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钢板桩支护计算.._第1页
深基坑钢板桩支护计算.._第2页
深基坑钢板桩支护计算.._第3页
深基坑钢板桩支护计算.._第4页
深基坑钢板桩支护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工程简介越南沿海火力发电厂3期连接井位于电厂厂区内,距东边的煤灰堆场约100m连接井最南侧距海边约30m0m现根据施工需要,将连接井及部分陆域段钢管段设置成干 施工区域,即将全部连接井及部分陆域钢管段区域逐层开挖成 深基坑,然后在基坑进行 施工工作。基层四周采用CDh桩或者钢板桩进行支护。干施工区域平面图如下所示22700匚口二:图1.1干施工区域平面图*40#丄字钢40#工子钢13冷5.904.70D500mrftmTEG500mriW 背 7FT1C?-.75::拉森IV钢板桩顶2.30-0. 706 500m翻管TF基坑底标高-590LJ515.70拉.傑IV钢板桩底图1.2基坑支护

2、典型断面图(供参考)2、设计资料1、钢板桩桩顶高程为+3. 3m;2、地面标咼为+2. 5m,开挖面标咼-5. 9m,开挖深度8. 4m,钢板桩底标咼 T4. 7m。3、坑内外土体的天然容重丫为16. 5KN/m-,内摩擦角为0=8.5度,粘聚力 c=10KPa4、地面超载q:按20 KN/m2考虑;5、钢板桩暂设拉森W 400X170 U型钢板桩,W=2270cm 才二200MPa桩长 18m3内力计算3. 1支撑层数及间距按等弯矩布置确定各层支撑的间距,则钢板桩顶部悬臂端的最大允许跨度为:J6SWzzz 3 IhT. 2m,支一m 970:2603mm = 2. 603m16. 5 0.

3、742hi=l. llh=l. 11 2. 603m=2. 89m112=0. 88h=0. 88 2. 603m=2 29m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和工程经济性,确定釆用两层支撑,第一层撑标高+1. 3m;第二层支撑h1=2m支撑标高-0.7m。3. 2作用在钢板桩上的土压力强度及压力分布主动土压力系数 Kaftan 2(45 - /2)= tan 2(45 -8.5 /2)= 0. 742被动土压力系数 Kp=tan2(45 + /2)=tan 2(45 +8.5 /2)二1.347工况一:安装第一层支撑后,基坑内土体开挖至-0. 7m (第二层支撑标高)1、主动土压力:Pa 二 qKa +、K

4、z=0mPa二20X 0.742+16.5 X 0X 0. 742=14. 84KN/m2 z=3. 2m (地面到基坑底距离)Pa=20X 0. 742+16. 5 X 3. 2 X 0. 742=54. 02KN/m22、被动土压力:Pp二YKP z=32m (地面到基坑底距离)PP=16. 5 X( 3. 2-3. 2 ) X 1. 347=0KN/m z=17. 2m(地面到钢板桩底距离)PP=16. 5 X( 17. 2-3. 2 ) X 1.347=311. 157KN/m23、计算反弯点位置:假定钢板桩上土压力为零的点为反弯点,则有: Pa=PPPa=20X 0. 742+16.

5、 5 X z X 0. 742二Pp二 16. 5 X (z-3. 2) X 1. 347z=8 61m4、等值梁法计算内力: 钢板桩AD段简化为连续简支梁,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各支点和跨中的弯矩, 从中求出最大弯矩Mnf以验算钢板桩截面;并求出各支点反力宓 偽Fb即为作用在第一 层支撑上的荷载。1 IRbRd图1.3等值梁计算图式求得:Fb二173. 81KN/m (即第一层围楝每米受力173. 81KN/m)R=82. 48KN/m工况二:安装第二层支撑后,基坑开挖至-5. 9mo1、主动土压力二+ z=Om Pa=20X 0. 742+16. 5 X OX 0. 742=14. 84KN/m

6、2 z=8. 4mPa=20X 0. 742+16. 5 X 8. 4 X 0. 742=117. 7KN/m2Fa=20X 0. 742+16. 5 X 17. 2 X 0. 742=225. 4KN/m2 z=17. 2m2、被动土压力:Pp= YKp2 z=8. 4m P p二Y zKP=16. 5 X (8. 4-8. 4) X 1. 347二OKN/m z=17. 2m P p=Y ZQ16. 5 X (17.2-8.4) X 1. 347=195. 6KN/m23、计算反弯点:Pa=P假定钢板桩上土压力为零的点为反弯点,则有: Pa=PPPa=20X 0. 742+16. 5 X

7、z X 0. 742=PP=16. 5 X (z-8. 4) X 1. 347求得:z=20. 19 m4、等值梁法计算内力钢板桩AE段简化为连续简支梁,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各支点和跨中的弯矩, 从中求出最大弯矩Mnax,以验算钢板桩截面;并求出各支点反力Fb、R、R, Rb、 R即为作用在第一层、第二层支撑上的荷载。图1. 3等值梁计算图式求得:R=-3286KN/mR=4474. 94KN/m;图1.4钢板桩受力图 953. 3计算钢板桩最小入土深度钢板桩入土深度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是竖向不产生管涌,二是基底土体横向不产生侧移O按工况二考虑,以土体侧向稳定性来分析:%:Y (Kp -Ka)汇

8、卢74. 946m.16. 5 (1.347-0. 742)最小入土深度 t=l. 1 (y+x) =1. 1 x( 0+51. 86) =57. 046m实际入土深度8. 8mv 57. 046m,不满足规范要求。基坑底部土体会发生横向侧移。4、稳定性验算4. 1抗倾覆稳定性验算1、从第二层支撑以下外侧主动土压力对支撑点的力矩:MQc二(54. 02+225. 4) X14 十 2X142/3二18255. 442、内侧被动土压力对第二层支撑点的力矩:MRE95.6 X8. 8 - 2X(5. 2+8.8 2/3)=9524.4163、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Kq=MR(/Mqc=19048.

9、332 - 18255. 44 0. 52 V 1. 05 不符合规范要求。4、2基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地基承载力系数:N=en % tg 2(45+ /2)= e n Ug 2(45+8. 5/2) =2. 153N=(Nq-l) - (tg ) = (2. 153-1) - (tg8. 5)=7.715抗隆起安全系数丫 2DNq CNc 16. 5 8. 8 2 严 10 7. 715 =0. 77x0Kwz YKho D) q 16.5(8.4 8.&20不满足要求,基坑底部土体会发生隆起。附录上述的计算都是遵循下述的公式1、土压力支护结构承受的土压力,与土层地质条件、地下水状况、支护结

10、构构件的刚度亦即 施工工况、方法、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这些因素千变万化,十分复杂,因此难于 计算土压力的准确值。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算土压力方法仍以库仑公式或郎肯公式为 基本计算公式。库仑公式和郎肯公式均为假设土体为极限平衡状态下的计算公式。1、主动土压力强度 无粘性土Pa二 YKa 粘性土Pa 二 YKa-2C Ka式中:丫 的容重C、一一分别为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Z -计算点处土体深度&郎肯主动土压力系数2 IIKa =tg2 (45 一)2、被动土压力强度无粘性土Pp= YK粘性土PP= YKP+2c. KP式中:丫一-的容重c、一一分别为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Z计算点处土体深度Kp郎

11、肯被动土压力系数Kp=tg2 (45 石)2、多撑(多锚)式钢板桩计算2. 1支撑(锚杆)的布置和计算支撑(锚杆)层数和间距的布置,影响着钢板桩、支撑、围標的截面尺寸和支护结构的材料量,其布置方式有以下两种:1、等弯矩布置这种布置是将支撑布置成使钢板桩各跨度的最大弯矩相等,充分发挥钢板桩的抗弯强度,可使钢板桩材料用量最省,计算步骤为: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估算一种型号的钢板桩,并查得或计算其截面模量W 根据其允许抵抗弯矩,计算板桩悬臂部分的最大允许跨度hh=3,伫式中,可一一钢板桩抗弯强度设计值;W截面抗弯模量;Y冈板桩后土的重度Ka主动土压力系数; 计算板桩下部各层支撑的跨度,把板桩视作一个

12、承受三角形荷载的连续梁,各支点近似的假定为不转动,即把每跨看作两端固定,可按一般力学计算各支点最 大弯矩都等于隘“爲时各跨的跨度,其值如图3. 1. 3-1所示。 如果算出的支撑层数过多或过少,可重新选择钢板桩的型号,按以上步骤 进行计算。图323-1支撑的等间距布置1Xh2、等反力布置这种布置是使各层围標和支撑所受的力都相等,使支撑系统简化。计算支撑的间距时,把板桩视作承受三角形荷载的连续梁,解之即得到各跨的跨度如图3. 1. 3-2所示:D图3. 2. 3-2支撑的等反力布置这样除顶部支撑压力为0. 15P夕卜,其他支撑承受的压力均为P,其值按下式计算:(n -1)P 0. 15P = Y

13、KaH222彳aH2(n -1 0. 15)通常按第一跨的最大弯矩进行板桩截面的选择22多撑(多锚)式钢板桩入土深度计算多撑(多锚)式钢板桩入土深度,可用盾恩近似法或等值梁法进行计算。1、盾恩近似法计算其计算步骤如下:绘出板桩上土压力的分布图,经简化后的土压力分布如图323-3所示L 卞Nrx图3. 2. 3-3多层支撑板桩计算简图 假定作用在板桩FB段上的荷载FGNB。一半传至F点上,另一半由坑底土压力MB R承受。由图3. 2. 33几何关系可得:1 1 =2 YaH (L5 x八- YKP-Ka) X2即:(Kp-Ka) x2 -KaHx KaHLs 二0式中:&、&、H、山均为已知,解

14、得x值即为入土深度。 坑底被动土压力的合力P的作用点,在离基坑底2x/3处的W点,假定此W点即为板桩入土部分的固定点,所以板桩最下面一跨的跨度为:FW 士 2x3 假定F、W两点皆为固定端,则可近似地按两端固定计算F点的弯矩。2、等值梁法计算其计算步骤同单撑(单锚)板桩: 绘岀土压力分布图,如图3. 2. 3-4 ;Rb Rc Rd图323-4等值梁法计算多层支撑板桩计算简图(a) 土压力分布图;(b)等值梁;(c)入土深度计算简图 计算板桩上土压力强度等于零点离开挖面的距离y值; 按多跨连续梁AF,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各支点和跨中的弯矩,从中求出最大弯矩以验算板桩截面,并可求出各支点反力甩、Fc

15、、R、即作用在支撑上的荷载。 根据R和墙前被动土压力对板桩底端0的力矩相等的原理可求得x值,而t o=y+x所以板桩入土深度为:(1.11.2) t o3稳定性验算3. 1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包括以下内容:3. 2. 1. 1板桩底地基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结构底平面作为求极限承载力的基准面,可由以下公式求抗隆起安全系数Y2DN q+eNcKw2= Y(h+D)+q式中:Y坑外地表至板桩底,各土层天然重度的加权平均值;Y坑内开挖面以下至板桩底,各土层天然重度的加权平均值;c 桩底处地基土粘聚力;q基坑外地1何荷载;ho基坑开挖深度;D板桩在基坑开挖面以下的桩入土深度;汕、Z地基承载力

16、系数;Nq二誉%2 (45 号)2二也tg一一桩底处地基土内摩擦角;K.z围护墙底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根据基坑重要性取值。一级基坑工程取2. 5 ;二级基坑工程取2.0 ;三级基坑工程取1.7。备注:基坑工程根据其重要性分为以下三级: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属一级基坑工程: 支护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时; 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10米时; 距基坑边两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时。2、除一级、三级以外的均属二级基坑工程;3、开挖深度小于7米,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属三级基坑工程。图 3. 3. 1-1围护墙底地基承载力验算图式3. 1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

17、定性按照下式计算:M SLTZ M RL Kl =式 中:Ml抗隆起力矩;M RL二RiKstg+R?tg +R3CRt=D(+qho) + D qx( a-a+si2 2acosa-sin %cosa)- 9 (cos 8-cos a)31 21R?二 D q + a?-%- (sin2 asin22 213 223)- yD sin a cos a-sin %cos a +2 (cos 82 -cos %)3R,=h2JD+( a- a)DQf 二 o+q。Y护墙底以上地基土各土层天然重度的加权平均值;D-围护墙在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入土深度;&主动土压力系数,取Ka=tg2(45-)2 ;C

18、、一一滑裂面上地基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加权平均值; ho 基坑开挖深度;a最下一道支撑面与基坑开挖面间的水平夹角;a以最下一道支撑点为圆心的滑裂面圆心角;a坑外地面何载;取2.0 ;三级基坑工程取1.7图3.2.1-2 基坑底抗隆起汁算简图3. 2抗管涌验算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后会形成水头差,产生渗流,当渗流较大时,有可能造成底部管涌稳定性破坏。因此,验算管涌稳定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下式对其进行验算:Kg丄I式中:仁一一临界水力坡度,L二小e+1P底土体相对密度e坑底土体天然空隙比I 一一渗流水力坡度,|二匹Lh,坑内外水头差;L最短渗流流线长度;&抗渗流安全系数,取1.520。基坑底土为砂性土、砂质粉土或粘性土与粉性土中有明显薄层粉砂夹层时取最大值。图332基坑底土体渗流计算简图3. 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钢板桩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可按下式验算:M RCM QC式中:Me抗倾覆力矩。取基坑开挖面以下钢板桩入土部分坑内侧压力,对最下 一道支撑或锚定点的力矩。血倾覆力矩。取最下一道支撑或锚定点以下钢板桩坑外侧压力,对最下一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