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乙炔检验操作规程_第1页
溶解乙炔检验操作规程_第2页
溶解乙炔检验操作规程_第3页
溶解乙炔检验操作规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XX公司溶解乙炔检验操作规程HAQT/JY-2016编制:审核:批准:2016年11月01日发布2017年01月01日实施目的:建立溶解乙炔检验操作规程,规范溶解乙炔产品检验。范围:适用于溶解乙炔产品检验操作。职责:质检科负责本标准实施,化验员按本规程对溶解乙炔产品进行检验。依据:GBT6819-2004溶解乙炔、GB11638-2011溶解乙炔气瓶、GB13591-2009溶解乙炔 气瓶充装规定、GB 7144-1999气瓶颜色标志内容:1. 检验频次1.1每批产品均按本规程进行出厂前检验。1.2同一批产品首次取样检验不合格可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判不合格。2. 检验样品数2.1每批

2、产品100瓶以下(含100瓶)部分,按5%的比例采样;大于100瓶至500瓶(含 500瓶)部分,按2%勺比例米样;500瓶以上部分,按5%勺比例米样;每批产品米样 的数量为各段采样数量的和。2.2最低采样数量不少于3瓶。3. 抽样方式3.1溶解乙炔应以同时下排的气瓶为一批,静止8h后,以瓶为单位分段按比例采样(若遇小数则进为整数)。4.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乙炔的体积分数/%三98磷化氢、硫化氢实验硝酸银试纸不变色净重/Kg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6682的三级水5. 试样的准备取充气后静止8h以上的气瓶,在米样前放出乙炔气充装

3、量的质量分数的5%在气温高于28 C的地区,采样前可适当增加乙炔气释放量,但最多不应超出乙炔气充装量的质 量分数的15%。6. 检验方法6.1乙块纯度的测定方法(溴法)6.1.1方法提要乙炔被溴化钾的溴饱和溶液吸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四澳乙烷,根据溴饱和溶液吸收 后的体积测定。6.1.2试剂溴;溴化钾溶液:300 g/L ;溴化钾的溴饱和溶液(吸收液):取适量溴化钾溶液,置 于具塞磨口玻璃瓶中,缓缓加人溴,并充分振摇,使之成饱和状态,静止一天后备用。当 吸收液的吸收能力差时,须重新配制。6.1.3仪器乙炔气体吸收管:玻璃制,带刻度,容量为 50 ml,刻度为100。其中ab分刻度 为;bd分刻度

4、为1。仪器结构尺寸如下图所示。1- -吸收液储存处;2- -旋塞;3- -吸收液(容量为 50ml) ; a刻度100处;d-刻度0处;4- -旋塞;5- -式样入口6.1.4分析步骤待测乙炔气瓶的气门与试样入口 5连接,打开旋塞2及旋塞4后,慢慢打开气门, 用气瓶的试样气置换吸收管3内的空气,然后采样,先关闭2,顺次关闭4,断开气源, 迅速转动4,使吸收管内部压力与外界气压相平衡。将溴化钾的溴饱和溶液充满吸收液贮 存处1,吸收液液面距管口约15 mm慢慢转动2,使吸收液缓缓流人3,待1内的液体 不再进人3内时,吸收完毕,读取3内液面刻度,此数值即作为乙炔纯度。6.1.5检验结果表示乙炔纯度的

5、体积分数,数值以表示,以吸收管3内液面刻度读数为准。取每瓶气的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体积分 数之差不大于。6.2 磷化氮、硫化氮试验6.2.1方法提要乙炔中的磷化氢、硫化氢杂质,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磷化银、硫化银 分别显黄色、棕黑色,以此显色定性检出磷化氢、硫化氢。6.2.2试剂和材料硝酸银溶液:100 g/L ;实验室用定性滤纸。6.2.3分析步骤将硝酸银溶液滤纸湿润的情况下 23滴滴于30 mmx 40 mm的实验室用定性滤纸上, 湿润面积为 25 mm左右,在滤纸湿润的情况下,迅速置于试样钢瓶的气流中,滤纸垂直 于气流,并距气门60 mn左右,单手持滤纸一侧,气门流出的气量大小以滤纸不被吹偏斜, 但滤纸在气流吹动下略有抖动为准,用秒表计时,吹扫10 s,观察滤纸是否变色。6.2.4结果表示以硝酸银试纸不变色表示硫化氢、磷化氢试验合格。7. 净重7.1将乙炔瓶静置于磅秤上,读取磅秤读数;磅秤读数减去气瓶上标示的空瓶质量,即为乙炔净重。8. 检验结果判定及处理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 1250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如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 标准的要求时,应重新自该批产品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气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即使只有 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