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琳—我的中国梦,我的陇南行_第1页
陈美琳—我的中国梦,我的陇南行_第2页
陈美琳—我的中国梦,我的陇南行_第3页
陈美琳—我的中国梦,我的陇南行_第4页
陈美琳—我的中国梦,我的陇南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的中国梦,我的陇南行陈美琳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2014年3月,在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主题“我的中 国梦”,展示青年学子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优秀的艺术才华的活动宗 旨的感召下。作为一名西南科技大学音乐专业大四的学生,我主动 参加了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赴甘肃陇南支教项目,任甘肃省武都区 马街小学支教教师,主要教授音乐课程。在为期三个月的艺术实践 中,我秉承“以文化人、布下文艺的火种,点燃了孩子们的文艺兴趣 爱好”的中国文联支教要求,努力寻找、探索适用于山村小学生的音 乐教育方式,并希望这些教育方式留下的美好希翼能引领山村留守 儿童在音乐中快乐的成长。“我的陇南行”所见所思和学生们在一起的

2、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星期天她们会带着我 去爬山,去看风景;课间她们会邀我一起“跳皮筋”、“打沙袋”每天我的 耳旁都会传来孩子们热情的问好声。也许正是那一张张无邪的笑脸和 那一颗颗纯净的心灵,让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为这里的孩 子做些什么。于是给单亲家庭的孩子过生日,与留守孩子一起做饭, 给贫寒家庭送棉被等行动充实了我的整个支教生活。付出爱的过程是 甜美的,收获爱的过程更是幸福的,当看见孩子们写的感谢之言和自 己做的小花悄悄塞进我的宿舍门口时,我不禁为之落泪,当看到孩子 们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为我带来几颗带着泥土的胡萝卜的时候,我 不禁为之感动。孩子们是天真、淳朴的,我们为了他们的未来,

3、付出 今天的所有也是值得的!通过走访学生家庭以及去其它兄弟学校旁听,我逐渐意识到偏远地区的农村音乐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还是在师资建设等各 方面都相对滞后。例如:很多学校的校长、教师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 修课,在学校教育中起的只是“敲敲边鼓”的作用,便随意任用一些非专 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加之,由于音乐成绩与升学并无直接联系,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显得相当弱势、可有可无;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 教具学具匮乏、教辅资料难以配套的现象,尤其是能够与新课改标准相 符并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条件的影像资料、投影片等教具更是少得可怜;乡镇小学,普遍由于大规模招生,而硬件设施建设并没有得到相 应

4、扩展,致使在校师生人数与狭窄的教学环境严重不匹配,造成课堂拥挤的现象,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使其在规定教学时间内 难以完成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上课质量。因此,部分学校为了省去以上 “不必要的麻烦;便将陶冶情操的音乐课改成了单调的唱歌课。当发现 这些问题,我曾几度陷入深深的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想以音乐教育为终身职业的未来教 育工作者,这些现象深深的触动了我!于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寻 找到适合山村娃娃的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的方法,并能在他们 幼小的心灵里播下音乐的种子,开启追求艺术美的大门,就成为了我在这几个月中一直努力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便是我在陇南教学期间,运用不

5、同音乐教学方法,将地 方民歌引入音乐课堂的艺术实践。“我的中国梦”在行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民族意 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在课堂上,当我试探 性的询问同学们是否知道武都高山戏时,大多数的孩子都十分亢奋,表示亲眼观看过,更令我惊奇的是居然有学生说自己会唱几句。对 学生而言,家乡既是他们的生活空间,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对学 校而言,本土既是学校的地理空间,也是学校的社会空间。长期以 来,不少地方都编写了乡土教材,就在于强调家乡与本土的观念, 强化学生与学校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但是,我们也注意到, 许多乡土教材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往往只是蜻蜓点

6、水式的科普知 识介绍,缺乏对技能性和素质性的深层次挖掘。如果将本土音乐文 化教学作为一种传承的特殊形式,则可以有效补充这一技能性和素 质性层面的缺失。(一)地方民歌简介陇南市地属甘肃省,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其人文地理、 文化艺术积淀深厚,不同的文化必然孕育了不同风格的音乐艺术,最 具代表性的是民歌艺术:甘肃中部是“花儿”的故乡,分为河湟花儿、洮 岷花儿、陇中花儿三大体系,代表性曲目有下四川 、花儿与少年 等等。陇东地区主要是信天游、秧歌调、号子生产大合唱等。河 西地区则主要是红军留下的革命歌曲,号子、夯歌、秧歌调等。陇南 地区主要有山歌、灯曲、号子、杂曲及高山戏。我认为这些都是可以 运

7、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二) 本土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以甘肃“河湟花儿” 下四川为例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证明,儿童 时期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外界干扰影响,兴趣和好奇心便 成为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那么,对音乐的学习也是如此,保 持学生的兴趣对深入音乐学习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以本乡本土的音乐素材为载体,开发农 村音乐自然资源,使音乐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适当增加了一些有 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当地的山歌和民歌,并综合运用国内教学方 法及国外先进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民歌下四 川(图 1) 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性曲令,又称“脚户令,”主要

8、流行在 甘肃、青海一带。歌词平淡质朴,描写的是成年累月奔波在高原山 路上的“脚户”们的感受和思绪。全曲以小三度音型为主, 属于上下句 对比性结构,上句句幅较长。曲风苍劲、沉郁,将西北高原人的率 真和憨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是本土“脚户”生活的真实写照,后辈为了 纪念祖辈艰苦的生活,便将此曲流传了下来。下面我就以下四川教学为例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下 西i 2 1 6 SS SO自22 NVW 4 I 12 日0 | 岂立 =|2 自立 |1XS10 %作总-/3专2卡*瞬*!14j=1Nilj*口S & |1壬i卢JB-o:图1下四川曲谱1、情感陶冶(体验)

9、为主的教学方法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 的反应。抓住儿童感性这一心理特征,在教授下四川这首歌曲 时,我重点选用了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由于支教学校少量 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课前我需要做大量的准备:收集歌曲背景资料 以及演唱视频。选其重点在课上进行播放演示,让同学们在学习之 前能够充分的了解歌曲背景,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脚户哥谋生思乡” 的画面。根据小孩子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的特点,当学生理解 和熟悉这首新歌时,我试着让他们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充分发挥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选择两名学生来进行情景表演,

10、一名担 当歌曲中的主人公“脚户哥”另一名则扮演脚户哥的亲人,两人伴随 着我弹奏的电子琴声,表演脚户哥出川谋生时亲人依依不舍的场面。 这种即兴表演出来的情景便会各式各样、与众不同。大家融入在这 种表演氛围之中,课堂偶尔鸦雀无声,偶尔哄堂大笑,一节课的时 间,一溜烟便没了踪影。不难看出,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 生对音乐的情绪有深刻的体验,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 学生的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审 美情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柯达伊音阶手势教学在正式学习下四川这首歌曲之前,我会先进行音阶教学, 这也是学习新歌的基本流程。音阶就好比砌房的砖,歌曲就

11、好比一 座房。只有砖牢固了,建造出来的房子才能别致美观。对于这里的农村孩子来说,音乐基础相对薄弱,音阶学习则更 为枯燥,也难掌握。下四川这首歌曲行腔时高音、长音较多,旨 在表现脚夫在高原大川之间行走的独特感受。于是我借鉴了柯达伊 音阶手势(图2)来让孩子们感受音高,进而进行长音的训练,同 时,我适当改变了旋律中音符的时值,并适当放慢速度,利于学生 思维反应,如第一句改为:2 24|2 5612 12 |,让孩子一边唱着旋 律,一边比划着柯达伊音阶手势,以此来训练他们口、手、眼的协 调能力。这种新奇的音阶学习方法令同学们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都感 到异常的兴奋和满足,从他们的眼神和欢笑声中,我感受到更

12、多的 是他们在进行音乐游戏,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找音准、构音阶。 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无形之中便把握住了整个曲子的曲风和音准 有些孩子甚至在回家之后会给父母进行演示。图2柯尔文音阶手势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实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 1982 )所创建。他的教育观念从“人本理念 出发”,教法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间等级森严、课堂形式呆 板,学生拘束这一现象,创造发明了全新的教学方法。 奥尔夫提倡教学 内容必须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并举,并提出了综合运用语言、动 作、舞蹈、音乐进行教学的方法。在下四川这首歌曲的教学中, 我结合奥尔夫

13、的综合教学法,让班里的学生进行表演唱:先由一名 学生对着大山喊出:”一溜儿山,哟,这时候我用电子琴弹 的伴奏音乐开始响起,两名角色扮演者开始情景表演及对话,其余 同学合唱并加以简单的舞蹈动作烘托氛围。奥尔夫教学法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采用新颖的教具,常用的奥尔 夫乐器主要分为有音高的音条乐器和无音高的小打击乐器两大类。 音条乐器是由琴槌敲击发声,槌头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发出不同的 声音,无音高的小打击乐器根据材质可以分为四类:木制类(木块、 双响筒等)、摇响类(铃鼓、沙锤)、金属类(大擦、三角铁)、 鼓类(低音鼓、大鼓)。其次,奥尔夫还非常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制 作乐器。支教地“马街小学”正处自甘南草原迤

14、迤东来的白龙江旁与五 凤山麓下,阳光充裕,土地呈微碱性,盛产花椒和橄榄油。采风时, 我发现了白龙江畔的大量石子、河沙、以及五凤山上的花椒木。便 小心地带了一些回去,经过我和孩子们简单的制作,无音高的小打 击乐器便诞生了。石子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可以模仿奥尔夫乐器 中的响板,作为强拍的节奏点:X 0 IX 0 |X 0|X 0| ;河沙与纸筒撞击 的声音沙哑空灵,可以模仿沙锤,作为弱拍的节奏点:0 X |0 X |0 X |0 XI ;花椒木敲击的声音较为低沉,可以模仿脚户哥苍劲的步伐:X XX|X XXXX | X XX |X XXXX |。这些教具的制作和运用,给课堂教学带 来新鲜感,对捕捉

15、学生的好奇心与保持兴趣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 果。实践证明:课堂中融入新颖的教法方法、 丰富的教学器材,可以极 大地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音乐 的魅力,体会音乐的美好。同时,孩子们肯定的眼神以及热烈的掌声,使我无比确信,我那稚嫩的艺术实践一定在他们心中埋下了追 求没有乐音的种子!尾声转眼,又到了“梔子送旧人”的季节。大学四年,我与大艺节结下 了深厚的感情,这也是我第二次参加大学生艺术节,而这一次却以 艺术实践经历作为铺垫。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四学生,我为 有这次特殊而宝贵的经历感到自豪!通过这两次的大学生艺术实践,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音乐教

16、育是门对实践要求极高的艺术学科,多年来 的学习只是让自己在理论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教学只是肤浅 的停留在主观的自我想象中,没有将之真正付诸于实践,缺乏客观 的自我认识。为期三个月的大学生艺术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自 身的不足,也逐渐意识到想要教好学生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 的条件、不同的受教对象,因地制宜、以客观实际为依据而采用灵 活的教育手段,才能把知识教授给孩子们,让他们学有所获,取得 进步,这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所在。我殷切希望,我的实践与探索, 能引起更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大学 生积极地参加大学生艺术节,勇于创新,去展示青年学子高尚的人 生理想,去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梦”!参考文献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黄小明。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范晓君,王朝霞。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M(第二版)。暨南:大学出 版社,2010。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