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复习汇总22660001_第1页
2014复习汇总22660001_第2页
2014复习汇总22660001_第3页
2014复习汇总22660001_第4页
2014复习汇总226600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填空题 1转速负反馈系统中,闭环系统的转速降减为开环系统转速降1/k+1 倍。 2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时速度调节器处于 饱和 状 态。 3当系统的机械特性硬度一定时,如要求的静差率 S 越小,调速范围 D 越 小。 4在电动机过载甚至堵转时,一方面限制电枢电流 ,起到快速的保护 作用;另一方面,使 转速 下降,实现了“挖土机”特性。 5. 自然环流可逆系统就是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系统。触发脉冲的零位调整在 90 度 。工作中,任何时刻都应满足配合关系 。 6当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以下变频调速时, 要求 v/f=c ,属于恒转矩调速。 7从载波比 N 有无变化可将 SPWM调制方式分

2、为 同步调制 、 异步调制 与分段同步三种。 8 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调试 PI 调节器输出的正负限幅值时, 使其最大输出正限幅 值 略小于 umax 。 9 静差率和调速范围 是调速系统的两个的稳态性能指标。 10带有速度、 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在起动时电流调节器处于饱和 状 态。 11.V-M 系统电流连续段的机械特性 软 ,电流断续段特性 硬 。只要主 电路电感量足够大,可以近似地只考虑连续段。 13. 采用 =工作制配合控制可以消除直流平均 环流,但不能抑制瞬时脉 动环流。 15. 在 SPWM逆变器中,以 _ 正弦波 作为调制波,以等腰三角形作为载 波来获得控制主电路 6 个功率器

3、件开关的信号。 16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抑制转速超调常采用带P 环节的 PI 调节器。 20正弦波型交 - 交变频器的最高输出频率为电网供电频率的 1/2 。 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 ASR 输出限幅值主要依据电枢允许过载电流。 22. 在带电流正反馈的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中,电流正反馈的作用不同于电压负反 馈,它在系统中起 补偿 作用。 23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在电网电压突变时,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两者均参与 调节作用,但 ASR 处于主导作用。 24. 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对电动机励磁电流的扰动 无 抑制作用。 25. 开环 串级调速系统 的机械 特性比异步电 动机自 然接线时的机 械特

4、性 硬。 26电压型 SPWM变频器的主电路,主要是由整流桥、中间直流环节和PWM 组成的。 27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对检测反馈元件和给定电压造成的转速扰动无补偿 能力。 28交-交变频装置通常只适用于 _低速大功率 _拖动系统。 29.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 ASR 输出限幅值选取主要依据最大允许电 枢启动电流。 30.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在突加负载时,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两者均参与调节 作用,但 ASR 处于主导作用。 31. 就调速性能而言,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 优于 电枢电压负反馈调速系 统。 32.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定子电压 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二、判断题 1. 在直流电动机

5、启动时不加励磁,电动机无法转动,不会飞车,电动机是安全的。 (B) 2.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启动时,给定电位器必须从零位缓加电压,防止电动 机过载损坏。 (B) 3. 直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容易烧毁晶闸管,可能与系统出现环流有关。 (A) 4.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设计应熟悉传动系统的生产过程、负载机械特性及电动机功率 和转矩特性等。 (A) 5. 变频器利用增加输出电流来提高电动机转矩的方法,称为转矩补偿法。 (B) 6.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 ASR输出限幅值选取主要依据最大允许电枢启动电流 (A) 7.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 ACR输出限幅值主要依据电枢允许过载电流。 (B) 8. 双闭环

6、调速系统启动过程基本上实现了在限制最大电流下的快速启动, 达到“准 时间最优控制”。(A) 9.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在突加负载时,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两者均参与调节 作用,但 ACR处于主导作用。 (B) 10.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的调节作用能使电机转速基本不受负载变 化、电源电压变化等所有外部和内部扰动的影响。 (B) 11. 直流电动机有多种调速方案,其中改变励磁磁通调速最便捷有效。 (B) 12. 在直流电机启动时,要先开电枢电源,后加励磁电压。停车时,要先关电枢电 压,再关励磁电源。 (B) 13 在直流电动机运行时,失去励磁会出现停车故障。 (B) 14 在直流电动机

7、启动时,不加励磁会使电动机因电枢电流严重过载而烧毁。 (B) 15. 逻辑无环流双闭环可逆调速系统,在整定电流调节器 ACR正负限幅值时,其依 据是 min=min15 30(A) 16.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都设置电流截止保护环节。截止电流整定值大多等 于电枢额定电流。 (B) 17. 欧陆 514 调速器组成的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中必须让电流正反馈补偿不起作 用。(B) 18. 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接线时应尽可能将电机的电枢端子与调速器输出连线短 些。(A) 19. 变频器主电路逆变桥功率模块中每个 IGBT 与一个普通二极管反并联。 (A) 20. 当变频器发生故障时,操作面板上的 LC

8、D液晶显示屏上会显示对应故障代码。 (B) 21. 电动机拖动大惯性负载,在减速或停车时发生过电压报警。此故障可能的原因 是减速时间过长。 (B) 22. 变频器的参数设置不正确,参数不匹配,会导致变频器不工作、不能正常工作 或频繁发生保护动作甚至损坏。 (A) (B) 23. 变频器出厂时设置的默认参数能直接工作,所以用户可不用更改设置 24. 轻载启动时变频器跳闸的原因是变频器输出电流过大引起的。 (A) 25. 变频器启动困难时应加大其容量。 (A) 26. 在带电流正反馈的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中,电流正反馈的作用不同于电压负反 馈,它在系统中起补偿控制作用。 (A) 27 电压负反馈调速

9、系统对电动机励磁电流的扰动能有效抑制。 (B) 28.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一开机 ACR立刻限幅, 电动机速度达到最大值, 或电动机忽转忽停出现振荡。其原因可能是有电路接触不良问题。 (B) 29.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号到输入端与给定信号比较时极性必须是负。 (B) 30.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反馈电路中,电流反馈环具有使电动机恒流快速 启动的作用。 (A) 31. 就调速性能而言,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优于电枢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 (A) 32.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的调节作用能使电机转速绝对稳定。 (B) 33. 比例积分调节器的等效放大倍数在静态与动态过程中是相同

10、的。 (B) 34. PI 调节器可用 P调节器和 I 调节器组合而成。 (A) 35. 采用全控器件构成的直流 PWM调速系统,具有线路简单、调速范围宽、动态性 能好、功耗低、效率高和功率因数高等一系列优点。 (A) 36. 自动控制系统一定是闭环控制系统。 (B) 37. 电动机停车要精确定位,防止爬行时,变频器应采用能耗制动加直流制动的方 式。 (A) 38. 在生产机械调速特性要高的场合,可采用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变频调速系 统。(B) 39. 比例积分调节器兼顾了比例和积分二环节的优点,所以用其作速度闭环控制时 无转速超调问题。 (B) 40.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动机的

11、励磁若接反,则会使反馈极性错误。 (B) 三、选择题 1. 稳态时,无静差调速系统中的积分调节器的 A A 输入端电压一定为零 B 输入端电压不为零 C 反馈电压等于零 D 给定电压等于零 2. 同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优点之一是: .A. 。 (A) 它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 (B) 系统稳定性提高 (C) 减小了系统的复杂性 (D) 对元件特性变化更敏感, 3.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反馈环节,它能依靠 统产生的影响。 (A) 正反馈环节 (B) 负反馈环节 (C) 校正装置 (D) 补偿环节 .B. 进行自动调节,以补偿扰动对系 4. 实用的调节器线路,一般应有抑制零漂、 .A. 、输入滤波、

12、功率放大、比例 系数可调、寄生振荡消除等附属电路。 (A) 限幅 (B) 输出滤波 (C) 温度补偿 (D) 整流 5. 调节器输出限幅电路的作用是:保证运放的 .A. ,并保护调速系统各部件正 常工作。 (A) 线性特性 (B) 非线性特性 (C) 输出电压适当衰减 (D) 输出电流适当衰减 6. 比例调节器的的输出只取决于 .D (A) 反馈量的现状 (B) 输入偏差量的全部历史 (C) 给定量的现状 (D) 输入偏差量的现状 7. 由于比例调节是依靠输入偏差来进行调节的,因此比例调节系统中必定.A. (A) 有静差 (B) 无静差 (C) 动态无静差 (D) 不确定 8. 稳态时,积分调

13、节器中积分电容两端电压 .D. (A) 一定为零 (B) 不确定 (C) 等于输入电压 (D) 保持在输入信号为零前的对偏差的积分值 9. 无静差调速系统在 .B. 。 (A) 静态( 稳态)有误差、动态过程中无误差 (B) 静态( 稳态)无误差、动态过程中有误差 (C) 静态( 稳态)与动态过程中都是无误差 (D) 静态( 稳态)与动态过程中都是有误差 10. 稳态时,无静差调速系统中的积分调节器的 .A. (A) 输入端电压一定为零 (B) 输入端电压不为零 (C) 反馈电压等于零 (D) 给定电压等于零 11.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引入转速微分负反馈后,可使突加给定电压启动时转速调 节器提

14、早退饱和,从而有效地 .A. 。 (A) 抑制转速超调 (B) 抑制电枢电流超调 (C) 抑制电枢电压超调 (D) 抵消突加给定电压突变 12.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引入转速 .A. 后,能有效地抑制转速超调 (A) 微分负反馈 (B) 微分正反馈 (C) 微分补偿 (D) 滤波电容 13. 实际的 PI 调节器电路中常有锁零电路,其作用是 .D. (A) 停车时使 PI 调节器输出饱和 (B) 停车时发出制动信号 (C) 停车时发出报警信号 (D) 停车时防止电动机爬动。 14. 若给 PI 调节器输入阶跃信号,其输出电压随积分的过程积累,其数值不断增 长.A. (A) 直至饱和 (B) 无限

15、增大 (C) 不确定 (D) 直至电路损坏 15. 对采用 PI 调节器的无静差调速系统,若要提高系统快速响应能力,应 . (A) 整定 P 参数,减小比例系数 (B) 整定 I 参数,加大积分系数 (C) 整定 P 参数,加大比例系数 (D) 整定 I 参数,减小积分系数 16. 双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一般采用 . 。 (A) PI 调节器 (B) P 调节器 (C) I 调节器 (D) PD 调节器 17. 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一般采用 PI 调节器,P 参数的调节主要影响系统 的 . 。 (A) 稳态性能 (B) 动态性能 (C) 静差率 (D) 调节时间 18. 调节直

16、流电动机电枢电压可获得 . 调速。 (A) 恒功率调速 (B) 恒转矩调速 (C) 弱磁通调速 (D) 强磁通调速 19. . 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调速方案 (A) 减弱励磁磁通 (B) 调节电枢电压 (C) 改变电枢回路电阻 R (D) 增强励磁磁通 20. 工业控制领域目前直流调速系统中主要采用 D (A) 直流斩波器调压 (B) 旋转变流机组调压 (C) 电枢回路串电阻调压 (D) 用静止可控整流器调压 21. 直流 VM调速系统较 PWM调速系统其主要优点是 . (A) 调速范围宽 (B) 主电路简单 (C) 低速性能好 (D) 大功率时性价比高 22. 在带 PI 调节器无静差直流调

17、速系统中,可以用 . 来抑制突加给定电压时的 电流冲击,以保证系统有较大的比例系数来满足稳态性能指标要求。 (A) 电流截止正反馈 (B) 电流截止负反馈 (C) 电流正反馈补偿 (D) 电流负反馈 23. 在带 PI 调节器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截止负反馈在电动机 . 作用 (A) 堵转时起限流保护 (B) 堵转时不起 (C) 正常运行时起限流保护 (D) 正常运行时起电流截止 24.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能随负载的变化而自动调节整流电压,从而补偿. 的 变化。 (A) 电枢电阻压降 (B) 整流电路电阻压降 (C) 平波电抗器与电刷电阻压降 (D) 电枢回路电阻压降 25. 转速负反馈直

18、流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它能有效地抑制 . (A) 给定电压变化的扰动 (B) 一切前向通道上的扰动 (C) 反馈检测电压变化的扰动 (D) 电网电压及负载变化的扰动 26. 在转速负反馈系统中,闭环系统的静态转速降减为开环系统静态转速降的. 倍。 (A) 1+K (B) 1 (1+K) (C) l+2K (D) 1 K 27.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对检测反馈元件和给定电压造成的转速扰动. 补偿能 力。 (A) 有 (B) 没有 (C) 对前者有补偿能力,对后者无 (D) 对前者无补偿能力,对后者有 28. 带电流正反馈、电流截止负反馈的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具有“挖土机特性” , 这主要与

19、. 有关。 (A) 电流正反馈 (B) 电流截止负反馈 (C) 电压负反馈 (D) 其它环节 29. 在调速性能指标要求不高的场合,可采用 . 直流调速系统。 (A) 电流、电压负反馈 (B) 带电流正反馈补偿的电压负反馈 (C) 带电流负反馈补偿的电压正反馈 (D) 带电流负反馈补偿的电压负反馈 30. 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对 . 有补偿能力。 (A) 励磁电流的扰动 (B) 电刷接触电阻扰动 (C) 检测反馈元件扰动 (D) 电网电压扰动 31. 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中,电流正反馈在系统中起 . 作用 (A) 补偿电枢回路电阻所引起的稳态速降 (B) 补偿整流器内阻所引起的稳态速降 (C) 补

20、偿电枢电阻所引起的稳态速降 (D) 补偿电刷接触电阻及电流取样电阻所引起的稳态速降 32. 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中电流调节器 ACR的输入信号有 . (A) 速度给定信号与电压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B) 电流反馈信号与电压反馈信号 (C) 电流反馈信号与电压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D) 电流反馈信号与速度给定信号 33. 在晶闸管可逆调速系统中,为防止逆变颠覆,应设置 . 保护环节 (A) 限制 min (B) 限制 min (C) 限制 min 和 min (D) min和 min 任意限制其中一个 34. 双闭环系统中当电网电压波动时几乎不对转速产生影响。这主要依靠. 的 调节作用。 (A) AC

21、R 及 ASR (B) ACR (C) ASR (D) 转速负反馈电路 35. 在可逆调速系统中,为抑制自然环流采用 . (A) = 配合控制方式 (B) 电枢回路设置电抗器 (C) 限制 min 和 min (D) 电枢回路设置电阻器 36. 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突加给定电压启动过程中最初阶段,速度调节 器处于 状态。 调节 零 截止 饱和 37.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采用恒流控制方式下,其机械特性表现为 。 最大电磁转矩与频率 f1 有关, 而与恒电流 I1 无关; 最大电磁转矩与频率 f1 无关, 也与恒电流 I1 无关; 最大电磁转矩与频率 f1 有关, 也与恒电流 I1 有关;

22、最大电磁转矩与频率 f1 无关, 而与恒电流 I1 有关; 38. 电动机在变频调速过程中,为了保持 ,必须保持 U/f= 常数 定子电流恒定 m磁通恒定 输出功率恒定 转子电流恒定 39. 在可逆调速系统中,为抑制自然环流采用 = 配合控制方式 电枢回路设置电抗器 限制 min 和 min 电枢回路设置电阻器 40.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时, 转速 n 与速度给定电压 Ugn、速度反馈系数 之间的关系是: . 。 (A) nUgn (B) n Ugn (C) n=U gn (D) n Ugn 41. 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突加给定电压启动过程中最初阶段,速度调节 器处于 . 状态

23、。 (A) 调节 (B) 零 (C) 截止 (D) 饱和 42.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负载变化时出现转速偏差,消除此偏差主要靠 . 。 (A) 电流调节器 (B) 转速、电流两个调节器 (C) 转速调节器 (D) 电流正反馈补偿 43.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试中,当转速给定电压增加到额定给定值,而 电动机转速低于所要求的额定值,此时应 . 。 (A) 增加转速负反馈电压值 (B) 减小转速负反馈电压值 (C) 增加转速调节器输出电压限幅值 (D) 减小转速调节器输出电压限幅值 44. 对恒转矩负载,调压调速系统要获得实际应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采用 . 。 (A) 低转子电阻

24、电机且闭环控制 (B) 高转子电阻电机且闭环控制 (C) 高转子电阻电机且开环控制 (D) 绕线转子电机且闭环控制 45.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 .D. 关系。 (A) 定子电压成反比 (B) 定子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C) 定子电压成正比 (D) 定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46. 交流调压调速对 .A . 较适宜。 (A) 风机类负载 (B) 恒转矩负载 (C) 长期运行于低速的负载 (D) 龙门刨床 47. 在闭环控制调压调速系统中,负载变化范围受限于 . 时的机械特性,超出 此范围闭环系统便失去控制能力。 (A) 电压为 U1nom (B) 电压为 U1min (C) 电压为 U1nom

25、与 U1min (D) 电压为 1.2U1nom 48. 恒转矩负载变频调速的主要问题是调速范围能否满足要求。典型的恒转矩负载 有 . 。 (A) 起重机、车床 (B) 带式输送机、车床 (C) 带式输送机、起重机 (D) 薄膜卷取机、车床 49. 无论采用交直交变频器是电压型还是电流型,控制部分在结构上均由. 三部分组成。 (A) 电压控制、频率控制以及两者协调控制 (B) 电压控制、电流控制以及两者协调控制 (C) 电压控制、频率控制以及电流控制 (D) 电流控制、频率控制以及两者协调控制 50. U/f 控制方式是变频器的基本控制方式。对于风机和泵类负载转矩补偿应选择 在额定电压和基本频

26、率下 . 。 (A) 线性补偿 (B) 分段补偿 (C) 平方率补偿 (D) 以上均可 51. 电动机在变频调速过程中,为了保持 . ,必须保持 U/f= 常数。 (A) 定子电流恒定 (B) m磁通恒定 (C) 输出功率恒定 (D) 转子电流恒定 52 SPWM型变频器的变压变频,通常是通过改变 A 来实现的。 A、参考信号正弦值的幅值和频率B 、 载波信号三角波的幅值和频率 C、 参考信号和载波信号两者的幅值和频率 53. 变频器常见的频率给定方式主要有:模拟信号给定、操作器键盘给定、控制输 入端给定及通信方式给定等,来自 PLC控制系统时不采用 .A. 方式。 (A) 键盘给定 (B)

27、控制输入端给定 (C) 模拟信号给定 (D) 通信方式给定 54. 有电枢电压,电动机嗡嗡响但不转, 一会出现过流跳闸。 故障原因可能是 .C. (A) 电动机气隙磁通不饱和 (B) 电动机气隙磁通饱和 (C) 励磁电路损坏或没有加电 (D) 电枢电压过低 55. 直流电动机运行中转速突然急速升高并失控。故障原因可能是 .A. (A) 突然失去励磁电流 (B) 电枢电压过大 (C) 电枢电流过大 (D) 励磁电流过大 56.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试中,出现转速给定值 Ug 达到设定最大值时,而转速还 未达到要求值,应 . 。 (A) 逐步减小速度负反馈信号 (B) 调整速度调节器 ASR限幅

28、(C) 调整电流调节器 ACR限幅 (D) 逐步减小电流负反馈信号 57、双极式可逆 PWM直流调速系统当电机停转时,A 。 A. 电枢两端有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均不为零; B. 电枢两端有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均为零; C. 电枢两端平均电压不为零 D. 电枢平均电流不为零 58. 调速系统一开机电流调节器 ACR立刻限幅,电动机速度达到最大值,或电动机 忽转忽停出现振荡。可能的原因是 .D. 。 (A) 系统受到严重干扰 (B) 励磁电路故障 (C) 限幅电路没整定好 (D) 反馈极性错误 59. 一台使用多年的 250kW电动机拖动鼓风机,经变频改造运行二个月后常出现过 流跳闸。故障的原因可能

29、是 . 。 (A) 变频器选配不当 (B) 变频器参数设置不当 (C) 变频供电的高频谐波使电机绝缘加速老化引起 (D) 负载有时过重 60. 变频器启停方式有:面板控制、外部端子控制、通信端口控制。当与PLC配合 组成远程网络时,主要采用 . 方式。 (A) 面板控制 (B) 外部端子控制 (C) 通信端口控制 (D) 脉冲控制 61.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引入转速 后,能有效地抑制转速超调。 A 微分负反馈 B 微分正反馈 C 微分补偿 D 滤波电容 62.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能随负载的变化而自动调节整流电压,从而补偿 的 变化。 A 电枢电阻压降 B 整流电路电阻压降 C 平波电抗器与电刷

30、电阻压降 D 电枢回路电阻压降 63. 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对 有补偿能力。 A 励磁电流的扰动 B 电刷接触电阻扰动 C 检测反馈元件扰动 D 电网电压扰动 64. 双闭环系统中当 电网电压波动 时几乎不对转速产生影响。这主要依靠 的 调节作用。 A ACR 及 ASR B ACR C ASR D 转速负反馈电路 65.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 负载变化 时出现转速偏差,消除此偏差主要 靠。 A 电流调节器 B 转速、电流两个调节器 C 转速调节器 D 电流正反馈补偿 66. 对恒转矩负载,调压调速系统要获得实际应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采用 B 。 A 低转子电阻电机且闭环控制 B 高

31、转子电阻电机且闭环控制 C 高转子电阻电机且开环控制 D 绕线转子电机且闭环控制 68. 调节器输出限幅电路的作用是:保证运放的 ,并保护调速系统各部件正 常工作。 A 线性特性 B 非线性特性 输出电压适当衰减 输出电流适当衰减 69.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引入转速微分负反馈后,可使突加给定电压启动时转速调 节器提早退饱和,从而有效地 A 。 抑制转速超调 抑制电枢电流超调 抑制电枢电压超调 抵消突加给定电压突变 70. 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它能有效地抑制 D 给定电压变化的扰动 一切前向通道上的扰动 反馈检测电压变化的扰动 电网电压及负载变化的扰动 四、简答题 1直流电动机有哪几种调速方法? 各有哪些特点? 2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转速调节器、电流调节器起什么作用 ? P60 3无环流可逆系统对逻辑装置有哪些要求 ? P72 4什么样的法波形称为 PWM波形?怎样产生 PWM波? H型可逆 PWM变换器有哪 些控制方式?且各有哪些优缺点? P91-95 5. 双闭环调速系统速度调节器 (ASR)和电流调节器 (ACR)的输出限幅 值如何确定? 6 什么是可逆系统的环流?什么是自然环流?环流有何利弊?逻辑无环流可 逆调速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 P66 p77 7 PWM变换器的作用是什么? UPW电路的组成? P94 H 型可逆 PWM变换器 有哪些控制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