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的困难及对策_第1页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的困难及对策_第2页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的困难及对策_第3页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的困难及对策_第4页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的困难及对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的困难及对策 、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面临的困难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方程”的编排特点是以列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 方程。这样的编排重在渗透方程思想,强化方程作为一种有 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算术方 法解决问题的长期强化训练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列 方程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寻找等量关 系的困难,即不习惯把未知量与已知量同等看待,拘泥于搜 寻已知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善于由未知量入手并将其参与运 算,联系其他已知条件, 得出另外的已知数量 (或易于求出的 数量 )。同时, 缺乏寻找等量关系的有效办法也构成

2、了学习的 困难,尤其是一些传统上非典型的问题。这一困难的潜在原 因是以前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不一定先弄清数 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而列方程解决问题就很难这样操作了, 必须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先在头脑中制定 出解题规划等量关系,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这无疑对部 分学生形成了一种较大的挑战。如何实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 方法的过渡成为方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改进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1. 减缓坡度,培养未知数参与列式的习惯。 由于学习方程之前,学生已习惯于在已知数量之间寻找 关系,一时不易扭转。尽管在四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用字 母表示数”,但那时字母被直接当作已知量出现在条件中

3、, 只是把数换成字母,学生还比较容易过渡。而在列方程解决 问题时,题中并未出现字母,而需要学生自己去设未知数, 然后还要将其放到题中去寻找关系,且叙述的方式与学习用 字母表示数时并不相同。例如,西安小雁塔高a米,大雁 塔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高()米。西安大 雁塔高 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 2 倍少 22米。小雁塔高 () 米。学生更不习惯的是找等量关系时还有一个已知量不参与 运算,居然出现在关系式的末端,相当于算术方法中要求的 未知量。 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针对性的复习题, 可化解部分难点,培养将未知数参与列式来表示已知数量的 习惯。设计时注意叙述的方式尽可能贴近应用性

4、问题的叙述 方式,并出现设语,让代数式逐步成为学生熟悉的朋友。例 如下面的一些复习题: 小刚的跳高成绩比小军少 0.06 米。设小军的跳高成绩 为 x 米,则小刚的跳高成绩为 ( )米。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体重大约是一头非洲 象的 33 倍。如果设非洲象重 x 吨。则蓝鲸重 ( )吨。 西安大雁塔比小雁塔高度的 2倍少 22 米。设小雁塔 高 x 米,则大雁塔高 ( ) 米。 北京颐和园占地 290 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 面积的 3 倍。设陆地面积为 x 公顷,水面面积为 ( )公顷, 水面和陆地面积共 ( )公顷,陆地面积比水面少 ( )公顷。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 274.5

5、 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大客 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同时相对开出, 轿车平均每小时行 118.4 千米,大客车平均每小时行 110千米。设两车经过 x小时在 途中相遇,则两车一共行的路程可表示为 ( )千米。 以上、两题适用于五年级下册第一次教学列方程解 决一步计算的问题,、适用于六年级上册教学列方 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这样的练习旨在让学生学会根据题中的关系句或常见 的数量关系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数量 (有的是已知 数量 )。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 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到等量关系以后。列方程仍有一 定的困难,在等量关系与方程的关联上存在障碍。上述训练 有利

6、于减缓学习坡度,扫除列方程的障碍。 2. 注重方法,指引寻找等量关系的途径 如何寻找等量关系,教材中并没有给出一定的方法。是 不是不要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显然不是。我们从教材 的单元结束部分“评价与反思”中把“能正确寻找数量间的 相等关系”作为学生对自己出评价的第一个方面就可以得到 答案。教材的意图在于不给学生一定的框框,让学生在列方 程解决问题中自主体验、寻找并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 寻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及一道题所能找出的等量关系是多样 的。但是在实践中,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探索等量关系的寻找 方法对多数同学而言有较大的困难。因此,提供“拐杖” , 逐步由扶到放仍然是必要的。如在教学类似“

7、已知比一个数 的几倍多 (或少几 )的数,求这个数”的问题时,可以从问题 “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的几倍多 (或少几 )的数”入手。 找出数量关系,再交换条件和问题变为所要用方程解决的问 题,让学生领悟到反映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关键句没变,数 量之间的关系仍然不变。从而顺利寻找到等量关系,并感知 到算术解法中的数量关系与方程解法中的等量关系的内在 联系。再通过一定量的不同呈现方式的同类型问题的解决, 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悟出“抓关键句”这一寻找等量关系 的途径。通过教材中传统上称为“和 (差 )倍问题”问题的研 究和解决领悟抓住“共” 、“多”“、少”等反映和、差的“关 键词”可以寻找等量关系。

8、又如,通过“已知三角形的面积 和高,求底”、“已知梯形的面积及上、 下底之和, 求高”、“已 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引导学 生把握“利用公式”作为等量关系的方法。再如,相遇问题 中求时间或求某物速度、追及问题之求时间、工程问题之求 时间等问题的研究,感悟并总结“常见数量关系”是寻找等 量关系的又一利器。有了这些寻找等量关系过程的累积,学 生会越来越灵活地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寻找相应的等量关 系,并能举一反三,在等量关系“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 方法的“优化” 。 3. 强调变式,突出初步方程思想的渗透。 要让学生初步领会方程思想,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当从 方程的视角抓住传

9、统上众多类型应用题的本质,以实质上具 有同类等量关系的问题为主线,突出相应的解法要点,达到 触类旁通、体验方程思想和价值的目的。例如,六年级上册 中以“和倍问题” 为切入口, 再将例题变式为 “和倍问题” , 还可演变为“和差问题” ,题材不变,问题也有共性:都含 有两个未知量;两个已知条件都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设未知数和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也有共性:把作为比较标准 的量设为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量;再根据另 一个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这些初步的方程思想需要 在变式、比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并加深认识。 在题材的选择方面,我们要认真筛选出那些适合用方程 去解 (用算术方法解较难 )、能让学生体会到方程优越性的问 题,这样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方程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人类 在认识数学上的一大进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常用策 略。同时,这些思想也需要在变式中让学生感悟。比如,通 过比较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列方程求高和直接列算式求高,就 能让学生体验到算式方法需要逆向思维,每一步都要进行具 体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释,难度大且易错,而一旦将高以字 母表示并和已知数一样参加运算,就很容易建立方程,逆向 思维的过程被解方程的程式化演算所替代。再如用算术方法 解时学生比较畏惧的 “黄豆榨油” 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