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论文:浅议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_第1页
高中物理论文:浅议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_第2页
高中物理论文:浅议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_第3页
高中物理论文:浅议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议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参与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科学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探究模式,萨奇曼,心理学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加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研工作的切入口。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是教学

2、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指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参与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科学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模式源于萨奇曼(richard suchman)对于独立学习者具有本能探究动机的信念。他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智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旨在

3、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会科学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物理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把学生由物理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物理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教师由物理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帮助者、引导者。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变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逐步建立学生自主的学习体系。探究性物理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1.1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4、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和敢于批判。(1)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怀疑的重要性。如介绍伽利略、爱因斯坦、托马斯杨、惠更斯等科学家因具有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而获得重大发现,相反,德国科学家李比希、维勒因没有怀疑已观察到的“异常”现象,使他们与溴、钒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而遗憾终生。(2)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到学习中有“怀疑”的用武之地。如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介绍教育专家、学者及教师对教材、中考、高考试题的评价性文章和观点;在一些报刊杂志中,选择一些有关不盲从权威、敢于提出问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讨论、总结、谈体会,从实际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可能性.1.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

5、途径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有所创建,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让问号常在头脑中闪现.1.2.1 对“物理教材”提问随着新知识、新概念的不断出现,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书本上的字,想书本里的字(即学会思考),针对知识衔接点、知识生长点、概念易混淆点、关键字、词提问。例如,在进行超重和失重这一节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超重和失重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时受力有什么特征?物体具有哪一方向的加速度? 如果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如果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时物体又将处于何种状态? 如果物体加速上升,物体是

6、超重还是失重?如果减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或加速下降,则又如何呢?何为物体视重?当物体视重大于物体本身重力时,物体处于何种状态?当物体视重小于物体本身重力时,则又如何?等等。1.2.2 对“物理公式”提问对公式的掌握,包括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物理意义、使用条件、推广应用等,这些均可作为提问的素材。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时,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牛顿在实验中利用什么方法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公式的? 公式中的k值在何种情况下等于1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加速度的方向由谁的方向决定的?这个公式与我们前一节讲的“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否统一? 从公式中能否知道1牛顿的物理意义? 如果物体受到不止一个力的

7、作用,则该公式又能作怎样的推广? 该公式涉及3个物理量,已知其中两个物理量可求第三个物理量,由此可编出几类题目? 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1.2.3 对“现实生活”提问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稿)把创新意识界定为:“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物理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和研究”。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去提问,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例如,人在行走时,前脚与后脚摩擦力的方向各是怎样的? 汽车、自行车转弯为什么要减速? 摩托车爬坡为什么要减速? )为什么说“闻其声不见其人”?

8、 抛出去的物体为什么还要落到地球表面? 磁生电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来制造发电机?等,正是有这许多我们暂时还不懂的问题,所以,我们才有认真学好物理的需求。可以说这一个个的问题正是学习的持续动力。vs 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启动自身内存的动力,以高涨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感受自己的智慧,体验创造的乐趣。因而,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物理学习情境,以乐教促乐学,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设计的问题要尽量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组织和引导学生重新经历物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例如,学生

9、在用电压表测量如图所示的电源两端的电压时发现,当电键s闭合时,电压表的读数会减少,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作为教师要抓住学生发现的探究性问题,以“电压表的读数减少的奥秘”为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终于发现了是电源内部的电压使电源两端的电压小于电动势,这是学生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运用到实际探究中的具体表现。2 以实验为手段,挖掘教材蕴涵的探究因素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物理实验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重视探究过程,其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在物理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应创设问题情境

10、让学生设计实验,在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在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进程提出探究性问题:当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定?本节课教学提供如下实验仪器:条形磁铁、大型电流计、标明导线绕向的螺线管、导线若干、变阻器、电池组、电键、铁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索,在现象分析归纳基础上提出假说(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关系),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3 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易形成兴奋中心,激

11、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在探究性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平等研究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尊重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即使是错误的见解也应获得尊重,让学生想到老师是他的朋友,相互之间可以交流、争论,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处在一个积极主动的状态。探究性物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对探究材料的自主探索,发现材料之中蕴含的意义。学生是在“做”中学,改变了传统的在“听”中学、在“教”中学、在“问”中学。教师也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指导是建立在学生主体

12、之上的指导,其根本特征是使全体学生卷入主动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情境后,应该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激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观察、实验、操作,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扶一把,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探究的时间、空间,能不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时空,体现了教师是否真正把学习者放在中心地位,是否真正领会探究性教学的实质,即使面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也不应轻易指责或急于给予正确的指导,而是要相信学生在出

13、现错误时他们会自己去辩论,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再试一下;对学生正确的认识,教师也不应急于表态,给予过快的赞扬和肯定,只要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就应认真倾听,不论发言正确与否,都说明学生正在独立思考问题,并用语言将思维的过程再现出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自行获取正确的认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学会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探究性学习总是从具体的事实出发,去认识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一种归纳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并对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 据此,在提出探究性课题后,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课本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或同学之间开展交流讨论,收集信息以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方案:如何设计实验开展探索?如何设计图表记录现象?实验过程中如何开展合作?等等。教学中教师仅引发学生的探究思路。仅在学生思维或操作发生障碍的时候作适当点拨,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根据记录进行归纳形成假设、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设,都由学生自主地进行。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有利于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