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保护法_第1页
海洋环境保护法_第2页
海洋环境保护法_第3页
海洋环境保护法_第4页
海洋环境保护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海洋环境污染及海洋环境污染及 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的一般规定的一般规定 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保护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本章参考资料 v陈德恭:现代国际海洋法,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v蔡守秋,何卫东:当代海洋环境资源法,煤炭工 业出版社2001年版。 v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 处(http:/china-isa.jm.china- /chn/hyfzl/)。 v网站:国家海洋局官方网站 (http:/ )。 第一节第一节 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与特征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与特征 v

2、一、海洋与海洋环境污染一、海洋与海洋环境污染 v(一)海洋(一)海洋 v海洋是指地球表面除内陆水域以外的被水所覆盖 的广大区域,其面积约为36 200平方公里,约占 地球总面积的70.84%。 v海洋是由海水水体、海洋生物、海底、海岸及海 洋上空等部分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v海洋环境还包括同海洋密切相关,并受到海洋影 响的沿岸和河口区域。 v海洋:(1)能给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丰富的自 然资源;(2)能调节全球气候;(3)是人类交 往、通商的重要渠道。 v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 几类: v石油及其产品。 v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镉 、汞 、铅等金 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

3、酸和碱等。它们直接 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v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 害。 v v(二)海洋环境污染(二)海洋环境污染 v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 艇的排污。 v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 重的可形成赤潮。 v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 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 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 响生物 的新 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 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v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 报: v(1)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4.9 万

4、平方公里;81%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多 数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 v(2)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持续增高,河口生态环 境受损。 v(3)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 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 养化及营养盐失衡、河口产卵场退化、生境丧失 或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 v(4)海岸侵蚀范围和强度仍在不断增大。 v(5)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现象严重。 v(6)由大气输入海洋的污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趋势。 v(二)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二)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v有害物质的排入,导致海洋生物赖以栖息繁衍的 生态环境发生非自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海洋生 物资源的种类的减少、质量

5、和数量的下降。如胶 州湾有400多公顷滩涂被碱厂的废水污染后,变 成白茫茫一片荒滩,20多年间,141种滩涂生物 灭绝了124种。 v(1)损害海洋生物资源 v据统计,我国每年排入近海水域的工业和生活污 水约80亿吨。受到污染的生物资源被人类食用后 必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许多有毒有害 的污染物质,如汞、镉、ddt等有害物质,经食 物链富集以后,会使原来浓度很低的污染物的浓 度成万倍增高。80年代上海的甲肝大流行,就是 由于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日本50年代 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居民长期食用被汞污染 的鱼、虾、贝类食物而致病甚至死亡。 v(2)危害人体健康 v海洋环境污染对渔业的

6、妨害包括渔产品质量和数 量的降低、种类的减少甚至灭绝,海水富营养化 导致的赤潮对海产养殖的损害等等。海岸工程、 海洋工程的不合理建设常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 造成港口航道淤积,海堤崩塌,危及沿岸房屋、 港口、桥梁,海岸线后退,民房被迫后迁。由于 海洋环境污染,海上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一 些海滨浴场被迫关闭。 v(3)妨害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 v(4)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 v大量的海上活动和陆上的排污行为,恶化了海水 水质和环境质量。2002-2006年,全海域未达到 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年平均约15.5万平方公 里。近岸约25%的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 污染状态。 v三、海洋

7、环境污染的特征三、海洋环境污染的特征 v(一)污染源复杂多样(一)污染源复杂多样 v海洋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陆上污 染源,二是人类在海上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源。 v(二)污染扩散范围大(二)污染扩散范围大 v海水自然流动,加上海洋生物随季节迁移,致使 污染物或被污染的海洋生物可以扩散到海洋环境 的各个角落。 v(三)污染危害持续性强(三)污染危害持续性强 v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除少量随 海水蒸发或自然净化消失外,大部分难以自然分 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汞等便在海洋中积累起来, 长期污染损害海洋环境,并经过海洋生物如鱼类、 贝类的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 v(四)防治难、危害大

8、。(四)防治难、危害大。 v海洋污染有很长的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 v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v(一)(一)1895年的美国年的美国河流和港口法河流和港口法 v(二)(二)20世纪世纪60年代后随着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年代后随着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 而发展而发展 v日本的海洋污染防止法,美国的海洋保护、 研究和自然保护法、海岸带管理法,前苏 联的关于保护北冰洋和白海的鱼类及海兽产地 的法令,新加坡的防止海洋污染法令,荷 兰的海水污染法,希腊的海洋环境保护 法 。 v(三)国际条约(三)国际条约 v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国际干预公 海油类污染事故公约、国际防止船舶污染

9、海 洋公约、防止因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而引起 海洋污染的公约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 v1996年5月15日我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为了配合公约的履行,我国分别于1999年和 2000年对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和1986年 渔业法进行了修订。 v(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v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了公海渔业奖励条例; v1929年中华民国时期制定了渔业法; v1955年颁布了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 渔业禁渔区的命令; v1974年颁布了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v1979年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 v1980年关于划定南海区和福建沿海机动渔船

10、底 拖网禁渔区线的意见和渔港监督管理规则 (试行); v1981年关于东、黄海水产资源保护的几项暂行 规定; v1982年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v1986年更进一步制定了渔业法; v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国保护海洋环境 的基本法律海洋环境保护法 v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先后颁布了防 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年)、海洋 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3年)、 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防止拆船 污染环境管理条例(1988年)、防止陆源污 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和 防止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 条例(1990年)以及海水水质

11、标准、船 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渔业水质标准、海 洋调查规范、海洋监测规范等海洋环境标 准和规范。 v2001年,制定了海域使用管理法; v2002年12月国土资源部通过了海洋行政处罚实 施办法; v国务院于2006年8月通过了防治海洋工程建设 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v2007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 定。 第二节第二节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一般性规定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一般性规定 v一、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立法目的一、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立法目的 v(一)任务(一)任务 v第一,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 v第二,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 v v(二)目的(二)目的

12、 v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最终实现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v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v(一)地域适用范围(一)地域适用范围 v(1)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条:本法适用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v(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 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v(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为保护世界海 洋环境,签约国的法律不但对外国在本国领域内 实施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船舶(包括本国的和外 国的船舶)有效,对在本国领域外实施污染损害 本国的船舶也适用。 v(二)对人的范

13、围(二)对人的范围 v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 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 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 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本法。 v在我国管辖海域内或沿海陆域内从事航行、勘探、 开发、生产、旅游、科学考察等活动的一切我国 公民、法人、各种组织和外国人、无国籍人及外 国法人、国际组织、外国组织都有义务承担保护 我国海洋环境的各种义务。 v三、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三、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v海洋环境保护法第5条规定了统一管理、各有 关部门分工负责、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的监督管 理体制。 v(一)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14、范围 v(二)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 v(三)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 v(四)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责范围 v(五)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范围 v(六)沿海地方政府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责 v四、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四、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v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v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v排污倾废收费和超标准排污限期治理制度 v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v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制度 v防止海洋污染应急计划制度 v海洋环境监测 v监视和现场检查制度 v事故通报制度 v海上联合执法制度 v五、法律责任五、法律责任 v违反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 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v(一

15、)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 v(二)民事责任包括排除危害、赔偿损失等。 v(三)对造成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 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员伤亡严重后果的,海 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 舞弊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第三节海洋生态保护第三节海洋生态保护 v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v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0条规定,国务院和沿海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红树 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 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 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

16、洋生物生存区域及有重大 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对具有重要经济、社会价值的已遭到破坏的海洋 生态,应当进行整治和恢复。 v二、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二、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 v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v(1)典型的海洋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 生态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海 洋自然生态区域; v(2)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或者珍稀、 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v(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滨 海湿地、入海河口和海湾等; v(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 区域; v(

17、5)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 v v截止2006 年底,全国各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149 个,保护面积 37584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管理海 域面积的 1.2%,其中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数量 达到 29 个。 v全国共建成了7个海洋特别保护区,其中国家级海 洋特别保护区 4 个。 v三、明确地方政府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三、明确地方政府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v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 特点,建设海岸防护设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 镇园林和绿地,对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地区进行 综合治理。 禁止毁坏海岸防护设施、沿海防护林、 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 v四、发展生态渔业四、发展生态渔业

18、 v国家鼓励发展生态渔业建设,推广多种生态渔业 生产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状况。 新建、改建、扩 建海水养殖场,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海水养 殖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并应当合理投饵、施 肥,正确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 v五、其他生态保护措施五、其他生态保护措施 v对引种海洋动植物物种要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 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开发海洋资源应采取严 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不得造成海洋生态环境和生 态系统的破坏。 第四节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制度与措施第四节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制度与措施 v一、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一、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v(一)对海洋特殊区域保护的规定

19、(一)对海洋特殊区域保护的规定 v海洋环境保护法第30条第3款规定,在海洋 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海滨风景名胜区和 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得新建排污口。所 谓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主要是指防治陆 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规定的 海洋特别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等海洋 区域环境。 v(二)排污禁止和控制(二)排污禁止和控制 v1防治放射性物质和有毒有害废水污染海洋环境 v2含病原体废水向海洋排放 v3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v4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的管理 v5岸滩废弃物管理 v二、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二、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 污染损害污染损害 v(一)海

20、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一)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 v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是指位于海岸或者与海岸连 接,为控制海水或者利用海洋完成部分或者全部 功能,并对海洋环境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技 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工程建设项目。 v海岸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港口、码头,造船 厂、修船厂,滨海火电站、核电站,岸边油库, 滨海矿山、化工、造纸和钢铁企业,固体废弃物 处理处置工程,城市废水排海工程和其他向海域 排放污染物的建设工程项目,入海河口处的水利、 航道工程,潮汐发电工程,围海工程,渔业工程, 跨海桥梁及隧道工程,海堤工程,海岸保护工程 以及其他一切改变海岸、海涂自然性状的开发工 程建设项目。 v(二)

21、关于编报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二)关于编报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规定书的规定 v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可行 性研究阶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科学调查,根据自 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合理选址,编报环境影响报 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审核意见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之 前,必须征求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 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v(三)(三) 对海岸工程建设的禁止和限制措施对海岸工程建设的禁止和限制措施 v1禁止在沿海陆域内新建不具备有效治理措施的 化学制浆造纸、化工、印染、制革、电镀、酿造、

22、炼油、岸边冲滩拆船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海洋环境 的工业生产项目。 v2禁止在天然港湾有航运价值的区域、重要苗种 基地和养殖所及水面、滩涂是鱼、蟹、贝、藻类 的自然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及重要的洄游通 道围海造地;在海湾、半封闭海的非冲积型海岸 地区不得围海造地。 v3禁止兴建向中国海域及海岸转嫁污染的三资企 业;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引进技术和设备,必须有 相应的防治污染措施,防止转嫁污染。 v4禁止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 滨风景游览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重要渔 业水域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建设污染环 境、破坏景观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 v5兴建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 环境和海洋水产资源。 v6禁止在红树林和珊瑚礁生长的地区,建设毁坏 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 严格限制在海岸采挖沙石;露天开采海滨沙矿和 从岸上打井开采海底矿产资源,必须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污染海洋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