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器部件材料的选择_第1页
-减速器部件材料的选择_第2页
-减速器部件材料的选择_第3页
-减速器部件材料的选择_第4页
-减速器部件材料的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减速器部件材料的选择5.1齿轮材料规定为铸钢或球铁,齿轮的材料选用ZG35C1MO或QT700-2,齿轮调质硬 度为HE2402705.2齿轮轴材料为42CrMo或更高性能的材料,调质硬度为HE280310,输出轴的材料 为45钢,调质硬度为HB217255。5.3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的硬度差应在HE3050的|韦|,同一轴左右两侧齿轮的硬度差在HB10-20 的鬧。5.4箱体材料选用HT200,材料性能不得低于GB/T 9439-2010的要求。Q/SYCQ 3455201256减速器部件制造工艺6.1铸件不应有影响减速器外观质量和降低零件强度的缺陷,铸造齿轮缘上的疏松、缩孔 及成型齿面上的

2、任何缺陷不得焊补。6.2减速器的双圆弧齿轮精度按GB/T15753-19958-8-7级制造。6.3齿轮轴和轴按技术文件规定要求调质后,应进行部探伤检查。6.4在齿轮与齿轮轴加工过程中,其左、右旋齿、齿尖的对称度误差小于等于0.2nmio6.5主动轴、中间轴、从动轴配合及定位面粗糙度Ral6,齿轮工作面表面粗糙度Ra3.2, 轴承孔表面粗糙度Ra3.2。6.6轴承孔尺寸公差带为H7,圆柱度不低于GB/T1184-1996中的7级,端面与轴承孔的 垂直度不低于GB/T1184-1996中的8级。6.7减速器主动轴窜动应符合表2。表2减速器主动轴窜动量表6.8对机械加工图样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

3、804-2000 IT12等级加工,未说明形位公差执 行/T 8853-2001 的规定。6.9材料的机械性能应符合GB/T9439-2010的规定。6.10铸件除毛坯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外,粗加工后再进行一次时效处理。6.11减速器箱体、箱盖、胶带轮6.11.1箱体、箱盖合箱后,边缘应平齐,机体、机盖合箱后,机盖凸缘比机体凸缘宽 不人于2niiiio总长不小于1200min时,相互错位每边不得人于3mm,总长小于1200mm时,相互错位 每边不页脚- 应人于2niiiio6.11.2 箱体壁厚尺寸为9 kN.m、13 kN.m、18 kN.m型减速器的不低于12mm, 26 kN.m型 减速器的

4、不低于13.5mm, 37 kN.m型减速器的不低于14.5mm,48 kN.m型减速器的不低于16.5mm。6.11.3减速器箱体、箱盖自由结合后,中心距不犬于650mm时,用0.05mm塞尺,总中 心距大于650mm时用O.linin塞尺检查剖分面接触密合性,塞尺塞入深度不得大于剖分面宽度三 分之一。6.11.4轴承孔的尺寸精度不应低于图样给定的要求。6.11.5轴承孔的圆度、圆柱度均不应大于其直径公差的二分之一。6.11.6轴承孔的平行度不应低于图样给定的要求。6.11.7箱体涂漆前作煤油渗漏检查,60nuii不应有渗漏现彖。6.11.8减速器胶带轮必须做静平衡试验,允许偏心距为0.55

5、mm。7减速器装配及性能要求7.1各轴承圈及齿轮基准端面必须紧贴轴肩,用0.05mm塞尺检查不应通过。7.2刮油器与中间轴齿轮端面间隙为0.3mm0.6mm。7.3从动轴轴向膨胀间隙为0.3mm0.5mm。91318 1.0526 1.2237 1.1248 1.430.96减速箱额定扭矩kN-m主动轴窜动mmQ/SYCQ 3455201267.4轴承端盖豁口应与箱体回油孔对齐,保证各部油路畅通。7.5箱盖、箱体合箱时,以及轴承盖装配时,应在箱盖和箱体分箱面及轴承盖的配合端面 上均匀涂抹可剥性密封胶,密封胶选用BD-586室温硫化硅酮密封胶。7.6输出轴与胶带轮采用过盈配合、热装工艺。组装后进

6、行静平衡试验,偏心距应小于 1mm。7.7装配后的减速器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7.8用压铅法检查齿侧间隙,当减速器齿轮法向模数Mn=1.5mm6mm时,标准侧隙为0.O6M11.当法向模数Mil 7nun时,标准侧隙为0.04 Milo最人法向侧隙为标准法向侧隙,最小法向 侧隙不小于标准法向侧隙的三分之二。同一轴上对称两齿轮的齿侧间隙差0.06imiio页脚.7.9空加载试验时,运转应平稳正常,不应有冲击、振动和不正常的响声。7.10各联接件、紧固件应无松动现彖。7.11齿轮齿面不得有破坏性点蚀。7.12齿轮副接触精度应符合表3规定。表3齿轮副接触精度表凸齿 h=0.355Mn名义接触迹线距

7、齿顶高度mm凹齿 h=1.445Mii接触迹线位置偏差mm 0.18 Mil第一条85%接触迹线按齿长不少于工作齿长第二条50%按齿高不少于工作齿高45%第一条 85%接触斑点按齿长不少于工作齿长第二条70%注:Mil一一表示齿轮法向模数7.13减速器应清洁,残存物重量不超过表4规定量。表4清洁度表总中心距 mm 650 1000 1200残存杂物重量mg 400 1000 16007.14轴承温升,不应超过40C,油池温升不应超过15C,并且最高温度均不得超过70C。7.15减速器满载荷试验时噪声不得超过70dB (A)。7.16减速器整机质量保修期为2年,箱体及各密封处、接合处1年不应有渗

8、、漏油现象。7.17减速器的互换性要求相同型号减速器整机和主要零部件应能够互换。减速器外形和连接尺寸、输入轴总成、中间 轴总成、输出轴总成、皮带轮和刹车总成的联接尺寸符合附录A (规性附录)。7.18减速 器外观质量:7.18.1箱体、箱盖、各轴承盖表面和齿轮未加工表面,应清洗干净,表面应清洁、无锈蚀 及氧化皮。7.18.2箱体、箱盖等铸件非加工的外露表面涂底漆,非外露面先涂底漆,再涂耐油漆。涂 漆质量应符合/T5946-1991的要求。7.18.3外露螺栓螺母安装整齐一致,螺栓出螺母13扣,外露螺纹部分不得碰伤。Q/SYCQ 3455201278减速器出厂检验页脚-8.1减速器装配合格后,应

9、在额定转速下进行空载试验,运转均不应少于30imn8.2空载试验或跑合(跑合时间不限)后,检查齿轮副侧隙并按轮齿贴合面的擦亮痕迹检查接 触斑点。8.3齿轮副侧隙、接触迹线位置和接触斑点应符合以下要求:8.3.1齿轮齿面接触斑点沿齿长方向占工作齿长的百分率人于85%:8.3.2齿轮齿面接触斑点沿齿高方向占工作齿高的百分率人于45%;8.3.3双圆弧齿轮接触迹线位置偏差为士 0.18mm;8.3.4齿轮中心距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齿侧间隙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表5齿轮中心距偏差与齿侧间隙对照表减速器型号CJHFSL9467380CJHFSL1346S410CJHFSL1&414450CJHFSL26

10、44.4V80CJH/FSL3745S560CJH.TSL48451600中心距偏差111111土 100 110 110 110 120 120齿侧间隙111111n2(0.060.00050.03)3iin a +注:mn为齿轮模数割为最小中心距。8.4减速器应清洁无杂物,出厂前检查排出的残存杂物质量不应超过表6的规定值。表6减速器残存杂物质量围表机型CJHFSL9467380CJHFSL1346S410CJHFSL1&414450页脚.CJHFSL2644.4480CJHFSL3745.8 560CJHFSL4845.1600残杂物质量mg 400 10009减速器型式检验9.1双圆弧齿

11、轮副的接触斑点、接触迹线位置偏差和侧隙,分别按GB/T10095和GB.T15753-1995规定检测。9.2减速器的清洁度,应在额定载荷检验后放干润滑油,将不少于润滑油体枳50%的煤油 注人减速器,清洁腔和所有零部件,用SSW0.063/0.045的铜丝网过滤,剩余物在200C烘干0.511, 然后称其质量。9.3减速器出厂检验时,满载试验抽检比率不低于10%,试验时间为24ho9.4在设计输出转速下,进行正向24h的逐级加载试验,其分级加载试验的运行时间分配应 按表7的规定。表7减速器分级加载试验的运行时间分配表额定扭矩的百分数25 50 75 100 125运转时间h0.5 1 0 20

12、 0.5Q/SYCQ 3455201289.5减速器的型式试验9.5.1对减速器各型新产品和转厂生产的产品或当材料、结构、工艺有较大改变时,应用不 少于两台的样机进行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定型投人批量生产。9.5.2在专用的减速器各型式试验台上按9.19.4条规定进行减速器型式检验。9.5.3判断规则出厂检验中,应逐台检验的项目,凡有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判为不合格;抽检则应根据批 量查出GB/T2828中的抽样方案,结合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判别批是否合格;型式检验中, 有一台,有一项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9.5.4主要零部件的检测项目(见表8)批量生产时,制造厂商应进行主要零部件关键项目的检验,见表8

13、符合要求后方可装机。 表8减速器主要零部件的检测要求序号主要零件关键项目要 求1输入轴2中间轴3输出轴页脚-4左、右旋齿轮5人字齿轮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处理硬度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硬度均不低设计图样规定说明主要零件关键项目检测合格率=(合格关键项目/关键项目总数)100%。10减速器标志、使用说明书10.1标志减速器应在明显位置固定产品标牌,在输出轴端箱体外表面上标明推荐的旋转方向。标牌的形式、尺寸及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3306-1991的规定,其容包扌舌:产品型号及名称;产品主要技术参数:额定输出扭矩、传动比、中心高;产品出厂编号及日期: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外形尺寸及质量。10.2使用说明书

14、减速器使用说明书编写应符合GB9969.1-1998的规定。页脚-Q/SYCQ 345520121抽油机减速器技术规1本规主要用于长庆油田使用的抽油机减速器。本规适用于双圆弧齿轮减速器的分类和标记、设计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质量保证、 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等。2规性引用文件卞列文件对于本规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口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规。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扌舌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本 规没有说明和涉及到的容和要求,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的有关标准和规。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未注公差GB.T 1804-20

15、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1840-1989圆弧圆柱齿轮模数GB/T 8539-2000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检验的一般规定GB/T9439-2010 灰铸铁件GB9969.1-1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10090-1988圆柱齿轮减速器基本参数GB.T 10095淅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制GB.T12759-1991双圆弧圆柱齿轮基本齿形GB.T13306-1991 标牌GB.T15753-1995圆弧圆柱齿轮精度门5946-1991工程机械涂装通用技术条件ZT5947-1991工程机械包装通用技术条件ZT8853-2001圆柱齿轮减速器SY/T5044-2003

16、游梁式抽油机API规11E抽油机技术规3减速器基本型式和参数的确定3.1减速器基本型式减速器型式为人传动比、防渗漏型分流式双圆弧圆柱齿轮两级传动。3.2型号标记减速器的型号标记由减速器产品名称代号、主参数两部分组成,格式如下:Q/SYCQ 345520122页脚一设计改进代号:1、2、以;主参数:额定输出扭矩(kN.m)传动比中心高(mm):产品名称代号:由“抽油机”减速器”“双圆弧圆柱人字齿轮”/“防渗漏”汉语拼音大写代表字母。标记示例:额定输出扭矩为37kNm,传动比为45.8,中心高为560 mm的数字化抽油机用双圆弧圆 柱人字齿轮减速器,其型号标记为 CJH,FSL3745.8 560

17、。3.3基本参数和尺寸减速器基本参数与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基本参数与尺寸中心距,mm法向模数型号高速级低速级额定扭矩 kN m传动比中心咼(mm)高速级低速级输出轴最低转速(r/niui)传动方式齿型CJH,FSL946.7380 250 350 9 46.7 380 3 4.5CJH,FSL1346.5410 260 378 13 46.5 410 3 5CJH/FSL18 41.4 450 250 400 18 41.4 450 3 5CJH,FSL2644.4480 300 450 26 44.4 480 3.5 6CJH,FSL3745.8560 350 500 37 45.8

18、560 4 7CJH/FSL48r45.r590 400 600 48 45.1 600 5 81两级分流式圆柱人字齿轮减页脚- 速GB/T12759-1991注:上表中列出型号为目前所用型号,不排除增加的可能。4减速器的基本配置4.1减速器设一个呼吸阀装置:具有防雨、防尘功能。根据箱体的人小,26kNm及以上 机型的呼吸阀有效透气面积不低于lOOOnmi2,18kN.ni及以卞机型的呼吸阀有效透气面积不低于700nun2O4.2减速器箱体分上下二部分。下箱体的输入轴与输岀轴外形结构必须釆用半加强结构, 以满足加工后为斜孔回油。输入轴及输出轴轴承盖应釆用四级密封:密封环、深回油腔、迷宫密 封、

19、骨架油封。4.3下箱体输入侧采用凸结构,以减少油池容量。4.4减速器箱体输出侧最低部设有泄油孔,泄油孔采用放油套管加放油塞的密封结构方式, 并且放油塞为磁性放油塞。4.5减速器设有油位观察窗,油位观察窗为压板油镜结构,油镜材质为有机玻璃,用明显 标记标示润滑油品的标准液位。4.6减速器的刹车釆用外抱式双拉杆结构,刹车应灵活。减速器应配有刹车安全保险装置 (死CJH; FSLQ/SYCQ 345520123刹车)。刹车锁紧块采用直角形式,锁紧块转轴放在刹车定位螺栓上,防止锁紧块弹出。手 柄在释放位置时,刹车块与刹车轮间隙不得小于2mm。4.7减速器设置刮油器。结构见图lo图1刮油器结构示意图4.

20、8抽油机皮带轮槽型,额定扭矩ISkN.m. 26kN.m、37kN.m、48 kN.m型用联组窄V 型胶带,9 kN.m、13 kN.m的用E型胶带,总长、数量根据机型配置。4.9输出轴两端均加工相错90P的二个键槽。4.10减速器润滑要求4.10.1减速器满足抽油机最低冲次lmrn页脚-c)三级密封为迷宫密封方式。d)四级密封采用旋转轴唇型密封圈密封方式,即采用“骨架油封”或“车氏密封” 一一 即耐磨的“四氟乙烯密封圈”加“0形圈”补偿功能。要求该处轴径淬硬、磨光。4.10.6放油孔增加一个放油套管,如图5所示。放油套管的材料和放油堵材料均为45#钢, 且成对加工而成。将放油管和箱体过盈配合

21、,并且配备防盗油塞。图5箱体放油孔结构图4.10.7油池润滑油油量应浸过中间级传动人齿轮23个全齿高。4.10.8选用N150、N220或其它更高性能的润滑油品。5减速器部件材料的选择5.1齿轮材料规定为铸钢或球铁,齿轮的材料选用ZG35C1MO或QT700-2,齿轮调质硬 度为HE2402705.2齿轮轴材料为42CrMo或更高性能的材料,调质硕度为HB280310,输出轴的材料 为45钢,调质硬度为HB217255。5.3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的硬度差应在HE3050的|制,同一轴左右两侧齿轮的硬度差在HE 1020的围。5.4箱体材料选用HT200,材料性能不得低于GB/T 9439-201

22、0的要求。Q/SYCQ 3455201256减速器部件制造工艺6.1铸件不应有影响减速器外观质量和降低零件强度的缺陷,铸造齿轮缘上的疏松、缩孔 及成型齿面上的任何缺陷不得焊补。6.2减速器的双圆弧齿轮精度按GB/T15753-19958-8-7级制造。6.3齿轮轴和轴按技术文件规定要求调质后,应进行部探伤检查。6.4在齿轮与齿轮轴加工过程中,其左、右旋齿、齿尖的对称度误差小于等于0.2niino6.5主动轴、中间轴、从动轴配合及定位面粗糙度Ral.6,齿轮工作面表面粗糙度Ra3.2, 轴承孔表面粗糙度Ra3.2。6.6轴承孔尺寸公差带为H7,圆柱度不低于GB/T1184-1996中的7级,端面

23、与轴承孔的 垂直度页脚- 不低于GB/T1184-1996中的8级。6.7减速器主动轴窜动应符合表2o 表2减速器主动轴窜动量表6.8对机械加工图样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2000 IT12等级加工,未说明形位公差执 行/T 8853-2001 的规定。6.9材料的机械性能应符合GB/T9439-2010的规定。6.10铸件除毛坯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外,粗加工后再进行一次时效处理。6.11减速器箱体、箱盖、胶带轮6.11.1箱体、箱盖合箱后,边缘应平齐,机体、机盖合箱后,机盖凸缘比机体凸缘宽 不人于2niiiio总长不小于1200nun时,相互错位每边不得人于3mm,总长小于1200mm时

24、,相互错位 每边不应人于2niiiio6.11.2 箱体壁厚尺寸为9 kN.m、13 kN.m、18 kN.m型减速器的不低于12mm, 26 kN.m型 减速器的不低于13.5mm, 37 kN.m型减速器的不低于14.5mm,48 kN.m型减速器的不低于16.5miiic6.11.3减速器箱体、箱盖自由结合后,中心距不人于650mm时,用0.05mm塞尺,总中 心距大于650mm时用O.linin塞尺检查剖分面接触密合性,塞尺塞入深度不得犬于剖分面宽度三 分之一。6.11.4轴承孔的尺寸精度不应低于图样给定的要求。6.11.5轴承孔的圆度、圆柱度均不应大于其直径公差的二分之一。6.11.

25、6轴承孔的平行度不应低于图样给定的要求。6.11.7箱体涂漆前作煤油渗漏检查,60nuii不应有渗漏现彖。6.11.8减速器胶带轮必须做静平衡试验,允许偏心距为0.55mm。7减速器装配及性能要求7.1各轴承圈及齿轮基准端面必须紧贴轴肩,用0.05mm塞尺检查不应通过。7.2舌I油器与中间轴齿轮端面间隙为0.3mm0.6mm。7.3从动轴轴向膨胀间隙为0.3mm0.5mm。91318 1.0526 1.2237 1.1248 1.43页脚-0.96减速箱额定扭矩kN-m主动轴窜动mmQ/SYCQ 3455201267.4轴承端盖豁口应与箱体回油孔对齐,保证各部油路畅通。7.5箱盖、箱体合箱时,

26、以及轴承盖装配时,应在箱盖和箱体分箱面及轴承盖的配合端面 上均匀涂抹可剥性密封胶,密封胶选用BD-586室温硫化硅酮密封胶。7.6输出轴与胶带轮采用过盈配合、热装工艺。组装后进行静平衡试验,偏心距应小于1mm。7.7装配后的减速器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7.8用压铅法检查齿侧间隙,当减速器齿轮法向模数Mn=1.5mm6mm时,标准侧隙为0.O6M11、当法向模数Mi? 7nmi时,标准侧隙为0.04 Mno最人法向侧隙为标准法向侧隙,最小法向 侧隙不小于标准法向侧隙的三分之二。同一轴上对称两齿轮的齿侧间隙差0.06imno7.9空加载试验时,运转应平稳正常,不应有冲击、振动和不正常的响声。7.

27、10各联接件、紧固件应无松动现彖。7.11齿轮齿面不得有破坏性点蚀。7.12齿轮副接触精度应符合表3规定。表3齿轮副接触精度表凸齿 h=0.355Mn名义接触迹线距齿顶高度mm凹齿 h=1.445Mii接触迹线位置偏差mm 0.18 Mil第一条85%接触迹线按齿长不少于工作齿长第二条50%按齿高不少于工作齿高45%第一条 85%接触斑点按齿长不少于工作齿长第二条70%注:Mn一表示齿轮法向模数7.13减速器应清洁,残存物重量不超过表4规定量。表4清洁度表总中心距 mm 650 1000 1200页脚-残存杂物重屋mg 400 1000 16007.14轴承温升,不应超过40C,油池温升不应超

28、过15C,并且最高温度均不得超过70C。7.15减速器满载荷试验时噪声不得超过70dB (A)。7.16减速器整机质量保修期为2年,箱体及各密封处、接合处1年不应有渗、漏油现象。7.17减速器的互换性要求相同型号减速器整机和主要零部件应能够互换。减速器外形和连接尺寸、输入轴总成、中间 轴总成、输出轴总成、皮带轮和刹车总成的联接尺寸符合附录A (规性附录)。7.18减速 器外观质量:7.18.1箱体、箱盖、各轴承盖表面和齿轮未加工表面,应清洗干净,表面应清洁、无锈蚀 及氧化皮。7.18.2箱体、箱盖等铸件非加工的外露表面涂底漆,非外露面先涂底漆,再涂耐油漆。涂 漆质量应符合/T5946-1991

29、的要求。7.18.3外露螺栓螺母安装整齐一致,螺栓出螺母13扣,外露螺纹部分不得碰伤。Q/SYCQ 3455201278减速器出厂检验8.1减速器装配合格后,应在额定转速下进行空载试验,运转均不应少于30iwn.8.2空载试验或跑合(跑合时间不限)后,检查齿轮副侧隙并按轮齿贴合面的擦亮痕迹检查接 触斑点。8.3齿轮副侧隙、接触迹线位置和接触斑点应符合以下要求:8.3.1齿轮齿面接触斑点沿齿长方向占工作齿长的百分率人于85%:8.3.2齿轮齿面接触斑点沿齿高方向占工作齿高的百分率人于45%:8.3.3双圆弧齿轮接触迹线位置偏差为士 0.18mm;8.3.4齿轮中心距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齿侧间隙

30、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表5齿轮中心距偏差与齿侧间隙对照表减速器型号CJHFSL9467380CJHFSL1346.5410CJHFSL1841.4450CJHFSL26444480CJHFSL3745.8 560CJHFSL4845.1600中心距偏差页脚一mm 土 100 110 110 110 120 120齿侧间隙111111n2(0.060.00050.03)3iina +注:mn为齿轮模数割为最小中心距。8.4减速器应清洁无杂物,出厂前检查排出的残存杂物质量不应超过表6的规定值。表6减速器残存杂物质量围表机型CJHTSL9467380CJHTSL1346.5410CJHFSL18414450CJHFSL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