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陶人物俑看汉代四川社会_第1页
从汉陶人物俑看汉代四川社会_第2页
从汉陶人物俑看汉代四川社会_第3页
从汉陶人物俑看汉代四川社会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汉陶人物俑看汉代四川社会四川出土陶人物俑的汉代墓葬很多, 比较著名的有乐山麻 浩崖墓群、乐山大弯嘴崖墓、乐山高笋田东汉崖墓、新都马家山 崖墓、宜宾横江镇崖墓、宜宾黄伞崖墓、成都西郊西窑村东汉墓、 绵阳何家山崖墓、绵阳吴家崖墓、绵阳河边乡崖墓、绵阳杨家镇 崖墓、遂宁笔架山崖墓、三台永明乡崖墓等等。在这些汉墓中出 土的陶俑数量极大,种类繁多,造型生动,是研究四川汉代史的 重要物证。四川东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陶人物俑虽然数量众多,但可以分成几个大的类型:劳作俑、伎乐俑、武士俑。劳作俑又可细 分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从事家务劳动的。从事农业生产的有:执 锄俑、执锸俑、执铡俑等。从事家务劳动的俑又可分为在

2、厨房干 粗杂活的和主人的贴身内侍,前者如庖厨俑、执箕俑、提鱼俑、 提罐俑、执筛俑等;后者如执镜俑、托盘俑、侍立俑、执便面俑 等等。伎乐俑主要有说唱俑、舞俑、抚琴俑、执笙俑、吹箫俑、 击鼓俑、伯乐俑等。武士俑则有执刀俑、射箭俑、执盾俑等。一、四川汉代陶人物俑的演变过程与汉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纵观四川出土的秦代墓、西汉墓、东汉墓,可以看出,秦代 墓主要是以蜀文化的器物为主, 同时出土一些带有周秦文化因素 的一些器物,如蒜头壶等,没有陶俑出土。至打西汉,主要是以 竖穴土坑墓为主。 其早期竖穴土坑墓的随葬品仍然沿袭巴蜀文化 的风格,如巴蜀式铜矿、铜剑等;也有一些中原式的铁农具,完 全不见陶俑。到

3、了西汉中期, 早期的巴蜀式文化的铜器已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中原式的铜鼎、陶釜、陶瓮等,并且开始出现陶质 明器,如陶仓、陶灶、陶井等。即使是在一些较大规模、墓主人 地位较高的大型土坑木椁墓中, 也少见有陶俑出土; 偶尔可见一 些木俑出土,如成都凤凰山西汉大型木椁墓就出土有一批木俑 44 件,但也仅为个别案例。到了东汉,情形为之一变,陶俑开 始大量涌现。 不仅仅是随葬器物有了较大的变化, 实际上在整个 墓葬形制上, 到东汉已有一大巨变: 竖穴土坑墓已不再占主要地 位,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奢华的砖室墓、画像石墓、崖墓,出现了 大量精荚的画像石、画像砖。陶俑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并有一个演变发展过程

4、。 东 汉早期的陶俑从体形上看较小, 制作也较为粗糙。 到东汉后期至 蜀汉,陶俑的体形不仅变大,而且制作也更为精羌,往往施以彩 绘。东汉时期这种陶俑大量涌现的现象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应该 是与该时期经济、 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整个汉家王朝历经西 汉早中期封建经济的恢复、 发展,到西汉后期已经出现了大地主、 大商人:至东汉,豪强地主的势力越发庞大。 华阳国志 蜀志 介绍当时的蜀地:“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 以富相尚。”同书公孙述刘二牧志说四川“府盈西南之货, 朝多华岷之士”。 华阳国志 中还列举了当时一些大姓、 豪富, 如成都县就有大姓柳、杜、张、赵、郭、杨氏;豪富有程郑、郄 公

5、、郭子平、杨伯侯兄弟。其他各县均有类似之豪富。随着经济 的发展, 地主们豪奢之风的盛行, 墓葬中的随葬品也越来越丰富 奢华,陶俑的制作也越来越商品化。陶俑的体形、造型也从早期 的小型、粗糙、模糊渐渐演变为中型、大型、精美、生动。尤其 值得一提的是东汉中、 后期墓中出土的执刀、 执盾俑这类武士俑, 是东汉中后期陶俑的一大特点, 也是东汉中后期地主庄园实力雄 厚,庄园内部私兵发展的重要证据。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一 时期出土的某些劳作俑, 如执锸俑等除了手执农具锸外, 还佩有 环首长刀等武器。 这充分表明了劳作俑和武士俑的身份在一定程 度上的一致,说明这些私兵就是大地主从依附农民中选出来的。 其他

6、的各种陶人物俑同样也是大地主庄园内依附农民的形象, 即 “奴婢”和“徒附”的生动写照。二、四川汉代陶人物俑反映出的汉代四川地区的民族 从四川出土汉代陶俑的造型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陶俑的长 相、发型、服装等是丰富多样的,比如郫县宋家林砖室墓出土的 椎结说唱俑 宜宾黄伞出土的椎结击鼓俑, 忠县(今属重庆 )蜀汉 墓出土的广眉高鼻的执锸俑,绵阳朱家梁子东汉崖墓出土的高 鼻、大耳、长颈的执笙俑。 双流庙山汉墓出土的陶俑五官更特别: 突眼、鹰钩鼻、无耳、大胡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汉代的四川人 口的构成已相当复杂。 首先是来自四川以外地区的人。 四川处于东西、南北交通的要道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各地人员、物

7、资的流动、流通的日益频繁,四川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 相应发展、扩大。早在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大夏国( 今阿富汗北部 )时,就看见有蜀布、邛杖,据云是从身毒 (印度)传到大夏 的。四川成为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区, 当与大量外地人士的涌入有 关。在四川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砖、石的图案上,我们也可看到外 来的如印度、西域等地的舞蹈、杂技以及乐器等 ( 如角力、丸剑、 琵琶、笙篌等 ) 。在这些表演者中也许就有来自异邦之人,如四 川汉墓中出土的高鼻大耳的陶俑形象。其次,在当时的蜀地,蜀 地原住民国与中原的密切联系, 已经逐步汉化了; 但是蜀地周边 还有许多其他的土著民族。 墓葬出土的陶俑也真切地反映了蜀

8、地 周边的土著民族与蜀人杂居的情况, 如椎结发型的陶俑, 反映的 应该是当时四川南部地区的邛都夷的形象。 由此也可想见蜀地周 边土著民族与当时的蜀人融合的情况。从上述可以看出, 自秦汉大一统后, 中国逐渐形成为一个多 民族的帝国, 现在的汉民族也并非单一的民族, 而是在几千年中 不断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三、四川汉代陶人物俑所反映出的宗教状况 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较为热门的话题。 四川位于东西南 北的交通要道上, 货物的流通, 人员的往来都要经过巴蜀的平原 和山岭。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厚的人文积淀,使得四川不仅是物 质财富的聚汇地, 也是吸收和传播外来文化的沃土。 以早期佛教 的传播来讲,四川

9、的确具备中转地的必要条件。我们知道,佛教 最迟在东汉时传入我国,学术界对其传播路径一般有三种说法, 一是由西域经北边的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西北, 再流传至中原及北 方各地: 二是从印度经海上到东南地区; 三是由南丝绸之路即由 印度一云南一四川一线传向东南各地, 这条道路在汉以前就已存 在,张骞在大夏看到的蜀布、 邛杖就是从四川带到印度再至西域 的。四川地区确也出土了大量带有早期佛教痕迹的遗物, 比如四 川乐山麻浩东汉崖墓墓门上的佛像, 四川绵阳何家山东汉崖墓山 土的铜摇钱树干上的佛像。 四川芦山县还出土了一尊前额似有白 毫相的铜人像。此外,在陶人物俑上以忠县涂井蜀汉崖墓为例, 其中也出土了不少的前额眉际有类似佛教白毫相的陶俑, 主要集 中在 5 号墓中。从发掘报告看,包括舞俑、抚琴俑、击鼓俑、听 琴俑、武士俑、执便面俑、执镜俑、提罐俑、执锄俑、执锸俑约 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