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还给学生探究的乐趣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内容简析作为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教材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材虽然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也是初二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目标定位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

2、量让他们动手学生对物理探究课的教学形式一开始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如同学间的合作、师生间的交流还不够熟练,不够大胆,这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果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偏离或与生活常识相矛盾时,应如何对待,也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总之,培养学生尽快适应探究课的教学,即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更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与恰当指导。一、知识目标(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了解回声的有关知识。二、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

3、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情感目标(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方法阐释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基于此,在学习方式上要从观念上进行根本转变,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重视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学习,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课程在情感

4、态度和价值观方便的教育功能。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我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尝试作如下设计: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类声音引入,并让学生分析实例,让抽象的物理概念与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现象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物理上研究的内容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其次,运用身边的简单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发生、传播,即通过实验感知- 讨论-归纳-结论-实例,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过程,同时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其三,由于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多种,又因为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声速、回声测距等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分析事例等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探究器材 1.教师用:水槽、水、音乐芯片、真空罩、抽气机、土电话一套。多媒体课件一套。2.学生用器材:锣、鼓、音叉、橡皮筋、水、烧杯、泡沫小球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上课伊始,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自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如,例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的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各种动物图片及叫声等。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学生回答。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可能回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6、?(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5)声音是如何传播的?(6)声音有什么作用?等等。【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入物理,让学生在倍感亲切的氛围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让学生的思维先发散再会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环节一:1.同学们的桌子上有音叉、水、烧杯、鼓、锣、橡皮筋等器材,周围也有许多可利用的物体,现在大家利用它们来做发声实验,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

7、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思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师巡视并参与讨论。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振动发声。体会手上的感觉,并要求学生说出感觉。演示: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8、演示课本图示实验,用小锤敲响音叉,慢慢将叉鼓靠近悬挂在铁架台的小球、小球被弹开、同时耳朵听到音叉发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振动动”的方法?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并板书: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1.学生看书,总结光源。继续播放丰富多彩的图片。【设计意图】以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

9、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学法指导环节二:问题一:医生用听诊器听到病人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1.生作出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2.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们的课桌当做传声物。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联想医生听到病人身体器官运动的条件)如何操作?学生讨论后回答。 活动: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

10、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固体可以传声。3.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者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吗?如果学生举出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时,师展示自制的土电话。【设计意图】用听诊器创设出学生猜想问题的情境,并通过合作活动,列举实例,领会到固体可以传声。问题二:那么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声呢?1.讨论:你能否用老师给你提供的器材:音乐芯片、水槽、薄膜塑料袋,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师引导学生说出:用什么做发声物体?传声物是什么?把该发声物体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能直接放吗?若不能怎么办? 2.活动:方案设计好以后,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前给大家演示实验

11、。让学生列举生活事例。【设计意图】直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液体可以传声。再列举实例,回归生活。问题三:空气可以传声吗?请列举事实说明。1学生列举的可能事实:听到铃声;听到人的说话声;听见脚步声;等等。2. 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声音还能不能传播呢? 设计实验: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请两个学生上台辅助,教师演示“真空铃”实验。学生进行观察对比:(1)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2)抽气后再放人气体,

12、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引导学生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列举事实证明空气能够传声后,再通过进一步的猜想:若连空气都没有的化,声音还能传播吗,如此环环相扣,再次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将探究活动推向高潮。小结: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怎样的认识,谁能归纳一下。学生: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认知完整,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环节二: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演示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那么空气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形呢?

13、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突破“声波”这一难点。体现教学的立体化。三、阅读探究,个例验证环节一:1.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2.阅读课本p26中“一些物质的声速”,生在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后。分析出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另外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师板书: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

14、同,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15)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设计意图】由实例引出声速后,通过阅读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环节二:1.在屏幕上播放回声动画。引领学生分析后板书: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2.播放能听见回声现象的动画和原声加强的动画。问: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候又不能?给学生点拨:这是有条件的!当回声和原声时间间隔t0.1秒,能听见回声;当回声和原声时间间隔t0.1秒,使原声加强。【设计意图】这一个例,使学生了解了回声的相关知识。也使本节课从物理又走进了生活。四、盘点收获,达标检测1:优美动听的琴声是琴弦的 产生的。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伸入水中,能

15、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这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 。2: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朵中的。假如你作为宇航员登上月球,在月球表面你 (能或不能)与你的同伴直接交谈。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4s收到回波信号,则该处海底深度为 m(海水中声速v = 1500m/s)。用这种方法却不能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教有所思 这节内容由于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知识点比较简单,有些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过,也有些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淡化知识结果,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并适时

16、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去掉了物理学习的神秘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了几个学生活动。声音的产生:1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讨论生活中有趣的发声现象,比如动物的交流方式。这一环节是在开放的互动形式中进行的,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例如对学生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可激起水花,利用橡皮筋拨动发声等,更应该鼓励,并让学生在现象中归纳问题的本质。如果学生不能对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