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7届化学选修4期中_第1页
高2017届化学选修4期中_第2页
高2017届化学选修4期中_第3页
高2017届化学选修4期中_第4页
高2017届化学选修4期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 2017 届化学期中测试内容:选修4 一二章一、选择题(每题2 分, 15 小题,共30 分)1.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 co c h2o 。恒容时,温度升高,h2 浓度c co2 c h2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 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h 2o催化剂co2 h2高温2. 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b红棕色的no 2 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so2 催化氧化成so3 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 h2、 i2、 hi 平衡时

2、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3.反应: l(s) ag(g)br(g) 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 p1p2, x 轴表示温度, y 轴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中g 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ab a0, h t s0b h0c h 0, h t s0d h0 , h t sq2b q1 q2cq1甲丙b 甲 乙 丙 丁c乙甲 丁丙d 丁 丙 乙甲13.n 2o5 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3 / 162n 2o5(g)4no 2(g) o2(g)h 0t1 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t/s05001 0001 500

3、15.003.522.502.50c(n2o5)/(mol 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l 1 1a 500 s 内 n2o5 分解速率为 2.96 10molsb t1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1 125,1 000 s 时转化率为 50%c其他条件不变时, t2 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 时测得 1n2o5(g)浓度为 2.98 mol l,则 t1 t2d t1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 t3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3,若 k1 k 3,则 t1 t314. 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

4、的是()a 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则丙可能属于两性氧化物b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且戊为碱,则丙可能为na2o2c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分子为18 电子分子,丁分子为10 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作用d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一定为甲丙戊15. 下列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现象结论a导管口冒气泡,手松开无现象装置的气密性良好b中 kmno 4 溶液紫红色褪去so2 具有漂白性c中关闭活塞 k ,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在冷no2 生成 n2o4 为吸热反应水中深d中烧瓶中形成喷泉cl 2

5、易溶于 ccl 4二、选择题4 / 1616(8 分 )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 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 的热量。(1)写出肼和过氧化氢的结构式:肼 _,过氧化氢 _ 。(2)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 。(3)已知 h2o(l)=h 2o(g)h 44 kj mol1,则 16 g 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kj。(4) 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

6、是 _ 。17 (7 分)(1) 估计下列各变化过程是熵增还是熵减。 nh 4no3 爆炸: 2nh 4no3(s)=2n 2(g) 4h 2o(g) o2(g) 水煤气转化: co(g) h 2o(g)=co 2(g) h 2(g) 臭氧的生成: 3o2(g)=2o 3(g)(2)可逆反应a(g) b(g)2c(g) 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物中c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 t1 向 t2 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 逆反应速率 (填“”、 “”、 “k350 ,则该反应是 _热反应。(2) 下图表示 no2 的变化的曲线是 _ 。用 o2 表示从 0 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7、 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 v(no 2) 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5 / 16c v 逆 (no) 2v正(o 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a及时分离出no 2 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 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19(12分 )将 2 mol i 2(g)和 1 mol h 2 置于某2 l 的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 2(g) h2(g)2hi(g)h ”“或0 , a 正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g) h 2(g)co(g) h2o(g) ,在增大压强时 h 2 的浓度不变

8、,升高温度, v 正和 v 逆都增大。2. 答案 b解析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是浓度、压强、温度等, 这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催化剂不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不包括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3.答案d解析固定压强,随温度升高,平衡右移,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固定温度,随压强增大, g 的体积分数增大即平衡左移,则ab。4. 答案 a解析 某温度下,反应自发向右进行说明h ts0 。 h q1 ,h q2。由盖斯定律h 总 h h q1 ( q2)0 ,则 q1 q2。17. 解析c(hi) 从 0.1 mol l 1 降到 0.0

9、7 moll 1 过程中: v(hi) c0.03 mol lt15 s0.002mol l 1s1,假设 v(hi) 不变,则 c(hi) 从 0.07 moll 1 降到 0.05moll 1 时, tc 10.02 mol l v 1 1 10 s。但反应速率受浓度变化的影响,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越快,0.002 mol l s而 0.07 mol l1 比 1 mol l 1 小,故所需时间长。答案 c9 / 162.0 1.411118. 解析由图 1 知: v(x) 23mol lminmin 0.1 mol l。n(x) n(y) n(z) 0.6 0.2 0.4 31 2,故反

10、应可表示为:3x(g) y(g)2z(g) 。由图 3 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 增大。由图2 知;改变条件,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但平衡未发生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答案b9. 解析a 项,反应在c 点时 v(正)达最大值,随后v(正 )逐渐减小,并非保持不变,故c 点时反应未达平衡状态;b 项,由正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可知,a 点的速率小于b 点,但开始时通入so2 和 no 2,反应由正反应方向开始,故a 点反应物的浓度大于b 点; c 项,在 c 点之前,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容器的容积保持不变,v(正)逐渐增大说明反应的温度逐渐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

11、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项,由 v(正 )变化曲线可知,a b 段的正反应速率小于b c 段的正反应速率,t1t2 时, a b段消耗 so2 的物质的量小于b c 段,故 a b 段 so2 的转化率小于b c 段。答案d10. 解析 实验 说明 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a 错误;实验 说明 nahco3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错误;由实验 可知,碳酸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而 c 项缺少了这个放热的过程,因而放出的热量少于实验 ,则温度低于 25.1 ,该项正确;同理,由实验 判断, d 项错误。答案c11. 解析由于 so2 和 o2 反应放热,所以相同

12、条件下, 2 mol so2(g)和 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大于2 mol so3 (g)所具有的能量, a 错误。 so2 和 o2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将 2 mol so2(g)和 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参加反应的 so2 小于 2 mol,放出的热量小于 q kj,b 错误。增大压强,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热量更多,升高温度,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放10 / 16出热量减少, c 错误。答案d12. 解析 四种情况的反应物起始量可折合成下表情况所以乙和丁相当于提高了反应物(co2)的初始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co)相对于甲和丙提高,

13、故有乙丁甲丙。答案a5.00 3.52 mol l 12 5 2.96 10 3 1 113 解析)mol l s,a 正确; 1 000 s 后 n2 5v(n oo500 s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了化学平衡,列出三种量如下:2n2o54no 2 o2起始 /(mol15.000 0l)平衡 /(mol12.505.00 1.25l)则 kc4 no 2c o25.00 4 1.252.50温度c2o52 125,(n 2 5 100% 50%,b 正确; t2n22.50o )5.00下的 n2o5 浓度大于 t1 温度下的,则改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了,逆向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向

14、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t2 t1,c 错误;对于吸热反应来说, t 越高, k越大,若k 1 k 3,则 t1 t3,d 正确。答案c14. 答案d11 / 1615.答案d解析a 项,手松开还应倒吸一段水柱;b 项,证明 so2具有还原性; c 项,2no 224(g)no (g)为放热反应。二、选择题16(8 分 )(1)hooh(2)n 2h 4(l) 2h 2o2 (l)=n 2(g) 4h 2o(g)1(3)408.8(4)产物是 n2 和 h2o,对环境无污染17 (7 分)(1)熵增熵变很小熵减(2) 0,因此该过程是熵增的过程。水煤气转化反应,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

15、,即 (1 1) (11) 0,估计该过程的熵变很小。生成臭氧后, 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即 2 3v逆。 由 t3 向 t4 变化时, c% 逐渐减小, 说明在温度由t3 升高到 t4 时,反应速率虽然提高,但是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即v 正k 350,即温度越高, k 越小,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no c o2c(2)根据反应方程式:2no(g) o2(g)2no2(g)知:消耗 no 的物质的量与生成no2 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n(no2)0.020 mol 0.007 mol 0.013 mol ,故 no2 的平衡浓度为 c(no2) 1 0.006 5 mol l

16、 ,故曲线 b 表示 no2 的变化曲线。02 s 内, v(no)1 1 0.003 mol l s,因此 v(o2) 12v(no) 0.001 5 mol l 1s 1。(3)由于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v逆 (no) 2v 正(o2) v 正 (no) ,因此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 容器的体积不变,因此密度始终不变,故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4)及时分离出no 2 气体,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因此反应速率降低;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而催化剂仅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a 、

17、b、d 均不正确; 只有 c 增大反应物o2 的浓度, v 正增大, v 逆 随之增大, 平衡正向移动。 1(2) 19 (8 分) (1)0.55 mol l (3)4b c 2a解析 (1)设 i2 的变化浓度为x mol l1 ,则:i222hi(g)(g) h (g)起始量 (mol l1)10.50变化量 (mol l1)xx2x平衡量 (mol l1)1x0.5 x2x2x(hi) 1.5 100% 60%解得 x0.45则 1 x 0.55(2)解本小题的关键点是平衡没有移动。(3)i2(g) h 2(g)2hi(g)起始量 /molabcc c极限转化量 /mol a 2 b2

18、 0因为 (3)中达到的平衡状态与(1)中达到的平衡状态等效,13 / 16故 (a c2) (b2c)2 1即 4b c 2a20( 7分)(1) 变小(2)增大 不变 变小(3)a(4)0.04 mol解析题给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1)由于 a 为恒容体系, b 为恒压体系,在平衡时pa pb ,故 v(a) v(b) ,若打开 k2,a 、 b 形成一个新的恒压体系,气体体积将变小。(2)若再通入 no2,对于 a 相当于加压,原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 2 的转化率增大。若再通入 ne,对于 a ,末改变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对于b,其体积增大,相当于

19、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 的转化率减小。(3)此时 a 为绝热体系,随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升高,即ta tb,a 相对于 b 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 中颜色加深。m总4.6 g4.6 g(4) m 即 n 总 0.08 mol ,投入 no2 的物质的量为0.1n总57.5 g mol 146 g mol 1mol ,设转化的 no 2 的物质的量为 x。则2no 2n 2o4起始:0.1 mol0转化:xx2平衡:0.1 mol xx2x即:0.1 mol x 2 0.08 molx 0.04 mol21 (9 分)(1)(2)升温、增大n 2 浓度、不断移出生成

20、物 3(3) 66.7%5.0 10解析(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的历程,使一个高能变过程变为几个能量相对低的过程,使反应易发生。要点是有催化剂时能量低而过程阶段多了。图见答案。(2)加快反应速率且增大nh 3 生成量的方法是升温、增大n2 浓度、不断移出生成物。(3) 设反应过程中消耗了x mol n 2(g)。(g) 3h(g)高温、高压22nh (g)n 23催化剂14 / 16起始物质0.601.600的量 /mol平衡物质0.60 x 1.603x2x的量 /mol平衡时反应体系中总物质的量(0.60 x) (1.60 3x) 2x mol (2.20 2x) moln

21、h 3(g)的物质的量分数2x42.20 2x7x 0.400.40 moln2 的平衡转化率 100% 66.7%设反应 2nh 3(g)n2(g) 3h 2(g)的平衡常数为k。平衡时, c(nh 3) 2 0.40 mol 2.01l 0.40 mol lc(n2)1(0.60 0.40) mol 2.0 l 0.10 mol lc(h2)1(1.60 3 0.40) mol 2.0 l 0.20 mol l23232kc nch 0.10c23 (0.20) (0.40)nh 5.0 10322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定义:v(a) c(a) /11 11,t a/(2 2)12a mol l min3v(b) c(b) /1111。t a/(2 2)8a mol lmin2(2)可以求出v(c)1a mol 1111min124l m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