是重度缺铁,则表现为新老叶全部黄化,幼叶慢慢停止生长,部分老叶出现黄褐色斑点,植株不能正常生 长和开花, 严重影响到观赏效果和采花收获量。 究其原因: 一是地栽植株由于土质偏 碱;二是盆栽植株由 于盆土配制时配方比例不当,值失调;三

12、是城乡拆违后种植的桂花,由于建筑物残渣清理不彻底; 四是管理 失误, 如浇灌用水值偏高; 从而导致了土壤中的铁元素呈难溶解 的氢氧化铁形态存在,不能被桂花的根系 所吸收。 防治方法:轻度缺铁,可根部浇施 0.5%的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施 0.2% 的硫酸亚铁溶液; 缺铁严重时,可在每株桂花(包括盆栽桂花)根际周围的的土壤中施入20 40 克的螯合铁 (乙 二胺四乙酸合铁 ) ,同时用 0.1% 的螯合铁溶液进行叶面喷洒; 春季新梢生长季节, 每半月用 0.2% 的 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叶面;配制盆栽培养土时,可用 0.5% 的硫酸亚铁溶液将其值调整到 6.5 以 下。 5、干腐病 主要发生在较大大

13、规格的新移栽桂花植株上。 在园林绿化或大桂花移栽中, 由于起挖时碰伤、 长途 运输中划伤、吊栽时勒伤、意外击伤等原因,导致桂花植株的主干或大枝外皮被严重损伤, 或掀去大块干 皮, 未能及时加以妥善的保护, 遇到雨水、 污水感染伤口, 诱发真菌(如木腐菌等) 、 细菌(如土壤 野杆菌等)的大量侵入寄生,致使伤口处腐烂、木质部外露或形成癌瘤,引起植株 生长不良、叶片大量脱 落、大枝枯死,严重时会造成全株桂花死亡。 防治方法: 对于主干或大枝上的小伤口, 应及时涂抹伤口愈合剂; 对已发生局部或少量腐烂 的较小 伤口, 可将其伤口局部清理干净, 直至露出新鲜的木质部和韧皮部, 再在其新鲜的创口上 涂好

14、伤口愈合 剂, 可促成其创口尽快愈合; 对于树干上韧皮部早已被破坏、 木质部外露多年的陈 旧大创口, 可将已腐 烂的外露木质部清理干净, 可每年定期涂抹石硫合剂防腐或用双组份 “云石 胶”调色后快速涂抹在新鲜的 创口上,保护效果会更好;对主干已形成空洞的粗大桂花植株,可 先将已腐烂的部分彻底清除干净, 注意 不要破坏已腐烂木质部与未腐烂木质部之间的隔离层, 空 洞内填充聚氨脂发泡剂。 二、桂花主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桂花虫害的主要种类有刺蛾类、螨类、蚧壳虫类、粉虱类、霜天蛾、 袋蛾类、蜡蝉类、短额 负蝗等,其中尤以螨类、蚧壳虫类、粉虱类危害最为严重且普遍。 1、朱砂叶螨 危害桂花的螨类主要是柑橘

15、全爪螨和朱砂叶螨,全省各地近几年发生均非常严重。 朱砂 叶 螨的成螨体长 0.5 0.6 毫米,雌螨卵圆形,朱红到锈红色,或深褐到黑褐色;雄螨略呈菱形,淡黄 色,略小,体长 0.3 0.4 毫米。卵,圆形,淡红到粉红色。幼螨,初孵时近圆形,半透明, 取食后体呈暗 绿色。若螨,体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一年可发生 10 15 代,南方以成螨、若螨 和卵在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翌春平均气温达到7C 以上时开始活动取食、繁殖危害,成螨、 幼螨、 若螨均喜群集于叶背取食, 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或密集的细丝网下, 每一雌螨一生可产 卵达 50 500 粒。高温干旱季节最有利于其大发生,造成整株或一片桂花林叶

16、片灰黄, 严重影响 到桂花的生长、开花和陈列观赏。该虫发生的最适温度为 25C 30C、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 35% 55% ,大风暴雨可冲刷虫体,降低虫口密度。 防治方法:保护自然天敌,如小黑瓢虫、小花蝽、塔六点蓟马、中华草蛉、大草蛉等;冬季清除树下 杂草并烧毁,用 0.3 0.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的成螨、若螨和卵;发生初期,用 25%的倍乐霸 (主要成分为三唑锡) 1500 倍液喷杀;或用 1%的齐螨素乳油(主要成分为阿维 菌素) 2000 倍液喷杀; 此外,还可用噻螨酮、甲氰菊脂、螨即死等农药喷杀。 2、吹绵蚧 危害桂花的蚧壳虫,有红圆蚧、藤圆盾蚧、红蜡蚧、褐软蜡蚧、吹棉蚧、糠片盾

17、蚧、考氏白盾蚧、蛇 眼蚧、矢尖盾蚧、日本长白蚧、橘绵蚧、椭圆盾蚧、黑点盾蚧、侧几细蛎盾蚧、椰圆盾蚧等。其中尤以吹棉 蚧、糠片盾蚧、日本长白蚧、橘绵蚧危害相当普遍。 吹绵蚧,成虫体长 5 7 毫米,雌虫椭圆形,橘红色,腹面平,背隆起,产卵前在腹部后方 分泌白色 卵囊,其上有 1416条纵纹;雄虫全腹瘦小,长约 3 毫米,胸部黑色,腹部橘红色, 前翅狭长、黑色, 后翅退化为钩状。卵,椭圆形,长 0.7 毫米,橘红色,密集于雌虫的卵囊内。 若虫,椭圆形,橘红色,背面 覆盖淡黄蜡粉。蛹,体长 3.5 毫米,橘红色,体上散生淡黄褐色细 毛,被有白蜡质薄粉。茧,长椭圆形,白 色,由疏松蜡丝组成,外敷白色蜡

18、粉。该虫一年发生2 3 代,有世代重叠现象;雌成虫多数群集固定于一 处,腹末分泌白色蜡质卵囊,边分泌蜡质边 产卵,产卵期达 30 多天,每雌虫可产卵数百至 2000 粒;雄虫 少,多营孤雌生殖;幼虫孵化后分 散活动,后从嫩梢、叶背转迁到枝干上群居危害,吸取树体汁液,并排泄 出蜜露,诱发煤污病。 由于虫病交叉危害,常导致桂花植株叶片发黄、枝梢枯萎。 防治方法:平常少用农药,保护好天敌;发现少量虫体,及时将其抹去挤压死;冬季喷洒 0.3 0.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害虫;卵孵化盛期,用15% 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2000 倍 液喷杀,或用 40% 的乐果乳油 1500 倍液喷杀,或用 40%

19、的速扑杀乳油 3000 倍液喷杀。 3、茶袋蛾 袋蛾类,又称“吊死鬼”。危害桂花的袋蛾类害虫有茶袋蛾、大袋蛾、小袋蛾等。它们的共 同点是虫体藏匿于袋囊中, 以幼虫和雌成虫啃食叶片及嫩枝, 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 高温干 旱持续 时间长,危害更为严重。 茶袋蛾,成虫雌雄异体,雌成虫无翅,体长 12-16 毫米,蛆形,肥胖,头小,生一对刺突; 雄虫,体 长 11-15 毫米,翅展 22-30 毫米,体和翅均为深褐色,前翅近翅尖处和外缘近中央处各 有一个透明长方形 斑; 卵,椭圆形, 乳黄白色, 长约 0.8 毫米;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10-26 毫米, 各胸节亚背线及中后 胸气门上线有褐色纵

20、带,带间玉白色;蛹,雌的锤形,深褐色,头小,胸部 弯曲,体长 14-18 毫米,雄的 褐色,体长 11-13 毫米,腹部弯曲呈钩状,臀棘各一对;护囊,橄 榄形,黑褐色, 丝质, 囊长可达 2530 毫米,囊外贴以枝皮碎片和截断的小枝梗, 平行纵裂整齐。 该虫一年发生 2-3 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成 虫羽化常在下午,次晚交配;雌虫羽化后仍停留在囊 内,雄虫羽化后飞近雌虫囊袋进行交尾;卵产于囊内, 每雌虫产卵 500 粒左右;幼虫孵化后,从 护囊排泄孔爬行至枝叶上,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到四周寄主上取 食,将叶片、小枝,以丝缀连制 成护囊;幼虫爬行取食时,头、胸露于囊外,护囊挂在腹部;取食时间多在 清

21、晨、傍晚或阴天, 晴天中午很少取食;初期取食叶肉,剩下表皮为透明斑点,随着虫龄的增加吃叶成孔 口、缺刻, 虫多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并嚼食树皮、花果。 防治方法:人工摘去护囊,消灭幼虫;保护好天敌;用黑光灯、频振灯诱杀成虫;用20 亿/ 克棉龄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1000 倍液在产卵高峰期喷洒;在二龄幼虫盛期,用90% 的敌百虫 晶体 1000 倍液、 40%的乐果乳油 1000 倍液、 1.2%烟参碱 1000 倍液、灭幼脲 3号1000-2000 倍液, 进 行喷洒防治。 3、霜天蛾 成虫体长 45-50 毫米,体翅暗灰色,混杂霜状白粉;翅展 90-130 毫米,胸部背板有棕褐色 的似半圆

22、形条纹, 前翅中部有两条棕褐色波状横线, 中室下方有两条黑色纵纹, 翅顶有一条黑色 曲线;后翅棕褐 色,前后翅外缘均由黑白相间的小方块斑连成。卵,球形,初产时绿色,后变黄 色。幼虫,绿色,体长 7596 毫米,头部淡绿,胸部绿色,背有横排列的颗粒 8-9 排;腹部黄绿 色,体侧有白色斜带 7 条;尾角褐 绿, 上有紫褐色颗粒, 长 12-13 毫米;气门褐色,胸足黄褐色, 腹足绿色。蛹,红褐色,体长 50-60 毫 米。该虫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 3 代,以蛹在土中过冬,越 冬代蛾期为 4 月上中旬至 7 月下旬,第一代 7 月中下旬至 9 月上中旬,第二代 9 月中下旬至 10 月上旬。成虫白天

23、栖息在树丛、枝叶、杂草、作物、房舍 的暗处隐藏,黄昏时飞出活动,交尾、 产卵均在夜晚,其飞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多产卵于叶 背,初孵幼虫取食叶表层, 稍大啃食叶片成缺刻、孔洞,甚至将叶片全部吃光,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冬季翻土, 杀死越冬虫蛹; 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少量桂花单株上出现霜天蛾幼虫, 可 将其人工捕杀; 于 3 龄幼虫前, 用 90%的敌百虫晶体 1000 倍液、用 40%的乐果乳油 1000 倍液、 用 100 亿 / 克青虫菌孢子粉 500 倍液,进行喷洒。 4、丽绿刺蛾 刺蛾类,即“洋辣子”。危害桂花的刺蛾类有黄刺蛾、丽绿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黄 缘 绿

24、刺蛾等。它们的幼虫有时可将桂花等植株的叶片吃光,使受害枝条枯萎,阻碍桂花生长,降低 花木的 观赏和经济价值。 丽绿刺蛾成虫,体长 16-18 毫米,翠绿色,翅基有四边形暗褐斑一个,后翅浅褐色。卵,椭 圆形, 0.9-1 毫米,黄绿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 24 毫米,体翠绿色,头部红褐色,背中央有 蓝紫色和暗绿色线带 3 条,背有蓝色斑块及刺枝, 第一腹节背面着生橘红色枝刺一对, 腹末有黑 色绒球 状毛丛。蛹,卵圆形,长 14-17 毫米,黄褐色;茧,黑褐色,扁平,上覆白色丝状物,椭 圆形,长 14-17 毫米。该虫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 2-3 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翌年 4 月至 5 月化蛹, 5 月中旬 至 6 月上旬, 8 月上旬至 9 月中旬为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