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环境教育渗透_第1页
语文课堂的环境教育渗透_第2页
语文课堂的环境教育渗透_第3页
语文课堂的环境教育渗透_第4页
语文课堂的环境教育渗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语文课也充满绿意-浅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付旭东摘要: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代,为学生提供以环境教育主题为内容的听说读写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这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关键词 语文教学 渗透 环保教育正文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增长,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我们的地球家园已是遍体鳞伤: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污水横流,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大气污染使

2、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洁净的空气,地球物种灭绝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总之,生态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目前我国国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尚未能对环境状况作出相应的警觉。面对这状况,我们不禁要大声疾呼“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感受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某些城市的沙尘暴日益严重,洪水的泛滥这些,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事实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

3、须服从于自然界所固有的规律。人与环境的关系,应是与自然界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一)教师以身作则,做环保楷模。教师应以身作则,随时渗透环保思想,做学生的榜样。如我上写一种小动物一课时,由于观察的需要,组织了部分学生到重庆市野生动物世界观察动物,无论是在与动物零距离接触的喂养区还是在猛兽区。我都教育学生不要伤害动物,观察时,不要乱丢杂物,不要驱赶动物,任其自由活动。培养学生爱惜生命,尊重动物的情感。又如为了了解昆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带学生到校园后花园的草地上观察蚂蚁,蚂蚱等,教育学生不打扰小动物的活动,跟随观察,培养学生和小动物友好相处的思想感情。(二

4、)传授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保观念。没有一定的环境知识,是不可能有环保意识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向学生传授一些环境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如上向大树道歉一课,小学生年龄小,不可能直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但我让学生说说保护树木的意义,向学生介绍由于毁林带来严重后果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植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爱护花木的思想感情。二、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编了不少有关环保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有赞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敲响环保警钟,呼唤环境保护的。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学生不自觉地受到优美动

5、人的课文内容的吸引,用不着老师的说教,学生自然会在内心深处感觉到要让绚丽多姿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们永远生活在我们周围,必须进行环境保护。如语文课本中的村居、黄果树瀑布小池等课文不但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更使学生产生了护美的欲望。鸟语、天鹅的故事等课文通过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狼和鹿、特殊的葬礼、云雀的心愿等课文向人们敲响警钟,教育学生有权利与义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正面引导、激发环境保护意识。我在进行课文内容分析时,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

6、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如:我在教黄果树瀑布这课时重在朗读感悟,先让学生朗读二至四自然段,让学生跟随作者一起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去听瀑布的声音,切实感受哗哗水声从远处飘来,像是微风拂过树梢,再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的情境。接着让学生与作者一起透过树的缝隙去看瀑布的形象,感受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的情景,以及有如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所发出的巨大声响。然后配合看录像,让学生感受和想象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洒金街的奇妙景象。然后朗读第五至第七自然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顺着石阶来到谷

7、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来感受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脸上那种凉丝丝的舒服极了的感觉,再重点理解和感悟“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和“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的无限的生机。”两句话的意思。学生通过美美地读感悟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理解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激发了要保护环境的意识。三、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书籍、图表、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

8、练。如让学生就这些教材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或他人的环境行为;记录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实践积极的环境行为。2、开展相应的环境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花卉种植、厨艺烹饪、环保科技、变废为宝)。开展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去感受、去欣赏、去创造美。如开展“亲近鸽子”活动,让学生通过了解鸽子的生活习性、繁衍、放飞等综合研究;“变废为宝”则是通过对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

9、用、再加工、再装饰,使之成为一件件形象可爱的“笔筒”、“花篮”、“小动物”等等,与此同时记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和实践感受,这样使学生在观察、记录中既培养了观察、动笔能力,又美化环境、培养学生情操,既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又增强了他们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可以说他们的行动融于他们的情感、体验之中了,再将这些体验写成生动感人的文章,这就达到了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能力的目的了。四、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代代吟诵,千古不衰。过去,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只重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当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10、的春风吹进了校园时,也吹进了我们教师的心田。学校首先在教师中进行环境教育意识的学习与研究,共同学习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论述与理论,提高了大家进行环境教育意识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接着组织教师仔细分析研究现行各科教材,还是渗透着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只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注意从环境教育的角度考虑。经过学习后我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了古代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

11、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

12、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其次,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

1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子之情,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第三,在古诗文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例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

14、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表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治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人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了,心态变得浮燥了,心境变得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的画面变得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那种箫鼓追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