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毕业论文_第1页
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毕业论文_第2页
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毕业论文_第3页
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毕业论文_第4页
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题】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 【作者】郑地龙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智慧品格局限性 【指导老师】李 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在我国,对三国演义研究的著作颇多,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的作品也极其丰富,尤其是关于诸葛亮形象的研究。学者们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持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就才能方面来说:诸葛亮是“智绝”;是“千古第一奇人”;就品性方面来说:是“千古贤相,千古廉相”;“多智而近妖”等。如:沈伯俊三国演义评点本 m太原古籍出版社,1995;陈翔华的诸葛亮形象史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诸葛亮艺术形象的形成与演变”,下编是“诸葛亮故事的流

2、传与影响”。该书考察严谨细致,论述翔实深透,为小说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文化史的研究也富有启发意义。缪钺为其作序,评价甚高,称其“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填补了中国小说史研究的一个空白”。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以论文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诸葛亮形象。如:沈伯俊智慧忠贞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从诸葛亮的智慧,品格以及局限性来说明他“是人非神”,从而整体性的把握诸葛亮这一艺术典型。一、诸葛亮的智慧古往今来,诸葛亮这个形象之所以为人们广泛传诵、家喻户晓,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的智慧光彩照人。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

3、忠义思想支配下,诸葛亮在匡扶汉室的过程中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一)对战略格局的准确把握诸葛亮在茅庐中,足不出户,却对形势了如指掌。他为造访的刘备制下了这样的战略筹划:先占据荆州,以此为依托,攻占益州,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移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移出秦川。这个钳形攻势进可以一统天下,退可以鼎足而居,实乃超群卓越的大智慧。可惜后来关羽不听劝告,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使诸葛亮的这个战略构思遭到破坏。联吴抗曹是他毕生推行的又一战略构思谋划。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托名汉相实乃汉贼,况且曹操国力强盛,是蜀汉的劲敌。诸葛亮始终主张联合东吴对抗曹魏。实践多次证明“这个战略构思是切实

4、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可惜的是关羽毁败、刘备不听劝告,大举伐吴,使这个战略设计又遭挫折,直到后来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才恢复了吴蜀联盟。以进为退,以攻为守是诸葛亮竭力营造的战略格局。荆州失陷后,蜀汉政权摇摇欲坠,形势岌岌可危,三国力量对比,蜀汉处于明显的劣势。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许多蜀中名臣劝诸葛亮安守其土,待时而动。但在他看来,进攻就是防守,只有在进攻的过程中才能凝聚军心,振奋士气,震慑瓦解敌军之心,才能营造有利于自己的战略形势,进而更好的防守、保存自己。他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使魏人闻风丧胆、人心惶惶,足见进攻威力之大。智取荆州九郡不费吹灰之力,三气周瑜有声有色,人们在忍俊不禁时不由

5、惊叹: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料事神机妙算,非常人所及。“安居平五路”显示了他以力回天、力挽狂澜的卓越才智。七擒孟获令夷蛮野化之人心悦诚服、五体投地。六出祁山鬼神莫测,智取三城,乘雪破羌兵,计收姜维,空城退敌,巧妙运用“增灶法”骗过司马懿,计斩王双,妆神出陇上,射死张邰、造木牛流马、识破反间计将计就计,上方谷智困司马,聪明绝顶的诸葛亮令魏军胆颤心寒,阴险奸诈、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险些几番被擒,吓得不敢出战、感受羞辱。直到司马昭命钟会邓艾收蜀之日,当时蜀汉腐败衰退到了极点,已不堪一击。但仍有众多魏将胆怯畏惧,可见进攻威力强大深远的影响。钳形攻势胎死腹中,可联吴抗魏,以进为退,以守为攻的战略构思却使蜀汉政

6、权在万分艰难的环境中苟延残喘了近半个世纪,诸葛亮功不可没。(二)对战术的巧妙运用诸葛亮熟读兵书,用兵如神,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初出茅庐,三把大火把曹操烧得昏头转向。诸葛亮博望坡首次用兵以区区数千人的兵力,一把火烧得统兵十万的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使得看不起他的关羽、张飞下马拜伏在他的车前。到“火烧新野”时,他已使曹兵曹将心胆俱裂。在以后一系列的群雄争斗中间,除失街亭外,他总是稳操胜券。他死后,他的木偶像还吓得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矛撇戟,各逃性命”,连魏都督司马懿也吓得“奔走了五十余里”,真正使人慨叹“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至于诸葛亮的遗计斩魏延,更是死人向活人的头上开刀,神乎

7、其神。草船借箭,七星坛祭旗借的东风,出人意料的摆脱周瑜的迫害,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他凭智慧而稳操胜券,也说明了他熟悉天文。只身赴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孙权,最后虎口脱险,反映了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第43回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一情节中,先是孙权谋士张昭发难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是辅佐刘备之前,“备尚能纵横寰宇,割据城池”,然而辅佐刘备后“众不无拭目而待”,而曹兵一出就“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备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及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即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初了。”张昭的问题很尖刻,也很实际,说明了当时诸葛亮辅佐

8、刘备时的真实情况。但诸葛亮用一比喻答复张昭:“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然后具体分析刘备所处的形势就像染沉疴之病人,自已就是按照这种方式去治疗的,所以敢比管仲、乐毅,说得张昭无言以对。此后虞翻、步骘、薛琮、陆绩等争先恐后发难,言语颇为不敬,但诸葛亮都一一从容以对,最后又计激孙权,达到了联吴的目的。这些精妙绝伦的问答,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足见诸葛亮的口才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读来为之动容。(三)对人性的准确认识东吴大都督周瑜可谓足智多谋,可是无论他怎样费尽心思都超不出诸葛亮的预料。诸葛亮抓住了周瑜嫉妒心

9、强、争强好胜、急于求成的性格特征,佯装软弱、无计可施,却于暗中取事,多次挽弱为强、反客为主,屡次激怒周瑜,最终将其置于死地。曹操奸诈多疑,诸葛亮抓住了这位奸雄的致命弱点,大做文章。在同诸葛亮的较量中,纵横天下善于用兵的魏武帝总是一败涂地、落荒而逃,扮演一只惊弓之鸟的角色。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操遁逃,在孔明的精心安排下,伏兵迭出,虚张声势,曹操失魂落魄、心惊肉跳,若不是他气数未尽,关羽义释,他几乎成了俘虏。汉中争夺战,曹操气势汹汹,来者不善,扬言要夺回地盘,为族弟夏侯渊报仇。诸葛亮以逸待劳,巧用疑兵之计,半夜三更,蜀军突然擂鼓呐喊,曹兵大惊,纷纷穿衣起床,执刀持剑,严阵以待,可鼓声戛然而止,并没

10、有蜀兵来劫营。曹操刚刚脱衣躺下,外面又是擂声大作,惊天动地,于是他们惊魂未定,慌忙起床拿起兵器,如此三番,搞的曹兵魂不守舍,彻夜未眠,一连数夜,劳神伤身,惴惴不安,士气低落,最后曹操在“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叹息中狼狈退兵。司马懿是曹操将帅中唯一能勉强与蜀兵相持的一个。再同诸葛亮的斗智中,司马懿虽偶有小胜,但基本上是屡败屡战,尴尬维持。破八卦阵他不懂装懂,险些丧命,学造木牛流马无异于邯郸学步、弄巧成拙,上方谷受困若不是天降大雨,天不亡司马,他已命丧黄泉,奸诈多疑的他最终吓得躲在中军帐里,穿着妇女衣服,不敢出战。若不是英年早逝,孔明定能活捉司马懿,荡平魏国。蜀汉猛将云集,性格迥异。关羽

11、自恃才高,睥睨群雄、骄傲自大,诸葛亮就耐心的分析利弊,劝说他。赵云武艺超群,勇冠三军,忠心耿耿不计名利,诸葛亮就把它当作众将学习的榜样,激励他。张飞粗鲁勇猛胆大性急,但有时也能粗中有细、运用计谋,诸葛亮就用激将法智激他。魏延心术不正,诸葛亮早就提防,临终前设下锦囊妙计,让马岱斩杀魏延,除去隐患。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又延续了29年,因为他选好蒋琬、费祎做接班人,又以兵法军事托付姜维。三、诸葛亮的品格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具有卓越的智慧,在表现其卓越智慧的过程中包含着许多高贵品格,尤其是他忠贞刚勇的品格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一)忠贞诸葛亮的忠贞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君主的忠贞不渝,二是为匡复汉室的政治理想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即是对国家的忠诚不二。.对君主的忠贞诸葛亮自出山之后,表现最多的是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辅佐刘备实现自己的战略思想。这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旷世才学和对刘备的知恩图报,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立志兴汉的理想,在刘备街亭失败,驻扎白帝城时,托孤于诸葛亮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短短几行字,表现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以及诸葛亮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君之情。孔明言出必行,至死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幼子刘禅,一片耿耿忠心

13、全寄于后主之身。这在“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更加明确地表现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深知幼主不谙国事,深恐辜负了先帝,详尽地叙述了治国之道,并且周密地安排了内外文武官僚管理蜀中之事,苦口婆心之意溢于言表。.对国家的忠贞诸葛亮庶竭驽钝,亲自带兵深入蛮荒之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在诸葛亮人生的后半段,即从“白帝托孤”到“秋风五丈原”,这一方面日益得到强化。在这些年里,诸葛亮独力支撑蜀汉政局,日理万机,尽心竭力,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平定南方后,他亲率大军北伐,临行呈上著名的出师表,对后主谆

14、谆告诫,并慨然表示: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禳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的肺腑之情表现在这字里行间,受封建忠君思想的束缚。诸葛亮忠于汉室,匡扶汉室的夙愿只有令其更加执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六出祁山”的漫长征途上,诸葛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也遭受过意外的失败。首次北伐,虽曾势如破竹,连夺三郡,但因马谡自作主张,丢失街亭,蜀军不得不迅速撤退,成果毁于一旦。事后,“诸葛亮不仅坚持原则,挥泪斩马谡;而且勇于承担责任,上表自

15、贬三等;并诚恳叮嘱部下:自今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在外有强敌、内有庸主的艰难形势下,他以极大的智慧和毅力,作出了非凡的业绩。直到最后一次北伐,他因积劳成疾,吐血不止,自知生命垂危,首先想到的仍是蜀军的安危和蜀汉的存亡,仔细安排退军部署,推荐自己的接班人,还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在这最后一次巡视军营中,他怀着无限的遗憾长叹道: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在死神即将来临之际,上至国君,下至部属,近至眼前的退军节度,远至今后的方针大计,他都考虑到了,却很少想到自己的妻儿老小。”【4】作者以蘸满感情的笔触,传神尽意

16、的描绘,极其鲜明地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写到诸葛亮溘然长逝后,作品插叙了被诸葛亮废黜的廖立李严得知噩耗后的悲痛情景,以衬托诸葛亮立身之严谨、处事之公正、感召力之强烈。不仅如此,作者还极力渲染了此时的悲凉气氛:“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真是字字带血,声声含泪,悼惜之情,溢于言表,令人读来荡气回肠。至此,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便牢牢地矗立在读者的心中了。(二)刚勇诸葛亮不仅有无穷的智慧,而且在他的智慧中表现出无限的刚勇,这种“勇”大多是通过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匡扶汉室的信心表现出来的。如第41回、42回和43回中,刘备带领数十万民众和数千残兵缓

17、慢地向江陵进发的时候,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只身随鲁肃前去东吴劝说孙权共同破曹,达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之后,诸葛亮身居虎穴而处之泰然,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用计谋使自己化险为夷。在第57回,周瑜死后,诸葛亮为巩固孙刘联盟,只身前往柴桑口吊孝,用自己的勇敢和真诚打动了东吴的上上下下,从而使摇摇欲堕的孙刘联盟得到重新巩固。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忘匡复汉室的夙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凭着无限的刚勇,七擒孟获,致使孟获心服口服地归降蜀汉,这一切非大勇之人是做不到的。最扣人心弦的是第95回众人皆知的“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看似悠闲雅

18、致,但却充满杀机。当司马懿退兵之后,诸葛亮向部下道出其中奥妙,部下无不叹奇。诸葛亮在失利的情况下,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敢,最终使司马懿大军后撤,保全了自己和主动后撤的蜀汉军队。三、诸葛亮的局限性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明的品格亦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智谋策略亦有失策之处,情感上也非完全大公无私,也有私心,七情六欲。故作者在使孔明趋于完美的同时,也敢于写出这人物的欠缺,从而使其更符合客观现实,使其血肉更丰富,更真实可信。(一)用人高傲、全凭己意,运筹决策独断专行在街亭战役失败后,诸葛亮追究马谡失败的罪责时全然不顾十万兵众的垂泪和众将的劝阻,就毅然将马谡处斩。对于街亭战役马谡纵然应该负很大的责

19、任,但诸葛亮也是脱不了关系的。在他心中其实应该很明白马谡本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他作为三军统帅及整个战斗的谋划决策人,不听众议,主观臆断,置骁勇战将不用,于明言正议不听,可以说是大败的必然结果。诸葛亮在识人与用人上是有偏见的,尤其是对魏延、马谡二人。对魏延偏于恶,多马谡偏于爱,是他用人偏见的典型体现。在战长沙时,魏延因愤于太守韩玄行事暴戾,要斩老将黄忠,于是杀死韩玄,救了黄忠,助关羽夺取长沙。按理应是大功一件,可诸葛亮一见面,却喝令刀斧手将魏延处斩,根据是“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如果不是刘备亲自求情,魏延早已人头落地。而对于马谡却不同,马谡本来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战将,

20、但是他却将他委任去守街亭,最后又导致街亭失守。这可以说是他用人的偏见所造成的。小说中刘备决定夺回荆州并替关羽报仇,并倾全国之兵怒伐东吴时,诸葛亮位居丞相大位,已是刘备唯一的决策谋士,却没有认清当时的形势,实质上是诸葛亮想借此维护和创造实现隆中对策的条件,来显现与众不同的高超才能。同时诸葛亮不仅在制定整个北伐战略政策的过程中独断专行,而且在具体战役的策划与推行过程中,也高高在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诸葛亮既然要达到北定中原,还都长安的目标,魏延分兵定向,两面夹攻,出其不意之计应该说是一条较好的战略战术。况且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曾多次征战获胜,又自愿请战,愿意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但诸葛亮听

21、不进他人的正确言论,不肯放下自己的丞相身架,自以为高明,不采用别人的计谋,最终导演了一幕彻底失败的惨剧。(二)性格过于谨慎性格谨慎就本身而言是优点,但有时也是致命的弱点,尤其是对于像诸葛亮这样独当一面的统帅或政治集团的领袖。不少人将“谨慎”作为诸葛亮的美德来加以颂扬。做事谨慎小心,本来也无可厚非,但诸葛亮一生却因其过于谨慎,在决策上出现了失误,错失了取胜的良机。譬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未采纳魏延的“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的战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其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因为他对敌我双方的形势及当地特殊的地形的判断都是比较准确的。然而诸葛亮却以此非万全之计而没有采纳魏延

22、的建议。”【5】当时三国之中,蜀国最弱,没有能力与实力强大的曹魏打持久战,必须速战速决,以奇兵取胜。诸葛亮也看到了这一点,才一次次出祁山,主动进攻曹魏。诸葛亮没有把握这个机会,只因五千兵马可能受困而不用魏延之计,实在是太可惜了,五千兵马受困与“咸阳以西,一举可定”相比,权衡下来,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况且只是存在五千兵马受困的可能,即使是五千兵马全部受损,也值得一试。诸葛亮兵出祁山,从大路进发,不仅耗费大量的钱财,而且人员损失巨大,第六次出祁山,北原渭桥一战就损失了万余人。以后司马懿正是利用了诸葛亮必须急战的弱点,坚守不出,消耗蜀国人力物力,最终取得了胜利。诸葛亮作为蜀国最高的军事指挥者,为追求

23、万全之计,着眼于局部得失,却没有关注整体的得失,不能不说是太过于谨慎所致。(三)事必躬亲、越俎代庖虽然人们都敬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但是我们还应看见因为他的这种事无巨细的精神,也给蜀国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小说第八十七回开头写到:“却说诸葛丞相在于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第一百零三回也借蜀营使者之口对司马懿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自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就诸葛亮来说是为了尽忠、尽职、尽责,但诚如霍雨佳先生所说:“可是智如孔明却干愚者之事,大事小事一概抓,如此包办代替,后果是吃力不讨好,既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又把自己的身体搞坏了,工作也没有做好。”【8

24、】也正是由于诸葛亮事必躬亲、越俎代庖,这就侵夺了部门的职权,使官员们无所事事,苟且度日,得不到锻炼和培养,难以成才,而他本人则劳累过度,早早耗尽了生命。因此,在诸葛亮死后就出现了人才短缺、后续乏力的现象,以致让后人讥为“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政治人才在蒋琬、费纬死后更是后续无人。结语诸葛亮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虽有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但却无法完成匡扶汉室的夙愿;虽有忠贞刚勇的高贵品格,但也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忠贞刚勇,但其是人非神的人生局限性却酿造了他悲剧的一生。因此,从上述可知,诸葛亮确确实实是人。虽然作者在理想化这个人物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爱和

25、敬,把他写成了一个生龙活虎,可感可亲的伊尹、周公、管仲、箫何一类人物,把那些历史上肱股之臣的一切优点,都集中在孔明身上,但他始终没忘记立足于现实符合人物形象性格复杂性的需要,使创作的人物更真实可信,这是难能可贵的。俗话说:“瑕不掩瑜”,这些不足之处,这些历史局限性,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没有把孔明完全神化,而是敢于写出理想人物的欠缺,敢于写出特定历史时代给主人公造成的束缚,使其并未对人物形象造成太多的不良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突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罗贯中是了不起的,他把一个事实上至少可以说是未能成功的英雄写得如此可歌可泣、无人可及,令人信服,失败者的形象竟如此崇高,小说家的表现艺术真让人叹为观止。参考文献1罗贯中三国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本文所引原文皆出于此)2沈伯俊罗贯中和三国演义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63643沈伯俊三国演义评点本m太原:太原古籍出版社,1995:284王恩全从诸葛亮决策的两大致命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