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T组织管理及紧急应变作业规范(20210201083103)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1.gif)
![ERT组织管理及紧急应变作业规范(20210201083103)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2.gif)
![ERT组织管理及紧急应变作业规范(20210201083103)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3.gif)
![ERT组织管理及紧急应变作业规范(20210201083103)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4.gif)
![ERT组织管理及紧急应变作业规范(20210201083103)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1/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2ce7f2cd-c2ca-4dd4-8f0f-baa29e5fff0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RT 组织管理及紧急应变作业规范 1.0 目的 规范XX厂区内的紧急应变小组组织成员的组成,与规范各相关部门之紧急应变小组人员24小时待命 轮值安排及作业流程,使厂区若发生紧急事故,随时有人员可前往处理并阻止灾情扩大。 2.0 范围 本作业规范适用于中国厂区ER组织管理及紧急应变作业活动。 3.0 权责 本公司由环安部门负责于法规修订时或定期修订全公司性紧急应变计划,并办理紧急应变相关之教 育训练及申请各种应变防护器具。 各部门应依部门特性进行部门内紧急应变小组编组及制定应变演练计划或应变演练流程。配合参与 各项教育训练活动,依可能状况排定演练期程,开展紧急应变演练。 4.0 名词定义 4.
2、1 : ERT(Emergency Response Team)为迅速有效地处理厂区意外事故或支持厂外其它事故的处 理,由各部门组成的固定紧急应变小组。 4.2 :ERC(Emergency Response Center) :紧急应变中心(防灾中心)。 4.3 :第一时间指挥官:通过ERTS本训,现场担任指挥进行事故第一时间处理的领导者。 4.4 :第一时间处理小组:通过ERTHI练并能参与现场第一时间处理异常的紧急应变人员。 4.5 : ERT旨挥官:由ESH-ER同仁担任,管控ERT成员,负责ERC值班室的广播、通报、消防确认, ER集结、疏散、排烟开关等ERT旨示(备注1)。 4.6
3、: ERT成员:由通过ERTS本训并掌握一定技能的同仁担任并完成定期特殊复习训练、演练等任 务的成员,平时持无线电值班,状况发生时,到集结地点,穿戴适用之抢救专用防护具,进 入灾区,支持第一时间小组,作更进一步的灾害处理。 4.7:疏散引导员:依安全门的数量,分配生产在线避难引导员,使用疏散指引器材,指引同仁疏 散,集结点名,并回报给ERT旨挥官。 4.8 : ER值班室:为防灾中心值班室,按轮班作业进行 24小时监控厂区安全状况,对突发事件进行 紧急应变的指挥部。 4.9 :疏散集结点:厂区员工紧急疏散逃生后的安全集结地点。 4.10 : ER攻坚集结点:ERT成员紧急情况处理前穿戴抢救专用
4、防护具、待命之集结地点,通常以 ERT器材柜配置地点作为ERT攻坚集结点。 4.11 :不明滴液:非常态下由机台、天花等地方滴落的,未能在第一时间查明为何种液体的液滴。 4.12 :工安干事:在各自区域单位内,负责工安工作开展的主导者。 5.0作业内容 5.1中国厂区ERT组织表 表5.1南海厂区ERTfl织表 ERT分组 成员 排班方式 权责 器材 第一时间指挥官 线、组级 以十主管 由厂处工安干事每月更新 1. 管控第一时间处理小组 2. 第一时间通报ERC窗 口 无线电、指挥棒 指挥官帽子、哨 子 第一时间处理小 组 产线人员 及其主管 每月排班,由第一时间指挥官指 定,每班表定人员需至
5、 ERT广告牌 上,写上第一时间处理小组的姓 名。 第一时间现场处理 灭火器 ERT指挥官 ERC第一 值班人员 依ERC24J、时值班表 1. 管控ERT成员 2. 与ERC ROOM广播、通报、消防确认 3. 下令ERT集结、疏散、FFU关闭、排烟开关等 ERT旨示。 无线电 ERT成 员 工程师或 管理师 由厂处工安干事负责每月更新 1. 持无线电值班。 2. 状况发生时,该楼层 ERT着防护具待命 3. 以层区分抢救组。其它同栋不同层 ERT则集结支援 ERT器 材、 无线电 避难引导员 线长 由厂处工安干事负责每月排班,每 日表定人员需至该员负责的区域写 上避难引导员姓名 1. 使用
6、疏散指引器材,指引同仁疏散 2. 集结点名,并回报给 ERTW挥官 3. 每楼层设一避难引导组长,并执无线电执 勤。 哨子、 手电筒。 ERC ROOM ESH 第 2 值班人员 依ERC24小时值班表 1. 确认消防泵启动。 2. ERT组织间的通联协助。 3. 执行通风、火警警报复归、广播等消防 工作确认。 4. ERT事件通报。 无线电 5.2紧急应变组织职掌及指挥系统 5.2.1 第一时间指挥官: 521.1评估灾害状况的发展,并决定采取的应变措施。 5.2.1.2 视察其它工安隐患,确立排患措施。 5.2.1.3召集第一时间处理小组和主要有关人员以及下达命令。 5.2.1.4 听取处
7、理小组报告下达正确应变措施 5.2.1.5 负责初始指挥应变行动。 523 ERC第一值班人员(ERT指挥官): 5.2.3.1 接到事故通报时,必须咨询事故的确切信息(准确地点、方位、事故类型等)。 5.2.3.2 组织启动应变,计划穿着消防装备或其它防护装备;奔赴现场指挥抢救。 5.2.3.3 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灾抢险。 5.2.3 ERC ROOM第 二值班人员 5.2.3.1 执行通风、火警警报复归、广播等消防工作确认。 5.2.3.2ERT 事件通报。 5.233紧急应变过程中,ERTfl织间的通联协助。 5.3 ERT 人员的资格认证及教育训练: 5.3.1 ERT人员:需接受环安
8、部定期举行的ERTS本训练,并通过测试合格。测试基 准为:SCB穿戴(60秒)、SCBA消防衣穿戴(110S)。 5.3.2 第一时间处理小组训练 (指挥官及其成员 ) :需接受环安部定期举行的第一时间 处理小组训练 (指挥官及其成员 ) ,并有相应的实作训练及测试。 5.3.3通过考核,合格的ER及第一时间处理小组成员,发予ER人员识别贴纸。 5.3.4当班第一时间指挥官与ERT小组成员必须定期接受ESH排定复训科目。 5.4 依现场需求,定期举办灭火器讲解或操作训练。 5.5 ERT 成立的时机: 5.5.1 火警警铃响起经确认为真实火灾。 5.5.2化学品持续泄漏异常区域之ER无法自行处
9、理时。 5.5.3 发生全厂不明原因停电时。 5.5.4当FA射漏水且有影响到机台时。 5.5.5 厂区内长时间不明异味时。 5.6 通报方式:依附录 1. 中国厂区 - 紧急事件通报流程表(南海 &龙华)通报 5.6.1通报由ER值班人员,依此规范之附录1.中国厂区-紧急事件通报流程表(南海、宁波、 南京厂区&龙华厂区)执行,需通知公司外部单位时,应先通报ERT旨挥官并取得厂区最 高主管或总指挥同意后,才可通知外部单位。 5.6.2在通知外部单位后,ERC应再通知大门警卫。 5.6.3若有造成环境污染到厂外时,则应先通知 ESHfc管及GEfc管。 5.6.4 警卫在获知已通报外部单位后,请
10、执行管制,媒体记者禁止进入,任何问题则以待公 司发言人发言回答。 5.6.5 警卫人员严禁向记者发言,或传述事故灾情,若因传述造成公司的损失,则该员需负起 相关责任 ( 其它同仁亦同 ) 。 5.6.6 ERC 人员负责收集通报信息 , 按通报程序及时汇报给相关单位及主管。 5.6.7现场各ERTS织可根据不同状况使用哨子进行通报: 5.6.7.1当发生灾害需要ERTS织启动集合时,第一时间指挥官吹集结哨集合ERTfl织人 员,吹哨标准:长吹三音间隙再长吹三音,依次循环。 5.6.7.2 当救灾过程中需第一时间处理小组人员撤离灾害现场时,第一时间指挥官吹哨 子通知撤离,吹哨标准:短吹三音间隙再
11、短三音,依次循环。 5.6.7.3 当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指挥官下令厂区所有人员进行疏散至疏散集结点时,疏 散引导员及指挥官吹哨子疏散人员,吹哨标准:吹急促长 / 短连续音。 5.7 火警警铃响起: 5.7.1当厂区火警警铃响起或消防广播有通知时,ER(第 一值班人员应马上通知所在区域第一时 间指挥官前往确认,同时前往至现场进行确认检查是否为误动作。经人员前往确认为真 实火灾,以下动作同步进行。 5.7.1.1 FAB 内及产线火警: (1)区域第一时间处理小组由第一时间指挥官组织前期救灾,第一时间指挥官 以无线电通报 ER(。 (2)ER(召集异常事故区域ER人员穿着装备集结,并召集其它区域之
12、 ER人员穿 着装备抵达攻坚集结点。 (3)ERT成员集结后,由ERT旨挥官指挥ER接替第一时间处理小组之救灾工作。 5.7.1.2 FAB 外及一般区火警 : A. GE区域火警,则GE ER及ER(同仁第一时间进入抢救;仓库等区域火警,则事 故单位人员、GE ER及ER(同仁第一时间进入抢救。 B. 其余FAB外ERT成员指定地点集合待命。 5.7.2当确认为真实火灾时,区域ERT人员应立即进入灾区现场抢救。第一时间现场由第一时间 指挥官指挥。如有疏散指令,现场其余人员在避难引导员指挥下立即疏散到集结点处, 疏散集结点由各厂处合理安排。 5.7.3 ERT 小组着救灾装备完毕后,若第一时间
13、处理小组尚未控制火势,或现场疏散后有人员失 踪,则以ERT旨挥官命令进行抢救。 5.7.4 各单位区域的ERT需于3分钟内集结完成,ERT指挥官同时与第一时间ERT旨挥官以无 线电连络,若事故区域的ERTfl织无法顺利灭火,则由已经集结候命的其它区域ERT支持 抢救。宁波厂区间紧急应变支持车启动模式详见附件(备注2)。 5.7.5 当其它区域ERTS入支持现场ER抢救时,则优先使用推车式灭火器并带上消防水带至灾 区灭火。 5.7.6 若推车式灭火器仍无法灭火时,则使用消防栓进行灭火。 5.7.7 若ERT、组进入后,火势依然无法控制,则所有抢救人员全部撤离,由ERT旨挥官确认所 有人员的安全,
14、并回报ER(第二值班人员,指示ER(第二值班人员请求外援。 5.7.8 发生火警警报事件,现场人员直接灭火或由区域 ERT灭火完成时,则视为状况解除。 5.7.9 灭火完毕后,至少需2名ER人员于现场观察30分钟,确认火势已完全扑灭。 5.7.10火势被扑灭后,ERT旨挥官通知GE/ER人员立即将洒水系统闸阀关闭。 5.7.11火势确认扑灭后,ERT旨挥官与G冲控室确认厂内环境正常后。ER(广播状况解除,请同 仁回工作岗位安心工作。 5.7.12现场抢救人员应封锁现场,等待调查小组前来调查原因。 5.8 ERT作业流程: 责 单 权 位 其它区域 ERT集结 异常区域ERT 进入替代第一 时间
15、处理小组 救灾 灾害扩大,厂区LEP 应变阶段 发 现 阶 段 灾害扩大 厂外消防队 支持 5.9 安全及注意事项 5.9.1 ERT 人员及指挥官需有受过训练,并取得资格后,才得担任。 5.9.2 ERT 需正确穿着装备,指挥官应在旁边检视穿戴并确认穿戴的正确 / 有效性。 5.9.3所有ER人员在穿完SCB后,均应与指挥官(工安ERT)乍通讯测试。 5.9.4 任何进入现场之救灾行动,均不可独立作业,至少需两人以上。 5.9.5着装SCB进入现场时,若SCB有哔-哔-哔-长音之警报发生时,则代表钢瓶内 的空气已快用尽,约剩10分钟之呼吸量(约为1/4的气瓶空气容量),应立即回到ERT器材
16、柜位置更换钢瓶。 5.9.6 ERT人员于现场救灾时,应听命于ERT旨挥官及第一时间ERT旨挥官的命令,切勿自行行 动。若第一时间指挥官与ERT旨挥官的命令有相抵触时,则以ERT旨挥官的命令为准。 5.9.7到现场抢救之ER人员,如有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回报 ERT旨挥官,并回到ERT器材柜位置 报到。 5.9.8 ERT指挥官与ER人员应随时以无线电保持联系,让指挥官掌握现场情形。 5.9.9 ERT 人员及指挥官,应配合环安部举办的复训课程,以免淡忘器材穿戴及应变处理。 5.9.10 ERT人员及指挥官除接受ERTBI练外,平常到了工作场所也应对环境多观查,尤其是区域 轴线、机台位置、紧急应
17、变器材位置以及逃生动线多加留意。 5.9.11当ERT旨挥官宣布抢救完成或放弃抢救收回ERT小组时,各ER人员需向ERft挥官 报告点名,让ERT旨挥官确认所有人员已安全。 5.9.12进入现场抢救应穿着佩戴ER装备: 5.9.12.1 火灾ERT无线电、消防衣组、SCBA火场探照灯。 5.9.12.2 化学品泄漏ERT无线电、护目镜、防酸碱手套(鞋)、SCBA气体浓度探测 器、C级防护衣,或依MSD内容第八项 曝露预防措施所指示穿戴。 5.9.12.3全厂停电ERT防爆手电筒、SCBA昏迷警报器、无线电。 5.9.12.4 现场第一时间处理小组以灭火器直接灭火,若人体不适或心理不适,则请立
18、即疏散。 5.9.12.5 公司所有同仁,均需在新进厂时,接受新人 ESH 规定时间训练。 5.9.12.6 人员疏散集结后,各部门各自进行点名,并应将点名状况,回报给ERC。 5.10化学品持续泄漏异常,区域之 ER无法自行处理时。 5.10.1 紧急处理步骤及要领: 泄漏处理要以人员安全健康及环境保护为第一优先,并不一定要由下列各步骤逐项进 行。正确的方式,应是由指挥官视当时之泄漏状况,指示成员交互运用下列各步骤, 务必使处理人员最安全、最健康。 5.10.2 搜寻伤者: 发现者应立即查看泄漏灾区附近是否有人员受伤,若有人员受伤,则大喊救命,以寻 求其它在附近工作之人员前来帮忙支持,同时对
19、伤员进行初步救护。 5.10.3 在自身安全无顾虑,且伤员意识清楚下,将伤员移离泄漏区外,并就近至紧急冲身洗 眼器处,以大量水冲洗患处急救。 5.10.4若伤员意识不清、昏迷,则不可冒险进入泄漏灾区救护伤员,应立即致电通报健康中 心。 5.10.5 辨识危害物质: 若发现者对一般化学品有所认知,则发现者须确认所发现的化学品是何种酸、碱、溶 剂、水或其它;从储存位置上的危害标示,辨识其危害性(易燃、易爆、毒性、腐蚀 性等)。 辨认方式:看容器、机台或管路危害标示、看容器说明、看颜色、闻气味、辨烟雾、 用 pH 试纸测试等。 查看方式:安全无顾虑时,靠近一点看,若看不清楚,回头再看一次等。 泄漏来
20、源:如管路接头滴漏、管路破洞、管路断裂、桶槽溢流或桶槽破裂等。 5.10.5.1 若发现者对一般化学品无认知,则应立即以电话通知ER(人员和上级主管。 5.10.5.2 可否自行处理:若发现者已完成对不明化学品之辨认,则应判断可否自行处 理.若可,则自行依步骤处理.待处理完毕后,再以电话通知ER(和上级主 管,告知处理结果 . 若发现者判断无法自行处理,则进行通报及寻求支持。 5.10.6 通报及寻求支持: 5.10.6.1发现者以电话通知ERQ告知发现何种化学品泄漏、泄漏来源及有无人员受 伤状况。 5.10.6.2 值班人员于接获通报后,应立即前往事故现场确认 .若属实,则将事故状 况、影响
21、度回报工安。 5.10.7 区域管制,拟定行动方案: 5.10.7.1 区域管制 : 发现者或支持者应于灾区外就地立三角椎,勿让其它人员靠近, 并疏散灾区内之工作人员,以等候紧急应变小组前来处理。 5.10.7.2 拟定行动方案 :确认人力、物力支持规模。 当人员通报发现有化学品泄漏需支持时,ER应通知异常区域ER人员前往确 认,并回报是否可自行处理,若可自行处理,则异常区域之ER向 ER通报。 若异常区域ERT人员,回报无法自行处理,且因化学品大量泄漏,化学品已 于地面之泄漏量已扩散到面积范围 3 平方公尺以上或是无法停止泄漏。则应 立即回报给工安人员,请予ERT支持抢救。 7 / 18 表
22、5.2 FAB内发现不明滴液依序处理模式 处理相关动作 位 置 负责人员 卜 知权责单位主管,并用三角椎前来围篱 发现地点 发现者 2.管制人员用三角椎围篱警示。 漏液处 权责单位 3.观察是否有危害标识,泄漏体是否冒烟、颜色、PH值。 漏液点 权责单位主管 4.找岀泄漏源,并通知相应部门负责人及环安值班 漏液点 权责单位主管 6.若有造成异味,则疏离异味区域的冋仁 漏液点 权责单位主管 7.评估需支持处理泄漏体的规模(人力和物力),并告知权责单位主 管合环安部 漏液点 ERC值班人员 8.安排有受过化学品滴漏处理的其它处理小组成员和ERT前来支持 漏液点 权责单位主管 9.安排拿取化学品泄漏
23、处理工具、防护具前往抢救 ERT器材柜 ERC值班人员 10.确认已完成泄液中断 泄漏现场漏点 设备工程师 11.检查所有人员之防护具穿戴,并指挥进行化学品吸附处理 漏液点 权责单位主管 13.地面化学品吸附 漏液点 制造部人员&设备工程师 12.处理完成,三角椎等器材放回原位 ERT器材柜 权责单位人员 13.处理后的化学品放入黄色高密度垃圾袋盛装,并用束线带将开口 封住,不致外漏与逸散;另需贴上废弃物标示单。 漏液点 制造部人员&设备工程师 14.处理完后,立即(10分钟内)将包覆完整的废弃物取岀交给 ERC/ESH人员处理。 危化仓 制造部5S人员 5.10.8 ERT成员化学品处理要领
24、及注意事项: 5.10.8.1 ERT成员在攻坚集结点正确穿着各项防护具后,进入灾区进行抢救工作. 5.10.8.2 止漏:若为桶装容器泄漏,则将泄漏容器扶正,漏点向上止漏.再以胶带 (或止漏桩或止漏包)包扎堵漏.,以达可后续安全搬运之程度。(必要时 可将该受损之桶装容器装入一较大防护桶内密封;或将受损之桶装容器内 之化学品以泵浦输送到另一个好的容器内。) 5.10.8.3 围堵外泄物: 用吸液棉条部份交叉平行重迭放置,将泄漏污染范围团团围住,使其污染范 围不致扩大.若附近有任何雨水排水洞,则先用吸液棉条将雨水排水洞口堵 塞,不让污染物流入。 5.10.8.4 清除污染物:用中和剂中和或用吸液
25、棉片、吸除器将泄漏化学品吸干清除。 将污染废弃之吸液棉条或棉片用泄漏处理袋装好,统一由ESH员回收。 5.10.8.5 有发现人员受化学品喷溅受伤时,现场ERT人员应将伤员带到附近之冲身洗 眼器,以水冲淋1530分钟,将化学品浓度降低后,并安排送医。 5.10.8.6 持组ER人员在除污时,应注意废水排放管是否有正确连接。 5.10.8.7 ERT处理结束时,着化学防护衣人员,应作除污后,才能妥请其它同仁帮忙 脱去防护衣。 5.10.8.8化学品泄漏完全阻止后,第一时间指挥官通知 ER(广播请同仁复工。 5.10.9.1 支持组人员将除污后之双层塑料垃圾袋,张贴有害事业废弃物标示,通知 ESH
26、员运送至废弃物放置区分类放置。 5.10.9.2 将废液装入可密封之塑料桶内,通知 ESH人员用搬运车运送至有机溶剂废液 区放置,等待处理。 5.10.9.3 拾剩余器具,可回收循环利用则清洗可回收之用具,清洗被污染之衣物。 5.10.9.4 处理附近有影响之环境污染处理及协调后续作业。 5.11 停电紧急应变处理 5.11.1 区域性停电: 各区域发生停电时,应先立即通报 ER(或 G冲控室值班工程师,值班工程师接获通报 后,应主动查证是否属全公司停电,若是则依全公司停电方式处理;若非则汇整各区 域停电状况,依公司电路回路系统设计方式循序查明各区域停电原因,尽速排除障 碍,恢复供电。并随时与
27、停电区域指挥官保持连系,提供及时信息。各责任区域值班 主管于得知停电状况应注意下列事项: 5.11.1.1 了解公司内停电状况,并与 GES班工程师取得联系,预估供电之时 程。 5.11.1.2 综合各项数据,判定区域内之应变步骤。 5.11.1.3 电力恢复后,使区域回复正常工作。 5.11.2 全厂区停电 若为全公司停电,G冲控室值班工程师立刻确认紧急发电系统是否正常运作, 启动完成后告知指挥官,接着查询停电原因是否为供电公司供电异常,若是则 了解供电时程,将讯息告知指挥官,并随时注意紧急发电系统使其正常运作; 若跳脱原因在本公司内部则应尽速查明原因排除之,并将讯息告知ERT指挥 官。各区
28、域指挥官于得知停电状况应注意下列事项: 5.11.2.1与GE监控室值班工程师取得连系,确认紧急发电系统是否已运作, 了解停电原由及预估正常供电之时程。 5.11.2.2 综合各项数据,判定区域内之应变步骤。 5.11.2.3 电力恢复后,使区域回复正常工作。 5.11.3 停电紧急应变处理程序 5.11.3.1 当电力系统非预警停电时,造成全产线的停电,首先产线人员全部 撤离,各楼层ERT在器材柜位置集合。 5.11.3.2 集合完毕后,由ERT旨挥官分派,主要由各楼层第一时间ERT指挥 官,分别带领小队到产线内检查,是否有人员受伤或者是有造成火 灾、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发生。 5.11.3.3
29、 GE 应判断告知电力系统是否可能在 10分钟内恢复,启动紧急发电机 供给产线用电所需,并通报相关单位。 5.1134 GE处需调整废水处理量,以应付从产线大量排出之废水,并确定处 理后符合废水排放标准。 5.11.3.5当所有化学品排出后,设备工程师全部撤出产线,于部门集结点集 合点名。 5.11.3.6 待GE!知产线环境恢复正常后,并通知可以进入产线,始得进入。 5.12漏水紧急处理程序 5.12.1机台漏水、滴水处理模式下: 表5.3机台漏水、滴水处理流程动作表 处理相关动作 位置 负责人员 1.通知权限部门主管 发现地点 发现者 2.先以水桶承接,并以三角围篱警示 积水处 权限部门主
30、管 3.找岀漏水对应机台位置,并通知该机台之设备工程师 机台端 权限部门主管 4.找岀滴水原因及阻止滴水 机台端 设备工程师 5.判断疋否为GE系统造成滴水 机台端 设备工程师 6.中断滴水后,由处理滴水的ERT将水擦拭干净,权现部门人员应给予协助。 积水处 权限部门ERT成员 7.处理完毕后,将三角椎,及其它相关擦水器材复回原位。 积水处 权限部门ERT成员 滴水:水滴有间隔性的一滴一滴的落在地面上 5.12.2消防喷淋头漏水 表5.4消防喷淋头漏水动作表 处理相关动作 位置 负责人员 1.通知权限部门主管、ERC GE叫修并进入现场确认泄露位置,通报GE进行区域 断电并确认停泵。 发现地点
31、 发现者 2.请冋伴或者自己前去将末端排水阀打开,放掉区域内消防管道内水,降低水压。 区域末端排水阀 权责单位ERT ERC、GE值班 3.现场管制隔离;吸水、擦拭以保护现场机台、产品、物料不受漏水影响。 发现地点 权责单位 4.用消防栓内水带套住喷淋头引水到排水地方(厕所、洗眼器等)。 发现地点 权责单位ERT ERC 、GEM 5.用吸液工具进行现场地面清洁。 发现地点 权责单位 6.ERC、GE维修完成,恢复运作,关闭末端排水阀、 事故区域 权责单位、ERC、 GE值班 5.12.3公共区域漏水:公共区域漏水通常为 GE设备漏水,针对此情况,对GE之漏水应变作应变 处理流程,具体如附图2
32、 6.0 附录 6.1 附录 1、中国厂区 - 紧急事件通报流程表 6.2 附图2、GE公共区域漏水应变流程图 备注 1:宁波厂区在双人值班的联合防灾中心成立以前任然由制造厂组长和厂务工程师和供应链管理 处值班管理师担任。 备注 2:宁波厂紧急应变车启动机制 19 / 18 附录1、紧急事件通报流程表 附录1.1 ERC人员通报程序(火警) 附录1.2人员受伤通报流程 承揽商受伤 重大职灾 通报 健康中心 工安主管 权责部门主管 通报 工安主管 权责部门主管 通报 健康中心 ERC值班 环安主管 权责部门主管 人资 通报 健康中心 ERC值班 环安主管 权责部门主管 人资 通报 健康中心 工安
33、主管 权责部门主管 人资主管 副总 总经理 附录1.3其它异常事故ERC通报流程 附图2 GE公共区域漏水应变流程图 通 报 阶 段 应 变 处 理 阶 段 恢 阶 段 复 附图3紧急应变组织架构、流程及任务 辖区主管机关 请求外部支持 辖区安监局 无尘室内第一 时间指挥官由 事故单位值班 组长担任,厂 区由厂务值班 组长担任并进 行ERT人员任 务编组。 I环安部人 |员协助并 由ERC值 班人担任 I ERT指挥 官息。 辖区消防队辖区环保局 1. 视需要重整指挥系统 2. 由应变总指挥官要求防灾中心寻求外界支持 事故扩大并进一步处理 抢救/消防 现场安全管制 事故情况汇报 医护 紧急应变
34、 任务 1. 人员搜救 2. 灾害抢救 扑灭遮断防 堵清除工作 3. 危害辨认 与测试灾区 之环境侦测 1.引导疏散 集合人员点 名2.灾区封 锁,人员车 辆之管制 1. 配合抢救人 员提供抢修信 息及停机措施 2. 分送通讯器 材至各组及通 报 3. 对外通报 1. 救护伤员 2. 提供MSDS 及必要的防护 措施等信息实 施 3. 急救人员运用 协助救护车调 度 4. 紧急救护联 络,伤员送医 t扩及其它部门或事故非部门内人员 可以处理,则由ERT指挥官调派 现场主管ERT于指定处集结(3分钟内) 发现阶段 1. 确认灾害已发生 2. 由事故单位值班组长担 任第一时间指挥官、ERC 为ERT指挥官执行抢救 单一部门事故 附图4火警紧急应变处理流程 注1:防灾中心人员应于 30秒内完成火警 警报区域之确认及广播(广播词A) 注2: 2.1 : ERC值班、厂务值班人员及疑 似火警区域负责部门人迅速至 现场确认是否有火灾(如果有 火灾况,立即以手提式灭火器 灭火,同时有人向厂务值班室 回报) 2.2 :回报内容例详回报词 A或B 注3: 3.1 : ERT人员听到广播后立即至防 灾中心集合 3.2 :首批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员工入职合同下载
- 2025广告发布委托合同书版范本
- 全新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文下载
- 公司业务担保合同
- 单位货物采购合同格式
- 幼儿园股份合伙经营合作合同书
- 2024年中考物理(安徽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 地板砖购销合同模板
- 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性主题班会
- 2025如果合同标的不合格怎么办反担保
-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 电和磁整章思维导图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动物疫病传染病防控培训制度
- 美团代运营合同模板
- 初中英语七选五经典5篇(附带答案)
- GB/T 43676-2024水冷预混低氮燃烧器通用技术要求
- 特种设备检验现场事故案例分析
- 2023-2024学年西安市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关于教师诵读技能培训课件
- 化学品使用人员培训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