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各章练习题:第七章热力学基础_第1页
大学物理各章练习题:第七章热力学基础_第2页
大学物理各章练习题:第七章热力学基础_第3页
大学物理各章练习题:第七章热力学基础_第4页
大学物理各章练习题:第七章热力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热力学基础7-1 假设火箭中的气体为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为2000 K,当气体离开喷口时,温度为1000 K,(1)设气体原子质量为4个原子质量单位,求气体分子原来的方均根速率已知一个原子质量单位=1.660510-27 kg;(2)假设气体离开喷口时的流速(即分子定向运动速度)大小相等,均沿同一方向,求这速度的大小,已知气体总的能量不变分析 气体动理论的能量公式表明,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当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定向运动的动能时,即表现为平均平动动能的减少,也就是温度的降低解 (1)由气体动理论的能量公式,得(2)气体总的能量不变,气体内能的减少应等于定向运动动能的增量,就

2、气体分子而言,即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减少应等于定向运动动能的增量若分子定向运动速度为,则有 P/() 2 b c 1 a d 0 1 1.5 3 4 V/L图7-27-2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程abcd到状态d,如图7-2所示已知,(1)试计算气体在abcd过程中作的功,内能的变化和吸收的热量;(2)如果气体从状态d保持压强不变到a状态,如图中虚线所示,问以上三项计算变成多少?(3)若过程沿曲线从a到c状态,已知该过程吸热257 cal,求该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分析 理想气体从体积膨胀到体积的过程中所作的功为,其量值为图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如果过程曲线下是规则的几何图形,通常可以直接计算面积

3、获得该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解 (1)气体在abcd过程中作的功应等于过程曲线下的面积,得内能改变为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热为(2)气体在等压过程da中作的功为内能改变为 系统吸热为 (3)若沿过程曲线从a到c状态,内能改变为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所作的功为7-3 2 mol的氮气从标准状态加热到373 K,如果加热时(1)体积不变;(2)压强不变,问在这两种情况下气体吸热分别是多少?哪个过程吸热较多?为什么?分析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系统的内能,另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在常温和常压下氮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准静态过

4、程从标准状态加热到373 K,其内能的变化都相同在等体过程中气体对外不作功,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系统的内能的增加,而在等压过程中,除增加内能外,还要用于系统对外作功,因此吸热量要多些解 (1)氮气可视为双原子理想气体,在等体过程中,系统吸热为(2)在等压过程中,系统吸热为7-4 10 g氧在p = 3105 Pa时温度为t = ,等压地膨胀到10 L,求(1)气体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2)内能的变化;(3)系统所作的功分析 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其中已知,可以通过气体状态方程由已知的该状态的压强和体积求出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内能的变化再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出系统所作的功解

5、 (1)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2)内能的变化为(3)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所作的功为7-5 双原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吸收了500 cal的热量,试求在这个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解 双原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吸热为所作的功为7-6一定质量的氧气在状态A时V1 = 3 L,p1 = 8.2105 Pa,在状态B时V2 = 4.5 L,p2 = 6105 Pa,分别计算在如图7-6所示的两个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完成的功和内能的改变:(1)经ACB过程;(2)经ADB过程 p p1 A D p2 C B O V1 V2 V图7-6分析 在热力学中,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图分析和解题从图7-

6、6所示的图可以看出,AC和DB过程为等体过程,AD和CB过程为等压过程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在常温和常压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只要始末状态相同,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准静态过程,其内能的变化都相同但是气体吸收的热量和完成的功则与过程有关,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在等体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其中温度值可以利用状态方程代换为已知的压强和体积参量解 (1)经ACB过程,即经等体和等压过程,气体吸热为所作的功为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改变为(2)经ADB过程,所作的功为系统内能改变为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吸热为 图7-77-7 1 g氮气在密封的容器中,容器上端为一活塞,如图7-7所示求(

7、1)把氮气的温度升高10C所需要的热量;(2)温度升高10C时,活塞升高了多少?已知活塞质量为1 kg,横截面积为10 cm2,外部压强为分析 可以上下自由运动的活塞加在气体上的压强为大气压与气体上表面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活塞重力之和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对外所作的功,也可以用温度的变化表示,即解 (1)因外部压强和活塞质量不变,系统经历等压过程,压强为(2)系统作功为则 7-8 10 g某种理想气体,等温地从V1膨胀到V2 = 2 V1,作功575 J,求在相同温度下该气体的分析 气体动理论的能量公式表明,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而且定义了方均根速率只要温度不变,无论经历什么

8、样的过程,方均根速率都不变本题中,可以通过等温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的表达式确定该过程中系统的温度解 等温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为7-9 2 m3的气体等温地膨胀,压强从变到,求完成的功解 等温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为7-10 在圆筒中的活塞下密闭空间中有空气,如图7-10所示如果空气柱最初的高度h0 = 15 cm,圆筒内外的压强最初均为,问如要将活塞提高h = 10 cm,需作多少功?已知活塞面积S = 10 cm2,活塞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筒内温度保持不变 x h S h0 O图7-10分析 因筒内温度保持不变,这是一个等温过程由于过程必须是准静态过程,则在过程进行中的任一时刻,系统都处于平衡状态过程

9、进行中,活塞受到向上的拉力,筒外空气向下的压力,筒内气柱向上的压力,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确定活塞向上位移外力所作的元功,并联系气体等温过程方程求解解 取圆筒底面为原点,竖直向上为x轴正向,如图7-10所示设活塞位于x处时,筒内压强为p,筒内外的压强差为,在准静态过程中提高活塞所需的向上外力为,此时活塞向上位移外力所作的元功为因等温过程有,则要将活塞提高h,需作的功为7-11 今有温度为27C,压强为,质量为2.8g的氮气,首先在等压的情况下加热,使体积增加一倍,其次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使压强增加一倍,最后等温膨胀使压力降回到,(1)作出过程的pV图;(2)求在三

10、个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所作的功和内能的改变 p p3 3 1 p1 2 4 O V1 V2 V4 V图7-11分析 本题中涉及到三个等值过程,利用已导出的各等值过程中系统作功、吸热和内能变化表达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解 (1)过程的pV图如图7-11所示(2)12,等压过程23,等体过程, 34,等温过程, 7-12 双原子气体V1 = 0.5 L,先绝热压缩到一定的体积V2和一定的压强p2,然后等容地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且压强降到(1)作出过程的p-V图;(2)求V2 = ?p2 = ? p p2 2 p0 等温线 1 p1 O V2 V1 V图7-12分析 对于双原子理想气体,热容比不论经

11、历什么过程,只要初终态气体的温度相同,就可以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建立类似于等温过程中初态和终态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解 (1)过程的pV图如图7-12所示(2)因初态和终态温度相同,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由绝热过程方程,得7-13 推证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的理想气体,由初状态(p1、V1、T1)绝热膨胀到p2、V2时气体所作的功为分析 证 对于绝热过程,有7-14 32 g氧气处于标准状态,后分别经下二过程被压缩至5.610-3 m3,(1)等温压缩;(2)绝热压缩,试在同一个p-V图上作出两过程曲线,并分别计算两过程最终的温度以及所需要的外功分析 32 g氧气恰好为1 mol,标准状态下

12、体积和温度都有确定值解 两过程的pV图如图7-14所示 p 绝热线 等温线 p1 O V2 V1 V图7-14(1)32 g氧气为1 mol,体积为,温度为,且等温压缩过程,所作的功为(2)绝热压缩过程,得利用上题结果,绝热压缩过程所作的功为7-15 体积为V1 = 1 L的双原子理想气体,压强p1 =,使之在下述条件下膨胀到V2 = 2 L,(1)等温膨胀;(2)绝热膨胀,试在同一p-V图中作出两过程曲线,并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气体吸收的热量,所作的功及内能的变化 p p1 等温线 绝热线 O V1 V2 V图7-15分析 等温过程中气体内能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所作的功;绝热过程中气体吸

13、热为零,对外所作的功等于内能的减少解 两过程的pV图如图7-15所示(1)等温膨胀 (2)绝热膨胀 7-16 0.1 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直线AB所表示的过程到状态B,如图7-16所示,已知VA = 1 L,VB = 3 L,pA =,pB =。(1)试证A、B两状态的温度相等;(2)求AB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3)求在AB过程中温度最高的状态C的体积和压强;(提示:写出T = T(V));(4)由(3)的结果分析从A到B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从A到C吸热还是放热?证明QCB = 0,能否由此说从C到B的每个微小过程都有dQ = 0 ? p/() A 3 1 B O 1 3 V

14、/L图7-16分析 不论经历什么过程,只要初终态气体压强和体积的乘积相等,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其温度相同在pV图上等温曲线是双曲线,因此在直线AB上必然有一个温度最高的点C用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可确定该点位置解 (1)根据已知条件,有即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2)由于,得,因此AB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此过程中所作的功,等于过程曲线下的面积,即(3)在AB过程中任一状态的压强p、体积V满足直线方程则 (1)对于温度最高的状态C,有,得(4)由于,(1)式表明T是V的二次函数,状态C温度最高,在AC过程中温度升高,在CB过程中温度降低,则从C到B不是绝热过程,因此每个微小过程有时大于

15、零,有时小于零 p p1 B C D p0 A E O V0 V1 V2 V图7-177-17 一热机以理想水蒸汽作为工作物质,如图7-17所示,其循环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进汽阀打开,锅炉与气缸接通,蒸汽进入气缸最初瞬间活塞不动,气缸内蒸汽体积V0不变,压强迅速地从p0升高到p1(即);随着蒸汽继续输入,蒸汽等压地推动活塞,体积由V0增加到V1(即);(2)进汽阀关闭,气缸内蒸汽绝热膨胀至体积为V2(即);(3)排汽阀打开,气缸与冷凝器接通,开始排气,在此瞬间缸内蒸汽体积V2不变,而压强迅速降到p0(即);接着活塞在飞轮带动下回移,气缸内蒸汽继续排出,压强p0不变,体积由V2变至V0(即)

16、,然后排汽阀关闭,完成一次循环试写出气体在一个循环中作功的表示式假设V0 = 0.5 L,V1 = 1.5 L,V2 = 3.0 L,p0 = ,p1 =,=1.33,计算一个循环的功(可利用题7-13的结果)分析 从理论上讨论循环过程及其效率,要求系统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但是,实际热机的工作物质不是恒定的,一般都有吸入和排放过程,因此也不可能使系统还原到原来的状态不过,为了获得热机工作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热机效率的量级,可以假定工作物质不变,并将各过程都视为准静态过程,分析计算各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对外作的功和吸放热情况,并求循环的效率解 BC和EA为等压过程,CD为绝热过

17、程,则有 p p1 A B p0 C O V1 V2 V图7-187-18 1 mol双原子理想气体,原来压强为,体积为20 L,首先等压地膨胀到原体积的2倍,然后等容冷却到原温度,最后等温压缩到初状态,(1)作出循环的p-V图;(2)求工作物质在各过程所作的功;(3)计算循环的效率分析 理论上讨论的循环过程一般是由各等值过程或绝热过程组成的,各过程中系统可能对外作功,也可能是外界对系统作功(系统对外作负功);系统可能吸收热量,也可能向外界放出热量热机循环效率的表达式为其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是各过程系统对外作功的代数和,是各吸热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总和,是各放热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总和所以计算效率时

18、,应该判断各过程是对外作功还是外界对系统作功(系统作负功),再进行代数相加,并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解 (1)循环的pV图如图7-18所示(2)等压过程等体过程 等温过程 (3)系统只在等压过程中吸热,有循环效率为 p p1 b 绝热线 p2 a c O V2 V1 V图7-197-19 一热机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其循环如图7-19所示,试证明循环的效率为分析 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只需计算另外两过程的吸热或放热,就能导出循环效率证 绝热过程 等压过程因,该过程为放热等体过程因,该过程为吸热循环的效率为 p 1 2 绝热线 等温线 3 O 4 6.3 V/L图7-207-20 1 mol

19、双原子理想气体,原来温度为300 K,体积为4 L,首先等压膨胀到6.3 L,然后绝热膨胀回原来的温度,最后等温压缩回原状态试在p-V图上表示此循环,并计算循环的效率 分析 利用各过程中状态参量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已知参量表示出未知参量解 循环的pV图如图7-20所示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因等压过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则等温过程中有循环中系统作的总功为吸热为效率为 p p2 D 绝热线 p1 C E p0 A BO V2 V1 V图7-217-21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可以近似地看作如图7-21所示的理想循环,这个循环叫做奥托循环,其中AB为吸入燃料(汽油蒸汽及助燃空气)过程,在此过程中压强为p0不变

20、,体积从V2增加到V1,BC为压缩过程,燃料被绝热压缩,体积从V1压缩到V2,压强从p0增加到p1,CD为燃料燃烧过程,在此过程中体积不变,压强从p1增加到p2,DE为膨胀作功过程(绝热膨胀),体积从V2增加至V1,EB为膨胀到极点E时排气阀打开过程,在此过程中体积不变,压强下降至p0,BA为排气过程,压强不变,活塞将废气排出气缸试证明此循环的效率为其中称压缩比分析 与7-17题类似,假定工作物质不变,并将各过程都视为准静态过程由于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吸入燃料的AB过程和BA排气过程不在循环过程中,只需分析计算两个等体过程中系统吸放热情况,求循环的效率证 对于绝热过程有 系统分别在两

21、个等体过程中放热和吸热,则循环的效率为7-22 柴油机的循环叫做狄赛尔循环,如图7-22所示其中BC为绝热压缩过程, DE为绝热膨胀过程,CD为等压膨胀过程,EB为等体冷却过程,试证明此循环的效率为 p p1 C D 绝热线 E p0 A BO V2 V V1 V图7-22分析 与上题相似,只需分析计算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中系统吸放热情况,求循环的效率证 对于等压过程有绝热过程有 因此得 则循环的效率为7-23 一理想卡诺热机,把从高温热源吸取的热量Q1的80放到低温热源中去,已知一个循环吸热1.5 kcal,求:(1)循环的效率;(2)一个循环作的功解 (1)卡诺热机在循环中吸热为,放热为,则

22、(2)一个循环作的功为7-24 有一卡诺热机,工作在100C和0C之间,每一循环所作之功为8000 J,当该机工作在tC和0C之间时,每一循环所作之功是10000 J,若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与前相同,求:(1)热源温度t;(2)此时的循环效率分析 任何热机的循环效率为,其中卡诺热机的循环效率只与两热源的温度有关,为解 (1)设两种情况下高温热源温度分别为和,吸热分别为和,作功分别为和,放热相同,均为,循环效率分别为和,则有并由此得 因此 以上两式相比,得则 (2)循环效率7-25 一电冰箱的工作可视为卡诺制冷机,当室温为27C时,用冰箱把1 kg 0C的水结成冰,问电源至少应给冰箱多少功?冰箱

23、周围是得到热量还是放出热量?已知冰的溶解热为79.8 cal/g分析 水结成冰的过程是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称为发生了相变,即从液相变为固相,同时要放出热量;而冰化为水的过程是从固相转变为液相,同时要吸收热量在这两个相反的相变过程中,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量值相等,称为溶解热本题中,电冰箱的卡诺制冷机将冰箱中的水作为低温热源,从中吸收热量,使水结成冰,并放热到周围环境中,即将保持27C的环境作为高温热源在此过程中,外界必须对制冷机作功,其能量是由电源供给空压机的解 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则 冰箱周围得到的热量为7-26 用一卡诺循环的制冷机从7C的热源中提取100 J的热量传向270C的热源

24、需作多少功?从-173C向27C呢?从-223C向27C呢?从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解 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得 结果表明,要获得的温度越低,需要对制冷机作的功越多7-27 试证明:(1)一条等温线和一条绝热线不能相交两次;(2)两条绝热线不能相交证 (1)反证法:如果一条等温线和一条绝热线相交于A和B,如图7-27(a)所示,则它们构成一个循环,在此循环中只有单一热源(即在等温过程中吸热或放热,而在绝热过程中不发生热交换)这就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一条等温线和一条绝热线不能相交两次 p p A A B B C V V(a) (b)图7-19(2)反证法:如果两条绝热线相交于A,假设一条等温线与它们相交于B和C,则它们构成一个循环,如图7-27(b)所示,在此循环中只有单一热源(即只在等温过程中吸热或放热)这就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两条绝热线不能相交7-28 1 mol的水,在和100C时蒸发为水蒸汽,吸收4.0610 J的热量,试求其熵变分析 水蒸发为水蒸汽的过程是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称为发生了相变,即从液相变为汽相,同时要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