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9.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_第1页
2309.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_第2页
2309.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_第3页
2309.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摘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活动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界。作为计算机教师,如何使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如何使应用在网络上的教学软件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以近乎科学的、系统的、逼真的形式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认知结构的不断重组,都是值得我们去深究。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网络环境 情境教学 网络道德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人材,强调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重视因材施教以及个别化教育。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2、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活动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界,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校校通”工程的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如何使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如何使应用在网络上的教学软件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在此,我简要谈一下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以此共勉。一、 网络环

3、境教学能改变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体现主动性,交互性,创造性的特征新课程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计算机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而结合网络环境教学具备如下优势:1、主动性 网络中的学习的特点之一使学生能

4、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与传统的教学中的以教师、教材、参考书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因为网络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具有数量大,渠道多、视野广、速度快等特点。学生选择空间大了,选择是以自由和主动性为前提的,他们可以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材料,更利于他们的发展。学习者也有可能完全按照他们各自的情况来设计,安排学习,并且不断调整,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体。2、交互性交互性本身是网络的关键特性之一。在传统的教室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作用,交互式教学网络的设计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习者在网络中不仅可以接受,同时也在表达。

5、不仅与其本校的教师发生交互作用,也可以扩展到世界各地。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时刻参与又提高了学习者的浓厚兴趣。从效果看不仅仅表现为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知中走出来,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得学习能力得到提高。3、创造性创造性是网络学习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网络世界是一个可以使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它可以使人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创设一个本来没有的世界。另外,网络结构的多元性、开放性和非线性等特征,也相应决定了网络中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开放性、多元性的特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使人的思维得到激活,从中演化出创造性欲望的能力,对一切

6、新事物、新观念的开放,也促使人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创造来不断更新,不断改变自我的思维结构,其成一种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二、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学生要学习这些技术,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仅仅依赖课本、单机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网络(校园网、互联网等)环境,采取新型教学模式,共享网络资源,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可分为四种模式:信息提供-讲授学习模式、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模式、协商会话-讨论学习模式、自助式-探索学习模式。1、 信息提供-讲授学习模式讲授模式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常规模式。这种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7、教师提要求,学生做作业。教师能否把问题讲清,把知识讲透,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水平、业务能力、表达能力、讲课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能否听懂学会也要受到其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讲授效果差异很大。有了校园网,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采用一种新型的讲授模式,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新型讲授模式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集体讲授模式。上课前把相关资料放入资源服务器,上课时,教师在教师机上随时调用资源服务器中的资料,通过大屏幕给学生讲授知识,图文并茂,声像具佳。第二种是个别讲授模式。这种模式必须教师机、学生机都联网,每台电脑都要配置多媒体设施。上课时,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

8、教师指定的路径在网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自主听讲。2、 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必须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接近知识产生。使用的实际情境,能让学生积极进入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例如从一些图片、课件、网页中引导学生,激发其兴趣,回忆其有关知识,自主学习。这样,在教学中随时就可能需要调用一些现成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能发现还有些技巧还没掌握,要找一些范例来参考等,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校园网上进行自主学习的技巧,这种技巧也就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信息技术课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这样概括:校园网要配备强大的资源库,把日常教学所用的素材都储存在资源服务器里备用

9、,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调用这些资源(指明路径,点播方法等);或者是教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自主上internet网学习(为确保学生浏览内容健康、网络安全,教师必须在每台终端机上对浏览器进行分级设置管理)。3、 协商会话-讨论学习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讨论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校园网软件研究者模仿互联网功能,开发了校园网工作平台,在校园网环境下设置了聊天室。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都可以参入网络聊天,交流讨论。信息技术课的讨论学习模式:应是师生一起进入聊天室进行知识问答、交流谈心、专题探讨等活动。这种聊天式的讨论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学习新知,培养

10、技能,提高汉字输入速度。当然,这种讨论学习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能够象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表达流畅,输入高速,随时能够巧妙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能够纠正学生发言中的不足,随时能把学生引向中心议题。同时,在课外,师生也可约时间进行讨论或e-mail电邮,随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4、自助式-探索学习模式“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可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自学,质疑提出问题,利用网络查询解释来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例如:上课时,教师调出一个时尚的网页页面让学生欣赏,学生在观看这页面时提出该页面新颖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通过网络查询等方法对这些不足之

11、处试行修改。信息技术课的探索学习模式:教师首先交给学生一“提纲”,指给学生进入各个环节的路径,教会学生运用各类点播媒体;上课时,明确学习目标任务,限时限期完成学习任务。三、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具体体会1、 备学生、备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材是课前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课程开课前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有很大差异。在上职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第一堂课时,我没有急于上新课,而是调查学生“操作系统

12、的应用能力”,通过调查,我发现有的同学能够上网浏览信息,有的会设置“控制面板”选项,更多同学会一些基本文字输入,也有少数同学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学生实际有了大致了解,我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顺序。例如:我安排两个课时,学习键盘指法操作,然后学习操作系统窗口基本操作,在这一章中,我补充了电脑开关机操作和鼠标操作等知识。这种“提前学习”的方法达到很好的效果,使全班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微机操作。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上较难部分,我适当降低难度要求以增加学生学习信心;对操作性强、实用性较大部分,适当增加教学时间,反复练习。例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时,我增加excel公式的使用、数据合并计

13、算、数据分类汇总、学习建立数据透视表等知识点;讲综合练习时,增加了录制宏、邮件合并这些知识点;在学习利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时,增加在网页中插入插件,播放视频 、音频等多媒体源的内容。这样拓宽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激发了兴趣,并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技能考证作了铺垫。总之,备好学生,选择好重点难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如果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现成的知识,那么总是有限的,而如果教会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则让学生终生受用,取之不尽。现代社会强调的是终生教育,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

14、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在比较、选择中,灵活掌握新知,掌握学习方法,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例如:在讲授photoshop路径工具的使用时,我分别演示了用选择工具选定区域和用路径工具选定区域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分析,做出选择。在讲授网页设计的色彩搭配知识时,我利用找到的色彩知识,搭配演示,让学生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相关网页,并对其进一步分析,达到了解并掌握颜色基本搭配的效果,为其以后要学的知识作好铺垫。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认识能力。3、 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

15、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生活、体育、军事等方面引入知识要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从学生兴趣较高的游戏论坛引入网页论坛的制作,从公众网页游览中引入网页的上传方法等;将制作学校主页或个人主页作为学习dreamweaver的教学任务,有了任务,就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加强合作性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这些方法都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四、 学校在网络环境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1、创建及维护计算机网络硬件学习环境,为网络教学提供保障网络环境中的教学离不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在网络教室较多的学校,

16、不可能为每个教室配备专职管理员,所以学校在投入建设新的电教设备同时,还要培养各使用教师,让教师在这方面下点工夫,对教学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会应急处理的话,就能把对教学的影响减至最小。2、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探索研究解决掌握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途径;调整课程学时,增加网络教学的内容;进行网络教学试点;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系列讲座,进一步普及网络知识。通过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各个专业的教师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引导和调动学生课余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积极

17、性,重视引导上网做什么?,怎么获取、研究开发医学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组建计算机课兴趣小组,鼓励学生使用各种相关软件;上机实践,解决自己创设的问题;在学校主页开辟学习园地,让学生参与建设和发表自己的作品;组织计算机知识竞赛,如文字输入比赛、vfp数据库编程比赛,网络知识竞赛、网页制作作品展等电脑知识比赛,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丰富多彩形式的创新培养。3、开展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培训,是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转变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和用好网络环境,教师是第一要素,试想一下,建一个校园网投资少说也要数十万,如果建成后只能供人参观那就非常令人心痛了,只有当学校有了一批能熟练进行网上教学的教师时,

18、这个学校的校园网才能真正发挥效能,这就是所谓的“建网容易,用好很难”,所以师资培训是重中之重,在建网的同时或之前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同时,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很多校园网都直通internet,学生可以方便地从其中获取大量信息,这是好事,但网络实在是太大了,要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不容易,另外,网上也存在许多不健康的东西,为了保证学生在网中不迷失方向,教师应该对本学科教学有用的信息站点做些了解,为学生提供网络导航,必要时可以把有用信息预先下载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上。4、充分利用和开发建设网上教学资源网上资源包括利用已有的资源,将internet网上学校需要的信息下载,形成师生随时查询的知识信息库;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提供各门专业的教学学习大纲、教案和人机交互式的课件。建设有本校特色的网络资源,搜集相关兄弟学校站点建立连接,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料上网,将计算机教学的常用资料和电子教案上网。从探索建立各门专业知识的网络学习环境入手,把学生能力培养渗透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中。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来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网上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大的工程,必须引起各个学科的重视,共同开发,组织建设适合自己特色的网络教学资源环境。5、加强学校网站建设网站的讨论区和bbs,它是利用超文本的链接方式,使用户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种非实时性的讨论,大大增加了教师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