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_第1页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_第2页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_第3页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_第4页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审美的本质审美的本质 内容概要内容概要 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第二节 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 第三节 审美的本质 第一节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1.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 2.柏拉图“美的事物”与“美本身”问题的提出 3.亚里士多德“美本身”体现为“美的事物”属性 4.普洛丁“理式”实体的神学化 5.休谟审美本质的主观化,相对化,甚至失去客观标准 6.康德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 7.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

2、现” 8.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 根本问题并非表述审美本质的方式,而是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审美经验所指向的根本问题并非表述审美本质的方式,而是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审美经验所指向的 更高理想境界。更高理想境界。 一、西方美学家论美一、西方美学家论美 1、从、从社会物质属性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探求美 认为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美在物体的形式”; “美是和谐与比例美是和谐与比例”, 认为凡是物认为凡是物 体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协调,变体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协调,变 化自然,就会显得美化自然,就会显得美. (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率)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美是数的和谐毕达哥拉斯:美是数

3、的和谐 2013年7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 最美的猴子与人类相比也是丑的。 最智慧的人和神相比,无论在智慧、美和其他方面,都 像一只猴子。 神的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人们则认为一些东 西公正,另一些东西不公正。 2013年8 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 西。 德谟克利特像德谟克利特像 认为认为“美在于关系美在于关系”; 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 创始人狄德罗提出的,他认创始人狄德罗提出的,他认 为为“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 事物的关系才是美的根源。事物的关系才是美的根源。 事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对事

4、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对 称、秩序,就是美。称、秩序,就是美。 他还进一步提出他还进一步提出“美的关系美的关系” 不仅指客观的物质对象,不仅指客观的物质对象, 还包括了还包括了社会生活关系社会生活关系。 狄狄 德德 罗罗 认为认为“美是生活美是生活”; 俄国文艺学家车尔尼雪夫俄国文艺学家车尔尼雪夫 斯基认为:斯基认为:“任何事物,任何事物, 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 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 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 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 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 是美。是美。”美的根源在于生美

5、的根源在于生 活之中,活之中,美的本质是社会美的本质是社会 生活的显现。生活的显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2.从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角度寻求美角度寻求美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美 学观点。学观点。 柏拉图最先提出了柏拉图最先提出了 “什什 么是美么是美”的问题,并且从的问题,并且从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出发,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出发, 认为是先有美的理念,然认为是先有美的理念,然 后才有美的事物,后才有美的事物,“美的美的 本质是永恒的理念本质是永恒的理念”。 柏拉图柏拉图 认为认为“美是永恒的理念美是永恒的理念”; 中世纪宗教哲学中世纪宗教哲学 的始祖普洛丁的的

6、始祖普洛丁的 美学观点,他认美学观点,他认 为客观世界的美为客观世界的美 是神的光辉的反是神的光辉的反 映。映。 普普 洛洛 丁丁 认为认为美是美是“神的光辉的反映神的光辉的反映”; “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观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观”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观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他认为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理念绝对理念”, 是先有一个是先有一个“绝对理念绝对理念”,然后衍,然后衍 生出万事万物。生出万事万物。 由此出发他认为由此出发他认为“美是绝对理美是绝对理 念的感性显观念的感性显观”。他还认为最能。他还认为最能 体现体现“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观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

7、观 就是艺术美就是艺术美”。 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 从绝对理念出发所建立的美学从绝对理念出发所建立的美学 体系(体系(三卷本的美学巨著三卷本的美学巨著)。)。 黑黑 格格 尔尔 3、从、从心理、生理心理、生理角度追寻美角度追寻美 英国哲学家休谟英国哲学家休谟的美的美 学观点。休谟是英国经学观点。休谟是英国经 验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验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 他执著于他执著于用心理分析方用心理分析方 法来讨论美的问题法来讨论美的问题,认,认 为为“美是一种愉快的情美是一种愉快的情 感感”。 休休 谟谟 认为认为“美是一种愉快的情感美是一种愉快的情感”; 认为认为“美是一种

8、心理美是一种心理物理现象物理现象”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的美学观点。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的美学观点。 费希纳是费希纳是实验美学的创始者实验美学的创始者。 他力图通过心理实验方法来确立他力图通过心理实验方法来确立 和解释各种令人愉快的美的形式。和解释各种令人愉快的美的形式。 他的实验所得的结论之一是:他的实验所得的结论之一是: 人们人们最喜爱的美的图形是接近最喜爱的美的图形是接近 或正好是黄金分割的图形或正好是黄金分割的图形,最,最 不喜欢的是过于正的正方形和不喜欢的是过于正的正方形和 过于长的长方形,由此他得出过于长的长方形,由此他得出 “美是一种心理美是一种心理物

9、理现象物理现象”。 认为认为“美是一种移情现象美是一种移情现象”。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费歇尔父子的美学观点。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费歇尔父子的美学观点。 认为所谓美是人把自己的认为所谓美是人把自己的 生命即情感观念移入无生生命即情感观念移入无生 命的事物,使之成为有生命的事物,使之成为有生 命的,物我同一的审美对命的,物我同一的审美对 象,从而让人体验到审美象,从而让人体验到审美 的喜悦之情。的喜悦之情。这就是著名这就是著名 的的“移情说移情说”。 f把把坚贞坚贞的品格移到的品格移到青松青松上;上; f把把孤傲孤傲的品格移到的品格移到青竹青竹上;上; f把把高洁高洁的品格移到的品格移到梅花梅花上。

10、上。 f由此获得双重美感:由此获得双重美感: f松、竹、梅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松、竹、梅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 f和人的移情作用所产生的社会美和人的移情作用所产生的社会美; 这就是这就是移情现象移情现象。 “岁寒三友岁寒三友”格外格外 美美 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 认为认为“美是什么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个假问题,对这个问题是个假问题,对 它的探讨无意义,也它的探讨无意义,也永远找不到答案永远找不到答案。人们只。人们只 能回答能回答“什么是美的什么是美的”。而无法回答。而无法回答“什么是什么是 美美”。 (属一家之言)(属一家之言)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

11、论述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1.儒家伦理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人品”为中心。 “充实” “气” “气象” “圣人”曾点,字晳,故又称曾皙。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之父,比 孔子小6岁,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叹曰:“吾与点也。” 历史的天空 2.道家强化着“道”对审美表象的本体意义。 “道” “无” “大象”即“象罔” “神人”与“至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 3.佛家“境界”观念强化对感性表象的超越与区别。 “境界” “象外” “意境” 云水禅心 第二节第二节 马克思的马克思的“美的规律美的

12、规律”思想思想 马克思将美的本质归结于马克思将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自由的劳动。 1.劳动改造世界是人的自由能动本质的对象化,因而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托于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托于 劳动。劳动。 2.与传统意识哲学精神对象化不同,人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对象化自身。 人类的劳动与动物式劳动的区别;p26 自由劳动与普通劳动的区别。略 略略 第二节第二节 马克思的马克思的“美的规律美的规律”思想思想 泛义的“劳动”是“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寻求统一达成实现的活动。 “美的规律美的规律”“自由劳动自由劳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三个概念三位一体。三个概念三位一体。 自由劳动是劳动的理想形态,并非有限的

13、具体劳动。自由劳动是劳动的理想形态,并非有限的具体劳动。 有限的具体劳动可依托自由劳动超越而显示无限性的自由境界。有限的具体劳动可依托自由劳动超越而显示无限性的自由境界。 自由劳动对有限的具体劳动的依托:有限劳动的无限创新进程。自由劳动对有限的具体劳动的依托:有限劳动的无限创新进程。 “自由劳动自由劳动”的价值本体论性质。的价值本体论性质。 “美的规律美的规律”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化与历史性的现实生成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化与历史性的现实生成运动。 对美的本质对美的本质刍议刍议 1、美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现象。、美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现象。 2、美诞生于人化的自然或属人的自美诞生于人化

14、的自然或属人的自然然。 3、美的源泉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美的源泉是人类的社会实践。 4、美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与升华。美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与升华。 1、美是一种、美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现象社会现象,人类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说? 人类诞生之前,自然界天地相连,浑然一体,不存人类诞生之前,自然界天地相连,浑然一体,不存 在美丑之分。在美丑之分。 只有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才形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变只有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才形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变 化,化,才有了主体对客体是非美丑的判断。才有了主体对客体是非美丑的判断。 因此美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现象,因此美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现象,美

15、是人的专美是人的专 利。利。 2、美诞生于、美诞生于“人化的自然或属人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或属人的自然”。 f什么是什么是“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属人自然属人自然”? f自从人类社会诞生这后,整个自然界被分化为两大自从人类社会诞生这后,整个自然界被分化为两大 块:即块:即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包括人工自然)。(包括人工自然)。 f天然自然天然自然人类尚未认识,尚未利用,尚未涉及人类尚未认识,尚未利用,尚未涉及 到的自然则是天然自然,它对人来讲是到的自然则是天然自然,它对人来讲是陌生的自然。陌生的自然。 f它与人类毫无关系,因此它与人类毫无关系,因此与美的产生无关联与美的产生无关联,

16、不具,不具 有审美意义。对整个人类来讲是这样,对个人来讲有审美意义。对整个人类来讲是这样,对个人来讲 也是一样。也是一样。 f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包括人工自然,即属于人的自然,包括人工自然,即属于人的自然, f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改造能力可以,而且已经涉及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改造能力可以,而且已经涉及 的自然,包括人通过仪器设备认识到的宏观、微观、的自然,包括人通过仪器设备认识到的宏观、微观、 宇观世界,以及人按照规律创造出来的符合人的需宇观世界,以及人按照规律创造出来的符合人的需 要与目的(包括审美目的)的人工自然物,都是属要与目的(包括审美目的)的人工自然物,都是属 于人化的自然,即属人的自然。于

17、人化的自然,即属人的自然。 f美来源于美来源于“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只有人化自然,属人的自只有人化自然,属人的自 然然 才对人类具有审美意义,因此说美诞生于人化的自才对人类具有审美意义,因此说美诞生于人化的自 然或属人的自然。然或属人的自然。 杨利伟遨游太空杨利伟遨游太空地球很美地球很美 3、美的源泉来自美的源泉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人类的社会实践 f人类社会实践包括人类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 f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实践具有双重价值双重价值: f一方面一方面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改变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需要;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改变自然,为人类

18、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需要; f另方面另方面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又改变自身,提高自身的认识、改造世界的能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又改变自身,提高自身的认识、改造世界的能 力以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力以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f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使得原本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使得原本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变成了变成了“人化的自人化的自 f然然”或或“属人的自然属人的自然”; f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促进了人的意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促进了人的意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判断判断 客观世界是非美丑的审美能力。客观世界是非美丑的审美能力。 f因此因此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源泉

19、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源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美”。这这 里的劳动就是指社会实践,它包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社会变里的劳动就是指社会实践,它包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社会变 革的一切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革的一切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 劳劳 动动 创创 造造 美美 港珠澳大桥 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说? 物质需要是精神需要的基础。不管是整个人类,还是个体的物质需要是精神需要的基础。不管是整个人类,还是个体的 人,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温饱问题。人只有满足了最低的人,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温饱问题。人只有满足

20、了最低的 的物质需要才能谈得上满足高级的精神需要。的物质需要才能谈得上满足高级的精神需要。 f中国哲人中国哲人墨子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f 韩非子韩非子:“短褐不完者不待文饰短褐不完者不待文饰”。 f恩格斯恩格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 教等等教等等”。 4、美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类精神需要与升华、美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类精神需要与升华 墨子墨子韩非子韩非子 物质生活不可少物质生活不可少 精神生活更需要精神生活更需要 f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物

21、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要求就精神生活要求就 会越来越高。会越来越高。 f人们不仅要求吃饱穿暖,而且要求穿得漂亮,住得舒适美观;不仅要逛公人们不仅要求吃饱穿暖,而且要求穿得漂亮,住得舒适美观;不仅要逛公 园,而且要游山玩水园,而且要游山玩水 (旅游),要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要(旅游),要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要欣赏和创造欣赏和创造更多更多 美的事物,美的事物,享受美、创造美。享受美、创造美。 f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开始分离,社会上出现了专供人们欣赏的人工自然物、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开始分离,社会上出现了专供人们欣赏的人工自然物、 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旅游休

22、闲、度假等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等满足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精神生活要求的产业。要求的产业。 美化生活美化生活 千手观音千手观音艺术美艺术美 欣赏自然美欣赏自然美 欣赏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 f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要求人有精神生活要求。 f特别是当物质生活的满足已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注重精神需要的满特别是当物质生活的满足已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注重精神需要的满 足与与升华,其中特别是足与与升华,其中特别是审美需要的满足与升华审美需要的满足与升华 。 f亚伯拉罕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 f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诗意地栖

23、居在大地上” f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呢?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呢? f德国哲学家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提出提出 f人类生存的最佳状态就是:人类生存的最佳状态就是: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就是美诗意就是美 第三节第三节 审美的本质审美的本质 略 一、探讨审美本质的若干原则 二、审美本质及其逻辑 三、作为元价值的真善美及其对立面的假恶丑 一、探讨审美本质的若干原则一、探讨审美本质的若干原则 略 1.对审美现象深层根据的探讨与表述,是美学思想中心。 2.审美本质并非经验科学的实体对象或纯认识论对象,而是精神哲学范畴并且 具有价值理想性。 3.审美活动体验优

24、先于主客二分后的审美静观。 4.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及其结构成为探讨审美本质的基础与出发点。 二、审美本质及其逻辑二、审美本质及其逻辑 略 审美的普遍必然性根源于审美内在于劳动所代表的实践活动的普遍必然关系。 就根源言,审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相统一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 就功能言,审美的本质是能动协调规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 就价值言,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 v摩登时代10:00-13:50 14:00-18:00 略 1.以劳动工具及其使用(进而制造)技术为中心,劳动双向陶冶着作为主体的人与作 为客体的自然。 2.无论是“自然人化”或“人自然化”,都表示着人与自然相互融渗的新

25、型关系。这 一关系是自然美乃至当代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主要基础。 3.自由形式不能如工具积淀说所片面归结的,视为规律与目的相统一的衍生物积淀的 结果,也是积极协调、整合统一规律与目的的实践性中介中介功能机制。 略 4.审美作为自由形式,其本源形态乃是以劳动为原型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介方式, 原初的审美其实就是人感受到超越实用性的自由的生活方式。 5.作为活动中介方式的自由首先被活动者的内在体验,但自由方式形式不 仅会被后续扩展的劳动母体持续生产出来,而且势必摆脱从属于劳动的自发状 态,被人类第一个文化形态巫术巫术吸收并扩展再生产为独立的符号世界。 6.规律与目的的相统一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动态平衡过程。这也是审美形态及其 范畴多样差异性的根源结构。 三、作为元价值的真善美及其对立面的假恶丑三、作为元价值的真善美及其对立面的假恶丑 作为人类核心与基础形态的劳动不仅包含着人类三种基本活动的关系结构,同 时也包含了人类三种元价值关系体系: 性质认知 审美 功利 内容规律 中介并超越 目的 状态理(知)性 情感 意志 学科科学 美学 伦理学 元价值真 美 善 2013年47 人类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人类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认识活动:求“真” 道德活动:求“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