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_第1页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_第2页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_第3页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_第4页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要求,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与诗歌鉴赏的方法,掌握解题思路.过程与方法: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问题法、诱思探究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要求,提高解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传记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得到陶冶,热爱古代诗文。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与诗歌鉴赏的方法。2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判断方法,弄清楚翻译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技巧。3掌握诗词鉴赏中关于技巧这一考点的答题思路。4培养学生灵活选

2、择、规范答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明确高考要求: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文言文整体阅读考查内容”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5题)(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第6题)(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9题)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第7题)(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8题) 三本次考试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分析。(明确本课讲评的重难点)表一: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一览表:主 观 题客 观 题5(实词)6(虚词)7(信息筛选)8(分

3、析综合)9 (断句与翻译)0.68分2.38分2.05分1.68分2.4分(断句)1.23分(译)1.29分(译)28.5%79.5%68.3%56%60.5%41%42%四文言文讲评师: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裁 : 06年 宋濂杜环小传;07年聊斋志异郭生;08广东高考晋书周访传结论:人物传记是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材。(一)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结合文本分析)l 整体把握 (知人 明事 辨理) 写几个人物1知人(掌握文中所写的人) 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次要人物有哪些?罗金山张平张平 依 附太 宗 怜 任 不喜秦王廷美2明事 一件事(起因 经过 结果) 几件事情(先后顺序 事件之间的关

4、系) 张 平曲折的仕途(镇将) (1段) 监市木秦、陇 监阳平木务兼造船场(2段) 智收盗寇 宽厚待辱己者 (3段)3辨理 分析作者借所述之事对人物作出了怎样的评价?或说明了什么道理?( 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借他人之口表达看法;叙事之中透露出看法)本文:四段 “论曰”在“整体把握”中顺便讲评完第7、8两道题。(7题略讲,8题详讲)(二):具体讲评其它题目第5题 实词(28.5%):(详讲)(1) 指名作答 (2) 师生共同总结误因:(大部分误为B项) B 项 没有放回原文的语境中去考虑分析(实词考查的是“在文中的含义”)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C项 没有放回原文的

5、语境中去考虑分析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个别同学选择其它的选项,没有从词性方面去考虑。小结:判断实词的方法:(幻灯)语法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第6题 虚词(略讲)齐答 师生共同解释第9(1)题 断句(略讲)存在问题该断未断,不该断的乱断原因 未明句意 出示参考答案: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 /(每错两处扣1分)第9题 翻译(41%)(详讲)l 9(1) 明确重点字词 出示学生答案, 其余同学一起分析优缺点,并总结出翻译本句的要领。 答案举隅:例1:平因为善于言辞遣手下说服他们来投降。(1分) 误因:没有

6、调整语序(调);重点虚词“以”、重点实词“说”译不准确;未能按照原文的句式翻译。 例2:张平派人用一些奉劝的、和悦的好话去说服那些盗贼,因此(那些盗贼)都来归附了张平。(2分)(好:能调整语序,能补出宾语) 误因:罗唆,不简洁。(不“达”) 师补充存在的其它问题:“好辞”误译:善良的言辞;和平友好的方法;因为喜欢文辞;忠厚的言辞。 参考答案:张平派人用好话劝说他,于是盗匪就归附了(前来归顺)。(得分点:“以好辞遣人”要译为“遣人以好辞”,“说”“归”。大意对1分。)l 9(2): 明确重点字词 出示学生答案,典型误例:张平不仅不记恨陈年旧怨,而且还帮助被贬的臣子官复原职。(1分) 误因:知识遗

7、忘率奇高,不懂“庶几 与”的意思未能结合语境译出“度”“进”的意思(后半句不“信”) 师补充生答题存在的其它问题:后半句译为:多次推荐庶民给士大夫去评价; 从庶人上进到士大夫的行列;不久便跻身官宦之列了;还几次进宫设法赦免他们(不“信”,原因:未放入原文中考虑)参考答案 :但张平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该是(差不多 大概)超出了士大夫的胸襟(气度 度量)吧。(得分点:“修”、“庶几”、“进”、“度”,大意对1分。) l 翻译小结: 原则:信(忠于原文) 达(通顺) 雅 具体方法:增 删 调 补 对 留(这几种方法常常综合运用)五 古诗词鉴赏讲评:(一)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古诗词鉴赏”考

8、查内容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10题)(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10题)表二:诗词鉴赏得分情况一览表:(确定讲评重难点)10(1)(2)1.9分1.56分 63%39%(二)具体讲评过程1 齐读 2 指名(程度好的学生)解读本词 3 师小结:准确把握文本的方法 读 (题目;作者;文本;注解;题干)语言(炼字):10(1)略讲(63%) 师分析答题情况并指出存在问题:少部分学生答以个方面;将“双关”写成“双重”;解题思路:该字的本义,在该句中的含义,在诗歌中的作用技巧 10(2)详讲(39%) 典型误例 师补充:存在的其它问题:术语有误:情景结合;

9、堆砌术语但未作解释:比喻、化虚为实、拟人等;不明词的体裁,答为首联、颔联等。师生共同分析解题答题思路:第一:审题干 明考点 考什么?技巧第二:调动知识储备:哪方面?情与景情与景之间常用的技巧术语:借景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景与情一致 衬托;乐景与哀情,叫反衬)第三:规范作答:技巧景情作用;表达通顺。参考答案:借景抒情(寄情于景色),词中的意象,如夜风吹打树叶,乌云遮月,孤灯(景),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抒发了词人被贬黄州的孤独愁苦的心情(情),情与景的结合使全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作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中秋本是深具欢乐情感的团圆节日,尤其使在“月明”之夜,但词中写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庭院的树叶,皓月当空,却寒气袭人,明月总被乌云遮去光芒,诗人只能在孤灯下向远方的亲人一诉心中的苦闷之情。四 总结: 古诗文阅读使高考试卷六大板块中分值较大的一个板块,(分值共在27分左右)考点难度等级为B C E级,文言部分特别重视课内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诗歌部分考点的设置相对稳定,使值得我们好好经营的一片沃土。本课我们讲解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